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焦石坝页岩气高性能水基钻井液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游云武 梁文利 +4 位作者 宋金初 陈智源 刘静 陈明晓 梅露强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82,105,共3页
针对焦石坝地区韩家店、小河坝、龙马溪组为大段硬脆性泥页岩,地层层理、微裂缝发育,易剥落掉块、坍塌,地层承压能力低,大斜度井段摩阻高,扭矩大,定向托压严重等问题,通过采用提高低剪切速率黏度、抑制深层泥页岩水化膨胀、纳米封堵技... 针对焦石坝地区韩家店、小河坝、龙马溪组为大段硬脆性泥页岩,地层层理、微裂缝发育,易剥落掉块、坍塌,地层承压能力低,大斜度井段摩阻高,扭矩大,定向托压严重等问题,通过采用提高低剪切速率黏度、抑制深层泥页岩水化膨胀、纳米封堵技术、高效仿油基润滑技术等方法,在室内研究开发了一套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体系,该体系具有强抑制性、低剪切速率黏度高、封堵性强、润滑性好、失水低、配方组成简单等特性。该体系在焦页103-2HF井现场应用表明,该钻井液适合韩家店、小河坝、龙马溪组等地层的需要,能够提高井壁稳定性和地层承压能力,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脆性泥页岩 诱导性漏失 微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涪陵焦石坝页岩气水平井高效钻井集成技术 被引量:9
2
作者 游云武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18,6,共4页
针对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商业化需求,在涪陵地区地质特点和钻井难点总结分析的基础,通过前期钻井提速降本技术分析评价,优选清水+PDC钻头复合钻井技术、低密度钻井技术、复杂井眼轨迹降摩减阻技术、个性化定向PDC钻头以及井眼剖面优化设... 针对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商业化需求,在涪陵地区地质特点和钻井难点总结分析的基础,通过前期钻井提速降本技术分析评价,优选清水+PDC钻头复合钻井技术、低密度钻井技术、复杂井眼轨迹降摩减阻技术、个性化定向PDC钻头以及井眼剖面优化设计与井眼轨迹控制等技术,形成了适合于涪陵页岩气特点的水平井高效钻井集成技术系列。钻井集成技术体系现场应用表明,通过技术优选、优化与集成,显著提高了机械钻速,缩短了钻井周期,为涪陵页岩气田钻井提速降本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陵 页岩气 水平井 钻井技术 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页2-5HF长水平井钻完井关键技术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海平 游云武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8,135,共4页
长水平井提高单井产量是页岩气开发的发展趋势,涪陵页岩气田开发调整阶段将超长水平井作为增产提效的主要措施之一,在焦石坝主体区块焦页2平台进行了试验。钻井实践表明,随着水平段的延伸,同比常规水平井,超长水平井井眼摩阻扭矩增大、... 长水平井提高单井产量是页岩气开发的发展趋势,涪陵页岩气田开发调整阶段将超长水平井作为增产提效的主要措施之一,在焦石坝主体区块焦页2平台进行了试验。钻井实践表明,随着水平段的延伸,同比常规水平井,超长水平井井眼摩阻扭矩增大、循环压耗升高以及井筒钻屑量增多,轨迹控制及套管下入难度增大,井眼防碰压力更大,易形成岩屑床,钻压传递困难,钻具易疲劳损坏。针对技术难题,通过低摩阻轨迹优化设计、井眼防碰扭描方法、导向技术优选及轨迹控制、井眼净化、钻具优选、套管下入等技术研究,解决了施工中的技术难题,焦页2-5HF长水平井顺利完井,水平段3 065 m,生产套管顺利下至预计井深,为国内超长水平井钻完井提供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陵 页岩气 长水平井 钻井 完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60.4mm牙轮钻头水力结构的改进与现场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吴雪平 李书亮 《石油机械》 2017年第6期5-7,共3页
现有牙轮钻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井底和钻头的水力清洗条件差,以及钻进速度慢等问题。为此,在牙轮钻头水力结构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研制了?660.4 mm新型水力结构牙轮钻头。采用1个中心喷嘴、3个侧喷嘴和3个中间喷嘴对该牙轮钻头进行了多喷... 现有牙轮钻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井底和钻头的水力清洗条件差,以及钻进速度慢等问题。为此,在牙轮钻头水力结构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研制了?660.4 mm新型水力结构牙轮钻头。采用1个中心喷嘴、3个侧喷嘴和3个中间喷嘴对该牙轮钻头进行了多喷嘴水力结构设计,采用ANSYS软件进行了井底流场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7喷嘴水力结构改善了射流井底流场,扩大了射流冲击面积,提高了液流压力梯度,能有效地清洗牙齿及牙轮表面,防止钻头泥包。现场试验中,在相同条件下,试验的6只钻头平均机械钻速提高38.4%,单只钻头进尺平均提高29.2%。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水力结构钻头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轮钻头 水力结构 优化分析 数值模拟 AN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