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地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张隽 张渠 +3 位作者 刘文汇 秦建中 王强 承秋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5-157,共3页
通过分析国内外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石油地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情况和存在问题,在系统软件平台选型、实验室功能总结、标准化的石油地质分析检测数据库建设等方面,试图给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石油地质 实验室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凯里寒武系底部硅质岩系生物组成、沉积环境与烃源岩发育关系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谢小敏 腾格尔 +3 位作者 秦建中 张庆珍 边立曾 尹磊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5-439,共15页
贵州凯里麻江地区羊跳剖面寒武系牛蹄塘组底部发育了一套3.2m厚的硅质岩系。通过对其进行高频逐层采样68件,根据沉积环境-生物组成-烃源岩形成的思路,精细分析了生物组成及有机碳TOC含量,进而讨论了沉积环境与烃源岩发育的关系。结果表... 贵州凯里麻江地区羊跳剖面寒武系牛蹄塘组底部发育了一套3.2m厚的硅质岩系。通过对其进行高频逐层采样68件,根据沉积环境-生物组成-烃源岩形成的思路,精细分析了生物组成及有机碳TOC含量,进而讨论了沉积环境与烃源岩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剖面生物组成多样,包括有浮游藻、底栖宏观藻、疑源类、海绵骨针、须腕动物蠕虫等,并可归纳为三大类生物微相:浮游藻类、底栖藻类、其它生物类型。不同藻类体和不同疑源类所反映的水体深度特征显示,该套烃源岩沉积经历了先水进后水退的过程,水体深度最深时期,底栖红藻和Heliosphaeridium longum-Asteridium tornatum疑源类组合发育,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也较高(TOC平均值为4.73%,最高可达13.97%),说明利于烃源岩发育。总体而言,不同生物微相烃源岩TOC含量不同,底栖藻类(平均值3.50%)>浮游藻类(平均值1.46%)>其它生物类(平均值<1.0%)。而须腕动物蠕虫和海绵动物的发现反映了热液环境,受热水事件影响强烈的样品TOC最低(TOC含量为0.90%和0.94%),说明热液活动强烈对烃源岩发育可能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寒武统 硅质岩系 生物组成 生物微相 沉积环境 烃源岩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混源油地球化学及多元数理统计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陶国亮 秦建中 +3 位作者 腾格尔 张美珍 付小东 楼章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7-538,共12页
混源油的定量判识是当前石油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中聚集的混源油为典型研究实例,通过地质地球化学与数理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定量研究混源油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原油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混源油的定量判识是当前石油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中聚集的混源油为典型研究实例,通过地质地球化学与数理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定量研究混源油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原油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塔河油田原油普遍混源,并表现出多期充注特征,早期充注原油遭受了生物降解,因此目前原油中的轻烃、链状烃、规则甾烷等生物标志物主要反映的是后期充注原油的特征,不能很好地指示早期充注原油。据此,选择受生物降解影响相对较小的三环萜烷和藿烷定量数据,采用多元数理统计学交替最小二乘算法进行了原油成因研究,综合分析后认为现今混源油中可划分出4个端元,其中端元1和2可能主要代表了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贡献,而端元3和4则可能主要代表了寒武系烃源岩的贡献。塔河主体区以寒武系原油聚集为主,而外围地区则以中上奥陶统原油聚集为主,并且在整个塔河油田,总体上以寒武系原油的贡献比例相对最高。这一综合对比研究表明,多元数理统计学方法在混源油的比例计算、端元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对传统地球地球化方法研究的有效补充,值得推广应用,此外,研究认识还为区域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源油 多元数理统计学 交替最小二乘算法 塔河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sbench-IRMS水平衡氢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陶成 张美珍 +2 位作者 杨华敏 闫秋实 把立强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15-220,共6页
采用Gasbench-IRMS对水平衡氢同位素质谱分析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确立了分析方法。通过实验室和标准水样GBW04403的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良好精度和准确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本地饮用水的分析,并结合H2-H2O(l)体系氢同位素分馏平衡方程... 采用Gasbench-IRMS对水平衡氢同位素质谱分析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确立了分析方法。通过实验室和标准水样GBW04403的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良好精度和准确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本地饮用水的分析,并结合H2-H2O(l)体系氢同位素分馏平衡方程,实现实验室氢气工作标准气的标定,结果与铬还原法标定值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H2O平衡 氢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沿海地区下白垩统烃源岩特征及油气潜力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胡广 胡文瑄 +3 位作者 曹剑 姚素平 谢小敏 高玉巧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6-219,共14页
通过对东南沿海地区下白垩统野外剖面的实际观测,结合对其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的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烃源岩特征,讨论了油气潜力。结果表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下白垩统发育有早晚两期泥页岩类烃源岩,早期可以福建地区的坂头组暗色... 通过对东南沿海地区下白垩统野外剖面的实际观测,结合对其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的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烃源岩特征,讨论了油气潜力。结果表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下白垩统发育有早晚两期泥页岩类烃源岩,早期可以福建地区的坂头组暗色泥岩为代表,晚期可以浙江地区的馆头组暗色泥岩和暗色钙质泥岩为代表;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总体达到中等—好质量烃源岩标准,并且早期优于晚期;有机质类型以III型为主,见II型及I型,晚期烃源岩好于早期;有机质热演化总体大部分进入高过成熟演化阶段,部分受火山作用影响较小的有机质尚处于成熟演化阶段;因此,综合评价认为,对于早期烃源岩,粤北地区成烃潜力较大,对于晚期烃源岩,浙江沿海和闽西地区的潜力较大。这一研究可能揭示了区域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白垩统 烃源岩 油气潜力 中国东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sBench-IRMS在碳酸盐岩δ^(13)C和δ^(18)O在线连续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陶成 把立强 +1 位作者 李广友 杨华敏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34-336,共3页
采用GasBench-IRMS气体质谱分析技术,实现了碳酸盐岩中碳氧同位素的在线连续分析。优化了色谱柱温、离子源参数等工作条件,排除了空气中N2O的干扰。结果表明,色谱柱柱温为40℃、65℃时,方法线性范围较宽,结果准确可靠。方法用于碳酸盐... 采用GasBench-IRMS气体质谱分析技术,实现了碳酸盐岩中碳氧同位素的在线连续分析。优化了色谱柱温、离子源参数等工作条件,排除了空气中N2O的干扰。结果表明,色谱柱柱温为40℃、65℃时,方法线性范围较宽,结果准确可靠。方法用于碳酸盐岩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中1δ3C和1δ8O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碳氧同位素 同位素质谱法 在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双城—太平川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熟度差异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杰 王铁冠 +2 位作者 陈践发 冯子辉 蒋兴超 《海相油气地质》 2009年第1期65-70,共6页
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太平川地区扶杨油层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相近,正构烷烃分布完整,呈单峰型,主峰碳主要为C23,部分原油具有轻碳优势,奇偶优势不明显。三环萜烷含量较丰富,部分原油伽马蜡烷、孕甾烷和升孕甾烷含量较高,规则甾烷呈"V&q... 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太平川地区扶杨油层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相近,正构烷烃分布完整,呈单峰型,主峰碳主要为C23,部分原油具有轻碳优势,奇偶优势不明显。三环萜烷含量较丰富,部分原油伽马蜡烷、孕甾烷和升孕甾烷含量较高,规则甾烷呈"V"型分布,碳同位素值偏轻,生源构成以低等水生生物和菌藻类为主,兼有高等植物生源输入,母源形成环境为微咸水还原—淡水氧化环境。本区原油的总体特征比较接近,具有相似的生源母质和有机相,但其成熟度存在着一定差异。根据生物标志物参数,原油分为三个组群,即低成熟油、低成熟—中等成熟油和中等成熟油,主要为低成熟—中等成熟原油。认为研究区具有形成低成熟油的有利烃源条件,应该加强对低成熟油的勘探开发。同时加强长春岭背斜带及其周缘构造高部位有利圈闭的勘探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评价 地球化学特征 热成熟度 稳定碳同位素 生物标志化合物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深层相对优质储层发育机理——淋滤与溶蚀作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胡海燕 王国建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9年第1期35-41,共7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砂岩埋藏深(>5800m),深部是否发育相对优质储层是制约深层勘探的科学问题。采用镜下观察、测井、试验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准噶尔盆地深层砂岩的成岩机制和优质储层的发育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准噶尔盆地深层侏罗...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砂岩埋藏深(>5800m),深部是否发育相对优质储层是制约深层勘探的科学问题。采用镜下观察、测井、试验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准噶尔盆地深层砂岩的成岩机制和优质储层的发育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准噶尔盆地深层侏罗系砂岩为晚期超压,砂岩粒度细,以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岩屑含量高达69%,成分成熟度低,颗粒包壳对砂岩的孔隙度保存有利,但会堵塞喉道,降低渗透率,而且早期充注的油气中的有机酸会溶蚀砂岩地层中的长石和岩屑等矿物,造成高岭石和石英沉淀,对储层的发育与保存不大有利;(2)盆地腹部深层侏罗系西山窑组顶部砂岩中存在一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大,孔隙度从7%增大至11%,渗透率从0.5md增加至2.5md。这个次生孔隙发育带位于侏罗系与白垩系之间的不整合面(埋深5850m)之下的半风化砂岩中,主要是表生期大气淡水的淋滤作用和深埋后溶蚀作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储层 颗粒包壳 超压 油气早期充注 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类腐殖化模拟中胡敏酸的红外光谱及热失重特征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恒 刘文汇 +3 位作者 李玉成 王杰 腾格尔 马亮帮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73-780,共8页
用红外光谱分析和热失重分析法对从蓝藻腐殖化过程中提取的胡敏酸的元素组成及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蓝藻好氧厌氧发酵过程中有机碳、有机氮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且好氧阶段大于厌氧阶段。至模拟实验结束,C/N比由最初的5.939升至9.9... 用红外光谱分析和热失重分析法对从蓝藻腐殖化过程中提取的胡敏酸的元素组成及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蓝藻好氧厌氧发酵过程中有机碳、有机氮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且好氧阶段大于厌氧阶段。至模拟实验结束,C/N比由最初的5.939升至9.962,趋近于其中所含胡敏酸的C/N比10.93。胡敏酸的红外光谱解析显示,不同处理阶段样品胡敏酸在波数(2920+2850)/1630(脂肪碳/芳碳)处吸收峰面积比分别为1.23,2.73,0.78,0.83,芳碳含量增加,表明厌氧过程有助于胡敏酸结构的芳构化。热失重分析显示发酵生成的胡敏酸有两个明显失重峰值290℃和340℃,主要是非核部分脂肪侧链及氢键结合OH的裂解,说明蓝藻发酵生成的胡敏酸主要以脂肪族为主,结构相对于土壤胡敏酸较为简单。结合样品中可溶性有机质族组分中饱和烃与芳香烃含量的比较,厌氧处理中芳香烃组分成倍增加,亦说明胡敏酸芳构化程度增高,为腐泥型干酪根早期演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胡敏酸 红外光谱 热失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中稀有气体浓度与同位素比值联测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陶成 刘文汇 +3 位作者 杨华敏 罗厚勇 王杰 王萍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1-208,共8页
研制了天然气中稀有气体纯化富集的前处理装置,并与稀有气体同位素质谱仪联用,构建了气体样品中He、Ne、Ar、Kr、Xe浓度和同位素比值联测的分析系统,通过1次进样可得到5种稀有气体组分浓度和同位素比值的共计23个数据。稀有气体纯化效... 研制了天然气中稀有气体纯化富集的前处理装置,并与稀有气体同位素质谱仪联用,构建了气体样品中He、Ne、Ar、Kr、Xe浓度和同位素比值联测的分析系统,通过1次进样可得到5种稀有气体组分浓度和同位素比值的共计23个数据。稀有气体纯化效果可达99.9%,质谱分析He、Ne、Ar、Kr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同位素比值分析的标准偏差普遍小于5%。将该方法用于分析塔里木盆地天然气样品,得到了丰富的地质地球化学信息,通过稀有气体分布特征进一步明确了塔河和雅克拉气田区域构造活动的差异,以及二者气源岩特性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同位素 浓度 稀有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盆地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11
作者 刘运黎 汤玉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3-491,共9页
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依据近年来的勘探成果,对六盘山烃源岩进行了评价分析,发现目前较明确的3套主要烃源岩中,白垩系下统的乃家河组、马东山组和李洼峡组源岩在盆地内分布较广,除北部埋藏较浅的区域未成熟外,大部分已趋于成熟。石炭系... 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依据近年来的勘探成果,对六盘山烃源岩进行了评价分析,发现目前较明确的3套主要烃源岩中,白垩系下统的乃家河组、马东山组和李洼峡组源岩在盆地内分布较广,除北部埋藏较浅的区域未成熟外,大部分已趋于成熟。石炭系也是重要的源岩,由于埋藏较深,后期改造作用大,应以找气为勘查目标。三叠系烃源岩成熟度较好,但分布范围局限,勘探潜力受到影响。盆地的诸多油气显示及地面油气异常响应特征,充分证实了该盆地具有烃类的生成、运移和聚集的过程。整个盆地的油气地球化学异常响应特征明显,油气苗显示丰富,分布广泛。地球化学勘探测量发现了盆地内有3个近东西向展布的油气地球化学异常区带。根据三维荧光光谱图,对油气属性进行了判别,均表现为轻质油的地球化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六盘山盆地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油气地球化学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