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汉盐湖盆地沉积特征 被引量:16
1
作者 卢明国 陈凤玲 刘俊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2-104,共3页
江汉盐湖盆地是我国内陆独一无二的高盐度盐湖沉积盆地。本文在分析其岩性、韵律和沉积相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江汉盐湖沉积环境、水介质性质、沉积作用和沉积方式,总结了江汉盐湖的沉积特征。研究表明:江汉盐湖是在干、湿频繁交替... 江汉盐湖盆地是我国内陆独一无二的高盐度盐湖沉积盆地。本文在分析其岩性、韵律和沉积相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江汉盐湖沉积环境、水介质性质、沉积作用和沉积方式,总结了江汉盐湖的沉积特征。研究表明:江汉盐湖是在干、湿频繁交替的古气候条件下,在高盐度、强蒸发、还原-强还原水体中,由北部单向碎屑物源及盆地周缘卤水与盐源补给形成的盐系沉积地层,为一套由碎屑岩、碳酸盐岩和蒸发岩组成的内陆盐湖沉积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 韵律 沉积相 盐湖 江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坪北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长6油组地层基准面旋回及储层物性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尚锋 张昌民 +1 位作者 陈新民 姚凤英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87-92,共6页
针对坪北油田勘探开发特点及其所出现的问题,笔者运用多层次基准面旋回和可容空间变化原理,通过分析由基准面变化导致的沉积地层记录和层序界面类型、规模及地层的堆叠样式的差异,在对长4+5—长6油组基准面旋回层序精细划分和等时对比... 针对坪北油田勘探开发特点及其所出现的问题,笔者运用多层次基准面旋回和可容空间变化原理,通过分析由基准面变化导致的沉积地层记录和层序界面类型、规模及地层的堆叠样式的差异,在对长4+5—长6油组基准面旋回层序精细划分和等时对比的基础上,讨论等时地层格架内砂体时空演化规律,并探讨了基准面变化与储层物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三叠统 基准面旋回 储层物性 坪北油田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新沟嘴组致密油成藏模式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4
3
作者 程亮 刘德华 +2 位作者 夏志刚 关富佳 朱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4-41,共8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等技术,结合测井资料,对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新沟嘴组致密油成藏特点进行分析,建立'盐韵律'成藏模式,并总结成藏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江汉盆地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新下Ⅱ油组)...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等技术,结合测井资料,对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新沟嘴组致密油成藏特点进行分析,建立'盐韵律'成藏模式,并总结成藏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江汉盆地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新下Ⅱ油组)具有源储互层发育特征,具备形成致密油的良好条件;致密油藏具有储层厚度小,中孔特低渗,烃源岩低熟,油藏含油饱和度低的特点;Ⅳ级盐韵律是油气成藏的基本运聚单元和成因单元,其形成时的水体深度、盐度及蒸发作用强弱对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油层纵向上分布于Ⅲ级盐韵律咸化—淡化转换面两侧的中盐段,平面上分布于盐湖沉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江凹陷 新沟嘴组 致密油 成藏模式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三段盐间烃类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曹婷婷 马媛媛 +2 位作者 黎茂稳 李志明 吴世强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30,共6页
利用岩石热解与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对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三段页岩层系进行分子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后发现,潜三段下部10韵律与11韵律层系在热解参数和分子地球化学方面具有明显差异。其中,10韵律层系岩石热解具有游离烃(S1)高、有机碳(TOC)... 利用岩石热解与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对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三段页岩层系进行分子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后发现,潜三段下部10韵律与11韵律层系在热解参数和分子地球化学方面具有明显差异。其中,10韵律层系岩石热解具有游离烃(S1)高、有机碳(TOC)含量高,而热解烃峰值温度(T_(max))低的特征,生物标志物参数表现出C_(29)甾烷异构化参数(S/(S+R)、ββ(αα+ββ))高,C_(35)升藿烷优势,反映成熟烃源岩的特征; 11韵律层系具有S1低、TOC含量低,而T_(max)高的特征,生标参数表现出C_(29)甾烷S/(S+R)低,呈未熟烃源岩的特征。综合考虑到地质因素的作用,认为潜三段10韵律存在侧向运移的烃类浸染,而其下部的11韵律则反映了源岩自身的地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 生物标志物 岩石热解 潜江组 潜江凹陷 江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面河油田活性剂驱油体系的实验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林 吴雷泽 吴芝华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32,62,122,共4页
根据八面河油田注入水的水质成分,采用新研制的非离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与含磺酸基的活性剂复配成新型驱油剂;考查了该驱油剂与注入水的配伍性及与原油之间的界面活性;并在人造岩心及天然岩心上进行了驱油效果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驱油... 根据八面河油田注入水的水质成分,采用新研制的非离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与含磺酸基的活性剂复配成新型驱油剂;考查了该驱油剂与注入水的配伍性及与原油之间的界面活性;并在人造岩心及天然岩心上进行了驱油效果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驱油剂在水驱基础上,在人造岩心和天然岩心上使原油采收率分别提高了24.8%和1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剂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界面张力 驱油效率 八面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技术在江汉盆地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建军 朱忠云 +1 位作者 陈践发 刘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0-32,i0009,共4页
通过对江汉盆地几口井的储油岩进行热解分析,快速地判断了原油性质并估算了原油的密度;准确预测了储油岩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成功地进行了储层性质判断和含油级别划分。储层综合评价表明,用热解法判断储层性质比测井或试油方法能更精细... 通过对江汉盆地几口井的储油岩进行热解分析,快速地判断了原油性质并估算了原油的密度;准确预测了储油岩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成功地进行了储层性质判断和含油级别划分。储层综合评价表明,用热解法判断储层性质比测井或试油方法能更精细地描述储层的性质,并具有需用样品量少、分析周期短、成本低等特点,该技术可成功应用于储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技术 储层评价 应用 江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取芯PDC钻头水力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7
作者 张玉强 刘志和 +3 位作者 陈忠帅 蒋子璇 马梦男 张金亚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39,共8页
取芯PDC钻头在钻进页岩地层过程中容易出现吃入地层困难、岩屑清洁效果不佳,导致机械钻速下降、取芯时效性变差。为此,提出一种新型4刀翼取芯PDC钻头,基于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6刀翼钻头,新型4刀翼钻头具... 取芯PDC钻头在钻进页岩地层过程中容易出现吃入地层困难、岩屑清洁效果不佳,导致机械钻速下降、取芯时效性变差。为此,提出一种新型4刀翼取芯PDC钻头,基于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6刀翼钻头,新型4刀翼钻头具有更高的破岩钻进速度,更强的携屑性能;增大喷嘴角度可以有效降低钻头表面岩屑质量浓度,喷嘴角度为9°时携屑效果最佳;随喷嘴直径的增加,钻头表面平均岩屑质量浓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ø12 mm时携屑效果最佳;采用最优水力结构参数的取芯钻头在现场应用效果良好,平均取芯收获率提高了约10%,单井的最大平均机械钻速提高约80%。研究结果可为取芯PDC钻头的结构参数优化及现场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芯PDC钻头 水力参数 数值模拟 CFD-DPM 岩屑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沟油田二次开发技术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立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7-100,155-156,共4页
针对新沟油田长期处于低速开采的问题,运用构造精细解释、精细储层刻画、测井解释图版修正、剩余油描述、井网重组重建等方法,开展了新沟油田二次开发的技术研究。研究表明,新沟油田分上下2套层系,采用1套井网、分层开发调整的方式。上... 针对新沟油田长期处于低速开采的问题,运用构造精细解释、精细储层刻画、测井解释图版修正、剩余油描述、井网重组重建等方法,开展了新沟油田二次开发的技术研究。研究表明,新沟油田分上下2套层系,采用1套井网、分层开发调整的方式。上层系新下31-2进行井网重组,利用老井转注和油井分层开采改善水驱效果;下层系新下34-6进行井网重建,利用新钻井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提出新井井位16口,油水井措施23井次,自然递减率由12.93%下降到-1.63%,采油速度提高2.5倍,采收率提高6.6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沟油田 二次开发 采收率 井网重组 精细构造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东南部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郭辉 吴世强 +3 位作者 曹卫生 曾芳 杨文涛 马胜钟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研究了江汉盆地潜江凹陷东南部地区构造演化、沉积体系类型及其沉积相模式、沉积体系展布及其控制因素,分析认为潜江凹陷东南部地区新沟嘴组下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咸水湖泊沉积体系,新沟嘴组下段沉积之前发育的深大断裂、继承性古隆起对... 研究了江汉盆地潜江凹陷东南部地区构造演化、沉积体系类型及其沉积相模式、沉积体系展布及其控制因素,分析认为潜江凹陷东南部地区新沟嘴组下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咸水湖泊沉积体系,新沟嘴组下段沉积之前发育的深大断裂、继承性古隆起对新沟嘴组下段沉积相展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沉积微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沙坝、席状砂、滨浅湖滩沙、沙坝等多种微相。物源供给和砂体展布都有两支,分别是汉水水系和汉川水系。由于对储层展布认识不清,致使油气的进一步勘探受到了制约。因此,开展沉积相控制下的储层展布特征研究,对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盆地 潜江凹陷 沉积相 沉积体系 深大断裂 古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新沟嘴组非常规油藏成油潜力分析
10
作者 周旻玥 李维 +1 位作者 田野 韦龙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83-84,共2页
目前世界上的非常规资源的致密油的储层主要是富含有机质且渗透率极低的暗色页岩、泥质粉砂岩夹砂岩沉积体系中,形成自生自储、连续分布的石油聚集(邹才能等,2012)。江汉盆地为白垩纪—第三纪发展起来的拉张断陷盐湖相盆地(戴世昭等,199... 目前世界上的非常规资源的致密油的储层主要是富含有机质且渗透率极低的暗色页岩、泥质粉砂岩夹砂岩沉积体系中,形成自生自储、连续分布的石油聚集(邹才能等,2012)。江汉盆地为白垩纪—第三纪发展起来的拉张断陷盐湖相盆地(戴世昭等,1991),古近纪早期的新沟嘴组地层作为其主要含油层系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沟嘴组 江汉盆地 常规油 潜力分析 石油聚集 盐湖相 沉积体系 古近纪 含油层系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苏北盆地黄桥和朱家墩气田成藏特征看江汉盆地勘探前景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红 文可东 陈立军 《海相油气地质》 2005年第4期23-29,共7页
苏北盆地发育了“黄桥型”和“朱家墩型”两类气藏。黄桥型气藏为断裂—裂缝型复合圈闭,不受层位控制,其气源为具有晚期生烃潜力的海相烃源岩重新深埋后再次生成的烃类气和经多期次火成岩侵入和喷发产生的大量CO2。朱家墩型气藏主要是... 苏北盆地发育了“黄桥型”和“朱家墩型”两类气藏。黄桥型气藏为断裂—裂缝型复合圈闭,不受层位控制,其气源为具有晚期生烃潜力的海相烃源岩重新深埋后再次生成的烃类气和经多期次火成岩侵入和喷发产生的大量CO2。朱家墩型气藏主要是海相烃源岩深埋后二次生烃形成晚期烃源充注、向上运移到白垩系成藏,属“古生新储”型。江汉盆地的成藏条件与苏北盆地具有可对比性,其中的江陵凹陷具备形成黄桥型气藏的条件,而沔阳凹陷则具备形成朱家墩型气藏的条件。江陵凹陷与苏北黄桥气田在构造演化、储盖条件、烃源、岩浆活动等方面均具有相似性,且前者的成藏条件更显优越。沔阳凹陷与苏北盐城坳陷东南部的烃源岩基础数据具有可比性,古生界均具备多套烃源岩层,且均表现为高演化特点,晚期生烃潜力也相似,其烃源为晚期生烃的古生界和上三叠统—侏罗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江汉盆地 气藏特征 成藏条件 气藏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土沟油田藻灰岩储层特征与油气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露 杨东兴 +1 位作者 张连平 尹太举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2期60-62,75,共4页
岩心观察和铸体片鉴定证实,花土沟油田藻灰岩储层发育,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藻纹层灰岩、藻叠层灰岩、亮晶生屑灰岩、亮晶鲕粒灰岩、陆屑泥晶灰岩、藻泥晶灰岩、藻团粒灰岩等,形成于湖盆中某单一藻类勃发时期,沉积过程受陆源碎屑影响较大... 岩心观察和铸体片鉴定证实,花土沟油田藻灰岩储层发育,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藻纹层灰岩、藻叠层灰岩、亮晶生屑灰岩、亮晶鲕粒灰岩、陆屑泥晶灰岩、藻泥晶灰岩、藻团粒灰岩等,形成于湖盆中某单一藻类勃发时期,沉积过程受陆源碎屑影响较大,成岩阶段只经历了准同生成岩阶段和浅埋藏阶段,成岩作用较弱,对孔隙度影响不大。孔隙类型主要为受到淡水淋滤溶蚀作用和构造作用而形成的次生孔隙,孔隙结构杂乱,无明显规律性。藻灰岩既是生油岩,又是储集岩体,形成自生自储式油藏的条件非常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土沟油田 藻灰岩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潜北断裂带分段差异活动及演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爱武 唐大卿 +3 位作者 郭丽彬 文辉 唐文旭 邹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37-949,I0009,I0010,共15页
潜北断裂带对沉积充填和油气差异富集具有控制作用,断裂带不同段的结构、构造差异性显著。早期关于潜北断裂带的地质认识及构造样式的解剖精度已不能满足当前精细化油气勘探的需求。因此,为了精细解析潜北断裂带的分段差异性及其成因演... 潜北断裂带对沉积充填和油气差异富集具有控制作用,断裂带不同段的结构、构造差异性显著。早期关于潜北断裂带的地质认识及构造样式的解剖精度已不能满足当前精细化油气勘探的需求。因此,为了精细解析潜北断裂带的分段差异性及其成因演化,根据断层类型、几何学特征及成因演化,将潜北断裂带自西向东依次划分为6段,即新农段、钟市段、蚌湖段、潭口南段、潭口北段和三合场段。潜北断裂带不同段构造特征差异明显:新农段发育断阶构造和复合地堑;钟市段发育“荆沙红墙”和复杂断块;蚌湖段构造相对简单,发育同向断阶;潭口南段发育“座椅状”主断裂和复杂断块;潭口北段发育“躺椅状”主断裂和复杂断块;三合场段发育平缓斜坡及断阶、地堑—地垒构造。潜北断裂带分段差异活动受潜北地区多期、多方向不同性质区域应力所控制,且“荆沙红墙”、盐岩层、深部岩浆活动及先存构造等对断裂带分段差异活动也具有影响。断裂活动经历了四个构造演化阶段,即断陷期(沙市组—潜四下段沉积期)、断拗期(潜四上段—荆河镇组沉积期)、构造反转期(荆河镇组沉积末期—广华寺组沉积前)和拗陷及改造定型期(广华寺组—平原组沉积期)。该研究成果可为系统认识潜北断裂带分段差异活动机制及油气勘探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 差异活动 构造演化 潜北断裂带 江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涪陵页岩气田瘦身井配套钻井关键技术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鸿远 明鑫 +2 位作者 张玉强 魏振华 明柱平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4-719,共6页
为提高涪陵页岩气田开发效益,提升钻井效率,降低钻井成本,需采用井身结构瘦身优化设计技术。为满足压裂改造、采气要求,通过建模与数据统计分析等手段,文中提出了2种井身结构瘦身方案,并针对瘦身井钻井配套技术难点,开展了个性化钻头、... 为提高涪陵页岩气田开发效益,提升钻井效率,降低钻井成本,需采用井身结构瘦身优化设计技术。为满足压裂改造、采气要求,通过建模与数据统计分析等手段,文中提出了2种井身结构瘦身方案,并针对瘦身井钻井配套技术难点,开展了个性化钻头、钻具组合、钻井参数、定向仪器结构4项技术的优化与实践。现场应用表明,井身结构瘦身后,机械钻速显著提高,钻井周期进一步缩短,单井用电量降低37.5%,钻屑量降低19%~39%,每年可减少固体废物上万立方米,降低了油田安全环保压力。该技术可为国内其他页岩气田效益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田 水平井 井身结构瘦身 难点分析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三台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鹏 罗明高 +2 位作者 杜洋 刘浩天 完颜琪琪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3期41-44,共4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北三台凸起石炭系填充序列为火山岩,其原生孔隙结构复杂,连通性较差,必须经过成岩作用和其他地质作用的改造才能成为有效储层。以测井、取心、录井、薄片鉴定、分析化验等资料为基础,研究了火山岩岩性、岩相、地层埋深、... 准噶尔盆地东部北三台凸起石炭系填充序列为火山岩,其原生孔隙结构复杂,连通性较差,必须经过成岩作用和其他地质作用的改造才能成为有效储层。以测井、取心、录井、薄片鉴定、分析化验等资料为基础,研究了火山岩岩性、岩相、地层埋深、裂缝等因素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该区火山岩储层中,凝灰岩和蚀变玄武岩的储集物性好于玄武岩,爆发相的物性好于溢流相;火山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受地层埋深影响较小,地层深处仍然可以形成良好储层;火山岩中裂缝十分发育,有利于油气运移和聚集成藏,为北三台地区火山岩形成良好的储层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三台凸起 石炭系 火山岩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南坡上奥陶统礁滩相带的发现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舒志国 何希鹏 邓世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82,共6页
从沉积演化研究入手,认为塔中南坡与北坡具有相似的构造和沉积演化背景;建立塔中北坡已发现礁滩相的地震解释模型,对南坡地震资料重新进行了精细解释,识别出塔中隆起南部斜坡具有与塔中隆起北坡相似的坡折带地震反射特征,发育大型台地... 从沉积演化研究入手,认为塔中南坡与北坡具有相似的构造和沉积演化背景;建立塔中北坡已发现礁滩相的地震解释模型,对南坡地震资料重新进行了精细解释,识别出塔中隆起南部斜坡具有与塔中隆起北坡相似的坡折带地震反射特征,发育大型台地边缘礁滩相沉积;在地震资料识别出的礁滩相带部署钻探了地质探井,发现了巨厚的海相地层礁滩相沉积,有望找到与塔中北坡坡折带类似的生物礁型亿吨级整装含油气新区带,油气勘探意义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相 坡折带 塔中隆起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对高凝油物性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付美龙 张鼎业 +1 位作者 刘尧文 张书平 《钻采工艺》 CAS 2004年第4期98-100,共3页
国内高凝油一般含蜡量高、凝固点高 ,凝固点与地层温度接近的高凝油易产生冷伤害 ,开采难度大。针对二氧化碳吞吐开采高凝油过程中 ,二氧化碳对高凝油的粘度、流动特性、凝固点的变化开展实验研究 ,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溶解后高凝油粘度大... 国内高凝油一般含蜡量高、凝固点高 ,凝固点与地层温度接近的高凝油易产生冷伤害 ,开采难度大。针对二氧化碳吞吐开采高凝油过程中 ,二氧化碳对高凝油的粘度、流动特性、凝固点的变化开展实验研究 ,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溶解后高凝油粘度大幅下降、凝固点大大降低 ,流动性得到明显改善 ,二氧化碳吞吐开采高凝油可改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含蜡量 凝固点 地层 温度 注气开发工艺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36油藏(氮)气水交替非混相驱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斌 张茂林 +2 位作者 梅海燕 郭平 彭裕林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3-36,共4页
根据马 36油藏的地质特征和注水开发生产历史 ,利用多组分模型软件 ,在完成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和油田开发生产历史拟合之后 ,研究其剩余油分布规律。在动态预测方案中 ,模拟计算了 4种气 (氮气 )水交替非混相驱井网 ,共计 2 9套开发方... 根据马 36油藏的地质特征和注水开发生产历史 ,利用多组分模型软件 ,在完成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和油田开发生产历史拟合之后 ,研究其剩余油分布规律。在动态预测方案中 ,模拟计算了 4种气 (氮气 )水交替非混相驱井网 ,共计 2 9套开发方案。在分析对比了各个开发方案的主要开发动态指标之后 ,认为该油田通过气 (氮气 )水交替非混相驱与注水开发相比 ,10年后可提高采出程度 2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气水交替 混相驱 油田开发 数值模拟 马36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反演与属性耦合检测薄层含气砂岩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捍东 张如伟 +1 位作者 赵迪 陈丽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5-189,共5页
地震资料气层检测的常用方法是沿目的层拾取选定时窗内的地震属性进行属性分析,但该方法用于薄层砂岩储层的油气检测则比较困难。为此,本文利用非线性随机反演方法精细刻画砂体的空间展布,得到储层顶、底层位信息;再沿层提取各种地震属... 地震资料气层检测的常用方法是沿目的层拾取选定时窗内的地震属性进行属性分析,但该方法用于薄层砂岩储层的油气检测则比较困难。为此,本文利用非线性随机反演方法精细刻画砂体的空间展布,得到储层顶、底层位信息;再沿层提取各种地震属性,时窗随储层厚薄变化;分别应用基于RS理论的属性优化方法和SOM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进行气层检测。将该方法应用于川西拗陷洛带气田,符合率达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演 地震属性 含气性检测 RS理论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地区栖霞组储层测井识别与流体性质判断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亮 胡恒波 +2 位作者 张鹏飞 杨青建 方忠运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20,103,共4页
川西地区栖霞组储层的岩性复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储层非均质性与各向异性较强,对其进行测井识别与流体性质判断较困难。在分析研究区储层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裂缝-孔(洞)型白云岩储层和裂缝型灰岩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分析了岩性、... 川西地区栖霞组储层的岩性复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储层非均质性与各向异性较强,对其进行测井识别与流体性质判断较困难。在分析研究区储层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裂缝-孔(洞)型白云岩储层和裂缝型灰岩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分析了岩性、物性、储集空间类型与地层水矿化度等4种影响流体性质判别的因素,提出了声波-中子孔隙度重叠法与MDT测试法2种适合研究区储层流体性质判别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识别 流体性质判断 储层 栖霞组 川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