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氢储输过程安全及材料失效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于安峰 吴倩 +3 位作者 杨哲 罗云 王宇辰 刘欢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72-2983,共12页
加速能源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进程逐渐成为全球共识,氢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绿氢已成为开发重点。发展大规模绿氢产业是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选择之一,当前我国绿氢产业尚处于示范应用和商业模式探索阶... 加速能源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进程逐渐成为全球共识,氢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绿氢已成为开发重点。发展大规模绿氢产业是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选择之一,当前我国绿氢产业尚处于示范应用和商业模式探索阶段,绿氢储运、基础设施、关键设备及安全等系列问题都有待解决,安全、高效、低成本的氢能储运体系是推动绿氢产业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绿氢储输过程的安全风险,聚焦关键临氢设施的材料失效问题,系统阐述了典型氢脆机理,重点总结了隔膜式氢气压缩机膜片、储氢容器、输氢管道、加氢软管等关键临氢设施的材料氢脆失效机理及其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为筑牢大规模绿氢利用安全基础、保障绿氢产业安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输 安全 氢脆机理 风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氢产业链安全风险与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哲 吴倩 +4 位作者 马梦白 刘欢 单广斌 王世强 于安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8,共7页
发展大规模绿氢产业是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选择。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备绿氢,将规模性替代化石能源制氢,有效降低能源生产消费过程碳排放,支撑构筑新型能源体系。绿氢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绿氢制取、中游绿氢储运... 发展大规模绿氢产业是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选择。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备绿氢,将规模性替代化石能源制氢,有效降低能源生产消费过程碳排放,支撑构筑新型能源体系。绿氢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绿氢制取、中游绿氢储运和下游绿氢应用。通过分析绿氢制取、储存、运输及应用过程的技术发展现状,总结了绿氢生产各环节存在的安全风险;并基于系统安全及保护层安全防护理念,从技术、标准、政策法规、创新平台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控建议,为筑牢大规模绿氢利用安全基础,保障绿氢产业安全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氢 电解水 氢气管道 氢脆 安全 风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化企业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技术实验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迟晓铭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47-956,共10页
针对石化企业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技术应用问题,对常见气体甲烷、乙烯等开展实验研究,系统性地研究了气体红外吸收特性、气体浓度、背景温度、探测器灵敏度影响因素并分析了气体红外热成像技术与红外光谱成像技术特点。在实验研究分析... 针对石化企业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技术应用问题,对常见气体甲烷、乙烯等开展实验研究,系统性地研究了气体红外吸收特性、气体浓度、背景温度、探测器灵敏度影响因素并分析了气体红外热成像技术与红外光谱成像技术特点。在实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提出使用建议,为石化企业应用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技术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泄漏 红外 光谱成像 热成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_(2)O_(3)@SiO_(2)载氧体用于乙烷化学链氧化脱氢制乙烯性能研究
4
作者 王智超 梁威 +5 位作者 刘根 孙仲顺 李美昕 杨伯伦 孙冰 吴志强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3-143,共11页
乙烷化学链氧化脱氢(Chemical looping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CL-ODH)是一种利用载氧体的晶格氧将乙烷转化为乙烯的绿色高效过程。然而,该过程往往面临反应活性或乙烯选择性难以兼顾的问题,导致乙烷转化率或乙烯选择性较低。提出了... 乙烷化学链氧化脱氢(Chemical looping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CL-ODH)是一种利用载氧体的晶格氧将乙烷转化为乙烯的绿色高效过程。然而,该过程往往面临反应活性或乙烯选择性难以兼顾的问题,导致乙烷转化率或乙烯选择性较低。提出了SiO_(2)包覆Mn_(2)O_(3)载氧体的设计策略,合成了具有不同n(Mn)/n(Si)的Mn_(2)O_(3)@SiO_(2)载氧体。采用XRD、N_(2)物理吸/脱附、H_(2)-TPR和XPS等方法,对载氧体的晶相结构、织构性质、还原性能和表面物种化学状态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iO_(2)在Mn_(2)O_(3)表面形成包覆层,有助于优化载氧体的孔结构,增大载氧体的比表面积,减小Mn_(2)O_(3)晶粒尺寸,提高其分散性,从而提升反应活性。同时,SiO_(2)的引入增大了近表面Mn—O结合能,减小了晶格氧的释放速率,减小了表面非选择性氧物种含量,显著提升了乙烯选择性。在700℃、20%C_(2)H6/80%Ar(50 mL/min)和反应时间2 min条件下,n(Mn)/n(Si)为0.9的Mn_(2)O_(3)@SiO_(2)载氧体作用下,乙烷转化率达42.8%,乙烯选择性达7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 乙烷脱氢 纳米Mn_(2)O_(3) 介孔Si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管道泄漏扩散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曹琦 何春宏 +4 位作者 辛保泉 仉志 张新琪 刘毅 于安峰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30-2340,共11页
为了形成CO_(2)管道风险评估技术,基于中国石化高危介质泄漏扩散风洞试验平台开展CO_(2)扩散试验,模拟工业尺度超临界CO_(2)管道在100 mm口径泄漏扩散过程。研究了风速分别为1 m/s和2 m/s,风向分别为东向、西向、南向和北向条件下介质... 为了形成CO_(2)管道风险评估技术,基于中国石化高危介质泄漏扩散风洞试验平台开展CO_(2)扩散试验,模拟工业尺度超临界CO_(2)管道在100 mm口径泄漏扩散过程。研究了风速分别为1 m/s和2 m/s,风向分别为东向、西向、南向和北向条件下介质体积分数分布,分别对比并分析了风速和风向对体积分数分布的影响。风向对体积分数分布较为显著,1 m/s风速条件下泄漏区易形成体积分数较高区域。将风洞试验结果转化至工业尺度,划定了工业尺度超临界CO_(2)管道在100 mm口径泄漏时的CO_(2)危险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CO_(2)扩散 风洞试验 风速风向 危险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SPR中变量选择和建模算法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马倩 宋项宁 +5 位作者 苑媛 万可风 杜红岩 张宏哲 郭亚逢 张金梅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3-523,共11页
为满足大量化学品危险特性的评价需要,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在化学品安全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迅猛发展。QSPR研究的发展侧重模型预测能力或注重机理解释,都要依靠计算方法的不断优化来提高模型的拟合能力、预测能力、稳定性或处... 为满足大量化学品危险特性的评价需要,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在化学品安全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迅猛发展。QSPR研究的发展侧重模型预测能力或注重机理解释,都要依靠计算方法的不断优化来提高模型的拟合能力、预测能力、稳定性或处理复杂混合物的能力等。本文综述了QSPR研究在化学品危险特性评价中的发展,特别是特征描述符选择算法、建模算法和基于图神经网络的深度QSPR的技术原理与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结构-性质关系 化学品安全 特征选择 机器学习 图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替代对化工生产过程新工艺安全的影响与风险评估
7
作者 孟凡志 孙冰 杨哲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55-2971,共17页
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化工行业原料替代已成为推动绿色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针对原料替代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本文深入探讨了原料的反应性差异、健康和环境风险... 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化工行业原料替代已成为推动绿色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针对原料替代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本文深入探讨了原料的反应性差异、健康和环境风险、设备兼容性及工艺流程变化对化工过程安全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原料在化学性质与传热特性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反应速率、温度、压力及副产物类型的变化,进而增加工艺的不稳定性;替代原料毒性和排放特性的变化可能引发新的健康与环境风险,对生态系统和人员安全产生负面影响;新原料的腐蚀性和兼容性问题可能会导致设备的失效概率上升,甚至无法维持新工艺正常运行;对工艺流程改变引发的新风险缺乏充分考虑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该研究为原料替代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并为未来原料替代过程的工艺优化和风险控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替代 安全隐患 传热特性 反应性差异 兼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吸附材料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汝帅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1-89,94,共10页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工业生产过程中,如化石燃料燃烧、石油化工、油漆与涂料制造、杀虫剂生产及塑料制造等,是人为排放VOCs的主要来源。目前,已开发的除去VOCs方法主要有销毁...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工业生产过程中,如化石燃料燃烧、石油化工、油漆与涂料制造、杀虫剂生产及塑料制造等,是人为排放VOCs的主要来源。目前,已开发的除去VOCs方法主要有销毁法(催化氧化和生物过滤)和回收法(吸收、吸附、冷凝和膜分离)。吸附法因其成本效益高、操作简单和能耗低等特点,已被确定为最有前途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去除策略之一。吸附法的核心是高效吸附剂的设计与合成。总结了3种多孔吸附剂(炭基材料、沸石分子筛和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在吸附VOCs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吸附剂与吸附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提高吸附剂VOCs吸附能力的改性方法以及疏水性改性等。最后展望未来,VOCs吸附剂的研究将聚焦于开发靶向吸附材料及痕量吸附材料,同时致力于减少吸附材料的生产成本,这将是未来研究的核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吸附 吸附剂 活性炭 沸石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废塑料水热脱氯技术研究进展
9
作者 郝清泉 隋立华 +1 位作者 刘静如 张树才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117-4125,共9页
热解是当前废塑料最具前景的处置技术之一,但混合废塑料中的聚氯乙烯(PVC)在热解过程中会导致产物氯含量严重超标及设备腐蚀问题,成为了废塑料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PVC处置过程的危害,综合对比了现有PVC脱氯技术... 热解是当前废塑料最具前景的处置技术之一,但混合废塑料中的聚氯乙烯(PVC)在热解过程中会导致产物氯含量严重超标及设备腐蚀问题,成为了废塑料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PVC处置过程的危害,综合对比了现有PVC脱氯技术的优劣。其次,着重围绕PVC水热脱氯技术,剖析了PVC水热处理过程的脱氯机理及外源添加物的强化脱氯机制,列举了PVC水热产物的利用、水热处理反应器及规模化应用情况。最后,指出了当前PVC水热脱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思路及展望,以期为含氯混合废塑料无害化、资源化及高值化利用技术的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塑料 聚氯乙烯 废物处理 水热 脱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的全氟化合物分析方法及质谱裂解规律研究
10
作者 孙雪凤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51-1562,共12页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大类合成化学品。由于其广泛使用,使得其在环境样品中频繁检出,但是有许多研究显示,PFAS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因此不断出现相关法规限制PFAS的生产、使用和排放...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大类合成化学品。由于其广泛使用,使得其在环境样品中频繁检出,但是有许多研究显示,PFAS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因此不断出现相关法规限制PFAS的生产、使用和排放。本文开发并优化了基于HPLC-Q-Orbitrap HRMS技术的32种PFAS同时分析方法;开发了地下水和土壤中PFAS的前处理及分析方法,在某油田井场内和井场外地下水和土壤中检出了18种PFAS;分析并总结了多种PFAS的二级质谱断裂规律,为PFAS的结构解析和非靶标分析提供了技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 分析方法 地下水 土壤 裂解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烷基化离子液体催化剂处置技术研究进展
11
作者 郝清泉 隋立华 +1 位作者 刘静如 张树才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2-67,共6页
围绕废弃烷基化离子液体催化剂的处置技术开展综述,介绍了复合离子液体烷基化技术的工艺概况,剖析了烷基化废离子液体催化剂的性质及失活原因,概述了当前废离子液体的处置技术,最后展望了烷基化废离子液体处置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碳四烷基化 离子液体 催化剂 废物处置 再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对典型烃类气体MESG值影响试验研究
12
作者 王鹏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1-475,484,共6页
针对含氢气体混合物爆炸分级存在争议、阻火器选型保守的问题,试验研究了氢气对甲烷、丙烷、乙烯等典型烃类气体MESG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物中氢气含量的增加,MESG逐渐降低。不同烃类MESG随氢气含量增加而减小的速率不同,添... 针对含氢气体混合物爆炸分级存在争议、阻火器选型保守的问题,试验研究了氢气对甲烷、丙烷、乙烯等典型烃类气体MESG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物中氢气含量的增加,MESG逐渐降低。不同烃类MESG随氢气含量增加而减小的速率不同,添加氢气对甲烷、丙烷、乙烯MESG的影响逐渐减弱。提出阻火器选型建议:对于含氢甲烷气体,氢气含量低于30%时,可选择IIA等级阻火器;氢气含量30%~60%时,可以选择IIB3等级阻火器;氢气含量大于60%时,应选择IIC等级阻火器。对于含氢丙烷气体,氢气含量低于60%时,可选IIB3等级阻火器;氢气含量达到60%及以上时,应选IIC等级阻火器。对于乙烯含氢气体,建议采用IIC等级阻火器。建立典型烃类含氢气体MESG预测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计算结果优于现有计算方法 ,可用于指导含氢烃类气体爆炸等级划分、阻火器及防爆设备选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氢气体 最大试验安全间隙 阻火器选型 爆炸等级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吸附氢气纯化装置爆炸事故定量风险研究
13
作者 刘迪 王雅真 +1 位作者 邝辰 顾蒙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7,共9页
目的为合理确定变压吸附(PSA)氢气纯化装置爆炸风险及其周边建筑物的抗爆设防荷载,有效进行抗爆设计及防护。方法以某变压吸附氢气纯化装置为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构建40个爆炸计算场景,获取氢气纯化装置爆炸风险三维分布,及... 目的为合理确定变压吸附(PSA)氢气纯化装置爆炸风险及其周边建筑物的抗爆设防荷载,有效进行抗爆设计及防护。方法以某变压吸附氢气纯化装置为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构建40个爆炸计算场景,获取氢气纯化装置爆炸风险三维分布,及其对人员集中建筑物的影响。结果根据10^(-4)次/年的风险可接受准则和风险可接受范围内爆炸超压最大化准则,距离氢气纯化装置吸附塔橇85 m范围内人员集中建筑物应进行抗爆改造或设计;典型PSA装置北侧的人员集中建筑物墙的爆炸冲击波峰值入射超压为9.4 kPa,最大爆炸冲量为318 Pa·s,需要进行抗爆改造。结论基于CFD的爆炸风险定量分析,考虑了装置实际布局、阻碍物等对氢气泄漏扩散、爆炸超压的影响作用,且滤除高后果低概率场景对最终爆炸设防荷载的影响,为PSA装置安全间距设置及周边人员集中建筑物抗爆改造或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吸附装置 氢气爆炸 定量风险评估 抗爆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螯合剂-夹带剂协同超临界CO_(2)萃取废催化剂中钴的研究
14
作者 刘继艳 牟洪祥 +2 位作者 隋立华 刘静如 张树才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0-234,共5页
引入螯合-夹带溶剂体系协同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对金属钴进行了萃取-反萃研究。采用多因素萃取实验考察了温度、压力、萃取时长等因素对钴盐萃取率的影响,分别获取了最佳温度、压力与萃取时间为60℃、14 MPa以及30 min,最高单级萃取率... 引入螯合-夹带溶剂体系协同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对金属钴进行了萃取-反萃研究。采用多因素萃取实验考察了温度、压力、萃取时长等因素对钴盐萃取率的影响,分别获取了最佳温度、压力与萃取时间为60℃、14 MPa以及30 min,最高单级萃取率可达95%以上。最后,借助反萃实验实现了目标金属钴的有效回收,反萃率为91%。该研究为二次资源中高附加值金属的回收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废资源化 废催化剂 高附加值金属回收 超临界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钻井四通材料冲蚀行为研究及性能优选
15
作者 高凯歌 赵超杰 +5 位作者 闫柯乐 靳彦欣 樊朝斌 苗智瑜 刘铭刚 葛鹏飞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69,共5页
为研究气井钻井四通在放喷工况下的冲蚀行为及规律,针对3种常用材料(25CrNiMo,Ni625,4130)在不同冲蚀速度、冲蚀角度条件下开展了冲蚀特性及损伤机理测试,并进行了性能优选。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测试条件下,Ni625的冲蚀速率明显低于25Cr... 为研究气井钻井四通在放喷工况下的冲蚀行为及规律,针对3种常用材料(25CrNiMo,Ni625,4130)在不同冲蚀速度、冲蚀角度条件下开展了冲蚀特性及损伤机理测试,并进行了性能优选。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测试条件下,Ni625的冲蚀速率明显低于25CrNiMo和4130,具有更好的抗冲蚀性能,而25CrNiMo和4130的抗冲蚀性能接近;在不同冲蚀角度条件下,3种材料的冲蚀速率在初始阶段均随冲蚀角度增大而增加,并在30°左右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3种材料的冲蚀速率与冲蚀速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能够为钻井四通材料优选、寿命预测等提供理论依据,有效提升钻井四通本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井控 钻井四通 冲蚀磨损 材料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原油储罐全面积火灾处置技术研究
16
作者 郎需庆 党文义 +1 位作者 董永昭 王庆银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6-850,共5页
简述引发大型原油储罐全面积火灾的2个主要原因,指出防止浮盘失稳是防范全面积火灾的最关键措施,尤其要避免台风暴雨情况下浮盘表面不均匀积水造成的浮盘沉没。分析大型储罐全面积火灾的处置难点,指出原油储罐长时间燃烧会引发沸溢,沸... 简述引发大型原油储罐全面积火灾的2个主要原因,指出防止浮盘失稳是防范全面积火灾的最关键措施,尤其要避免台风暴雨情况下浮盘表面不均匀积水造成的浮盘沉没。分析大型储罐全面积火灾的处置难点,指出原油储罐长时间燃烧会引发沸溢,沸溢会引燃5~10倍着火罐直径范围内的储罐。防范沸溢是原油储罐全面积火灾的最主要目标,指出原油储罐应在2 h内完成灭火。提出了固定式消防系统、移动式消防装备及固移结合3种处置大型原油储罐全面积火灾的消防配置方式,为原油储备库的消防装备配置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原油储罐 全面积火灾 沸溢 火灾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二异丙苯的热稳定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江美丽 郑俊鹤 王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为了分析过氧化二异丙苯(Dicumyl Peroxide,DCP)的热稳定性和热安全性,利用C80微量量热仪对DCP在空气中的热分解及稳定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了升温速率对DCP热分解的影响规律,运用AKTS高级热动力学软件计算得到DCP热分解的活化能及指... 为了分析过氧化二异丙苯(Dicumyl Peroxide,DCP)的热稳定性和热安全性,利用C80微量量热仪对DCP在空气中的热分解及稳定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了升温速率对DCP热分解的影响规律,运用AKTS高级热动力学软件计算得到DCP热分解的活化能及指前因子、绝热条件下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ad和不同包装下的自加速分解温度。结果表明:随升温速率增加,DCP的起始放热温度和最大放热温度升高;并由Friedman法得到不同转化率下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的关系,计算得到DCP热分解的活化能范围为50~130 kJ/mol;TMRad为1 h、8 h、24 h、50 h和100 h时对应的起始温度分别为105.33℃、84.38℃、74.38℃、68℃和62℃;DCP的储罐内径越大,其对应的自加速分解温度越低。在生产、制造、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应防止因温度变化而引发DCP的自分解放热爆炸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过氧化二异丙苯(DCP) 热分析 C80微量量热仪 热分解 自加速分解温度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反应热安全检测的计量溯源性探究
18
作者 孙培琴 徐恒 +2 位作者 武维伟 金满平 孔祥北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40-45,共6页
为探究化学反应热安全检测结果的计量溯源特性,采用对关键性能指标参数计量校准和校准物质整机系统性能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内容包括:关键性能指标参数(物料温度、夹套温度、物料压力、物料质量、校准加热器电压和电流)的校准结果测... 为探究化学反应热安全检测结果的计量溯源特性,采用对关键性能指标参数计量校准和校准物质整机系统性能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内容包括:关键性能指标参数(物料温度、夹套温度、物料压力、物料质量、校准加热器电压和电流)的校准结果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以及系统性能验证中校准物质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评估。同时,本文也对化学反应热安全检测的计量溯源性管理要求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该计量溯源方法切实可行,能较好地体现反应量热仪的计量特性和性能指标,进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计量机构制定化学反应热安全检测计量规范提供技术支持,为化工产品热安全检测领域实验室开展化学反应量热仪的计量溯源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反应热安全 检测 量值传递 溯源 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化废水中10种苯系物的顶空-气相色谱法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晓英 葛涛 +1 位作者 赵传景 王化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45-1149,共5页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石化废水中10种苯系物的方法。选用强极性HP-FFAP毛细色谱柱(30m×0.53mm×1.0μm)分离,以FID检测器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通过研究和优化顶空及色谱条件,得到苯系物在(0.044~5.28)mg·...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石化废水中10种苯系物的方法。选用强极性HP-FFAP毛细色谱柱(30m×0.53mm×1.0μm)分离,以FID检测器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通过研究和优化顶空及色谱条件,得到苯系物在(0.044~5.28)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8~1.5)μg·L^(-1),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石化废水中加标回收率为(93.2~98.5)%,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为(2.5~9.4)%(n=6)。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溶剂消耗少、前处理简单,适用于石化废水中10种苯系物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废水 苯系物 顶空-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铵溶液的爆炸危险性及储运安全条件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全 张宏哲 +1 位作者 徐森 黄飞 《爆破器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5,共6页
为确定硝酸铵溶液的爆炸危险性及温度、浓度等储运安全条件,采用克南试验、绝热量热试验、联合国隔板试验及析晶特性试验等研究了热分解和殉爆两种情况下硝酸铵溶液的爆炸危险性及安全控制条件。结果表明:140℃时,硝酸铵溶液含水质量分... 为确定硝酸铵溶液的爆炸危险性及温度、浓度等储运安全条件,采用克南试验、绝热量热试验、联合国隔板试验及析晶特性试验等研究了热分解和殉爆两种情况下硝酸铵溶液的爆炸危险性及安全控制条件。结果表明:140℃时,硝酸铵溶液含水质量分数小于4%,为爆炸物;含水质量分数为4%10%时,则具有爆炸性;含水质量分数大于10%时,不具有爆炸性。硝酸铵质量分数为90%以上时,硝酸铵溶液的起始放热温度在210230℃范围内,T D24最低为151℃。110140℃区间内,高温硝酸铵溶液的冲击波感度与溶液析晶状态有关,大量析晶会发生殉爆。因此,硝酸铵溶液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应控制在93%以内;温度上限应控制在140℃以内;温度控制下限应根据硝酸铵溶液的析晶温度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铵溶液 安全温度 安全浓度 克南试验 联合国隔板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