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方页岩气勘探评价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72
1
作者 郭旭升 郭彤楼 +4 位作者 魏志红 张汉荣 刘若冰 柳智利 王炜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105,112,共6页
中国南方广泛发育下寒武统、下志留统、上二叠统三套海相区域性富有机质泥页岩,同时在四川盆地、江汉盆地和苏北盆地发育陆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具备形成页岩气的地质条件。但是,与美国页岩气相比,南方海相页岩气具有多期构造运动叠加改造... 中国南方广泛发育下寒武统、下志留统、上二叠统三套海相区域性富有机质泥页岩,同时在四川盆地、江汉盆地和苏北盆地发育陆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具备形成页岩气的地质条件。但是,与美国页岩气相比,南方海相页岩气具有多期构造运动叠加改造、热演化程度高、保存条件复杂的特点,而陆相泥页岩有机碳含量、孔隙度相对较低,因此南方页岩气勘探面临诸多挑战,不能盲目乐观。笔者等对比研究认为,四川盆地海相、陆相是实现页岩气规模勘探开发的现实领域,江汉盆地、苏北盆地陆相可作为南方页岩气勘探的后备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页岩气 勘探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以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227
2
作者 郭旭升 胡东风 +1 位作者 文治东 刘若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93-901,共9页
利用钻井、地震及样品实验数据资料,首先对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的形成条件进行了评价,然后探讨了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研究认为: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泥页岩具有厚度大、有机质丰度... 利用钻井、地震及样品实验数据资料,首先对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的形成条件进行了评价,然后探讨了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研究认为: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泥页岩具有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热演化程度较高、储集物性以及含气性好、以及良好保存条件和可压性等特点;四川盆地及周缘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是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发育程度、保存条件、天然裂缝的发育和泥页岩的可压裂性等,因为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发育为页岩气的生成和储集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良好的保存条件是页岩气富集的关键,天然裂缝和可压裂性是高产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页岩气 富集高产 主控因素 下古生界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宣汉盘龙洞晚二叠世生物礁古油藏的发现及其重要意义 被引量:29
3
作者 牟传龙 谭钦银 +5 位作者 王立全 余谦 马永生 李国雄 赖升华 郭彤楼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5-315,共1页
涉及四川盆地二叠系生物礁前人进行过一些专题研究和讨论(张继庆等,1990;吴熙纯等,1990;王生海等,1992;范嘉松等,1996,2002;朱同兴等,1999),……
关键词 四川 晚二叠世 生物礁 古油藏 油气资源 古气候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兴地区山西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24
4
作者 赵达 许浩 +3 位作者 汪雷 汤达祯 孟尚志 李玲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58,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具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潜力,是我国重要的致密砂岩气接替区,但其致密砂岩储层物性较差,储层致密化成因复杂,制约了该区致密砂岩气的产业化发展。根据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阴极发光、铸体薄片、流体包裹体及分...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具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潜力,是我国重要的致密砂岩气接替区,但其致密砂岩储层物性较差,储层致密化成因复杂,制约了该区致密砂岩气的产业化发展。根据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阴极发光、铸体薄片、流体包裹体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研究区山西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砂岩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砂岩和次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为主;砂岩储层物性较差,平均孔隙度为5.9%,平均渗透率为0.073 m D,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均较高,孔喉半径小且分选性较差,孔隙结构参数总体较差。对致密砂岩储层成岩序列的划分表明,该区砂岩储层具有4个世代的黏土充填,多期次的黏土充填使储层逐渐致密化。孔隙度演化定量分析表明,该区储层质量主要受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的影响,早成岩阶段压实作用造成17.1%的孔隙度损失,中成岩阶段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造成22.9%的孔隙度损失,其中,胶结作用中的黏土矿物大量充填孔隙并堵塞喉道,不仅导致原生粒间孔隙变成了微小的晶间孔隙,而且使孔隙表面变得粗糙,迂回度增加,导致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储层特征 成因 山西组 临兴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上二叠统盘龙洞生物礁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牟传龙 马永生 +2 位作者 王瑞华 谭钦银 余谦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98-202,共5页
本文对宣汉盘龙洞上二叠统生物礁古油气藏成岩作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胶结作用、新生变形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去白云岩化作用以及压溶和溶解作用等。根据岩石中胶结物的胶结结构和矿物特征,初步判断该生物礁主要... 本文对宣汉盘龙洞上二叠统生物礁古油气藏成岩作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胶结作用、新生变形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去白云岩化作用以及压溶和溶解作用等。根据岩石中胶结物的胶结结构和矿物特征,初步判断该生物礁主要经历了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渗流潜流环境、海水与淡水混合带成岩环境和埋藏成岩环境。该区的白云岩主要是混合白云岩化形成的。值得强调的是,该区白云岩化作用和溶蚀作用对该生物礁岩石孔隙度的增加贡献很大,提供了良好的油气储集空间,这对恢复该生物礁储层孔隙发育历史,以及油气勘探和评价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二叠统 生物礁 成岩作用 盘龙洞 川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碳酸盐岩储层屏蔽暂堵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6
作者 刘大伟 康毅力 +2 位作者 雷鸣 李大奇 刘永良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61,共5页
描述了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工程地质特征及钻探该类储层对现有的储层保护技术提出的挑战,指出屏蔽暂堵技术是保护该类储层的有效措施。从暂堵材料、暂堵-解堵机理、暂堵预防储层漏失3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屏蔽暂堵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情况,认为... 描述了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工程地质特征及钻探该类储层对现有的储层保护技术提出的挑战,指出屏蔽暂堵技术是保护该类储层的有效措施。从暂堵材料、暂堵-解堵机理、暂堵预防储层漏失3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屏蔽暂堵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情况,认为一般低渗、中、高渗透孔隙型储层屏蔽暂堵技术已相当完善,而针对特低、超低渗透孔隙型及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的暂堵技术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储层组系裂缝应力敏感性,多尺度裂缝动态宽度与暂堵剂理想匹配模型,高强度、高渗透率恢复率、具特殊功能的暂堵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将是屏蔽暂堵技术成功应用于裂缝性储层的基础。指出以屏蔽暂堵技术为指导思想的暂堵性防漏、堵漏和解除技术研究是储层保护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防止地层损害 钻井液 临时性封堵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黔中及其周边地区下组合烃源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 被引量:57
7
作者 陶树 汤达祯 +4 位作者 周传袆 李凤 李婧婧 陈晓智 孟昌衷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7-403,共7页
笔者采用ICP-MS测试分析技术,对川东南-黔中及其周边地区震旦-志留纪地层28件样品进行了B、V、Ni、Sr、Ba、Th、U等指示沉积环境的敏感微量元素做了系统测试分析,采用GB/T14506.28-93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主要... 笔者采用ICP-MS测试分析技术,对川东南-黔中及其周边地区震旦-志留纪地层28件样品进行了B、V、Ni、Sr、Ba、Th、U等指示沉积环境的敏感微量元素做了系统测试分析,采用GB/T14506.28-93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并探讨了Sr/Ba、V/Ni、V/(V+Ni)、Sr/Ca、Ca/Mg、Th/U比值与沉积环境的对应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本区下组合沉积环境主要为半深海、深海及浅海滞流环境。元素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反映了沉积环境的区域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南-黔中及其周边地区 微量元素 震旦-志留系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地区长兴期生物礁控制因素浅论 被引量:6
8
作者 胡伟光 赵卓男 +1 位作者 肖伟 陈山林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5期51-53,共3页
YB地区长兴期生物礁具有独特的平面分布形状,呈倒"W"状。其独特的生物礁带平面分布形态揭示了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是古地理和海平面的升降变化造成。长兴期生物礁带共分为9个礁期,其中高位期成因5个,海侵期成因4个,... YB地区长兴期生物礁具有独特的平面分布形状,呈倒"W"状。其独特的生物礁带平面分布形态揭示了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是古地理和海平面的升降变化造成。长兴期生物礁带共分为9个礁期,其中高位期成因5个,海侵期成因4个,并与钻井资料分析的沉积旋回相对应,研究该区礁期对研究长兴期的海平面变化和古地理环境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礁期 沉积旋回 古地理 海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地区致密砂岩油气地质特征 被引量:15
9
作者 印峰 盘昌林 杜红权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0,135,共5页
随着川东北油气勘探的迅速发展,中浅层油气藏逐渐成为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阵地之一。根据钻探成果以及化验资料分析,川东北元坝地区中浅层油气藏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且横向展布范围大,有效储集层受岩性和物性的控制。同时利用测井... 随着川东北油气勘探的迅速发展,中浅层油气藏逐渐成为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阵地之一。根据钻探成果以及化验资料分析,川东北元坝地区中浅层油气藏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且横向展布范围大,有效储集层受岩性和物性的控制。同时利用测井资料和地震解释成果对该区油气藏成藏机理进一步分析,表明元坝地区中浅层油气藏为致密砂岩油气藏及其多次运移的结果,渗透率级差、孔隙连通性决定着该类型油气藏的富集规律。元坝地区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发现对于进一步扩大川东北油气勘探的胜利成果和建立川东北油气资源的接替阵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坝气田 致密砂岩 成藏机理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列廷冈铁多金属矿侵入岩锆石U_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毅 多吉 +5 位作者 德西央宗 刘鸿飞 张金树 张志 郝建亭 刘苗苗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1-294,共14页
西藏列廷冈铁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岩浆弧北缘,是冈底斯北缘Pb-Zn-Ag-Cu-Fe多金属成矿带上典型的铁多金属矿床,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岩体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采用锆石LA-ICP-MS对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进行了定年,结果... 西藏列廷冈铁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岩浆弧北缘,是冈底斯北缘Pb-Zn-Ag-Cu-Fe多金属成矿带上典型的铁多金属矿床,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岩体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采用锆石LA-ICP-MS对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进行了定年,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的成岩年龄为58.69±0.68 Ma,花岗斑岩成岩年龄为60.69±0.98 Ma。与加拉普铁多金属矿、沙让钼矿、亚贵拉铅锌银矿等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岩浆弧上其它矿床的对比分析表明,这一系列矿床受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过程中地幔的岩浆底侵作用影响,形成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早期。列廷冈锆石的Lu-Hf测试结果显示岩体的εHf(t)值为-3.01-3.0,Hf二阶段模式年龄742-1 322 Ma,表明岩浆具有壳幔混源的特点。结合列廷冈的目前勘探情况,认为在区域的铁多金属矿中,深部的Cu、Pb、Zn矿产将是今后勘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地球化学 锆石U_Pb年龄 HF同位素 列廷冈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孔隙结构及比表面积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祝武权 汤达祯 +2 位作者 许浩 喻廷旭 汪雷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63,共5页
为揭示褐煤孔隙结构及比表面特征,选取全国主要褐煤产地样品,进行煤岩显微组分含量测定和低温氮吸附实验,从吸附曲线形态、比表面积、孔径结构分布刻画煤储层微孔隙特征,探讨孔径结构与比表面积的关系,分析BET比表面积与煤岩显微... 为揭示褐煤孔隙结构及比表面特征,选取全国主要褐煤产地样品,进行煤岩显微组分含量测定和低温氮吸附实验,从吸附曲线形态、比表面积、孔径结构分布刻画煤储层微孔隙特征,探讨孔径结构与比表面积的关系,分析BET比表面积与煤岩显微组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褐煤低温液氮曲线形态大致可以分为无吸附回线、有拐点的吸附回线和无拐点的吸附回线3类;BET比表面积随BJH总孔体积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在2~10nm范围内的孔径和比表面积关系可以分为正相关、负相关和复合相关3种;显微组分组和比表面积的相关性较弱,但比表面积与细屑体含量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微孔隙结构 孔径分布 比表面积 显微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里海盆地北部盐下油气成藏条件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生友 杨秀梅 +2 位作者 马艳 孔凡军 陈桂菊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4-308,共5页
目的分析滨里海盆地北部盐下油气成藏条件,建立成藏模式。方法通过钻井、岩心观察、地震和测井解释等近年来的勘探资料进行地质分析。结果明确了该地区油气生、储、盖等地质特征,确定了其油气成藏控制因素,提出了"一"字型成... 目的分析滨里海盆地北部盐下油气成藏条件,建立成藏模式。方法通过钻井、岩心观察、地震和测井解释等近年来的勘探资料进行地质分析。结果明确了该地区油气生、储、盖等地质特征,确定了其油气成藏控制因素,提出了"一"字型成藏模式(自生自储,油气横向运移)、"Z"字型成藏模式(自生自储,油气横向运移)、"人"字型成藏模式(下生上储,油气垂向运移)、"从"字型成藏模式(自生自储,油气侧向运移)、"众"字型成藏模式(自生上储,油气侧向运移)5种油气成藏模式。结论滨里海盆地北部地区盐下层系处于烃源岩和碳酸盐岩发育的有利相带,且具有厚层的盐岩层作为优质盖层,是盐下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斯坦 滨里海盆地 北部地区 油气成藏条件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深探井井身结构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周延军 贾江鸿 +1 位作者 李真祥 于承朋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1,29,共5页
针对传统井身结构设计方法不适应复杂深探井设计的问题,根据河坝区块复杂深探井井身结构设计及钻井实践,提出了以确定必封点为基础向两边推导的井身结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设计原则。该设计方法通过确定必封点个数和深度来决定技术套管... 针对传统井身结构设计方法不适应复杂深探井设计的问题,根据河坝区块复杂深探井井身结构设计及钻井实践,提出了以确定必封点为基础向两边推导的井身结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设计原则。该设计方法通过确定必封点个数和深度来决定技术套管的层次和下深;根据井眼与地层压力平衡条件,向两边推导综合分析,以确定表层套管和完井套管的尺寸和下深。经河坝区块深井井身设计验证,该设计方法收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说明该设计方法合理,为国内外复杂深探井井身结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探井 井身结构 必封点 设计方法压力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滇古陆东侧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白云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安坤 时志强 +5 位作者 王学峰 彭军 雷子慧 余谦 郝景宇 张娣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7-316,共10页
本次对康滇古陆东侧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中富有机质白云石进行了矿物学、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测试,以探讨其形成环境和地质意义。结果表明,该富有机质白云石的形成环境为深水陆棚环境,即其水体呈次还原硫化、古生产力高、缺乏陆源碎... 本次对康滇古陆东侧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中富有机质白云石进行了矿物学、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测试,以探讨其形成环境和地质意义。结果表明,该富有机质白云石的形成环境为深水陆棚环境,即其水体呈次还原硫化、古生产力高、缺乏陆源碎屑输入环境。通过探讨该富有机质白云石成因及与有机质富集的关系,认为富有机质白云石的存在可能与微生物的繁盛紧密相关,指示这为富有机质页岩形成的有利环境,白云石的分布范围可能为盆山过渡带页岩气勘探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滇古陆 五峰组 龙马溪组 富有机质白云石 成岩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沈均均 陈波 +2 位作者 凡睿 周林 程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46-53,共8页
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特征一直认为以湖相沉积为主,缺少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综合应用钻井、岩心、露头、分析测试数据及地震资料对该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元坝地区沉积与前人认识存在较大差异;其... 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特征一直认为以湖相沉积为主,缺少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综合应用钻井、岩心、露头、分析测试数据及地震资料对该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元坝地区沉积与前人认识存在较大差异;其一元坝地区地层特征与周边地区特征相似,岩性上可以划分5个岩性段,其中须一段、须三段、须五段以细粒沉积为主,可作为全区地层对比划分的标志层;其二须二、须四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平原-前缘沉积体系,辫状河道沉积极为发育,是研究区储层发育的主要层位;其三河流三角洲沉积的物源来至北偏东向的米仓山造山带,而不是前人认为的龙门山造山带,这种近源补给模式是研究区发育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建造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辫状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板法制备中孔炭及其负载氧化铈的SCR脱硝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天泽 杨光玲 +2 位作者 楚英豪 郭家秀 尹华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5-98,107,共5页
以硅铝比为38的分子筛为模板,蔗糖为前驱体,用模板法制备了中孔炭材料,并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表征。重点探讨了以制备的碳材料为载体,Ce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的脱硝性能。结果表明,制备出的碳材料存在部分中孔,平均孔径为2.9nm;负载了Ce的... 以硅铝比为38的分子筛为模板,蔗糖为前驱体,用模板法制备了中孔炭材料,并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表征。重点探讨了以制备的碳材料为载体,Ce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的脱硝性能。结果表明,制备出的碳材料存在部分中孔,平均孔径为2.9nm;负载了Ce的催化剂,NH3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性能比未负载的脱硝性能好,表明Ce具有催化作用;将制备的碳材料经硝酸预处理,发现Ce负载量为10%的催化剂脱硝活性最好,在380~450℃之间保持60%以上的NO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孔炭模板法CeOx SCR NH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坝地区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改造技术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段华 邓燕 +2 位作者 李枚 扶喆一 刘彧轩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43,8,共4页
元坝地区陆相砂岩储层具有埋藏深、致密、岩性复杂、高压、高温、非均质性强、较薄、含气饱和度普遍较低等特点,气井通常需要进行储层改造后才能获得工业气流,但大部分气井改造难度大、压后产能低、产量递减快。通过对储层深入认识,分... 元坝地区陆相砂岩储层具有埋藏深、致密、岩性复杂、高压、高温、非均质性强、较薄、含气饱和度普遍较低等特点,气井通常需要进行储层改造后才能获得工业气流,但大部分气井改造难度大、压后产能低、产量递减快。通过对储层深入认识,分析了深层致密砂岩压裂改造难点,结合前期理论探索和现场实践,形成了适用于川东北深层致密砂岩气藏的压裂改造工艺的关键技术,重点解决施工压力高的难题,确保压裂过程的低伤害,提高了压裂规模,基本满足了探井测试需要,有效促进了地区勘探工作,对同类型的深层致密砂岩压裂改造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坝地区 深层 致密砂岩 储层改造 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志留系页岩成岩特征及其对孔隙发育与保存的控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卢龙飞 刘伟新 +3 位作者 魏志红 潘安阳 张庆珍 腾格尔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3-87,共15页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成岩过程较为复杂,成岩作用类型多样,对页岩孔隙尤其是有机孔隙的发育和保存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在早—中成岩期,泥质页岩主要遭受机械压实、黄铁矿与碳酸盐胶结、蒙脱石伊利石化等作用的破坏改造,...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成岩过程较为复杂,成岩作用类型多样,对页岩孔隙尤其是有机孔隙的发育和保存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在早—中成岩期,泥质页岩主要遭受机械压实、黄铁矿与碳酸盐胶结、蒙脱石伊利石化等作用的破坏改造,导致大量原生无机孔隙丧失,而硅质页岩主要经历机械压实和生物蛋白石重结晶作用,由于生物蛋白石重结晶作用使机械压实作用受到有效抑制,相当一部分孔隙得以保存。进入生烃门限后,有机质热成熟作用成为成岩主导因素,干酪根成熟开始生成液态烃,并滞留于保存下来的无机孔隙中,继而在高—过演化阶段裂解生气,有机孔隙大量生成。龙一段一亚段硅质页岩因在进入生烃门限后仍保存有较多无机孔隙,原位滞留的烃量多,它们热裂解生成的沥青和在沥青内形成的有机孔隙的量也较多;而二、三亚段泥质页岩则相反,原位滞留的液态烃及其裂解生成的有机孔隙较少。盆内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热成熟度Ro值大部分在2.0%~3.0%范围,处于"有机孔隙生成窗"内,表明在达到最大埋深时有机孔隙仍处于大量生成阶段。构造抬升阶段由于泄压及压力平衡再调整,深埋藏压实作用和构造应力压实作用对有机孔隙产生一定程度的改造和破坏,而调整过程流体超压条件的保持则对有机孔隙起着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经历了早成岩期无机孔隙损失、中成岩期液态烃大量生成与滞留、晚成岩期滞留烃裂解生气有机孔隙大量生成和构造抬升期有机孔隙调整改造的多阶段演化过程,实现了有机孔隙与无机孔隙的继承与转换。从液态烃逐渐裂解至裂解高峰期因所形成热解固体沥青充填作用和生成有机孔隙数量较少尚不足以弥补热解沥青的填充量而导致总孔隙度持续降低,随着热裂解作用的不断进行,有机孔隙开始大量生成从而实现了热解沥青内部规模性扩容,总孔隙度逐渐增大,在Ro为2.0%~3.0%范围有机孔隙进入发育高峰期,但至Ro>3.0%后开始出现降低趋势,特别是至Ro>3.5%后明显大幅降低,构造抬升期流体超压保持较好条件下孔隙结构有所变化但总孔隙度仍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有机孔隙 孔隙保存 页岩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坝地区须家河组三段钙屑砂体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
19
作者 凡睿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33,92,共4页
针对元坝地区须家河组三段有效储集体钙屑砂体研究较薄弱等问题,利用钻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钙屑砂体特征及其成因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须三段钙屑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其沉积具有交替与突变的特点;纵向上,钙屑砂体在须三中亚段... 针对元坝地区须家河组三段有效储集体钙屑砂体研究较薄弱等问题,利用钻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钙屑砂体特征及其成因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须三段钙屑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其沉积具有交替与突变的特点;纵向上,钙屑砂体在须三中亚段最为发育,须三上亚段次之;平面上,钙屑砂体呈条带状、扇状由北西向南东厚度逐渐变薄;龙门山幕式造山运动控制着沉积环境和物源供给的幕式变迁,进而控制着钙屑砂体的沉积规模;热湿、温干交替变化的气候条件控制了钙屑砂体的发育时期。研究结果对预测须三段有利储集体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屑砂体 成因机制 岩石学特征 钙屑砂体分布规律 元坝地区 须家河三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巴中地区须四段裂缝特征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梁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7-82,97,共7页
巴中地区须四段储层属于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裂缝是改善储层物性和促进天然气富集的重要因素,开展裂缝方面的地质研究十分必要。基于钻录井、岩心、成像测井,测试等资料,对该区须四段裂缝特征及有效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取得了以下... 巴中地区须四段储层属于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裂缝是改善储层物性和促进天然气富集的重要因素,开展裂缝方面的地质研究十分必要。基于钻录井、岩心、成像测井,测试等资料,对该区须四段裂缝特征及有效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取得了以下两点认识:1研究区须四段裂缝以构造缝为主,优势走向为NWW-SEE向(285°±15°),具有高陡倾角,充填程度较低。裂缝发育宽度较小,井上所识别的裂缝平均线密度较低,可能与高陡倾角裂缝的钻遇率低有关。裂缝的纵向分布不均匀,须四段上部裂缝发育程度高于下部,且局部存在裂缝发育密集段;2NWW-SEE向(285°±15°)且倾角大于45°的裂缝张开程度大,充填程度低,有效性好,对储层产量的提高有积极贡献,可作为研究区须四段重要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 巴中地区 致密砂岩 裂缝特征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