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液流电池的研究进展及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
1
作者 祝东红 宋浩宇 +2 位作者 郭学锋 董天雷 高若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3,共13页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能源存储技术成为实现可再生能源广泛应用的关键。有机液流电池(ORFB)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存储解决方案,因其独特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而受到关注。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相比,ORFB使用水系电解液,不仅避...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能源存储技术成为实现可再生能源广泛应用的关键。有机液流电池(ORFB)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存储解决方案,因其独特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而受到关注。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相比,ORFB使用水系电解液,不仅避免了有害物质的产生,而且显著降低了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全面概述了ORFB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组件、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潜力。通过对ORFB技术的深入分析,展示了其在能源转型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综述当前的研究动态,揭示了ORFB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前景,为未来能源存储技术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液流电池 储能 蒽醌 紫精 二茂铁 离子交换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生物质烘焙研究中的现状及展望
2
作者 刘海云 孙云娟 +3 位作者 徐卫 陈义峰 汪东 黄萍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共10页
生物质资源丰富,对生物质进行烘焙预处理后,再利用机器学习(ML)对烘焙生物质进行燃料分级有利于实现生物质能源的规模化应用。本文介绍了机器学习算法在医疗诊断、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分类学方面的应用,重点综述了其对烘焙... 生物质资源丰富,对生物质进行烘焙预处理后,再利用机器学习(ML)对烘焙生物质进行燃料分级有利于实现生物质能源的规模化应用。本文介绍了机器学习算法在医疗诊断、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分类学方面的应用,重点综述了其对烘焙生物质的产物能量及固体产物产量等的预测效果。最后,根据机器学习分类和预测的相互转化,展望了未来将机器学习的分类技术用于烘焙生物质分类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烘焙 机器学习 原料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步沉淀法制备铜锌基甲醇合成催化剂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海波 刘明 +3 位作者 李晓敏 于杨 史志刚 李忠于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4,共7页
铜锌完全共沉淀方法是制备铜锌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常用方法,然而该方法难以实现对催化剂表面铜-氧化锌交界面活性位点的构筑调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分步沉淀法,在催化剂整体锌含量一定的前提下,将催化剂的锌组分一部分与铜共沉淀... 铜锌完全共沉淀方法是制备铜锌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常用方法,然而该方法难以实现对催化剂表面铜-氧化锌交界面活性位点的构筑调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分步沉淀法,在催化剂整体锌含量一定的前提下,将催化剂的锌组分一部分与铜共沉淀形成内核,一部分在外包覆形成表面铜-氧化锌交界面位点,并研究了不同锌包覆比例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N2吸/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的晶粒尺寸、孔道结构、金属价态、电子结构和还原能力等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分步沉淀法合成的催化剂比共沉淀法合成的催化剂具有更小的晶粒尺寸、更丰富的孔道结构、更强的铜锌相互作用、更稳定的低价铜位点以及更强的还原能力。甲醇合成性能结果显示,在250℃、5.0 MPa和空速10000 h-1的条件下,锌包覆比例为25%时,催化剂的甲醇合成初活性和耐热后活性达到最优。相比于共沉淀法合成的催化剂,其初活性和耐热后活性分别提升了6%和13%。锌包覆比例为50%时,催化剂的耐热后活性衰退率最低,仅为共沉淀法合成的催化剂的66%。分步沉淀法合成的催化剂的活性和耐热性能均有大幅度提升,该方法实现了对甲醇合成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的有效调控,从而成功提升了铜锌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活性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合成 催化剂 活性 分步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中金属与载体相互作用的表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彭洁 李曜 +1 位作者 储政 于杨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负载型催化剂是低碳催化转化领域重要的一类催化剂,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广泛存在于负载型催化剂中。这种相互作用会显著影响催化剂的物理结构和电子结构,进而既可调控活性金属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又可达到金属-载体协同催化的效果,促进低... 负载型催化剂是低碳催化转化领域重要的一类催化剂,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广泛存在于负载型催化剂中。这种相互作用会显著影响催化剂的物理结构和电子结构,进而既可调控活性金属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又可达到金属-载体协同催化的效果,促进低碳烃类、醇类等的选择性催化转化。因此,研究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对催化剂优化和催化机理的深入探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非原位和原位表征技术,从静态性质和动态性质两个方面,综述了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的表征研究进展。通过非原位表征技术,如高分辨电镜、振动光谱、X射线谱学和电子顺磁共振谱等,可以表征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物质输运、电荷偏移等情况;通过原位表征技术,如原位红外、原位X射线谱学和原位电子顺磁共振等,可以表征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的强弱变化、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界面结构和组分变化以及动态电荷转移的过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表征技术 静态性质 动态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2吸收剂在国能锦界电厂15万t/a碳捕集装置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钟斌 陈曦 +5 位作者 叶宁 郭本帅 周志斌 毛松柏 汪东 江洋洋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246,共4页
由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开发的MA系列(用于低分压碳捕集)吸收剂已经在国内近10套万吨级碳捕集示范装置上成功运行。较为详细地讨论了该系列中MA-2吸收剂在国能锦界电厂15万t/a碳捕集装置上的运行情况,在设计进气量条件下,考察了气液比... 由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开发的MA系列(用于低分压碳捕集)吸收剂已经在国内近10套万吨级碳捕集示范装置上成功运行。较为详细地讨论了该系列中MA-2吸收剂在国能锦界电厂15万t/a碳捕集装置上的运行情况,在设计进气量条件下,考察了气液比、捕集率等因素对再生能耗的影响并确定了较优值分别为34 m3/m3及95.2%,对应再生能耗最低为2.72 GJ/t。在上述条件下又逐步考察半富液级间冷却、富液分流、贫液MVR等节能工艺对再生能耗的影响并确定较优值,即当富液分流比为5%,级间冷却为40℃,MVR压差为50 kPa时,装置再生能耗最低仅为2.30 GJ/t。考察了不同工况下MA-2吸收剂的逃逸情况为31~59 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胺 二氧化碳 碳捕集 MA吸收剂 节能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甲酯加氢制乙醇铜基催化剂性能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洁 于杨 袁浩然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0,共7页
乙酸甲酯加氢制乙醇是合成气间接制乙醇工艺中的重要一步,其关键在于催化剂的开发,工业上主要应用铜基催化剂。铜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其微观结构密切相关,调变催化剂结构可以有效调控其催化性能。综述了乙酸甲酯加氢制乙醇铜基催化剂... 乙酸甲酯加氢制乙醇是合成气间接制乙醇工艺中的重要一步,其关键在于催化剂的开发,工业上主要应用铜基催化剂。铜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其微观结构密切相关,调变催化剂结构可以有效调控其催化性能。综述了乙酸甲酯加氢制乙醇铜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引入助剂、载体调变、制备方法优化和特殊结构设计等结构调变策略对催化剂性能的调控作用。在此基础上,对低温、低氢酯比(物质的量之比)条件下高效稳定的乙酸甲酯加氢制乙醇铜基催化剂的开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甲酯 加氢 乙醇 铜基催化剂 性能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铁配合物催化氧化环己烷研究进展
7
作者 钟良坤 金汉强 崔朝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60-364,共5页
金属配合物催化氧化环己烷生成环己醇和环己酮是催化化学领域中一个常见的课题。介绍了不同配合形式的单核铁配合物催化剂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苯基配合物、杂环配合物、席夫碱型配合物、构象控制型杂环配合物。并简要分析了铁... 金属配合物催化氧化环己烷生成环己醇和环己酮是催化化学领域中一个常见的课题。介绍了不同配合形式的单核铁配合物催化剂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苯基配合物、杂环配合物、席夫碱型配合物、构象控制型杂环配合物。并简要分析了铁基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此外,对于铁基配合物在催化氧化环己烷方面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铁 配合物 催化 氧化 环己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固定Ag_3PO_4光催化降解染料罗丹明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杰 杨忠林 +2 位作者 黄鹤勇 孟祥天 黄钰彪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69,共5页
采用氧化石墨烯(GO)固定Ag_3PO_4,制备了一系列Ag_3PO_4-GO(0.5%),Ag_3PO_4-GO(1%),Ag_3PO_4-GO(1.5%),Ag_3PO_4-GO(2%)等复合光催化剂,并作为光催化剂降解染料罗丹明B,研究结果表明:GO固载的Ag_3PO_4催化剂的禁带宽度约为2.39 eV,并未... 采用氧化石墨烯(GO)固定Ag_3PO_4,制备了一系列Ag_3PO_4-GO(0.5%),Ag_3PO_4-GO(1%),Ag_3PO_4-GO(1.5%),Ag_3PO_4-GO(2%)等复合光催化剂,并作为光催化剂降解染料罗丹明B,研究结果表明:GO固载的Ag_3PO_4催化剂的禁带宽度约为2.39 eV,并未受到GO显著影响.在可见光照射下,GO的含量对催化效果有影响,GO含量约1%时,具有最佳的光催化转化效率.溶液为中性(pH=7)或弱酸性(pH=5)时的光催化效果最佳,并且溶液的浓度越低光催化的速率越快. GO固定的催化剂Ag_3PO_4-GO(1%)能够促进光生电子的产生,从而显著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催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Ag3PO4 可见光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6合成、改性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叶晓东 黄伟 +3 位作者 贾凤 高若梅 秦毅 陈璨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1-75,共5页
总结了近年来聚酰胺6的关键制备技术;列举了聚酰胺6的先进改性技术,如纳米复合、共聚、增韧、纤维增强、抗菌、阻燃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以聚酰胺6为基体,引入其他功能性组分作为改性剂来获得功能性聚酰胺6复合材料。最后,概述了... 总结了近年来聚酰胺6的关键制备技术;列举了聚酰胺6的先进改性技术,如纳米复合、共聚、增韧、纤维增强、抗菌、阻燃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以聚酰胺6为基体,引入其他功能性组分作为改性剂来获得功能性聚酰胺6复合材料。最后,概述了目前聚酰胺6在汽车、电子电气、包装、纤维和其他领域的应用,指出了当前聚酰胺6及其改性产品在各领域的发展现状,并对高性能聚酰胺6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 合成 聚合物 复合材料 改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化时间对铜硅环己醇脱氢催化剂副产物苯酚选择性的影响
10
作者 彭洁 于杨 +2 位作者 王伟 祝东红 李婷婷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70,共7页
铜硅催化剂在催化环己醇脱氢制环己酮时表现良好,而降低副产物苯酚选择性是工业环己醇脱氢催化剂的研究重点。采用沉淀法制备了不同老化时间的铜硅催化剂(C-1(老化时间0 min)、C-2(老化时间30 min)和C-3(老化时间1 h)),考察了老化时间... 铜硅催化剂在催化环己醇脱氢制环己酮时表现良好,而降低副产物苯酚选择性是工业环己醇脱氢催化剂的研究重点。采用沉淀法制备了不同老化时间的铜硅催化剂(C-1(老化时间0 min)、C-2(老化时间30 min)和C-3(老化时间1 h)),考察了老化时间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RD、TEM、H_(2)-TPR、FT-IR和N2物理吸/脱附等分析了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并考察了其催化性能。选取苯酚选择性最低的催化剂(C-2)进行了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延长,催化剂比表面积和活性组分CuO晶粒度逐渐增大,孔容和平均孔径先增大后减小。老化时间为30 min时,CuO与载体SiO_(2)之间形成较强相互作用。3种催化剂的环己醇转化率均超51.00%,环己酮选择性超98.00%。其中,C-2的苯酚选择性最低(0.70%),且该催化剂在水合法环己酮装置中的工业应用结果也证实了其具有良好的抑制苯酚生成的性能。相同制备条件下,调节老化时间可以改变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堆积形态及金属-载体相互作用,进而影响特定副产物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硅催化剂 老化时间 物化性质 环己醇脱氢性能 苯酚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助剂对铜基催化剂上辛烯醛加氢制辛醇反应副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11
作者 刘洁 孙远龙 +3 位作者 李婷婷 于杨 李忠于 郭学锋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44,57,共8页
辛烯醛气相法加氢是工业领域生产2-乙基己醇(下称“辛醇”)的主要方法,该过程的副产物种类和选择性对辛醇品质和产量有直接影响。为获得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催化剂并控制副产物选择性,制备了铜(Cu)基催化剂,并采用SiO_(2)作为助剂对催化... 辛烯醛气相法加氢是工业领域生产2-乙基己醇(下称“辛醇”)的主要方法,该过程的副产物种类和选择性对辛醇品质和产量有直接影响。为获得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催化剂并控制副产物选择性,制备了铜(Cu)基催化剂,并采用SiO_(2)作为助剂对催化剂进行了改性。评价了所得催化剂(N-1、N-2和N-3)的辛烯醛气相加氢催化性能,并结合XRD、N_(2)吸/脱附、XPS、TEM、NH_(3)-TPD和Py-IR等多种表征方式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催化剂中CuO分散度和Lewis酸量相关。其中在入口温度为150℃、反应压力为0.4 MPa和辛烯醛进料液空速为0.3 h^(-1)的条件下,SiO_(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0的N-1的辛烯醛转化率为99.76%,辛醇选择性为99.50%,加氢产物中部分加氢副产物2-乙基己醛和2-乙基己烯醇含量分别为0.22%和0.04%,重组分含量为1.06%;SiO_(2)能够修饰催化剂表面性质,定向降低重组分产物选择性,SiO_(2)含量为2%的N-2的辛烯醛转化率为99.49%,辛醇选择性为99.40%,2-乙基己醛、2-乙基己烯醇和重组分含量分别为0.28%、0.06%和0.72%。在总计10个月的工业应用验证中,N-2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其2-乙基己醛、辛醇和重组分含量的均值分别为小于0.01%、97.88%和0.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烯醛加氢 铜基催化剂 2-乙基己醇 SiO_(2) 副产物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耐迁移橡胶防老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欧阳素芳 周道伟 +1 位作者 黄伟 贾凤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708-3719,共12页
首先介绍了橡胶防老剂的相关理论研究,橡胶材料老化的本质为自由基反应,其防护机理主要是抑制自由基的形成,实验研究集中于差示扫描量热、核磁、紫外分光、红外光谱等分析橡胶材料以及防老剂的结构变化,而理论研究则集中于分子模拟,包... 首先介绍了橡胶防老剂的相关理论研究,橡胶材料老化的本质为自由基反应,其防护机理主要是抑制自由基的形成,实验研究集中于差示扫描量热、核磁、紫外分光、红外光谱等分析橡胶材料以及防老剂的结构变化,而理论研究则集中于分子模拟,包括解离能、溶解度、均方位移等参数计算。其次,通过对国内外商业化橡胶防老剂的使用现状进行追踪,分析了新型橡胶防老剂的开发与应用情况,包括胺类防老剂的改性方法、防老剂的复配研究以及具备特殊功能的新型防老剂应用等,结合几类耐迁移橡胶防老剂的结构特点和应用结果,指出具备耐迁移和低毒性等特点的新型橡胶防老剂是未来发展方向。最后,总结了新型耐迁移橡胶防老剂应集中于发挥防老剂大分子化和多官能化的协同作用,可以更好地适应橡胶工业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防老剂 老化机理 耐迁移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步脱羟/脱碳催化剂实现高效裂解甲醇制氢
13
作者 何志勇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24-2732,共9页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氢能载体,利用甲醇裂解制氢是解决氢能储存、运输难题的有效解决方案。铜基催化剂是目前工业化应用最为广泛的甲醇裂解制氢催化剂,其常规制备方法为中和沉淀得到前体、再焙烧成相应金属氧化物。然而,热焙烧过程往往会...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氢能载体,利用甲醇裂解制氢是解决氢能储存、运输难题的有效解决方案。铜基催化剂是目前工业化应用最为广泛的甲醇裂解制氢催化剂,其常规制备方法为中和沉淀得到前体、再焙烧成相应金属氧化物。然而,热焙烧过程往往会导致铜活性组分团聚、晶粒度增大,影响活性位点的可接触程度,从而制约甲醇裂解制氢的反应活性。本工作剖析了铜基催化剂前体锌孔雀石物相组成,创新性地将前体焙烧过程拆分为脱羟和脱碳两部分,避免过于剧烈的热解过程导致活性颗粒过热烧结。相较于传统一步焙烧催化剂,经脱羟/脱碳分步焙烧制得的催化剂,CuO晶粒度从9.0nm减至6.3nm,最可几孔径由36.5nm缩至8.1nm,孔道结构规整度更高。因此,分步焙烧催化剂实现了比一步焙烧催化剂更低的甲醇裂解起活温度,同时甲醇裂解转化率和选择性也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制氢 活性 焙烧 晶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胺CO_(2)吸收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37
14
作者 陆诗建 贡玉萍 +5 位作者 刘玲 康国俊 陈曦 刘苗苗 张娟娟 王风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4-54,共11页
CO_(2)排放量迅速增加,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及气候变化,如何减少碳排放量是关注热点。化学吸收法是捕集CO_(2)的主要方法之一,其脱除CO_(2)的实质是利用碱性吸收剂溶液与烟气中CO_(2)逆向接触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不稳定盐类,而盐类在... CO_(2)排放量迅速增加,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及气候变化,如何减少碳排放量是关注热点。化学吸收法是捕集CO_(2)的主要方法之一,其脱除CO_(2)的实质是利用碱性吸收剂溶液与烟气中CO_(2)逆向接触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不稳定盐类,而盐类在一定条件下会逆向分解释放出CO_(2)而再生,从而实现CO_(2)从烟气中分离脱除。以醇胺溶液为吸收剂的化学吸收法技术开发相对成熟,且分离效果好、操作简单,在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醇胺溶液是化学吸收法的核心,目前应用于工业减排的醇胺溶液包括一级醇胺溶液、二级醇胺溶液、三级醇胺溶液以及空间位阻胺等。综述了4种典型的醇胺溶液和低浓度烟气吸收法胺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国外三菱重工的KM-CDR工艺、壳牌康索夫脱硫脱碳工艺、陶氏化学Ucarsol溶剂的配套工艺、西门子氨基酸盐溶液的配套工艺、Powerspan的ECO_(2)工艺,同时对阿尔斯通的富氧燃烧技术进行了总结;国内在碳捕集方面研究时间较短,在“双碳”计划推动下,碳减排成为近年来国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论述了浙江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以及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和研究院的研究成果,调研结果表明国外应用规模达到百万吨级,国内技术水平接近,可达10万t级,应用规模尚有较大差距;目前,化学吸收法已有工业应用,国内已建成多个碳捕集示范工程,系统介绍了华电句容电厂1万t/a CO_(2)捕集示范工程、国华锦界电厂15万t/a CO_(2)捕集示范工程以及胜利油田4万t/a燃煤CO_(2)捕集与驱油示范工程等典型案例。当前国内外燃煤电厂CO_(2)捕集示范工程的规模总体较小,仅有3项百万吨级示范工程,其中中石化建成了我国首套百万吨级的碳捕集项目,这对我国碳捕集行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有机胺捕集CO_(2)领域,应重点在吸收剂再生能耗与降解性降低、捕集系统热能综合利用与回收、高通量CO_(2)捕集吸收反应器研制以及吸收剂逃逸控制等方面开展研究,开发低能耗、低损耗、低成本CO_(2)捕集技术,推进多行业工程示范,为燃煤烟气CO_(2)捕集技术规模化推广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吸收 有机胺 化学吸收法 碳捕集 能耗 脱碳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Fenton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奚凯 杨忠林 +4 位作者 孟祥天 李晓宁 顾正桂 司玲 张银萍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97-1303,共7页
总结了Fenton氧化过程的反应机理,对限制降解反应的各个因素进行了汇总,并归纳了Fenton氧化法与其他联合工艺的研究进展,期望在治理高浓度有机污染物废水方面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与拓展。
关键词 FENTON氧化技术 主控因素 废水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胺溶液吸收CO_(2)的腐蚀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诗建 贡玉萍 +5 位作者 刘玲 康国俊 陈曦 刘苗苗 张娟娟 王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6-80,共5页
总结了醇胺溶液吸收CO_(2)的腐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HCO_(3)^(-)、H_(3)O^(+)和质子化胺是溶液具有腐蚀性的根本原因,温度、胺的种类、热稳定盐、CO_(2)对腐蚀效果均有影响。抑制腐蚀的主要措施是添加缓蚀剂,对国内外缓蚀剂的研发进展... 总结了醇胺溶液吸收CO_(2)的腐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HCO_(3)^(-)、H_(3)O^(+)和质子化胺是溶液具有腐蚀性的根本原因,温度、胺的种类、热稳定盐、CO_(2)对腐蚀效果均有影响。抑制腐蚀的主要措施是添加缓蚀剂,对国内外缓蚀剂的研发进展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胺液腐蚀控制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腐蚀 缓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宇柏 何志勇 +3 位作者 贾凤 姜锋 于春晓 徐纪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505-510,共6页
聚酰胺热塑性弹性体(TPAEs)是一种兼具聚酰胺和聚醚/聚酯两者优异性能的新型弹性材料,具有良好的低温柔性、高的热稳定性及弹性。近年来,TPAEs已发展出多个品种,其制备、结构、性能及应用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进展。我国对TPAEs的需... 聚酰胺热塑性弹性体(TPAEs)是一种兼具聚酰胺和聚醚/聚酯两者优异性能的新型弹性材料,具有良好的低温柔性、高的热稳定性及弹性。近年来,TPAEs已发展出多个品种,其制备、结构、性能及应用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进展。我国对TPAEs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但目前国内总体产业化水平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市场上大部分产品也主要依赖于进口。本文对现有聚酰胺弹性体合成方法进行了对比,重点总结分析了聚酰胺弹性体性能调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如硬软段的组成、比例、含量、相对分子量大小等,最后介绍了一些近几年TPAEs的应用研究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弹性体 聚酰胺 共聚 性能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甲醇合成催化剂性能与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忠于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38,共8页
围绕6种国内外不同型号的工业甲醇合成催化剂(分别标记为GX、Z、CM、T、GH和D)进行了实验室合成气制甲醇催化性能评价,并与其中3种催化剂的工业应用数据进行了对比。考察了催化剂的甲醇时空收率、粗甲醇产物中主要杂质乙醇含量和催化剂... 围绕6种国内外不同型号的工业甲醇合成催化剂(分别标记为GX、Z、CM、T、GH和D)进行了实验室合成气制甲醇催化性能评价,并与其中3种催化剂的工业应用数据进行了对比。考察了催化剂的甲醇时空收率、粗甲醇产物中主要杂质乙醇含量和催化剂热稳定性;采用N_(2)吸/脱附、N_(2)O分解、XRD、H2-TPR、H2-TPD、CO-TPD、XPS分析了催化剂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催化剂T和GH具有较高的甲醇时空收率,其中T的热稳定性最好(可达99.4%);催化剂GX拥有较高的抑制杂质乙醇生成的性能,乙醇质量分数可以控制在1.05×10^(-3)。还原态催化剂活性Cu比表面积的提高利于提高甲醇合成催化剂甲醇的时空收率;催化剂表面Zn的适当富集能够抑制杂质乙醇的生成;催化剂优良的热稳定性与还原态催化剂表面CO主要吸附位的均匀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n工业催化剂 甲醇合成 杂质乙醇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镍肼复合物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石昂昂 于洪霞 +2 位作者 顾敏芬 杨忠林 杨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136-3140,共5页
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是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一方面通过在核材料表面包覆性质较稳定的壳层可以防止核粒子发生物理化学变化,提高核粒子的分散性、稳定性等,另一方面通过内核和壳层材料相互结合共同作用,表现出优于单一纳米粒子的理化... 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是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一方面通过在核材料表面包覆性质较稳定的壳层可以防止核粒子发生物理化学变化,提高核粒子的分散性、稳定性等,另一方面通过内核和壳层材料相互结合共同作用,表现出优于单一纳米粒子的理化性能。目前,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已经被应用于催化、光化学、电化学、微电子学、微波吸收及药物治疗等领域。以氯化镍和水合肼为主要原料,采用反胶束法制备了镍肼络合物(NHC),并以NHC为核,包覆间苯二酚-甲醛(RF)树脂和二氧化硅(SiO 2),合成核壳结构NHC复合物(NHC@RF,NHC@SiO 2和NHC@RF@SiO 2)。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法(TR-FTIR)、衰减全反射法(ATR-FTIR)和漫反射法(DRS-FTIR)等测试手段对所得材料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NHC为纳米棒状结构,分散性较好。主要成分除了Ni(N 2H 4)2Cl 2,还含有少量Ni(NH 3)6Cl 2。三种红外测试方法各有特点,都能检测出NHC样品中主要官能团的特征峰;对于核壳结构镍肼复合物,TR-FTIR法采用KBr压片制样过程中可能会引起结构及表面性质的改变,还可能同KBr发生离子交换;ATR-FTIR法制样简单、无需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不会对核壳结构样品造成损坏,ATR法侧重于核壳结构外壳表征,可用于定性分析核壳结构包覆情况;DRS-FTIR法与ATR-FTIR一样可以做到无损测量,一般仍需用KBr进行稀释,检测深度及获取到的信号强度介于TR-FTIR与ATR-FTIR方法之间。RF的包覆对NHC的红外特征峰影响不大,但是SiO 2的包覆使N—H的伸缩振动峰红移而弯曲振动峰蓝移,说明SiO 2与N—H键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肼络合物 核壳结构 纳米复合材料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3+)Y)L配合物对醇胺氧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江洋洋 黄钟斌 +2 位作者 陈曦 黄伟 储政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9-203,共5页
以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机胺单乙醇胺(MEA)水溶液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抗氧剂(M^(3+)Y)L对MEA溶液氧化降解的抑制作用。主要考察了CO_(2)酸气含量、氧气压力、抗氧剂量、MEA溶液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氧化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 以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机胺单乙醇胺(MEA)水溶液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抗氧剂(M^(3+)Y)L对MEA溶液氧化降解的抑制作用。主要考察了CO_(2)酸气含量、氧气压力、抗氧剂量、MEA溶液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氧化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20℃、氧气压力为1.0 MPa、搅拌速度为400 r/min时,添加0.2%抗氧剂可使3 mol/L的MEA水溶液的抗氧化降解能力提高近16倍。此外,还对(M^(3+)Y)L氧化抑制作用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一乙醇胺 (M^(3+)Y)L 氧化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