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场景频率的石化装置气体探测覆盖率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雅真 凌晓东 +2 位作者 慕云涛 刘迪 张云燕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3,共7页
为解决现有评估方法未能定量分析泄漏场景发生频率在石化过程模块中的分布不均匀性,提出1种基于场景频率的石化装置气体探测覆盖率评估方法,包括典型泄漏场景库构建、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气体泄漏扩散行为仿真以及基于场景频率的... 为解决现有评估方法未能定量分析泄漏场景发生频率在石化过程模块中的分布不均匀性,提出1种基于场景频率的石化装置气体探测覆盖率评估方法,包括典型泄漏场景库构建、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气体泄漏扩散行为仿真以及基于场景频率的探测覆盖率计算3个步骤;提出1种定量筛选方法以选择更具代表性的高频泄漏场景,在表征装置泄漏场景特点的同时节约计算资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引入泄漏场景频率对覆盖率评估计算公式进行升级,案例分析结果显示该计算方法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地对气体探测系统有效性进行评估。研究结果可提高石化装置气体探测覆盖率评估工作的效率及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技术 GDS系统 场景频率 气体扩散仿真 场景探测覆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吸附氢气纯化装置爆炸事故定量风险研究
2
作者 刘迪 王雅真 +1 位作者 邝辰 顾蒙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7,共9页
目的为合理确定变压吸附(PSA)氢气纯化装置爆炸风险及其周边建筑物的抗爆设防荷载,有效进行抗爆设计及防护。方法以某变压吸附氢气纯化装置为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构建40个爆炸计算场景,获取氢气纯化装置爆炸风险三维分布,及... 目的为合理确定变压吸附(PSA)氢气纯化装置爆炸风险及其周边建筑物的抗爆设防荷载,有效进行抗爆设计及防护。方法以某变压吸附氢气纯化装置为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构建40个爆炸计算场景,获取氢气纯化装置爆炸风险三维分布,及其对人员集中建筑物的影响。结果根据10^(-4)次/年的风险可接受准则和风险可接受范围内爆炸超压最大化准则,距离氢气纯化装置吸附塔橇85 m范围内人员集中建筑物应进行抗爆改造或设计;典型PSA装置北侧的人员集中建筑物墙的爆炸冲击波峰值入射超压为9.4 kPa,最大爆炸冲量为318 Pa·s,需要进行抗爆改造。结论基于CFD的爆炸风险定量分析,考虑了装置实际布局、阻碍物等对氢气泄漏扩散、爆炸超压的影响作用,且滤除高后果低概率场景对最终爆炸设防荷载的影响,为PSA装置安全间距设置及周边人员集中建筑物抗爆改造或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吸附装置 氢气爆炸 定量风险评估 抗爆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管道泄漏扩散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曹琦 何春宏 +4 位作者 辛保泉 仉志 张新琪 刘毅 于安峰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30-2340,共11页
为了形成CO_(2)管道风险评估技术,基于中国石化高危介质泄漏扩散风洞试验平台开展CO_(2)扩散试验,模拟工业尺度超临界CO_(2)管道在100 mm口径泄漏扩散过程。研究了风速分别为1 m/s和2 m/s,风向分别为东向、西向、南向和北向条件下介质... 为了形成CO_(2)管道风险评估技术,基于中国石化高危介质泄漏扩散风洞试验平台开展CO_(2)扩散试验,模拟工业尺度超临界CO_(2)管道在100 mm口径泄漏扩散过程。研究了风速分别为1 m/s和2 m/s,风向分别为东向、西向、南向和北向条件下介质体积分数分布,分别对比并分析了风速和风向对体积分数分布的影响。风向对体积分数分布较为显著,1 m/s风速条件下泄漏区易形成体积分数较高区域。将风洞试验结果转化至工业尺度,划定了工业尺度超临界CO_(2)管道在100 mm口径泄漏时的CO_(2)危险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CO_(2)扩散 风洞试验 风速风向 危险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泄漏孔径对气相CO_(2)管道压降及扩散影响试验
4
作者 辛保泉 党文义 +2 位作者 喻健良 葛春涛 曹琦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9,共8页
为探究不同孔径时的气相CO_(2)输送管道泄漏扩散特征,基于工业级管道开展50、100和233 mm孔径的室外CO_(2)泄漏试验。首先,根据压降试验分析管内压力随泄漏时间的变化特征;然后,基于建立的理论模型预测泄漏流量和压降变化,并通过试验进... 为探究不同孔径时的气相CO_(2)输送管道泄漏扩散特征,基于工业级管道开展50、100和233 mm孔径的室外CO_(2)泄漏试验。首先,根据压降试验分析管内压力随泄漏时间的变化特征;然后,基于建立的理论模型预测泄漏流量和压降变化,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最后,分析泄漏口不同位置的CO_(2)体积分数变化。结果表明:在泄漏第I阶段压降速率最大,3类泄漏孔径的压降速率为93.4~1967.5 kPa/s;3类泄漏孔径的管内压力下降至环境压力所需时间为14.2~149.8 s,随着泄漏孔径增加,压降过程趋近于断崖式下降;3类孔径计算得出的泄漏量与试验实际释放量的相对误差为0.25%~4.54%;基于预测模型获得的压降曲线整体上略低于试验压降曲线,但压降变化趋势及持续时间等均与试验结果非常接近,表明建立的泄漏量和压降预测模型较为可靠;在距离泄漏口5~17 m范围内体积分数峰值随泄漏孔径的增大显著增加,17 m范围外不同泄漏孔径体积分数峰值趋近相同;5%体积分数的气相CO_(2)泄漏扩散影响距离为26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漏孔径 CO_(2)管道 压降 扩散 泄漏量 泄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贪心算法的氢气探测器网格化优化布局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雅真 葛春涛 +1 位作者 周志国 郭强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1,共6页
为切实提升氢气探测系统的实际探测有效性和覆盖率,提出1种点式氢气探测器的网格化布局方法,通过泄漏场景库构建、探测器布置网格点划分、CFD仿真与数据处理等步骤建立布局优化数学模型,使用贪心算法进行迭代求解,以某企业氢气纯化装置... 为切实提升氢气探测系统的实际探测有效性和覆盖率,提出1种点式氢气探测器的网格化布局方法,通过泄漏场景库构建、探测器布置网格点划分、CFD仿真与数据处理等步骤建立布局优化数学模型,使用贪心算法进行迭代求解,以某企业氢气纯化装置为案例构建点式氢气探测器布局优化数学模型并求解。研究结果表明:仅新增8台氢气探测器即可将该装置的场景覆盖率从29.46%提升至80.81%,新增氢气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同样符合GB/T 50493—2019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涉氢装置的氢气探测器布局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探测器 布局优化 贪心算法 泄漏场景库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ARTP复合诱变选育高效MTBE降解突变菌株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盛 李玲玲 +2 位作者 高翔 张昌运 王曰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5,共8页
传统人工驯化选育手段筛选效率低,为满足场地甲基叔丁基醚(MTBE)污染生物修复对高性能菌株的工业化需求,该文对出发菌株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 QLM-1)进行紫外-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复合诱变,为高效MTBE降解突变菌株的... 传统人工驯化选育手段筛选效率低,为满足场地甲基叔丁基醚(MTBE)污染生物修复对高性能菌株的工业化需求,该文对出发菌株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 QLM-1)进行紫外-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复合诱变,为高效MTBE降解突变菌株的研发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复合诱变最佳条件为:17 W紫外灯照射60 s,120 W ARTP辐照50 s,此条件下正突变率最高。通过高通量初筛和摇瓶培养复筛,得到遗传稳定的复合诱变优势菌株UAQ-39,相比出发菌株其降解率、比降解速率分别提高了52.65%、44.13%。菌株烷烃羟化酶、细胞色素P450酶活力增加,提示降解关键酶活性与MTBE生物降解进程强相关。该研究采用的紫外-ARTP复合诱变条件可显著提高菌株的MTBE降解性能,可为异生型污染物降解菌的开发提供技术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叔丁基醚 紫外诱变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复合诱变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泄漏减压模型构建及泄漏量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辛保泉 曹琦 +3 位作者 党文义 于帅 喻健良 闫兴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8-1135,共8页
为了解决超临界二氧化碳管道泄漏风险评估问题,基于工业规模超临界二氧化碳小孔泄漏试验结果,提出分别构建超临界泄漏阶段、气液两相泄漏阶段、气相泄漏阶段的理论模型,并通过确定各阶段的传递参数,实现二氧化碳减压过程的理论建模。采... 为了解决超临界二氧化碳管道泄漏风险评估问题,基于工业规模超临界二氧化碳小孔泄漏试验结果,提出分别构建超临界泄漏阶段、气液两相泄漏阶段、气相泄漏阶段的理论模型,并通过确定各阶段的传递参数,实现二氧化碳减压过程的理论建模。采用MATLAB软件编制了模型求解程序。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可靠性。基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定量探讨了初始压力、初始温度和泄漏口径对泄漏减压过程压力及质量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压力在8~9.5 MPa变化时,对减压过程压力及泄漏质量流量影响较小;初始温度在33~39℃变化时,压力降至临界值的时间逐渐增加;泄漏口径减小,压降时间显著变长;在泄漏减压初期,泄漏质量流量均出现波动,随后随压力降低而逐渐降低。构建的理论模型能够实现超临界二氧化碳泄漏质量流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超临界二氧化碳 管道 泄漏减压 理论模型 泄漏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菌剂对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玲玲 王曰杰 +2 位作者 房师平 郭强之 赵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58,共7页
该文旨在分离高效石油烃(TPHs)降解菌并制备不同生物质基生物炭固定化复配菌剂,评估不同菌剂对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作用。从石油烃污染土壤中分离纯化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E)和中间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intermedium H)。2株菌具... 该文旨在分离高效石油烃(TPHs)降解菌并制备不同生物质基生物炭固定化复配菌剂,评估不同菌剂对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作用。从石油烃污染土壤中分离纯化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E)和中间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intermedium H)。2株菌具有TPHs降解协同作用,最佳复配比例为2∶1,5 d TPHs降解率达到85.97%,显著优于单一菌株。采用玉米秸秆、蟹壳、木屑生物炭载体材料对菌株进行固定,开展50 d室内原位土壤修复模拟实验评估3种固定化菌剂对土壤TPHs的降解性能和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对TPHs的降解率大小依次为:蟹壳生物炭固定化菌剂(78.3%)>玉米秸秆生物炭固定化菌剂(75.7%)>木屑生物炭固定化菌剂(73.9%)>游离混合菌(65.3%)>对照组(9.83%)。其中蟹壳生物炭固定化菌剂降解效率最高,半衰期最短,为22.21 d,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脱氢酶活性均显著增加,土壤肥力明显升高,具有土壤原位生物修复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降解菌 固定化菌剂 石油烃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韦伯分布与RBI理论修正的加氢母站设备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周娇 鲍磊 +3 位作者 于安峰 凌晓东 刘金玲 姜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11900-11907,共8页
针对目前氢损伤失效机理无法量化到失效概率中的问题,更加准确、全面地分析加氢母站设备可靠性,修正经典基于风险的检验(risk based inspection,RBI)理论进行加氢母站设备的可靠性分析,结合双参数韦伯分布、极大似然估计统计分析设备同... 针对目前氢损伤失效机理无法量化到失效概率中的问题,更加准确、全面地分析加氢母站设备可靠性,修正经典基于风险的检验(risk based inspection,RBI)理论进行加氢母站设备的可靠性分析,结合双参数韦伯分布、极大似然估计统计分析设备同类失效概率。针对加氢母站设备特有失效机理,创新性地提出氢损伤修正因子与其定量分析方法,整体探讨了加氢母站设备可靠性。结果表明:修正RBI理论的泄漏孔径分类、结合双参数韦伯分布与极大似然估计计算同类失效概率更符合实际工况;结合氢损伤修正因子可得出氢设备失效概率值,氢损伤修正因子敏感性分析表明,氢损伤修正因子对设备失效概率呈正相关,建议对氢设备应采取一些具体措施进行预防性维护,对加氢母站设备安全运营管理与预防决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母站设备 可靠性分析 RBI理论修正 氢损伤修正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流与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的天然气站场系统可靠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娇 于安峰 +4 位作者 郭俊吕 凌晓东 姜雪 刘金玲 胡川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14460-14470,共11页
为了更全面、准确地分析天然气站场的系统整体可靠性,提出采用跨领域的网络流理论来分析天然气站场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并对网络流理论做了归纳创新与适应性分析,通过最小路集与不交化算法计算出站场系统在正常工艺状态下的失效概率,然后... 为了更全面、准确地分析天然气站场的系统整体可靠性,提出采用跨领域的网络流理论来分析天然气站场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并对网络流理论做了归纳创新与适应性分析,通过最小路集与不交化算法计算出站场系统在正常工艺状态下的失效概率,然后创新性地提出基于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HAZOP)确定站场系统在工艺参数偏差状态下的失效概率,分析偏差状态对于站场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将其与正常工艺状态下的站场系统失效概率对比,从而更加全面地分析天然气站场系统的整体可靠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网络流分步法比网络流整体法分析站场系统的可靠性适应性更强,网络流分步法不存在必要通路不在最小路集内的问题,既能保证连通性又能保证满足工艺要求;正常工艺状态下该站的系统失效概率为4.9869×10^(-2),工艺参数偏差状态下该站的系统失效概率为5.8036×10^(-2),较正常工艺状态增大16.38%,两种状态下各子系统的失效概率数量级没有改变,大小排序也没有改变,因此该工艺参数偏差状态下建议各子系统排序不变,但对于各子系统中的设备需按各自失效概率增大的程度进行重点关注的调整,这对于天然气站场的实际生产运行与安全运行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理论 HAZOP分析 天然气站场系统 工艺参数偏差状态 可靠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列式预制舱换电站爆炸与泄爆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冠林 凌晓东 +1 位作者 林俣洁 姜辉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387-3394,共8页
随着能源结构的变化,集油、气、氢、电为一体的综合能源站成为未来能源加注站的发展趋势。预制舱式换电站作为综合能源站的电能模块,存在因电池热失控而引发燃爆事故的风险,进而引发二次事故。本文基于已投入运行的并列式预制舱换电站... 随着能源结构的变化,集油、气、氢、电为一体的综合能源站成为未来能源加注站的发展趋势。预制舱式换电站作为综合能源站的电能模块,存在因电池热失控而引发燃爆事故的风险,进而引发二次事故。本文基于已投入运行的并列式预制舱换电站建立了1∶1三维仿真模型,将换电站内电池热失控所释放的气体作为爆炸源,通过CFD模拟研究了并列式预制舱换电站发生燃爆事故时的冲击波传播过程,确定了现有结构下的事故最大影响范围,探究了泄爆装置设置方式对泄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通过模拟可以得到换电站舱内发生燃爆事故后产生的最大爆炸超压及最大影响范围,对并列式换电站邻侧换电舱影响较小。②通过设置泄爆装置可降低最大爆炸压力,大幅降低换电舱爆炸冲击波超压,有效减弱燃爆事故后果。③泄爆效果与泄爆装置开启压力近似线性相关,开启压力越小则泄爆效果越明显;泄爆效果受泄爆装置与点火源相对距离影响,泄爆装置距离点火源位置越近时泄爆效果越好;泄爆效果受泄爆装置设置位置影响,泄爆率由高到低为后部、侧部与顶部。为保证综合能源站安全运行,防止多米诺事故发生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电站 锂电池 泄爆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在役炼化场地特征污染物识别与分析
12
作者 房师平 张志远 +3 位作者 王昕喆 林笑雨 肖寒 周志国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6-533,共8页
以多水期污染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Pn)法对某在役炼化场地的特征污染物进行识别,并对识别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炼化场地土壤中优先控制的特征污染物有砷、钴、苯、苯并[a]芘、乙苯和石油烃(C_(10)~C_(40)),一般特征... 以多水期污染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Pn)法对某在役炼化场地的特征污染物进行识别,并对识别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炼化场地土壤中优先控制的特征污染物有砷、钴、苯、苯并[a]芘、乙苯和石油烃(C_(10)~C_(40)),一般特征污染物有铊、铍、铅、钒、镍、间/对-二甲苯和二苯并[a,h]蒽等;地下水中优先控制的特征污染物有钒、铊、钼、苯乙烯、苯并[a]芘、石油烃(C_(10)~C_(40))、苯、硫化物、氨氮、耗氧量、硫酸盐、挥发酚和氯化物,一般特征污染物有钴、砷、镍、铍、铅、甲苯、1,2-二氯丙烷、乙苯、间/对-二甲苯、二苯并[a,h]蒽、氟化物、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本工作构建的特定场地特征污染物识别方法简捷有效、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化场地 土壤 地下水 特征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