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油田低渗透储层油藏地质因素对酸化工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杲春 唐海军 姚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49,63,共4页
论述了复杂小断块油藏的油藏地质因素对酸化工艺的设计和施工的影响,并根据长期的室内研究和现场应用提出了江苏油田低渗透储层酸化改造措施用酸液和设计的指定性原则,在江苏油田低渗透储层酸化改造得到较好的实践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低渗透 储层 酸化工艺 江苏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油田三元复合驱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袁玉峰 吴昊 +3 位作者 虞建业 宋传娟 蒋平 张贵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84-187,共4页
针对江苏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的问题,通过配方优化和岩心物模驱替实验,构建了适合区块原油的三元复合驱配方。首先通过动态界面张力评价,筛选出了具有较高界面活性的表面活性剂/碱体系;同时采用不同HLB值的表面活性剂复配,优化体... 针对江苏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的问题,通过配方优化和岩心物模驱替实验,构建了适合区块原油的三元复合驱配方。首先通过动态界面张力评价,筛选出了具有较高界面活性的表面活性剂/碱体系;同时采用不同HLB值的表面活性剂复配,优化体系的亲水亲油平衡,获得了具有超低界面张力的二元体系。最后通过岩心驱替物理模拟实验,评价了碱/表二元复合驱、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的驱油能力。结果表明,对于普通稠油油藏,单纯碱/表二元体系由于无法提高波及系数导致其提高采收率能力较差,而三元驱体系可以兼顾波及系数与洗油效率,所以获得了较高的采收率,因此对于水驱稠油提高采收率的首要指标是提高驱油剂的波及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稠油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武油田辫状河心滩微相储层构型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钟思瑛 刘金华 +2 位作者 乔力 吴立峰 廖光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36,152,共5页
真武油田是江苏油田20世纪70年代投入开发的油田,垛一段辫状河储层剩余油分布分散,挖潜难度大,因而针对辫状河心滩微相储层构型开展研究。研究区真12断块E2s16砂层组发育了典型的心滩沉积,砂体厚度大,多层叠置。通过心滩微相储层构型界... 真武油田是江苏油田20世纪70年代投入开发的油田,垛一段辫状河储层剩余油分布分散,挖潜难度大,因而针对辫状河心滩微相储层构型开展研究。研究区真12断块E2s16砂层组发育了典型的心滩沉积,砂体厚度大,多层叠置。通过心滩微相储层构型界面的分析以及单期次心滩在纵向和平面上的识别,真12断块E2s16砂层组可以划分出3个单期心滩,在平面上分布于真49、真106-3、真91井为中心的区域,单期次心滩中心部位夹层少,厚度薄,水流的下切作用相对明显,心滩微相的不同位置发育不同的夹层特征。心滩微相包含了洪泛砂砾岩体、静水侧积砂体和"落淤层"3个储层构型要素,在前人心滩构型模式基础上加入了侧向加积的层段和期间落淤层的体现,从而建立更为合理的心滩微相构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心滩 储层构型 真武地区 三垛组 江苏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音查干凹陷锡林好来油田白云质泥岩储层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胡望水 雷志诚 +2 位作者 许辰 刘腾蛟 徐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4,151,共4页
综合运用沉积岩石学及储层地质学方法,利用岩心观察及地震资料分析,工区发育一套白云质泥岩储层,层位上主要位于腾格尔组上段,集中分布在环洼带的断层带附近,结合铸体薄片、分析化验资料,白云岩为后生交代作用形成,其储集空间主要为溶... 综合运用沉积岩石学及储层地质学方法,利用岩心观察及地震资料分析,工区发育一套白云质泥岩储层,层位上主要位于腾格尔组上段,集中分布在环洼带的断层带附近,结合铸体薄片、分析化验资料,白云岩为后生交代作用形成,其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及各种裂缝,其裂缝主要为垂直裂缝、水平裂缝及剪切缝。由于白云质泥岩储集空间的特殊性,导致油水关系分布复杂,主要以缝洞油、封存油、隔离油、封存水、隔离水等形态存在。此类油藏的发现对于锡林好来油田的稳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音查干凹陷 湖相 白云质泥岩 孔洞 裂缝 油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油田长2低渗砂岩储层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17
5
作者 白玉彬 张乾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6-59,138,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油田长2储层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的中—细粒长石砂岩,平均孔隙度为16.36%,平均渗透率为9.58×10-3μm2,属中孔、中—低渗储层。根据压汞曲线、铸体薄片等分析资料及试采、录井等测试结果,对长2储层特征进行研...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油田长2储层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的中—细粒长石砂岩,平均孔隙度为16.36%,平均渗透率为9.58×10-3μm2,属中孔、中—低渗储层。根据压汞曲线、铸体薄片等分析资料及试采、录井等测试结果,对长2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和综合评价认为:长2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后者发育的长石溶孔对储层物性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成岩作用类型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前两者对储层物性破坏严重,而溶蚀作用扩大了储集空间,改善储层物性;长2储层可以划分为Ⅰ、Ⅱ、Ⅲ、Ⅳ4种类型;综合评价长2储层是以Ⅰ、Ⅱ2种类型为主要构成的中—低渗透储层,优质储层多分布在分流河道沉积旋回的中下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定边油田 长2储层 储层特征 储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庄油田套管腐蚀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高斐 楼一珊 +3 位作者 吴琼 唐礼骅 陈望超 柴妮娜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66,共6页
针对瓦庄油田油井泵吸入口处套管腐蚀行为,研制了一种井下动态腐蚀模拟试验装置。利用该装置进行了不同CO2分压、温度和日产液量等因素控制下套管挂片腐蚀速率的测定,并用SEM、EDS和XRD等方法分析了腐蚀产物膜的微观形貌及化学成分质量... 针对瓦庄油田油井泵吸入口处套管腐蚀行为,研制了一种井下动态腐蚀模拟试验装置。利用该装置进行了不同CO2分压、温度和日产液量等因素控制下套管挂片腐蚀速率的测定,并用SEM、EDS和XRD等方法分析了腐蚀产物膜的微观形貌及化学成分质量分数,在此基础上对套管腐蚀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瓦庄油田套漏的主要原因是溶解在高矿化度地层水中的CO2腐蚀,并且腐蚀速率随着CO2分压、温度和日产液量的增加而增大,腐蚀形态由全面腐蚀向局部腐蚀转变,腐蚀产物主要是FeCO3;油田无法通过控制油井的温度和CO2分压来预防或减缓套管的腐蚀,所以流体流速是造成泵吸入口处套管腐蚀穿孔的主控因素。建议延长筛管长度或优选筛管孔眼直径来改变流体的流场,以减缓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腐蚀 CO2分压 温度 流体流速 腐蚀速率 FeCO3 试验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油田戴南组隐蔽油藏滚动勘探开发 被引量:3
7
作者 薛成刚 阎焕玉 王玉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3-45,共3页
隐蔽油藏 (尤其薄砂体中的隐蔽油藏 )是目前我国东部油田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 ,其岩性圈闭预测难度很大 ,导致其滚动勘探开发难度也较大。本文利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 ,对DT油田戴南组隐蔽油藏类型及成藏机理进行了综合研究 ,同时通过应用... 隐蔽油藏 (尤其薄砂体中的隐蔽油藏 )是目前我国东部油田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 ,其岩性圈闭预测难度很大 ,导致其滚动勘探开发难度也较大。本文利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 ,对DT油田戴南组隐蔽油藏类型及成藏机理进行了综合研究 ,同时通过应用全三维地震解释方法及约束反演等技术实现了精细构造成图以及储集层横向预测。该项研究有效地指导了DT油田戴南组隐蔽油藏的滚动勘探开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油田 戴南组 隐蔽油藏 滚动勘探开发 油藏描述 约束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热杆采油工艺在高集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程宇辉 陈广超 +1 位作者 张国华 孔政 《钻采工艺》 CAS 2002年第6期94-96,共3页
高集油田是江苏油田 5大开发示范区之一 ,近 75 %油井位于淮河入江水道泄洪区的河道漫滩上 ,泄洪时油井浸泡在 1~ 3m深的水中 ,特殊的地域环境 ,给油田的开发带来许多困难 ,通过应用电热抽油杆采油工艺技术 ,保证了泄洪期间油井的正常... 高集油田是江苏油田 5大开发示范区之一 ,近 75 %油井位于淮河入江水道泄洪区的河道漫滩上 ,泄洪时油井浸泡在 1~ 3m深的水中 ,特殊的地域环境 ,给油田的开发带来许多困难 ,通过应用电热抽油杆采油工艺技术 ,保证了泄洪期间油井的正常生产。简要介绍电热抽油杆采油工艺技术原理以及结合高集油田实际进行的工艺配套 ,通过对现场实践经验的总结 ,为类似油田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杆 采油工艺 高集油田 应用 汛期 泄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闵桥地区火山岩油藏裂缝闭合条件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新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6-77,85,共3页
应用岩石力学基本原理,通过分析岩石力学参数、裂缝的几何形态和受力状况,对江苏闵桥地区下第三系火山岩油藏中裂缝的闭合条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裂缝的扁率、倾角与裂缝闭合压力的关系图版。
关键词 江苏闵桥地区 火山岩油藏 裂缝闭合条件 研究 扁率 压力系数 江苏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Z油田复杂地质规律研究及开发建议
10
作者 刘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1-33,40,共4页
根据MTZ油田生产实际和油藏动态监测资料 ,对油田复杂地质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 ,造成注采矛盾 ,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原因是 :油田内部存在微型小断层、裂缝、稠油环带等复杂地质因素。
关键词 复杂地质规律 微型小断层 裂缝特征 原油性质 MTZ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安镇油田永3断块沙二下河口坝储层结构单元划分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清华 周宇成 +4 位作者 孙珂 王晶 王玺 刘岩 孙克兵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16,共7页
根据结构单元分析法,以永安镇油田永3断块沙二下亚段6砂层组61小层为例,对河口坝增生体不同级别的沉积界面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对河口坝增生体沉积演化特点、增生体的顶面构造特征以及增生体油(气)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永3断... 根据结构单元分析法,以永安镇油田永3断块沙二下亚段6砂层组61小层为例,对河口坝增生体不同级别的沉积界面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对河口坝增生体沉积演化特点、增生体的顶面构造特征以及增生体油(气)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永3断块沙二下6砂层组61小层划分为6期增生体;永3断块61小层可分6期演化,6期增生体具有由西向东退积的特点;不同河口坝增生体的发育位置、范围及其顶面构造特征对增生体油(气)水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大型三角洲河口坝增生体可作为独立的油气分布单元,其油气储量可以相当可观,以增生体为单元进行油(气)水分布规律研究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单元 划分 增生体 顶面构造 油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高邮凹陷深凹带古近系戴南组地震沉积学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东娜 朱筱敏 +5 位作者 梁兵 马英俊 薄永德 吴冬 刘芬 孙书洋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6-345,共10页
江苏高邮凹陷石油地质条件优越,但构造复杂,沉积类型多样,砂体沉积厚度薄,横向变化快。根据地震沉积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内,运用90°相位转化、分频处理、属性优选及地层切片等关键技术,对高邮凹陷深凹带戴南组储... 江苏高邮凹陷石油地质条件优越,但构造复杂,沉积类型多样,砂体沉积厚度薄,横向变化快。根据地震沉积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内,运用90°相位转化、分频处理、属性优选及地层切片等关键技术,对高邮凹陷深凹带戴南组储集砂体进行了识别与描述。通过对典型地层切片进行精细地质解释与标定,明确各沉积体系发育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并最终建立了适用于断陷湖盆沉积充填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凹陷深凹带 戴南组 地震沉积学 滑塌浊积扇 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含油污泥土壤降解与修复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郭鹏 李汉周 +3 位作者 刘松林 林刚 纪燕娟 朱国强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5-110,共6页
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分离优选油田污泥、污水中的菌株,确定菌株处理油田污泥的潜力。筛选评价了不同生物活化剂,改善原始污泥的生物降解环境。利用研发的菌株及生物活化剂,开展了生物降解及修复试验,考察了污泥除油率变化。结果表明,w(... 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分离优选油田污泥、污水中的菌株,确定菌株处理油田污泥的潜力。筛选评价了不同生物活化剂,改善原始污泥的生物降解环境。利用研发的菌株及生物活化剂,开展了生物降解及修复试验,考察了污泥除油率变化。结果表明,w(含油)≤20%(干基)的油田污泥,经20~30天降解后,污泥除油率81.46%,再经1~2个生长周期的植物修复,污泥中w(含油)<1.56%(干基),满足油田行业标准控制指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含油污泥 微生物 降解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大港探区明化镇组多级别层序格架及砂岩型铀成矿条件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舜尧 王敏芳 +7 位作者 尚晓雨 邹红丽 陈俊林 冯建园 马忠梅 花瑞 李闯 王翊超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共17页
渤海湾盆地位于世界两大砂岩型铀矿成矿带之一的欧亚成矿带内,具有砂岩型铀成矿的潜力。大港探区测井结果显示明化镇组发育着大范围的高伽马异常,为探究其铀成矿条件并指明找矿方向,建立了大港探区明化镇组多级别层序格架,并开展了层序... 渤海湾盆地位于世界两大砂岩型铀矿成矿带之一的欧亚成矿带内,具有砂岩型铀成矿的潜力。大港探区测井结果显示明化镇组发育着大范围的高伽马异常,为探究其铀成矿条件并指明找矿方向,建立了大港探区明化镇组多级别层序格架,并开展了层序内沉积微相研究,对氧化还原带进行了划分。研究表明,依据测井曲线特征和岩石性质,将明化镇组划分为五级层序,铀异常主要见于明化镇组下段上亚段和上段下亚段2个五级层序内。其沉积微相主要发育曲流河河道、边滩、溢岸沉积和泛滥平原4种,其中铀异常主要发育于边滩、河道砂体。2个层序内的氧化还原带可划分出氧化带、过渡带和还原带,其中铀异常主要位于过渡带内。叠合沉积微相、氧化还原带展布、铀异常展布和油气分布等特征,认为油气富集带附近的过渡带中,边滩和河道微相砂体中均具有良好的铀成矿条件。综合分析认为,港东港西地区西7-14-2、西1603、港3-6-20和港8-15-1井区是大港探区砂岩型铀矿的有利找矿位置,研究结果为渤海湾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探提供了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黄骅坳陷 砂岩型铀矿 层序地层 成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地层岩石特性及井壁坍塌周期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祁文莉 吴惠梅 +2 位作者 谢贤东 楼一珊 刘宏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18,共11页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花庄地区激活大量页岩油资源量,但页岩容易发生水化造成岩石强度降低引起井壁坍塌等复杂情况,从而需要确定该区块的井壁坍塌周期。以花庄区块阜宁组岩石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岩石微观结构、地层强度特性、吸水规律等研...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花庄地区激活大量页岩油资源量,但页岩容易发生水化造成岩石强度降低引起井壁坍塌等复杂情况,从而需要确定该区块的井壁坍塌周期。以花庄区块阜宁组岩石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岩石微观结构、地层强度特性、吸水规律等研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坍塌压力预测模型,以此模型建立了本区块X井的安全密度窗口,分析了井斜角和方位角对该窗口的影响以及井壁坍塌周期。研究结果表明:①花庄地区阜宁组岩石整体结构较疏松,地层富含黏土矿物、石英和方解石等矿物元素,脆性矿物含量较高,总含量31.8%~43.8%,发育有方解石充填的张裂缝,黏土矿物以伊蒙混层和伊利石为主,伊蒙混层含量较高,水化膨胀性能较高。②在一定井斜角下,当方位角从最大水平主地应力方位向最小水平主地应力方位变化时,地层破裂压力逐渐增大,坍塌压力逐渐减小,安全密度窗口逐渐变大,当定向井的方位与最小水平主地应力的方位一致时,不易发生坍塌和井漏,钻井风险最小。③根据本文建立的坍塌压力预测模型计算,推荐阜宁组钻进时采用1.5 g/cm^(3)的复合有机盐聚合物钻井液,坍塌周期约51 d。本文研究成果对于研究地层安全密度窗口及井眼坍塌周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岩石特性 泥页岩 安全密度窗口 坍塌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一段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妮 林春明 +4 位作者 周健 陈顺勇 张猛 刘玉瑞 董桂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9-279,共11页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所经历的风化作用以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程度很弱。其中南部陡坡带的大部分地区所经历化学风化程度相对北部缓坡带较强,说明古气候条件更为温暖潮湿;北部缓坡带及黄珏、邵伯地区所经历的物理风化作用相对较强且差异较...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所经历的风化作用以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程度很弱。其中南部陡坡带的大部分地区所经历化学风化程度相对北部缓坡带较强,说明古气候条件更为温暖潮湿;北部缓坡带及黄珏、邵伯地区所经历的物理风化作用相对较强且差异较大,说明曾经历较强的构造运动。研究区源岩主要为长英质物质和再旋回沉积物质,受中基性物质的影响较小。高邮凹陷边缘及吴堡低凸起附近地区戴一段下部地层具有下伏阜宁组地层的海相地化特征,因此研究区物源中可能有较多部分来自基底母岩被剥蚀和再旋回沉积的产物。地化数据反映研究区构造背景为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由于地史及动力学机制的差异,其构造背景有别于东太平洋典型的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可反映我国东部大陆边缘特殊的地体构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高邮凹陷 地球化学 物源 风化作用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付静 孙宝江 +4 位作者 于世娜 孙鑫 马欣本 刘家军 楼一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1-84,108,共5页
对某油田断块含天然裂缝的低渗透储层渗流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本实验在常规渗流实验岩心夹持器末端增加了一套回压控制装置,渗流实验过程中,通过给岩心施加不同的回压,模拟了储层在变压条件下的流体渗流情况。得到了裂缝性低渗透储层... 对某油田断块含天然裂缝的低渗透储层渗流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本实验在常规渗流实验岩心夹持器末端增加了一套回压控制装置,渗流实验过程中,通过给岩心施加不同的回压,模拟了储层在变压条件下的流体渗流情况。得到了裂缝性低渗透储层岩心水相渗透率随回压的变化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裂缝的存在对低渗透储层的渗流特征有明显的改造,裂缝开启前,储层渗流可以看作是基质岩石渗流,裂缝对渗流的影响不大;裂缝开启后,由于其渗流能力较强,将发挥主要的渗流通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 渗流特征 回压 水相渗透率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三维地震资料拼接方法 被引量:10
18
作者 程金星 朱立华 +1 位作者 杨长春 陈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6-408,共3页
新、老三维地震资料的连片处因采用不同激发、接收参数而引发的拼接问题日益增多。三维地震资料拼接可看作是一个不同尺度空间的数学寻优问题,其关键在于如何实现时变拼接。应用小波分析中的Mallat算法,将拼接处的两个叠加数据进行多分... 新、老三维地震资料的连片处因采用不同激发、接收参数而引发的拼接问题日益增多。三维地震资料拼接可看作是一个不同尺度空间的数学寻优问题,其关键在于如何实现时变拼接。应用小波分析中的Mallat算法,将拼接处的两个叠加数据进行多分辨分解;采用最小平方算法求取不同尺度空间的最佳匹配滤波因子,并将各匹配滤波因子分别应用于多分辨分解后的其中一块三维叠前数据,即可达到拼接的目的。此方法可自动实现时变拼接,达到相位和振幅同时校正,而且能避免噪声的影响。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小波变换资料拼接方法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资料 叠前 滤波因子 拼接 叠加 小波变换 小波分析 数学 平方 实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藏见水后面积波及系数的修正 被引量:12
19
作者 喻秋兰 唐海 +2 位作者 吕栋梁 傅春梅 朱昔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4期70-72,138,共3页
由于复杂边界、平面非均质性和井网完善程度对复杂断块面积波及系数的影响,因此在常规注采井网均质油藏水驱面积波及系数的基础上,引入复杂边界校正系数、地层非均质性与注采井网关系校正系数、井网完善校正系数来修正复杂断块见水后的... 由于复杂边界、平面非均质性和井网完善程度对复杂断块面积波及系数的影响,因此在常规注采井网均质油藏水驱面积波及系数的基础上,引入复杂边界校正系数、地层非均质性与注采井网关系校正系数、井网完善校正系数来修正复杂断块见水后的面积波及系数,得到其计算表达式。应用此法计算江苏油田庄2断块2009年7月底的面积波及系数,其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差仅3.6%,证实了该理论修正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油藏 面积波及系数 复杂边界 平面非均质性 井网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油藏聚合物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运来 卢祥国 +1 位作者 朱国华 潘凌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4期75-78,共4页
聚合物驱是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方法,室内和矿场数据表明,聚合物驱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0%左右。江苏油田部分区块具有储量低、非均质性严重、地层温度高和注入水矿化度高等特点,需要对聚合物驱油技术在这些区块上的适应性进行... 聚合物驱是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方法,室内和矿场数据表明,聚合物驱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0%左右。江苏油田部分区块具有储量低、非均质性严重、地层温度高和注入水矿化度高等特点,需要对聚合物驱油技术在这些区块上的适应性进行评价。针对油藏开发实际需求,利用现代物理模拟方法,对真15等区块聚合物驱增油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聚合物用量、浓度、段塞组合方式、注入时机和油藏非均质状况等因素对聚合物驱增油效果存在影响。对于平均渗透率高、非均质性比较严重的区块,在化学剂费用相近条件下,"调剖+聚合物驱"或"聚合物驱+调剖+聚合物驱"段塞组合方式增油效果要优于单纯聚合物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油藏 聚合物驱 调剖 组合方式 物理模拟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