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牛地气田开发井钻井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巢贵业 李建山 陈宇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17,121-122,共3页
大牛地气田储层特点是低压低渗低产,地层非均质性强、复杂情况多、地层可钻性差,以往的钻井工艺技术钻井周期长、机械钻速低不能适应气田开发的需要,因此,对钻井工艺技术进行研究,形成了一套快速、优质、低成本的钻井工艺技术,降低了气... 大牛地气田储层特点是低压低渗低产,地层非均质性强、复杂情况多、地层可钻性差,以往的钻井工艺技术钻井周期长、机械钻速低不能适应气田开发的需要,因此,对钻井工艺技术进行研究,形成了一套快速、优质、低成本的钻井工艺技术,降低了气田开发成本、缩短了钻井周期、提高机械钻速和开发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开发 钻井工艺技术 钻井周期 机械钻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塬地区煤田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白万山 刘田田 李红桃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2-85,共4页
黄土塬地区地表高程变化剧烈、地表结构与表层岩性变化大、低速带厚度大且速度低,导致地震勘探资料的静校正问题突出,信噪比低,振幅与波形一致性差,是整个资料处理流程中的重点与难点。给出了能较好解决不同波长静校正问题的联合静校正... 黄土塬地区地表高程变化剧烈、地表结构与表层岩性变化大、低速带厚度大且速度低,导致地震勘探资料的静校正问题突出,信噪比低,振幅与波形一致性差,是整个资料处理流程中的重点与难点。给出了能较好解决不同波长静校正问题的联合静校正技术,既能有效去除噪音又能使有效信号不被破坏的多步多域迭代去噪技术,实现振幅与子波特征一致性的处理技术。应用表明,这些技术能有效地改善地震剖面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 折射静校正 去噪 一致性处理 速度分析与剩余静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正反演参数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乔中林 杜立筠 《海洋地质前沿》 2016年第8期52-58,共7页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作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已经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且在后期的深度域地质统计学反演中,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得到的波阻抗数据体也起到关键作用。从正演出发,首先设计典型的透镜体地质模型,然后根据自激自收...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作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已经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且在后期的深度域地质统计学反演中,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得到的波阻抗数据体也起到关键作用。从正演出发,首先设计典型的透镜体地质模型,然后根据自激自收原理正演地震数据。再进入反演环节,通过分析不同反演参数的作用和影响,得出各参数的最佳范围,设置合理的参数反演出原始的透镜体地质模型。最后对改善波阻抗反演的效果提出新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稀疏脉冲 正演 透镜体模型 反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压裂技术在低压致密气藏储层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秦玉英 陈付虎 王福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3-506,共4页
大牛地气田储层属于低压致密气层,非均质性强、孔喉直径小、毛管压力高、多层叠置且层间跨度不等导致储层保护和加砂压裂难度大。通过研究提出了采用液氮增能低伤害压裂液体系,降低对储层的伤害,有效地保护了储层;采用大型加砂压裂技术... 大牛地气田储层属于低压致密气层,非均质性强、孔喉直径小、毛管压力高、多层叠置且层间跨度不等导致储层保护和加砂压裂难度大。通过研究提出了采用液氮增能低伤害压裂液体系,降低对储层的伤害,有效地保护了储层;采用大型加砂压裂技术,增加了裂缝长度,扩大了泄气面积,提高了单层产量,气产量由200 m3/d提高到7.23×104m3/d;采用不动管柱连续分层压裂工艺技术实现了多层叠置气层均衡改造,压裂投产作业时间缩短了近67%,费用降低了20.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低渗透率 气藏储层 多层叠置 综合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地区总口子盆地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8
5
作者 仁和爱 李刚 《海洋地质动态》 2005年第4期24-27,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中期,总口子盆地开始成为油气勘探的目标。1999年6月,在西部断堑野马泉东断鼻背斜构造上总1井未获油气突破,制约了人们对该区下步油气勘探。为了探索该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从盆地的构造和沉积演化着手,重点研究了该区的生... 20世纪90年代中期,总口子盆地开始成为油气勘探的目标。1999年6月,在西部断堑野马泉东断鼻背斜构造上总1井未获油气突破,制约了人们对该区下步油气勘探。为了探索该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从盆地的构造和沉积演化着手,重点研究了该区的生油层、储层和圈闭特征和有利的油气聚集带。中—下侏罗统大山口群和白垩系麻木乌苏组为该区主要生油岩系;下白垩统额济纳组为良好储层;燕山运动早期和中期形成的各类局部构造圈闭,均可能成为油气聚集场所,东、西部断堑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展示了良好的油气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沉积 油气远景 总口子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固井防窜水泥浆体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巢贵业 陈宇 方彬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4-96,共3页
大牛地气田具有低压、低渗、个别井段易漏和固井后易气窜的明显特点,因此,对于储层的保护显得相当重要,气田对固井工程来说,在保证固井质量的同时尽量减少进入地层的水泥浆滤液和水泥浆颗粒,最大限度地保护气层。在2004年之前大牛地气... 大牛地气田具有低压、低渗、个别井段易漏和固井后易气窜的明显特点,因此,对于储层的保护显得相当重要,气田对固井工程来说,在保证固井质量的同时尽量减少进入地层的水泥浆滤液和水泥浆颗粒,最大限度地保护气层。在2004年之前大牛地气田固井质量极不稳定,通过分析研究,发现水泥浆的性能严重影响固井质量。针对水泥浆性能影响固井质量的原因分析,通过水泥浆体系和水泥石的室内试验与评价,优选出适合本工区的水泥浆体系,固井质量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低压低渗 水泥浆 水泥石 室内评价 防气窜 固井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内陆拗陷湖盆层序结构充填特征及其分布规律--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俊兴 申赵军 +3 位作者 李良 王峻 王峰 曹志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318-2326,共9页
近年来层序地层学的发展为我们进行盆地分析提供了新思路,应用沉积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方法,将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划分出4个长期、2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整个盆地在延长期的"沉积-层序-构造"演化史表现为:LSC1构造初始沉... 近年来层序地层学的发展为我们进行盆地分析提供了新思路,应用沉积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方法,将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划分出4个长期、2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整个盆地在延长期的"沉积-层序-构造"演化史表现为:LSC1构造初始沉降、湖泊形成:LSC2湖盆快速坳陷,晚期湖泊进入鼎盛期;进入LSC3,盆地周缘构造趋于稳定、盆地开始填平补齐期,湖泊开始充填淤浅;LSC4期河流沉积作用增强,盆地进入超补偿沉积阶段,湖泊被淤塞并进入残余湖泊沉积期。提出并定义了层序结构动力学概念,认为层序结构动力学是在研究层序充填过程中由于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物源供给、气候、沉积作用等因素控制影响层序结构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在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层序地层综合划分基础上,根据一个基准面变化周期中所形成的层序结构变化特征,将层序结构划分出5种基本层序结构单元类型,即A型、B1型、B2型、B3型和C型等5种。针对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沉积体系单元具体分析了层序充填结构特征、结构类型、层序充填动力学过程,层序结构发育类型及充填过程,探讨了大型内陆拗陷盆地层序结构动力学特征。首次提出了"层序结构分布律",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大型内陆拗陷湖盆层序结构分布模式,认为在没有重大构造事件、突发沉积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只有那些相邻的层序结构类型才能相互重叠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大型内陆拗陷湖盆 延长组 可容纳空间 层序结构动力学 层序结构分布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压力与天然气分布关系——以鄂北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储层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过敏 李仲东 +3 位作者 惠宽洋 李良 吴永平 鲜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17,146-147,共3页
通过分析塔巴庙地区储层压力的分布特征,建立了研究区泥岩压实曲线,并对影响和控制该区储层压力的主要因素和机理进行了探讨,对“欠压实”剩余压力、生气增压、抬升引起的降压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晚三叠—早白垩世末“欠压实... 通过分析塔巴庙地区储层压力的分布特征,建立了研究区泥岩压实曲线,并对影响和控制该区储层压力的主要因素和机理进行了探讨,对“欠压实”剩余压力、生气增压、抬升引起的降压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晚三叠—早白垩世末“欠压实”作用和晚侏罗—早白垩世末烃源岩大量生烃作用使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形成异常高压;晚白垩系构造抬升降压,使得现今储层为正常—低异常压力。同时证实了“欠压实”对天然气有压力封盖作用,天然气都分布在最大“欠压实”幅度以下的储层当中。烃源岩生气高峰为晚侏罗—早白垩世末,但天然气大规模运移是在晚白垩世,方向以沿过剩压力梯度降低较快的方向(太原—山西组至下石盒子组)垂向运移,通道主要为裂缝,运移的动力主要为异常高压。由于储层致密,聚集成藏能量有限,造成天然气充注不足、气水分异不好、含气饱和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晚古生代 储集层 压力 定量 计算 垂向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神狐水合物钻探区不同形态流体地震反射特征与水合物产出的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杨睿 阎贫 +5 位作者 吴能友 乔少华 苏明 梁金强 郭攀 霍元媛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26,共8页
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含气流体运移的影响。南海北部陆坡区,尤其是珠江口盆地的白云凹陷,普遍存在流体渗漏的现象,暗示了水合物赋存的良好前景。神狐海域水合物钻探区内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显示,区域内发育大量流体运移通... 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含气流体运移的影响。南海北部陆坡区,尤其是珠江口盆地的白云凹陷,普遍存在流体渗漏的现象,暗示了水合物赋存的良好前景。神狐海域水合物钻探区内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显示,区域内发育大量流体运移通道,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不同形态的地震反射模糊带,根据其形态特征,可以划分为花冠状和穹顶状两大类模糊反射带。模糊反射带的存在意味着研究区内具有良好的含气流体运移条件,能够为甲烷气体的垂向运移提供通道。神狐海域水合物的钻探结果表明,水合物的分布与模糊反射带的分布范围具有良好的空间匹配关系,其中,花冠状地震反射模糊带侧翼部与中尺度正断层相连,促进了含气流体的侧向运移,顶部与可能的微裂隙相通,气体可向上运移至水合物稳定带,形成了水合物藏;而穹顶状地震反射模糊带顶部则通过疑似流体通道与海底沟通,这种结构极易形成气体逃逸而无法形成水合物。因此,不同形态特征的模糊反射带可能对水合物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狐钻探区 流体运移 地震反射模糊带 花冠状 穹顶状 天然气水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锦旗地区山西组辫状河三角洲的判定及其沉积演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邱隆伟 朱士波 +2 位作者 高青松 杨洋 刘绪钢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6-633,共8页
针对杭锦旗地区山西组勘探中对于沉积相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岩芯资料的精细分析为基础,结合杭锦旗地区山西组区域地质特征及测井、录井、粒度等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其沉积物组分由北向南稳定组分含量及成熟度有逐渐增加的趋... 针对杭锦旗地区山西组勘探中对于沉积相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岩芯资料的精细分析为基础,结合杭锦旗地区山西组区域地质特征及测井、录井、粒度等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其沉积物组分由北向南稳定组分含量及成熟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粒度累计概率曲线表现为双向水流的特点;楔状交错层理、波状层理、砂纹交错层理及泥岩撕裂屑等反映了稳定-动荡的水体环境的沉积构造均较发育,泥岩颜色变化呈现出水下沉积到陆上沉积过渡带。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山西组沉积相类型为辫状河三角洲,研究区从山1段到山2段经历了湖岸线南移、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到平原亚相的沉积演化,使得山西组沉积形成以"陆进水退"为特征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分流河口砂坝发育较差,水下分流河道在沉积砂体中占主导性地位。超补偿型辫状河三角洲的厚层砂体作为优质储层在研究区广泛发育,可以成为油气储层及运移通道。支流间湾沉积的碳质泥岩为煤层及煤成气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演化 山西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地震属性优化的神经网络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高阻抗砂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杜丽筠 吴志强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5-49,共5页
由地震数据体提取的地震属性值可能与某些地质参数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但同时单属性参数具有多解性。利用多地震属性优化下的神经网络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高阻抗砂岩储层预测的实践表明,该技术有效避免了单属性多解性和多属性综合判别精度... 由地震数据体提取的地震属性值可能与某些地质参数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但同时单属性参数具有多解性。利用多地震属性优化下的神经网络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高阻抗砂岩储层预测的实践表明,该技术有效避免了单属性多解性和多属性综合判别精度低的缺点,提高了利用地震属性预测高阻抗砂岩储层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优化 神经网络 高阻抗砂岩储层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气井地层压降速度配产方法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林松 李闽 计曙东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47,103,共2页
SX气藏是定容封闭弹性气驱气藏,气藏不出砂、产水量小且井底无积液。该气藏因生产任务繁重,各类试井资料缺乏,确定气井合理产量的资料依据不足,气井配产通常为无阻流量的1/5~1/3,生产实践表明,这种经验方法存在较大误差,部分气井产量低... SX气藏是定容封闭弹性气驱气藏,气藏不出砂、产水量小且井底无积液。该气藏因生产任务繁重,各类试井资料缺乏,确定气井合理产量的资料依据不足,气井配产通常为无阻流量的1/5~1/3,生产实践表明,这种经验方法存在较大误差,部分气井产量低于无阻流量的1/5仍表现出地层压力下降快、稳产期短的特征。文章在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根据地层压力下降速度对气井进行配产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气井已知日产量、已知地层压降速度、合理地层压降速度和合理日产量之间的关系来求取气井的合理产量。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且准确度较高,可作为气井合理配产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地层压力 压降速度 合理产量 物质平衡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气藏生产过程中不关井求取原始地层压力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林松 李闽 计曙东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55,68,共3页
原始地层压力是气藏评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一般通过投产前的关井测量方式求取。很多低渗透气藏气井,由于物性差致使压力恢复时间很长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而没能进行关井求取原始地层压力。文章在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生... 原始地层压力是气藏评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一般通过投产前的关井测量方式求取。很多低渗透气藏气井,由于物性差致使压力恢复时间很长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而没能进行关井求取原始地层压力。文章在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生产过程中不用关井的原始地层压力确定方法,仅需要生产过程中2组给定时刻的气井日产量、井底流压和累积产气量数据,提高了气井生产时率,同时还能考虑气体偏差因子的影响。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投产前的压力恢复测试结果非常接近,证实了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关井 低渗透气藏 原始地层压力 物质平衡方程 偏差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干体解释断层方法测试及泾河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黎小伟 范久霄 +1 位作者 刘明汐 赵宇璇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12期65-70,共6页
三维地震相干体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三维地震解释、特别是断裂解释中应用效果明显。在一些地区和特殊岩性体、特殊类型油藏研究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并且可以较为深入准确地刻画小断层。主要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泾河油田的... 三维地震相干体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三维地震解释、特别是断裂解释中应用效果明显。在一些地区和特殊岩性体、特殊类型油藏研究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并且可以较为深入准确地刻画小断层。主要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泾河油田的相干数据体计算做了参数和方法优选,通过对相干层位切片的分析研究,得出了适用于研究区的油藏特征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参数,达到了准确刻画断层间接预测裂缝发育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体 断层 相干层位切片 泾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彬长地区去除煤层对储层预测影响的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乔中林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11期66-71,共6页
延安组煤层对延长组储层研究主要形成2种干扰:一是由于煤层对地震波的强反射形成了反射屏蔽作用,造成下覆延长组反射波振幅变弱;另一种是多套煤层之间形成层间多次波,给地震资料带来灾难性后果,严重影响了解释的准确性。通过已钻井资料... 延安组煤层对延长组储层研究主要形成2种干扰:一是由于煤层对地震波的强反射形成了反射屏蔽作用,造成下覆延长组反射波振幅变弱;另一种是多套煤层之间形成层间多次波,给地震资料带来灾难性后果,严重影响了解释的准确性。通过已钻井资料拟合煤层厚度与振幅属性的关系,并且预测全区煤层厚度的基础上,采用子波分解和波形分解方法,通过合理的控制时窗,对比第1、2、3、4分量的平面特征及与已钻井的吻合率情况,寻找到一种在彬长地区消除煤层对地震资料影响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多次波 子波分解 波形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阿南油田断层导水问题探讨
16
作者 郭发军 孟军田 +2 位作者 张永平 王植荣 王亚洲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3期58-60,共3页
阿南油田属低渗透复杂断块油田,断层比较发育,构造极为破碎。在长期的注水开发过程中采取了“双高”(高注水压力、高注采比)注水政策,同时采油井的压裂改造和断层密封性差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一部分断层表现出明显的“断层导水”现象。通... 阿南油田属低渗透复杂断块油田,断层比较发育,构造极为破碎。在长期的注水开发过程中采取了“双高”(高注水压力、高注采比)注水政策,同时采油井的压裂改造和断层密封性差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一部分断层表现出明显的“断层导水”现象。通过实际资料分析,探讨了断层导水的原因,并对其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认为,断层导水对油田初期的影响虽存在有利的一面,但从长期来看是极为不利的。针对不同的断层导水现象,采取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南油田 低渗透复杂断块油田 断层 导水问题 注水开发 注水压力 注采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天然气水合物似海底反射层速度结构全波形反演 被引量:7
17
作者 霍元媛 张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59,共5页
似海底反射层的速度异常是识别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标志。本文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针对天然气水合物似海底反射层的全波形反演方法。这种方法分为全局搜索与局部搜索两部分,即首先使用遗传算法进行旅行时反演得到背景速度模型,然后以... 似海底反射层的速度异常是识别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标志。本文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针对天然气水合物似海底反射层的全波形反演方法。这种方法分为全局搜索与局部搜索两部分,即首先使用遗传算法进行旅行时反演得到背景速度模型,然后以其作为初始模型,使用共轭梯度算法进行全波形反演。对含噪数据的数值试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并确定了进行天然气水合物似海底反射层全波形反演的遗传算子。将这种波形反演方法应用于我国南海北部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得到了分辨率高于常规速度分析的似海底反射层速度结构,并识别出似海底反射层的速度异常,为准确识别天然气水合物层和游离气层及研究其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提供了基础;反演结果也同时证明了本文方法的高稳定性以及对天然气水合物似海底反射层速度结构研究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海底反射层 天然气水合物 波形反演 遗传算法 速度结构 共轭梯度算法 南海北部海域 速度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盐聚合物凝胶/表面活性剂复合调驱技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梁承春 李和清 +3 位作者 王强 刘刚 任小龙 刘俊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3-96,I0006,I0007,共6页
针对高温高盐储层常规化学驱油措施效果较差的问题,将耐温抗盐型聚合物凝胶和表面活性剂相结合,提出了新型聚合物凝胶/表面活性剂复合调驱技术,室内评价了复合调驱体系的耐温抗盐性能、配伍性、调剖效果以及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复合调... 针对高温高盐储层常规化学驱油措施效果较差的问题,将耐温抗盐型聚合物凝胶和表面活性剂相结合,提出了新型聚合物凝胶/表面活性剂复合调驱技术,室内评价了复合调驱体系的耐温抗盐性能、配伍性、调剖效果以及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复合调驱体系具有良好的耐温抗盐性能;新型聚合物凝胶在高温高盐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调剖效果,且填砂管渗透率级差越大,剖面改善效果越好;复合调驱体系的驱油效果明显优于单独注聚合物凝胶或表面活性剂,其结合了新型聚合物凝胶的调剖作用与表面活性剂的驱油作用,能使岩心水驱后的采收率继续提高25%以上。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实施新型聚合物凝胶/表面活性剂复合调驱技术措施后,目标区块内注水井的注入压力明显升高,对应生产井的日产油量上升,含水率下降,起到了良好的增油控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 新型聚合物凝胶 表面活性剂 复合调驱 驱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砂岩的变围压应力敏感性实验评价 被引量:10
19
作者 任和爱 赵世旭 +1 位作者 李成福 肖文联 《海洋地质前沿》 2012年第6期60-64,共5页
变围压实验是目前普遍应用的评价储层岩石应力敏感性的方法。尽管有不少人采用变内压实验研究储层岩石的应力敏感性,但是由于变内压实验比变围压实验操作上更困难,因此,目前人们仍然多采用变围压实验来评价储层岩石的渗透率应力敏感性... 变围压实验是目前普遍应用的评价储层岩石应力敏感性的方法。尽管有不少人采用变内压实验研究储层岩石的应力敏感性,但是由于变内压实验比变围压实验操作上更困难,因此,目前人们仍然多采用变围压实验来评价储层岩石的渗透率应力敏感性。以变围压应力敏感性实验的理论基础Terzaghi有效应力方程为切入点,从机理上分析发现在低渗砂岩储层中Terzaghi有效应力不能真实反应储层的有效应力,基于Terzaghi有效应力的变围压实验的评价结果并不能代表储层岩石的应力敏感性,不能用该方法评价低渗砂岩储层的应力敏感性。同时给出了修正的基于变围压实验的应力敏感性评价方法,使之能更加客观地评价低渗砂岩储层的应力敏感性。最后以低渗砂岩储层的实验数据为例,采用修正后的方法进行了应力敏感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修正后的评价方法得到的结果更加接近地层条件下储层岩石的应力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敏感 渗透率 有效应力 低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白洋淀地区中全新世丽蚌动物群及其生态环境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郭书元 詹伟 王强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5-346,共12页
丽蚌动物群的分布受气候和地理环境控制,研究地层中的丽蚌动物群可以恢复当时的古环境。在河北省白洋淀地区全新统共发现13种珠蚌科(Unionidae)的化石,属Lamprotula-Cuneopsis-Unio组合,称为白洋淀丽蚌动物群。该动物群与长江中下游流... 丽蚌动物群的分布受气候和地理环境控制,研究地层中的丽蚌动物群可以恢复当时的古环境。在河北省白洋淀地区全新统共发现13种珠蚌科(Unionidae)的化石,属Lamprotula-Cuneopsis-Unio组合,称为白洋淀丽蚌动物群。该动物群与长江中下游流域太湖、鄱阳湖、洞庭湖及其周围水域的现代丽蚌动物群和山东王因、河南西水坡中全新世丽蚌动物群相比,虽然分异度低,但其组合特征相似,同属东洋界中印亚界动物地理区,生活于亚热带湿热气候下的河湖环境中。推测白洋淀丽蚌动物群的生活时代应为中全新世早期,当时北亚热带和东洋界的北界应在白洋淀以北的京津—河套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地区 全新世 丽蚌动物群 东洋界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