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塘沽油田湖相泥质白云岩含油气影响因素分析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蒋永平 刘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2-133,共12页
湖相白云岩在我国东部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酒西坳陷白垩统下沟组和西部古—中生界准噶尔盆地二叠系风城组均已形成工业化油气开发,预示国内该类储层良好评价前景。塘沽油田在始新统—渐新统沙河街组三段五亚段湖相泥质白云岩储层... 湖相白云岩在我国东部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酒西坳陷白垩统下沟组和西部古—中生界准噶尔盆地二叠系风城组均已形成工业化油气开发,预示国内该类储层良好评价前景。塘沽油田在始新统—渐新统沙河街组三段五亚段湖相泥质白云岩储层取得油气勘探新发现,储层由泥质白云岩与白云质泥岩呈纹层不等厚交互构成,室内分析化验证实为弱还原半深水湖相沉积,具有裂缝与基质双重孔隙介质的特点,微介孔率在50%以上,为新型纳米级非常规碳酸盐储层。以该类油藏岩芯观察及试油试采资料为基础,借助于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物性分析、压汞分析及氮气低温吸附测试等技术手段,对该类特殊岩性油藏的含油气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塘沽油田沙河街组三段五亚段泥质白云岩含油性影响因素与成岩矿物组分及发育,储集空问及类型,微裂缝发育,异常超压空间展布等密切相关,所总结的湖相泥质白云岩储层含油气性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该类非常规油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白云岩 非常规储层 微裂缝 超压空间 塘沽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SiO_(2)复合降黏剂的合成与研究
2
作者 程云龙 孙宁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24-2834,共11页
稠油做为潜力巨大的油气资源,其高黏度,流动性差一直是稠油开采和运输中面临的难题。为降低稠油开采中的黏度,改善其流动性,以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十八酯、4-乙烯基吡啶、马来酰亚胺和苯乙烯单体合成了一种油溶性聚合物,与改性后的纳米... 稠油做为潜力巨大的油气资源,其高黏度,流动性差一直是稠油开采和运输中面临的难题。为降低稠油开采中的黏度,改善其流动性,以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十八酯、4-乙烯基吡啶、马来酰亚胺和苯乙烯单体合成了一种油溶性聚合物,与改性后的纳米SiO_(2)按比例复配,最终合成了一种改性纳米SiO_(2)复合降黏剂,并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对改性纳米SiO_(2)复合降黏剂进行了表征,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改性纳米SiO_(2)复合降黏剂具有较好的降黏性能和耐温耐剪切性能。当油溶性聚合物合成条件为质量比: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十八酯:4-乙烯基吡啶:马来酰亚胺:苯乙烯=5:12.5:7.5:5:12.5、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7h、引发剂用量1.0wt%、单体含量30wt%、与改性纳米SiO_(2)的复合比例为8:2,降黏剂用量1000mg·L^(-1)时可达到93.4%的降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聚合反应 油溶性降黏剂 改性纳米SiO_(2) 降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温纳米SiO_(2)降黏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3
作者 程云龙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03-308,共6页
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纳米SiO_(2)进行改性,并加入MA、SSS、AA和AMPS单体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改性纳米SiO_(2)降黏剂。利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扫描电镜对合成的改性纳米SiO_(2)降黏剂进行表征,并优化了新型降黏剂合成的单体质量... 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纳米SiO_(2)进行改性,并加入MA、SSS、AA和AMPS单体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改性纳米SiO_(2)降黏剂。利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扫描电镜对合成的改性纳米SiO_(2)降黏剂进行表征,并优化了新型降黏剂合成的单体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质量分数和合成环境pH;研究了JN-54和新型改性纳米SiO_(2)降黏剂的加量、实验温度和剪切速度对降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单体质量比m(AMPS)∶m(MA)∶m(SSS)∶m(AA)∶m(SiO_(2))=7.5∶3∶13.5∶4∶2或7∶2.5∶13∶3.5∶4、单体质量分数为30%、反应温度为40℃、pH为6.5、引发剂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3%、反应时间为8 h;改性纳米SiO_(2)降黏剂在110℃、100 s^(-1)条件下降黏率仍可达到98.7%且最佳质量分数为1.5%;对比JN-54,改性纳米SiO_(2)降黏剂有更好的降黏效果和耐温耐剪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发 改性 聚合反应 纳米SiO_(2)降黏剂 耐温耐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饱和度的天然气水合物注热开采动态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关富佳 林怡菲 +1 位作者 陈花 梁树荣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0-86,共7页
天然气水合物(NGH)的饱和度与水合物藏绝对渗透率(流动性)、产气能力及毛管压力存在极大的相关性,从而影响水合物分解的进程、含水合物层的温度、压力分布及产气规律。本文基于我国实际天然气水合物藏的饱和度分布情况,为减少由于水合... 天然气水合物(NGH)的饱和度与水合物藏绝对渗透率(流动性)、产气能力及毛管压力存在极大的相关性,从而影响水合物分解的进程、含水合物层的温度、压力分布及产气规律。本文基于我国实际天然气水合物藏的饱和度分布情况,为减少由于水合物渗透率过小而造成的流体流动性差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室内水合物生成动力学装置,采用间歇注气方法合成20%~30%、30%~40%、40%~50%3组不同饱和度的水合物样品,并展开了注入流速为6 mL/min,注入温度为60℃的一维填砂管注热开采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分解前缘、热前缘和注入热水前缘是3个不重叠的概念,由于热传导与对流换热的影响,以入口端为起点由前往后依次是热前缘位置、分解前缘位置、注入热水前缘位置;饱和度越大,热量损耗越大,注入热水温度较初始温度下降幅度越大,此时注入流速越接近分解前缘平均移动速率;累积产气量与完全分解所需时间随着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大,平均产气速率受两者的影响,先增大后减小,且随着饱和度的增大水合物藏渗透率减小,热量损耗变大,进而影响产气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采 天然气水合物 饱和度 室内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