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载荷对高温环境水泥石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初永涛 刘奎 +2 位作者 蒋新立 王磊 李鹏程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4,共10页
深层、超深层非常规油气压裂开发对水泥环在高温环境中交变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及密封完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明确高温环境下水泥石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为提升深层油气井水泥环密封能力提供支撑。采用力学加载、电镜扫描(SEM)和... 深层、超深层非常规油气压裂开发对水泥环在高温环境中交变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及密封完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明确高温环境下水泥石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为提升深层油气井水泥环密封能力提供支撑。采用力学加载、电镜扫描(SEM)和核磁共振(NMR)方法,测试了高温环境及循环载荷作用下水泥石宏观力学性能的变化、塑性残余应变的变化和加载前后水泥石的微观孔隙结构,揭示了水泥石微观结构的演化规律,构建了水泥石累积塑性残余应变的本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养护温度越高,水泥石的平均孔径和孔隙率越大,水泥石弹性模量降低的同时,加载后水泥石塑性残余应变越大;随着循环次数增加,循环加卸载形成的滞回环曲线呈先疏后密的特点;微观结构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循环载荷作用下水泥石中狭长孔(b/a>100)的坍塌压缩是水泥石塑性残余应变的主要诱因;深层井下高温环境中,可通过颗粒级配和纳米颗粒材料提升水泥环的致密性、降低其孔径及孔隙率,以降低循环载荷引起的微观孔隙劣化和宏观残余应变。研究结果对研究保证高温环境下水泥环密封能力水泥浆体系和优化固井工艺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变载荷 塑性残余应变 微观结构 微观机理 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水平井密切割压裂应力干扰规律研究
2
作者 程万 王遵察 +3 位作者 雷刚 王磊 常云超 祝琦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1,共8页
为提高致密油气藏储层压裂改造效率,亟需研究双水平井裂缝诱导应力场分布规律。基于三维位移不连续方法,耦合停泵泄压后的裂缝闭合,考虑先压裂缝对后压裂缝的干扰作用,建立了双水平井密切割压裂的应力干扰力学模型,研究了不同压裂模式... 为提高致密油气藏储层压裂改造效率,亟需研究双水平井裂缝诱导应力场分布规律。基于三维位移不连续方法,耦合停泵泄压后的裂缝闭合,考虑先压裂缝对后压裂缝的干扰作用,建立了双水平井密切割压裂的应力干扰力学模型,研究了不同压裂模式下双水平井水力压裂的应力干扰规律;分析了井间距、裂缝间距与应力干扰强度的关系。研究表明,改进拉链式压裂中后压裂缝张开受到先压裂缝的促进作用,井间形成了连续的诱导拉应力区域,更符合井工厂压裂产生复杂裂缝的需求;推荐双水平井改进拉链式压裂的裂缝间距为0.5~1.0倍裂缝半长、井间距为1.6~2.6倍裂缝半长。双水平井压裂应力干扰规律为井工厂压裂技术参数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井 致密油气藏 应力干扰 裂缝间距 井间距 裂缝半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胜气田致密气藏经济开发钻完井关键技术
3
作者 蒋新立 李明忠 +3 位作者 张军义 董强伟 李德红 宋文宇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6,共7页
为了解决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致密气藏钻完井过程中存在的漏塌频发、机械钻速低和固井完整性要求高等问题,在分析工程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钻完井关键技术研究。优化了井身结构,开发了KCl-聚胺强封堵钻井液体系、KPD堵漏浆等,形成... 为了解决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致密气藏钻完井过程中存在的漏塌频发、机械钻速低和固井完整性要求高等问题,在分析工程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钻完井关键技术研究。优化了井身结构,开发了KCl-聚胺强封堵钻井液体系、KPD堵漏浆等,形成了漏塌高效预防与治理技术;优化设计了异形齿PDC钻头和钻井参数,优选了钻井工具,配套了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形成了非均质地层钻井提速技术;开发了超低密度水泥浆、弹韧性防窜水泥浆,配套了全封固井、高效顶替和尾管悬挂及回接工艺,形成了低承压地层水平井固井技术。该钻完井关键技术在东胜气田94口水平井进行了集成应用,平均钻井周期缩短了34.4%、完井周期缩短了32.1%,固井质量优质率由26.7%提至84.3%。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集成形成的东胜气田钻完井关键技术提速降本效果显著,为鄂尔多斯盆地北缘复杂构造致密气藏经济效益开发提供了工程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藏 防漏堵漏 钻井液 钻井提速 固井完整性 东胜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页岩油勘探开发面临的挑战与高效运营机制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惠民 王敏生 +5 位作者 李中超 陈宗琦 艾昆 王运海 毛怡 闫娜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中国页岩油资源丰富,并在多个盆地取得重大勘探开发突破,已成为石油战略接替新领域,但页岩油勘探开发时间相对较短,顶层的战略规划与政策导向尚未明确,存在勘探突破难、开发成本高和组织运营不畅等问题。为此,调研剖析了中美页岩油经营... 中国页岩油资源丰富,并在多个盆地取得重大勘探开发突破,已成为石油战略接替新领域,但页岩油勘探开发时间相对较短,顶层的战略规划与政策导向尚未明确,存在勘探突破难、开发成本高和组织运营不畅等问题。为此,调研剖析了中美页岩油经营理念、宏观环境、资源配置、生产运行、科技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等现状,深入思考中国页岩油勘探开发的痛点、难点和阻点,认为当前中国页岩油勘探开发主要面临理念思路、技术能力、运营管理和绿色发展等4大挑战。围绕中国能源战略,提出了实现中国页岩油高效运营的对策建议:谋划稳中求进的页岩油发展战略,构建市场机制下多主体融合的战略合作共同体,打造多兵种协作的生产运行新模式,建立迭代式创新的科技发展新机制,建立数智化赋能的信息支撑新范式,开创绿色低碳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营造高契合友好的外部运营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勘探开发 技术挑战 运营机制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玻璃复合堵漏体系中氯化钙控释技术 被引量:4
5
作者 殷慧 柳华杰 +5 位作者 安朝峰 步玉环 郭胜来 宋文宇 屈俊峰 苏国平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45,共7页
水玻璃-氯化钙体系是常用的油井堵漏材料,但是水玻璃和氯化钙一接触即快速反应,只能采用双液法进行施工,工序复杂。因此拟对氯化钙进行控释,以期能够将水玻璃-氯化钙混合同时泵注,简化施工。该研究通过使用树脂体系对氯化钙进行包裹完... 水玻璃-氯化钙体系是常用的油井堵漏材料,但是水玻璃和氯化钙一接触即快速反应,只能采用双液法进行施工,工序复杂。因此拟对氯化钙进行控释,以期能够将水玻璃-氯化钙混合同时泵注,简化施工。该研究通过使用树脂体系对氯化钙进行包裹完成氯化钙的控释。通过改变体系中氯化钙的加量、交联剂的加量以及单体的种类及配比,考察以上3种因素对控释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树脂对氯化钙进行包裹时,氯化钙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4、交联剂加量为6%,可将水玻璃-氯化钙体系失去流动性时间延长至105 min。将已包裹氯化钙的树脂粉末进行二次包裹时,氯化钙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2、一次包裹二次包裹交联剂加量均为6%时,可将水玻璃-氯化钙体系失去流动性时间延长至110 min。在二次包裹的树脂体系中加入氯化钠,可将体系失去流动性时间延长至180 min。通过红外光谱和SEM谱图分析发现,吸水树脂通过减少氯化钙与水玻璃的接触面积来减缓反应的进行,树脂本身不参与水玻璃与氯化钙的反应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钙-水玻璃复合堵漏体系 氯化钙 控释 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致密储层流体敏感性实验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杜杰 金军斌 +2 位作者 李大奇 张栋 金中良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7,共6页
超致密储层具有基块致密、黏土矿物丰富等特点,潜在流体敏感性强,准确评价储层流体敏感程度对优选入井工作液性能至关重要。选取超致密气层砂岩岩心,改进了压力衰减法评价储层流体敏感性,并与常规的压力衰减法和改进的稳态流体敏感性实... 超致密储层具有基块致密、黏土矿物丰富等特点,潜在流体敏感性强,准确评价储层流体敏感程度对优选入井工作液性能至关重要。选取超致密气层砂岩岩心,改进了压力衰减法评价储层流体敏感性,并与常规的压力衰减法和改进的稳态流体敏感性实验方法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常规的压力衰减法样品水敏程度为中等偏弱,改进的压力衰减法评价样品水敏程度中等偏强,实验结果与改进的高温高回压测试方法具有一致性,且实验时间缩短近40%。分析认为:改进的压力衰减法能够模拟地层高温环境,原理清楚,结果可靠,新方法弥补了常规压力衰减法工作流体无法高效注入岩心的不足,提高了测试精度,缩短了实验时间,对优化致密油气藏储层损害评价方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致密 砂岩气藏 高温 高回压 流体敏感性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岩地层矿物离子对水泥浆性能的影响规律
7
作者 何斌斌 柳华杰 +5 位作者 郑若臣 步玉环 殷慧 霍美桦 张军义 马小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4,共10页
盐岩地层,特别是大段盐岩地层,富含的Na^(+)、Ca^(2+)、Mg 2+等无机盐离子,固井期间通过溶解、扩散进入水泥浆,会诱发水泥浆API性能改变,不利于固井安全和固井质量。以某储气库钻遇的盐岩地层为对象,通过能谱分析盐岩地层的矿物离子类... 盐岩地层,特别是大段盐岩地层,富含的Na^(+)、Ca^(2+)、Mg 2+等无机盐离子,固井期间通过溶解、扩散进入水泥浆,会诱发水泥浆API性能改变,不利于固井安全和固井质量。以某储气库钻遇的盐岩地层为对象,通过能谱分析盐岩地层的矿物离子类型及含量,明确盐岩地层主要的无机盐种类;试验评价单一无机盐、复合无机盐对固井水泥浆API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一无机盐会诱发水泥浆的某一项或几项API性能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而复合无机盐对水泥浆各项性能指标均产生不利影响;加入NaCl∶CaSO_(4)∶MgCl_(2)=42∶50∶8(质量比)的复合无机盐,水泥浆稠化时间、流变性能变化最突出,稠化时间降幅达55.0%,稠度系数增加1260.5%;加入NaCl∶CaSO_(4)∶MgCl_(2)=88∶10∶2的复合无机盐,水泥浆滤失量、抗压强度变化最显著,滤失量增加58.2 mL,增幅158.2%,抗压强度损失9.0 MPa,降幅达38.3%;含有一定比例MgCl_(2)的盐岩地层固井,应注重水泥浆稠化时间、流变参数、抗压强度性能的优化;含有一定比例CaSO_(4)的盐岩地层固井,应强化水泥浆滤失量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盐岩地层 水泥浆性能 氯化钠 硫酸钙 氯化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粒子表面接枝共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Cu^(2+)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美荣 林凌 +2 位作者 许爱 熊贵霞 罗云翔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4-1279,共6页
采用KH570对纳米SiO_(2)进行改性,将其作为Pickering乳液的稳定剂;利用反相(Pickering)乳液聚合法制备SiO_(2)@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共聚物复合微球,并对改性前后纳米SiO_(2)以及复合微球的结构、形貌及质量损失进行了表征;探究pH值... 采用KH570对纳米SiO_(2)进行改性,将其作为Pickering乳液的稳定剂;利用反相(Pickering)乳液聚合法制备SiO_(2)@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共聚物复合微球,并对改性前后纳米SiO_(2)以及复合微球的结构、形貌及质量损失进行了表征;探究pH值、温度和单体比例对复合微球吸附Cu^(2+)效果影响,并对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纳米SiO_(2)亲油性增强,提高稳定乳液的能力;Cu^(2+)吸附实验表明,复合微球吸附的最佳pH值为6,且吸附量随着AA用量增加而增大;复合微球吸附Cu^(2+)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纳米SiO_(2) Pickering乳液 复合微球 吸附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固井前置液冲洗效率的评价方法
9
作者 何斌斌 柳华杰 +4 位作者 张汝涛 张军义 张洪旭 殷慧 吴桐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2-777,共6页
固井前置液的冲洗效率是影响固井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的前置液冲洗效率评价方法及实验对象是优选前置液配方及用量的关键。针对目前前置液评价方法无法客观、真实反应实钻井壁的冲洗效果这一问题,以制作的含有不同深度孔洞的岩心作... 固井前置液的冲洗效率是影响固井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的前置液冲洗效率评价方法及实验对象是优选前置液配方及用量的关键。针对目前前置液评价方法无法客观、真实反应实钻井壁的冲洗效果这一问题,以制作的含有不同深度孔洞的岩心作为改进后的实验对象,模拟实钻凹凸不平的井壁,借助磁力搅拌器模拟前置液冲洗井壁的全过程,构建了一种前置液冲洗效率的评价方法,并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该前置液冲洗效率评价方法模拟了实钻井壁凹凸不平的真实情况,考虑了钻井液、隔离液中重晶石粉在实钻井壁孔洞内、表面的滞留、吸附对冲洗效率的影响,评价结果更客观,能够更真实地反应前置液的冲洗效果,可为前置液配方优化及用量设计提供技术参考和依据。利用该评价方法,评价了不同密度、不同接触时间条件下冲洗隔离液的冲洗效率,实验结果可重复性强,可以客观、真实地反应冲洗剂的性能。借助该评价方法,对东海某气田固井前置液配方及用量进行了优化改进,优化后前置液冲洗效率可达97%,固井质量较应用前提升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前置液 评价方法 冲洗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超深超高温油气藏钻完井提速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一岚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7,共7页
顺北超深超高温断控型油气藏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地层温度高、强度高,钻完井过程中漏失、坍塌、气侵、井斜和仪器工具失效等井下故障与复杂情况频发,严重制约了该油气藏的高效勘探开发。为此,针对古生界钻速慢的问题,研究了地层可钻性... 顺北超深超高温断控型油气藏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地层温度高、强度高,钻完井过程中漏失、坍塌、气侵、井斜和仪器工具失效等井下故障与复杂情况频发,严重制约了该油气藏的高效勘探开发。为此,针对古生界钻速慢的问题,研究了地层可钻性,优选高效钻头和大扭矩长寿命螺杆,推广应用预弯曲防斜打快技术;针对储层温度高、定向难度大的问题,推广应用高温随钻工具,配套井眼轨道设计和井眼控制技术;针对窄间隙漏失问题,采用“随钻封堵+段塞堵漏”和高性能水基钻井液;针对漏溢同层问题,应用控压钻井和平推法压井技术;针对长裸眼固井质量差的问题,采用超高温固井水泥浆体系和配套工艺。综合上述技术,研究形成了顺北超深超高温油气藏钻完井提速关键技术。该技术在顺北不同条带6口井进行了应用,基本解决了超深超高温油气藏钻井提速困难、漏溢同存等问题,钻井周期同比缩短了55.0%,机械钻速提高了184.2%。研究结果为顺北超深超高温断控型油气藏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界 钻井提速 定向钻井 井筒压力控制 井筒强化技术 堵漏 顺北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基钻井液用耐高温碳酸钙-聚氨酯核壳型微球井壁强化剂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方龙 李瑞刚 +3 位作者 宋元成 焦延安 詹富斌 唐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06,共7页
为了提高油基钻井液的封堵性能,以氯化钙、碳酸钠、谷氨酸、2,4-甲苯二异氰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等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了刚柔并济的核壳型碳酸钙-聚氨酯井壁强化剂。通过测定流变参数、破乳电压、滤失量和侵入深度等,考察井壁强化... 为了提高油基钻井液的封堵性能,以氯化钙、碳酸钠、谷氨酸、2,4-甲苯二异氰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等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了刚柔并济的核壳型碳酸钙-聚氨酯井壁强化剂。通过测定流变参数、破乳电压、滤失量和侵入深度等,考察井壁强化剂加量对基浆流变性、稳定性和封堵性的影响。将井壁强化剂与钛酸钾纤维、海泡石、硅藻土和氧化沥青等材料复配,研究了复配井壁强化剂对油基钻井液润湿性、流变性、稳定性、封堵性和耐温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井壁强化剂以耐高温且具备一定形变能力的聚氨酯为壳、碳酸钙球为核,微球粒径约2μm;对基浆流变性和稳定性的影响较小,可显著提高基浆的封堵性能;加量为2.5%~3.0%时可实现良好的封堵效果,破乳电压为525~542 V、侵入深度为0.6 cm。最优配方的复配井壁强化剂可显著提高油基钻井液的润湿性;对基浆流变性的影响较小,有利于基浆稳定性的提升,破乳电压提高至637 V。复配井壁强化剂各组分发挥协同效应,可以针对不同孔隙的裂缝进行有效封堵,表现出较好的降滤失性能。在常温下的滤失量和侵入深度分别为1.0 mL和0.2 cm。在经过180℃高温老化8 h后,复配井壁强化剂依旧保持较好的降滤失性能,滤失量和侵入深度分别为3.3 mL和0.3 cm,抗高温性能较好。核壳型井壁强化剂的聚氨酯软壳利于微球进入诱导裂缝的最前端,碳酸钙硬核能促进应力的分散,防止裂缝的进一步延伸,实现对井壁裂缝的有效封堵,同时能与钻井液保持良好的配伍性,封堵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油基钻井液 井壁强化剂 碳酸钙 聚氨酯 封堵剂 耐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八叉树网格的页岩压裂复杂缝网面积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星 邱建 +3 位作者 陈作 张旭东 李双明 齐自立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125,共9页
深层页岩气主要采用切割压裂技术开发,但基于微地震监测计算储层改造体积的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只适用于中深层页岩气体积压裂,不适用评价深层页岩气密切割压裂效果。为此,基于八叉树网格,建立了一种压裂复杂缝网面积估算模型,通过估算压... 深层页岩气主要采用切割压裂技术开发,但基于微地震监测计算储层改造体积的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只适用于中深层页岩气体积压裂,不适用评价深层页岩气密切割压裂效果。为此,基于八叉树网格,建立了一种压裂复杂缝网面积估算模型,通过估算压裂复杂缝网面积评价深层页岩气密切割压裂效果。压裂复杂缝网面积估算模型将微地震事件分解为八叉树网格,并基于网格等效面积方法构建了三维复杂缝网面积等效模型,实现了在无需重构缝网的情况下对缝网面积的高效估算。为了定量评价所建模型的计算误差,建立了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合成微地震事件点生成方法。模拟结果表明,压裂复杂缝网面积估算模型具有良好的计算效率和估算精度。现场应用实例表明,与传统的储层改造体积评价方法相比,储层改造缝网面积法能够更加精细地表征深层页岩气密切割压裂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微地震监测 储层改造体积 储层改造面积 八叉树网格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降解聚合物堵漏剂的合成与应用
13
作者 郑文武 刘福 +4 位作者 张军义 韩婧 曹奇超 王雄 王松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3-608,共6页
钻井液漏失问题是长期存在于钻井作业中并且一直未能得到较好解决的技术难题,目前常用的聚合物凝胶堵漏材料存在承压能力低、吸水膨胀量小、抗温抗盐性差、不能自降解等缺点。为此优选了合成自降解聚合物堵漏剂的单体,通过正交实验确定... 钻井液漏失问题是长期存在于钻井作业中并且一直未能得到较好解决的技术难题,目前常用的聚合物凝胶堵漏材料存在承压能力低、吸水膨胀量小、抗温抗盐性差、不能自降解等缺点。为此优选了合成自降解聚合物堵漏剂的单体,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合成了自降解聚合物堵漏剂。该堵漏剂刚开始遇水膨胀率较小,能够快速进入裂缝部位产生封堵,随着时间的延长,体积不断膨胀,在裂缝处形成嵌压式封堵层,提高堵漏剂在裂缝性漏失层的滞留能力和封堵层的抗剪切强度。实验结果表明,该堵漏剂饱和吸水量最大可达156.9 g/g;21 d的降解率超过90%。在聚磺钻井液体系中分别加入5%的自降解堵漏剂和其它现有的几种堵漏剂后,针对3~5 mm的锲形裂缝,自降解堵漏剂钻井液体系承压压力可达17.5 MPa,堵漏效果明显优于现有堵漏剂;利用3 mm的裂缝性岩心模拟地层条件进行动态损害实验评价,岩心渗透率恢复值达到90%,且油气层保护效果良好。现场应用表明,该钻井液堵漏体系能够对裂缝型漏失地层实现良好的封堵,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堵漏剂 结构表征 自降解 储层保护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钻方位侧向电阻率测井电极系设计及响应模拟
14
作者 艾昆 韩玉娇 高源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136,共10页
高阻地层水平井电缆施工风险大,测井数据缺失严重,制约了精准地质导向施工和优质储层钻遇。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非接触耦合原理的新型随钻方位侧向电阻率测井电极系,该电极系具有径向、纵向和周向探测能力。利用三维有限元模拟方法,考... 高阻地层水平井电缆施工风险大,测井数据缺失严重,制约了精准地质导向施工和优质储层钻遇。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非接触耦合原理的新型随钻方位侧向电阻率测井电极系,该电极系具有径向、纵向和周向探测能力。利用三维有限元模拟方法,考察了井眼尺寸、冲洗带电阻率、地层倾角、层厚及围岩电阻率对探测结果的影响,确定了电极系尺寸和探测特性,并建立了环境影响校正模版。模拟结果表明,螺绕环激励式随钻方位侧向电阻率仪器探测深度较浅,总体小于电缆式侧向仪器,但随钻过程中受侵入影响较小,能够满足随钻测井需求,有较好的纵向分层能力,高阻地层条件下也可以分辨0.5 m薄层;借助四方位测量能较好识别高阻、低阻异常体位置并确定地层倾向。研究结果对随钻方位侧向测井仪结构参数设计及高阻储层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侧向测井 方位电阻率 螺绕环激励 四方位测量 响应模拟 有限元 探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堵漏剂HDL-Ⅰ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15
作者 张军义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57,62,共6页
选择毫米级的白云石作为骨架材料(架桥颗粒),以微米级的白云石为主要填充材料,以活化处理的贝壳、蟹壳、虾壳为辅助填充材料,加入2%膨胀性聚合物SMS-Ⅱ,得到酸溶性堵漏剂HDL-Ⅰ,并评价了其性能。结果表明,在聚磺钻井液体系中加入10%的... 选择毫米级的白云石作为骨架材料(架桥颗粒),以微米级的白云石为主要填充材料,以活化处理的贝壳、蟹壳、虾壳为辅助填充材料,加入2%膨胀性聚合物SMS-Ⅱ,得到酸溶性堵漏剂HDL-Ⅰ,并评价了其性能。结果表明,在聚磺钻井液体系中加入10%的堵漏剂HDL-Ⅰ后,封堵效果最好;3~5 mm裂缝岩心的承压能力至少达到12.5 MPa;在聚磺钻井液体系中加入8%~12%的堵漏剂HDL-Ⅰ后,岩心的渗透率恢复值达到80%以上,储层保护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岩心 堵漏材料 酸溶率 驱替压力 渗透率恢复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十里加汗区带致密砂岩储层流体赋存状态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功强 陈雨霖 +4 位作者 贾会冲 赵永刚 谢锐杰 刘四洪 李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8,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十里加汗区带上古生界高产气层与低产气层、(含气)水层共存分布,目前对其气水分布的特征、规律及影响因素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进程。为此,统计分析了该区上古生界地层水的矿化度、pH值及离子含量等数据...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十里加汗区带上古生界高产气层与低产气层、(含气)水层共存分布,目前对其气水分布的特征、规律及影响因素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进程。为此,统计分析了该区上古生界地层水的矿化度、pH值及离子含量等数据,发现该区地层水水型基本为CaCl_2型;进而利用钻井岩心、录井、测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结合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分类评价结果,厘清了地层水的成因、类型、控制因素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建立了该区气层、水层和干层的测井识别图版,明确了储层流体的赋存状态与分布规律。结论认为:1 CaCl_2型地层水指示该区地层封闭性好,有利于天然气聚集成藏;2该区储层流体存在自由水、毛细管水和束缚水3种赋存状态,自由水主要分布在区带西部,束缚水主要分布在区带东部,而毛细管水则在全区普遍存在;3将所建立的测井识别图版在该区锦86等井进行了应用,识别结果与试气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识别图版能够有效识别气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十里加汗区带 晚古生代 致密砂岩 储集层流体 赋存状态 分布特征 控制因素 气水层 测井识别图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锦旗区块漂珠-氮气超低密度泡沫水泥固井技术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雷 杨红歧 +3 位作者 肖京男 周仕明 初永涛 魏钊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38,共5页
为解决杭锦旗区块固井井漏难题,实现水泥浆一次安全上返形成完整水泥环,提高固井质量和保证井筒的完整性,开展了漂珠-氮气超低密度泡沫水泥固井技术研究。在漂珠低密度水泥浆体系中充入氮气,并加入发泡剂和稳泡剂,形成了高压充氮气发泡... 为解决杭锦旗区块固井井漏难题,实现水泥浆一次安全上返形成完整水泥环,提高固井质量和保证井筒的完整性,开展了漂珠-氮气超低密度泡沫水泥固井技术研究。在漂珠低密度水泥浆体系中充入氮气,并加入发泡剂和稳泡剂,形成了高压充氮气发泡工艺,设计了密度为1.15~1.20kg/L的漂珠-氮气超低密度泡沫水泥浆;自主设计研发了机械注氮设备,配套了现场节流加回压装置,形成了超低密度泡沫水泥浆控压防漏固井技术。该固井技术在杭锦旗区块5口井技术套管固井中进行了应用,水泥浆均一次性安全上返。其中,JPH351井井下泡沫水泥浆平均密度为1.15kg/L,封固段长2 800.00m,固井质量优良。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漂珠-氮气超低密度泡沫水泥固井技术可以解决杭锦旗及类似区块低压井固井漏失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密度 泡沫水泥 固井 杭锦旗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锦旗区块锦58井区钻井液技术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12
18
作者 石秉忠 解超 +2 位作者 李胜 刘金华 陈晓飞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7-41,共5页
杭锦旗区块锦58井区钻井过程中普遍存在严重漏失及井壁失稳问题,为此,开展了该井区钻井液技术研究。在深入分析井漏和井壁垮塌原因及主要技术难点的基础上,从"预防为主"出发,优选钻井液处理剂、优化钻井液配方和性能,确定了... 杭锦旗区块锦58井区钻井过程中普遍存在严重漏失及井壁失稳问题,为此,开展了该井区钻井液技术研究。在深入分析井漏和井壁垮塌原因及主要技术难点的基础上,从"预防为主"出发,优选钻井液处理剂、优化钻井液配方和性能,确定了随钻承压防漏堵漏和井壁稳定技术,以达到兼顾防漏防塌、确保安全钻进的目的。该技术在锦58井区的JPH351井、JPH393井和JPH404井等3口水平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大大减少甚至避免了漏失和井壁失稳问题,取得了显著效果。其中,JPH351井钻井过程中顺利钻穿刘家沟组易漏地层,堵漏时间缩短40%以上,减少了漏失次数,缩短了处理时间;石千峰组和石盒子组地层井壁稳定,平均井径扩大率仅为4.73%;水平段累计钻遇长泥岩段11段513.00m,泥岩占比达35.92%;3 200.00~3 292.00m泥岩井段揭开52d后仍未出现井壁垮塌失稳问题。应用结果表明,随钻承压防漏堵漏和井壁稳定技术能够解决该井区的井漏与井壁失稳问题,保障高效安全钻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方漏 堵漏 锦58井区 杭锦旗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舍油田CO_2驱高气油比井举升新技术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宏录 谭均龙 +2 位作者 易成高 李艺玲 刘欣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7-91,共5页
在草舍油田注CO_2驱油过程中,由于CO_2通过大通道窜至生产井,造成气油比上升,导致常规管式泵泵效低,为此进行了CO_2驱高气油比井举升技术研究。研制了防气射流泵和强制拉杆防气泵等关键工具,组合了具有二级防气功能的CO_2驱高气油比井... 在草舍油田注CO_2驱油过程中,由于CO_2通过大通道窜至生产井,造成气油比上升,导致常规管式泵泵效低,为此进行了CO_2驱高气油比井举升技术研究。研制了防气射流泵和强制拉杆防气泵等关键工具,组合了具有二级防气功能的CO_2驱高气油比井举升管柱,并采取了防止CO_2腐蚀的技术措施,形成了CO_2驱高气油比井举升新技术。该技术在草舍油田3口井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3口试验井平均泵效提高了10.5百分点,平均单井日增油2.0t。这表明,CO_2驱高气油比井举升新技术能够解决草舍油田CO_2驱高气油比井泵效低的问题,达到提到泵效和产油量的目的,为提高草舍油田CO_2驱整体开发水平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驱 气油比 射流泵 泵效 现场试验 草舍油田 CZ1-7B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格罗斯盆地含油气系统分析与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大鹏 白国平 +7 位作者 陆红梅 陶崇智 王一帆 张明辉 王文庸 卢小新 高琳 郭栋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1-372,共12页
扎格罗斯盆地是全球常规油气资源最富集的前陆盆地。基于最新的数据资料,应用石油地质综合评价和含油气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扎格罗斯盆地的油气分布和主控因素,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评估了油气待发现可采资源量,并探讨了盆地的油气... 扎格罗斯盆地是全球常规油气资源最富集的前陆盆地。基于最新的数据资料,应用石油地质综合评价和含油气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扎格罗斯盆地的油气分布和主控因素,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评估了油气待发现可采资源量,并探讨了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和未来的勘探领域。研究表明,盆地发育6套含油气系统,白垩系/古近系复合含油气系统、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和志留系Gakhum含气系统是最重要的含油气系统。区域上,盆地的油气主要分布于迪兹富勒坳陷、基尔库克坳陷和胡齐斯坦隆起;层系上,油气主要储集于古近系、新近系和白垩系。油气分布整体表现为"坳陷富油、隆起富气"的特征,其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是优质区域盖层、有效烃源岩的展布和新近纪的构造运动。资源评价结果表明,扎格罗斯盆地待发现可采石油、天然气和凝析油的资源量分别为44.6×108t、9.3×1012m3和10.4×108t,合计129.8×108t油当量,最有勘探潜力的成藏组合是二叠/三叠系Deh Ram群、Asmari组和西北侏罗系成藏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格罗斯盆地 油气分布 主控因素 含油气系统 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