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北地区平湖组复杂地貌与河潮交互作用及沉积响应
1
作者 杨潘 李磊 +4 位作者 陈忠云 李帅 张忠坡 柴亚伟 赵兴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5-1276,共12页
井震资料与沉积数值模拟结合分析有望厘清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古近系平湖组中—上段水下低凸起与河潮交互作用间的耦合关系。利用井震资料初步探究研究区复杂地形地貌特点、潮汐作用特征;利用沉积数值模拟方法(Delft3D),建立理想化模型,通... 井震资料与沉积数值模拟结合分析有望厘清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古近系平湖组中—上段水下低凸起与河潮交互作用间的耦合关系。利用井震资料初步探究研究区复杂地形地貌特点、潮汐作用特征;利用沉积数值模拟方法(Delft3D),建立理想化模型,通过改变地形特征和潮汐幅度条件,探究研究区水下低凸起—潮流耦合关系特征。模拟结果显示:①受水下低凸起地形影响,研究区砂体在涨潮与退潮过程中发育规模性潮汐砂坝与砂席。②特定地貌特征下,三角洲被改造程度分别和潮汐幅度、河流流量呈正相关,发育规模性潮汐砂坝、砂席及潮汐砂脊;相同潮汐幅度下,水下低凸起地形较障壁岛地形,形成砂坝、砂席及潮汐砂脊规模更大。研究表明,研究区三角洲的改造演化历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河流主控阶段、潮汐改造阶段、地形—河潮耦合控制阶段。研究区复杂地貌—潮流的耦合作用对砂体的改造效应在由水下低凸起所塑造的潮汐通道两侧主要表现为潮汐砂坝与砂席。这一特殊地貌与河潮水动力的相互作用,显著区别于障壁岛海岸体系,更有利于形成规模性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作用 水下低凸起 耦合作用 沉积数值模拟 西湖凹陷 东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低凸起背景潮汐沙脊三维地震表征及其沉积过程模拟——以西湖凹陷平湖组为例
2
作者 柴亚伟 李磊 +5 位作者 覃军 刘建斌 何苗 张忠坡 杨潘 赵兴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19,共11页
西湖凹陷平湖组地层中广泛分布潮汐沙脊,前人对潮汐沙脊的形成过程和控制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和推测,但未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共同对潮汐沙脊成因的影响。本文利用钻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对西湖凹陷平湖组的潮汐沙脊形态特征及空间展布进行... 西湖凹陷平湖组地层中广泛分布潮汐沙脊,前人对潮汐沙脊的形成过程和控制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和推测,但未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共同对潮汐沙脊成因的影响。本文利用钻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对西湖凹陷平湖组的潮汐沙脊形态特征及空间展布进行研究,并通过沉积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究潮汐沙脊的形成过程和控制因素。研究取得以下认识:(1)研究区的潮汐沙脊发育在平湖组中段的水退时期,纵向上多个沙脊叠置,在平面上可以看到孤立分布呈条带状的潮汐沙脊,潮汐沙脊展布方向和潮流方向相近。(2)潮汐沙脊的形成主要以潮汐作用为主。河流作用将砂体搬运到入海口的河口湾沉积形成了三角洲,为研究区输入了物源。退潮时砂体被向海搬运,涨潮时缓坡上潮流被砂体较厚处阻挡发生偏转;潮流水动力在砂体间的薄弱处冲刷侵蚀,将砂体改造成孤立生长的细长条形潮汐沙脊。(3)潮汐沙脊的形成受到了潮流水动力和水下低凸起的影响。在潮流水动力较弱的时候,潮流将砂体平铺在水下低凸起上。随着潮流水动力增强,砂体被带向更深的地带,并被侵蚀改造形成长条形潮汐沙脊。水下低凸起起到了阻挡的作用。当水下低凸起高度较低时,河流作用较强,潮汐作用对砂体改造不明显;当高度增高时,阻挡了河流作用继续向海的搬运过程,潮汐作用将砂体搬运到缓坡上,并沉积形成了潮汐沙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沙脊 数值模拟 潮流水动力 水下低凸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多数据联合约束的岩相模拟 被引量:11
3
作者 罗红梅 杨培杰 +2 位作者 王长江 于静 穆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169,19,共8页
传统的两点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方法基于变差函数,无法再现复杂的地质结构,多点地质统计学利用空间多个点的组合模式来描述地质结构信息,更适合复杂结构地质体的模拟。首先介绍了多点地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然后提出了一种多数据联... 传统的两点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方法基于变差函数,无法再现复杂的地质结构,多点地质统计学利用空间多个点的组合模式来描述地质结构信息,更适合复杂结构地质体的模拟。首先介绍了多点地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然后提出了一种多数据联合约束的多点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方法,并通过模型验证了方法的特点和有效性;最后以该方法为基础,联合训练图像、测井数据和地震反演数据,实现了多数据约束下的东营凹陷沙三段地层中三角洲浊积岩沉积区的岩相模拟,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地质统计 岩相模拟 软数据 硬数据 训练图像 联合约束 条件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潮汕坳陷中生代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6
4
作者 钟广见 苏丕波 +5 位作者 冯常茂 刘胜 孙鸣 易海 赵静 赵忠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96-2905,共10页
钻探资料证实南海东北部发育海相中生界。潮汕坳陷是南海东北部最大残留坳陷,面积达3.7×10^(4) km^(2),经历了晚三叠世张裂初期、侏罗纪坳陷期、晚侏罗世末期第一次构造反转期、早白垩世再沉降期、晚白垩世晚期第二次构造反转期及... 钻探资料证实南海东北部发育海相中生界。潮汕坳陷是南海东北部最大残留坳陷,面积达3.7×10^(4) km^(2),经历了晚三叠世张裂初期、侏罗纪坳陷期、晚侏罗世末期第一次构造反转期、早白垩世再沉降期、晚白垩世晚期第二次构造反转期及新近纪区域热沉降期等6个构造演化阶段,充填了滨浅海、半深海等海相沉积及河湖相等陆相沉积。潮汕坳陷侏罗系半封闭海湾型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相对较高,泥岩地层厚,生烃能力强,油气地质条件好,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潮汕坳陷 中生界 构造演化 油气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地震事件初至拾取SLPEA算法 被引量:35
5
作者 谭玉阳 于静 +1 位作者 冯刚 何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5-196,共12页
微地震事件初至拾取是微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步骤之一.实际微地震监测资料中存在大量低信噪比事件,而传统方法对这些事件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为了克服传统方法抗噪性弱的缺点,本文通过综合地震信号与环境噪声在振幅、偏振以及统计特征等... 微地震事件初至拾取是微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步骤之一.实际微地震监测资料中存在大量低信噪比事件,而传统方法对这些事件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为了克服传统方法抗噪性弱的缺点,本文通过综合地震信号与环境噪声在振幅、偏振以及统计特征等方面的存在的差异,设计了一种针对低信噪比微地震事件的初至拾取方法——SLPEA算法.为了检验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分别对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与传统方法及手工拾取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利用本文方法得到的初至到时与手工拾取结果的绝对误差平均值仅为1.33×10^(-3)s,小于3个采样点;方差为3.21×10^(-6)s^2;初至到时在手工拾取结果±0.005s误差范围内的个数占总数的95.8%.这些参数值均优于传统方法的同类参数,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事件 初至拾取 SLPEA算法 STA/LTA 偏振分析 AR-A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TI介质角度域转换波高斯束偏移成像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振春 刘强 +4 位作者 韩文功 张敏 王天琪 肖建恩 伍钧鸿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71-1481,共11页
转换波偏移可以利用纵横波波场信息,得到高分辨率的成像结果,从而为油藏描述提供高质量的地震资料.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利用纵波波场信息进行偏移成像,然而,传统的纵波方法在复杂探区成像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本文在各向异性介质声波... 转换波偏移可以利用纵横波波场信息,得到高分辨率的成像结果,从而为油藏描述提供高质量的地震资料.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利用纵波波场信息进行偏移成像,然而,传统的纵波方法在复杂探区成像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本文在各向异性介质声波射线追踪算法的基础上,推导出各向异性介质转换波射线追踪方程,发展了一种转换波射线追踪算法;并将研究的追踪算法应用到偏移成像中,提出了一种各向异性VTI介质角度域转换波高斯束偏移成像方法.通过各向异性VTI介质断块模型和复杂构造模型试算,说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模型试算的结果表明,在考虑地下各向异性时,本文研究的方法具有更好的成像效果,提取的角道集结果可以为偏移速度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角度域 转换波 高斯束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地下气化气化区上覆岩层温度场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喆 周松 +1 位作者 张晓春 梁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16,共4页
对乌兰察布褐煤进行地下气化实验,研究煤炭气化反应过程中气化区上覆岩层温度场变化,并着重关注通道正上方温度变化。结果表明:煤层与顶板交界面处通道正上方温度基本与煤层温度相同,而通道两侧最终温度仅有300℃左右,但在距交界面40cm... 对乌兰察布褐煤进行地下气化实验,研究煤炭气化反应过程中气化区上覆岩层温度场变化,并着重关注通道正上方温度变化。结果表明:煤层与顶板交界面处通道正上方温度基本与煤层温度相同,而通道两侧最终温度仅有300℃左右,但在距交界面40cm处二者温度差别不大;在气化通道正上方,交界面上从进气口到出气口快速升温时间段间隔明显,但在距交界面20cm、40cm处,温度变化规律相似;覆岩层温度在竖直方向的扩散要快于在水平方向的扩散;在接近出气口处,高度方向上存在一定的热弥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温度场 覆岩层 气化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气氛下褐煤热解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赵雪 周松 梁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9-31,35,共4页
在模拟煤地下气化过程中气化剂参与状态的条件下,采用卧式干馏炉进行褐煤恒温热解,对乌兰察布褐煤在单一气氛(N_2、CO_2及H_2O)及混合气氛(CO_2/N_2、H_2O(g)/N_2)下的原煤热解特性进行研究,综合分析了温度和气氛对原煤热解特性的影响... 在模拟煤地下气化过程中气化剂参与状态的条件下,采用卧式干馏炉进行褐煤恒温热解,对乌兰察布褐煤在单一气氛(N_2、CO_2及H_2O)及混合气氛(CO_2/N_2、H_2O(g)/N_2)下的原煤热解特性进行研究,综合分析了温度和气氛对原煤热解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一和混合气氛下,热解气氛对半焦产率的影响较小,其变化趋势基本相似;热解气氛中的H_2O有利于焦油的生成;混合气氛下水产率一般要大于单气氛;对于煤气组分,当热解终温升高时,H_2浓度随着H_2O与C的还原反应速率的增大而不断升高,高达60%;升温有利于混合气氛下CH_4的析出和CO浓度的提高,分别达到22%和45%;对于烃类组分,单气氛下的烃类气体浓度大于混合气氛,这是由于混合气氛与热解产物进行化学反应,破坏了烃类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单气氛 混合气氛 热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宽频采集的新型检波器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吴学兵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3-830,共8页
拓宽地震信号频带范围,实现宽频地震采集,是提高地震分辨率和成像精度的关键,用于宽频地震采集的检波器要求具有单点单支、频带宽、灵敏度高、保真度高、理想的幅频相频响应等特性。基于现有电磁式动圈检波器和MEMS数字检波器工作原理... 拓宽地震信号频带范围,实现宽频地震采集,是提高地震分辨率和成像精度的关键,用于宽频地震采集的检波器要求具有单点单支、频带宽、灵敏度高、保真度高、理想的幅频相频响应等特性。基于现有电磁式动圈检波器和MEMS数字检波器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效果分析,结合两种检波器的技术优势,开展了新型检波器的设计和研发,并对新型检波器进行了特性参数实验室测试,验证了新型检波器的宽频特性。将新型检波器与自然频率为10Hz和5Hz的动圈检波器以及MEMS数字检波器进行了地震数据采集对比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表明,新型检波器具有频带宽的优势,获得的剖面层间信息更为丰富,地震分辨率和成像精度明显提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采集 动圈检波器 数字检波器 加速度检波器 速度检波器 幅频响应 相频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弱振幅反射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11
10
作者 马丽娟 孔庆莹 +2 位作者 刘坤岩 司朝年 王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8-343,221-222,共6页
在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勘探开发中,从具有弱振幅反射特征的地层中寻找有利的富含油气部位已成为现阶段的新趋势。本文从地震弱反射入手,依据反射特征将弱反射划分为弱串珠、宽波谷、内幕弱和杂乱等四种典型的弱反射类型;结... 在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勘探开发中,从具有弱振幅反射特征的地层中寻找有利的富含油气部位已成为现阶段的新趋势。本文从地震弱反射入手,依据反射特征将弱反射划分为弱串珠、宽波谷、内幕弱和杂乱等四种典型的弱反射类型;结合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研究了这四类弱反射的储层特征,建立地质模型,利用正演模拟进一步探讨了弱反射的形成机理,认为储层厚度和空间延展关系是造成不同弱反射类型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反射 碳酸盐岩 奥陶系 正演模拟 储层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造山带东段深地震反射剖面大炮揭露下地壳与Moho结构--数据处理与初步解释 被引量:10
11
作者 谭晓淼 高锐 +3 位作者 王海燕 侯贺晟 李洪强 匡朝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98-908,共11页
深地震反射大炮数据能够准确地获得下地壳和Moho的精细结构及其横向变化信息,揭露岩石圈尺度的构造样式与深部过程。中亚造山带东段位于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三大构造域的叠合区域,其岩石圈结构记录了大洋,特别是古亚... 深地震反射大炮数据能够准确地获得下地壳和Moho的精细结构及其横向变化信息,揭露岩石圈尺度的构造样式与深部过程。中亚造山带东段位于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三大构造域的叠合区域,其岩石圈结构记录了大洋,特别是古亚洲洋消亡方式和大陆增生的深部过程。本文选用横过中亚造山带东段(奈曼旗—东乌珠穆沁旗,长约400 km)深地震反射剖面中的24个大炮数据和2个中炮数据,通过数据处理获得了近垂直反射的大炮单次剖面,揭露出中亚造山带东段下地壳及Moho的精细结构,刻画出古亚洲洋消亡极性与中亚造山带增生造山的深部过程:西拉木伦缝合带与贺根山缝合带构成古亚洲洋消亡的双缝合带,西拉木伦缝合带下方古亚洲洋板块以向南消亡为主,贺根山缝合带下方古亚洲洋板块以向北消亡为主,后者规模大于前者。在两个缝合带之间下地壳呈现出几个大规模的块状弧状反射体,推测是大洋中的残余微地块,在古亚洲洋消亡过程中拼接在一起,成为中亚造山带增生造山的一部分,并遭受了碰撞挤压和后造山伸展作用。Moho位于双程走时12 s附近(厚度约36 km),近于水平展布,沿整条剖面起伏不大。平缓的Moho成因与造山后的地壳伸展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震反射剖面 近垂直反射 大炮 中亚造山带 下地壳 莫霍面 古亚洲洋消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优化的频率域三维声波有限差分模拟方法 被引量:10
12
作者 范娜 成景旺 +3 位作者 秦雷 赵连锋 谢小碧 姚振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95-1108,共14页
为提高频率域有限差分(FD,finite-difference)正演模拟技术的计算精度和效率,基于旋转坐标系统的优化差分格式被广泛应用,但是只应用于正方形网格的情况.基于平均导数法(ADM)的优化差分格式,应用于正方形和长方形网格模拟.这些频率域有... 为提高频率域有限差分(FD,finite-difference)正演模拟技术的计算精度和效率,基于旋转坐标系统的优化差分格式被广泛应用,但是只应用于正方形网格的情况.基于平均导数法(ADM)的优化差分格式,应用于正方形和长方形网格模拟.这些频率域有限差分算子,各自具有不同的差分格式和对应的优化系数求解表达式.本文基于三维声波方程发展了一种新的优化方法,只要给定FD模板形式,可直接构造频散方程,求取FD模板上各节点的优化系数.此方法的优点在于频率域FD算子的优化系数对应各个节点,可扩展优化其他格式.运用此优化方法,计算得到了不同空间采样间距比情况下27点和7点格式的优化系数.数值实验表明,优化27点格式与ADM 27点格式具有相同的精度,优化7点格式比经典的7点格式具有更小的数值频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声波方程 频率域 有限差分 优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共和盆地地热资源热源机制与聚热模式 被引量:44
13
作者 唐显春 王贵玲 +4 位作者 马岩 张代磊 刘忠 赵旭 程天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052-2065,共14页
青海共和盆地东侧贵德扎仓热田是探讨共和盆地地热资源成因的关键地区。本文综合区域地质、岩石热物性、同位素年代学、水文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测量等方法,重点分析了共和盆地的构造背景和热源机制,深入研究了共和盆地地热能系统的关键... 青海共和盆地东侧贵德扎仓热田是探讨共和盆地地热资源成因的关键地区。本文综合区域地质、岩石热物性、同位素年代学、水文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测量等方法,重点分析了共和盆地的构造背景和热源机制,深入研究了共和盆地地热能系统的关键环节。研究发现:①识别出盆地地壳15 km以下深度发育高导体,并可与新生代青藏高原东部中-下地壳发育的层状低速高导层对比;②近NW-NS向的瓦里贡左旋走滑逆冲断裂是扎仓热田重要的控热和导热断裂;③晚中生代花岗岩与上覆围岩具有显著的热导率;④温泉氢氧同位素指示水源以地表水补给为主;⑤存在浅层新生界碎屑岩中-低温热储和深层花岗岩中-高温热储,发育四层两类地热资源。综合分析提出了共和盆地干热岩三元聚热模式:即新生代中-下地壳发育的高温低速高导层是主要热源,中晚三叠世花岗岩是良好的导热和储热体,既是干热岩母岩,也是热储,新生代低热导率沉积岩是良好的盖层。研究对于青藏高原地热成因、资源预测、开发规划等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盆地 干热岩 热源机制 低速高导层 贵德扎仓热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小波变换的面波压制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立彬 莫延钢 +1 位作者 王彦春 马斌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7年第2期60-64,共5页
鉴于常规的傅里叶变换滤波及f-k滤波等压制面波的局限性,基于小波基函数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二维小波变换的低频噪音压制方法:在对比分析各类型小波的基础上,选择利于低频面波压制的小波基函数;通过二维小波分解将地震数据转换到时间、... 鉴于常规的傅里叶变换滤波及f-k滤波等压制面波的局限性,基于小波基函数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二维小波变换的低频噪音压制方法:在对比分析各类型小波的基础上,选择利于低频面波压制的小波基函数;通过二维小波分解将地震数据转换到时间、空间、频率、波数四维域中,对含面波成分的低频高波数部分进行高通滤波;重构地震数据,得到压制面波后的处理结果。经理论模拟记录的试算和低频采集资料的处理证明,本方法去噪效果好,且在面波压制过程中较好地保护了低频有效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小波变换 地震数据 面波 噪音压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lileo四频数据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吕震 王振杰 +1 位作者 单瑞 刘金萍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2年第3期69-77,共9页
针对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可以提供四频信号的特点,提出一种四频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首先,按照波长较长、电离层延迟和观测噪声较小的标准,选出具有良好探测性能的周跳探测组合,之后联合三个无几何相位组合和一个无几何无电离... 针对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可以提供四频信号的特点,提出一种四频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首先,按照波长较长、电离层延迟和观测噪声较小的标准,选出具有良好探测性能的周跳探测组合,之后联合三个无几何相位组合和一个无几何无电离层组合进行周跳探测。然后,引入最小二乘模糊度降相关(LAMBDA)算法进行周跳修复,并根据比率(ratio)值进一步验证周跳修复结果的正确性。最后,利用Galileo四频观测数据对本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有效准确地对四频数据进行周跳探测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四频数据 周跳探测与修复 无几何相位组合 无几何无电离层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序级断层成像技术在c13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建国 《海洋地质前沿》 2014年第2期56-62,共7页
低序级断层在地震剖面上,通常表现为具有微小错动,同相轴扭曲,或者振幅变弱,延伸短、断距小、识别难,描述难等特征。在对采集处理过程中影响低序级断层识别的观测系统面元网格、信噪比、频率、速度误差等因素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 低序级断层在地震剖面上,通常表现为具有微小错动,同相轴扭曲,或者振幅变弱,延伸短、断距小、识别难,描述难等特征。在对采集处理过程中影响低序级断层识别的观测系统面元网格、信噪比、频率、速度误差等因素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全波场正演地质模型,借助方查体属性技术以及井资料,研究了针对性的处理技术。同时利用相干体属性、曲率属性沿层切片、方差体等技术进行有效识别低级序断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序级断层 信噪比 频率 速度分析 方差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动量法和可变学习速度的BP神经网络地震初至拾取 被引量:7
17
作者 曹晓莉 刘斌 +3 位作者 王淑荣 万学娟 张廷廷 张海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79,6,共10页
为了提高初至拾取精度和效率,研究了BP神经网络初至拾取方法,提出综合动量法和可变学习速度的BP神经网络地震初至拾取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对网络权值的更新过程进行改进,当均方根误差在权值更新后超过设定的误差范围,则权值更新取消;在既... 为了提高初至拾取精度和效率,研究了BP神经网络初至拾取方法,提出综合动量法和可变学习速度的BP神经网络地震初至拾取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对网络权值的更新过程进行改进,当均方根误差在权值更新后超过设定的误差范围,则权值更新取消;在既定的误差范围内,权值更新则被接受,且学习速度发生变化。分析不同地震属性对初至波识别的可行性,选取均方根振幅比、曲线长度比、振幅、频率等4种特征属性进行模型测试,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的初至拾取效果优于常规BP神经网络方法。实际资料测试验证,改进方法构建的网络结构简单,参数少,收敛速度快,具有较强稳定性和抗噪能力,初至拾取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拾取 动量法 可变学习速度法 神经网络算法 抗噪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顺无烟煤地下气化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松 梁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8-141,共4页
为了获得和顺深部无烟煤地下气化工艺参数,进行了和顺无烟煤地下气化模型试验,研究了煤气有效组分、温度场及顶板应力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氧气浓度的提高,煤气中有效组分含量、热值、煤气产量与气化剂流量的比、冷煤气效率增加,... 为了获得和顺深部无烟煤地下气化工艺参数,进行了和顺无烟煤地下气化模型试验,研究了煤气有效组分、温度场及顶板应力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氧气浓度的提高,煤气中有效组分含量、热值、煤气产量与气化剂流量的比、冷煤气效率增加,煤气产率下降;当氧气浓度大于80%时,有效气体含量大于60%,冷煤气效率达到65%以上,80%的氧气浓度是无烟煤地下气化合理的氧气浓度;气化工作面横向和纵向速率扩展速率比为(1.19~1.31)∶1;顶板岩层在通道方向上随气化工作面的推进发生应力集中,应力集中系数为1.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地下气化 工艺参数 温度场 顶板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南黄土塬高密度地震勘探关键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斌 董旭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36-4543,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地区表层结构复杂,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纵向目标层系多,构造幅度低,储层微断裂发育、非均质性强、预测精度低,岩溶孔隙及断缝尺度小,难以识别。为此,在该地区系统开展了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目标处理、综合解释...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地区表层结构复杂,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纵向目标层系多,构造幅度低,储层微断裂发育、非均质性强、预测精度低,岩溶孔隙及断缝尺度小,难以识别。为此,在该地区系统开展了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目标处理、综合解释一体化技术攻关。基于地质效果优化采集方案设计,采用小组合、适中面元、宽方位、高覆盖的观测系统,应用井震联合宽频激发与全节点接收,在保障地震资料一定信噪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分辨率。在保真、保幅的前提下,应用高精度融合静校正技术、特色噪声衰减技术及煤层屏蔽下弱信号成像技术,获得了高品质的地震资料。针对断缝体及上古生界成藏主控因素的地震地质特点,建立了高分辨率储层预测、高精度断裂识别与圈闭描述技术,最终形成了一套黄土塬高质高效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体系。将该技术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HS工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获得了高品质的地震资料,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黄土塬 信噪比 高密度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探生产运行系统研发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聂沙沙 申龙斌 +2 位作者 赵大鹏 王梅兰 韩文明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62-170,共9页
通过生产运行信息可视化技术研究,结合地理信息、北斗等技术,研发完成物探生产运行系统,包括PC端和移动端,实现了各类物探业务对象GIS可视化展示、生产数据多流程审批与优化、多类型图表数据统计分析、车辆信息定位集成,同时研究应用数... 通过生产运行信息可视化技术研究,结合地理信息、北斗等技术,研发完成物探生产运行系统,包括PC端和移动端,实现了各类物探业务对象GIS可视化展示、生产数据多流程审批与优化、多类型图表数据统计分析、车辆信息定位集成,同时研究应用数据高效访问、数据安全等技术实现海量密集数据秒级显示、多终端无差异化同步更新、全公司用户自由访问。系统已在生产项目中全面应用,替代了生产数据的传统管理模式,降低数据填报难度,实现各层级工作减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可用性、安全性。系统为管理部门和施工队伍优化施工方案、组织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为决策层和管理层统筹管理、分析决策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实现了信息技术促生产、勘探管理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探 生产运行 可视化 数据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