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星区块多粒径致密封堵油基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长勤 李忠寿 +3 位作者 黄桃 李广林 张勇 魏士军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7,共7页
红星区块是江汉油田部署在建南构造上主力产气区,中石化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块。该区块飞仙关组、长兴组经多年开采,地层骨架应力低;吴家坪组微纳米裂缝发育。油基钻井液在钻进过程中,井漏、井塌矛盾突出,处理难度大,为此研究形成一... 红星区块是江汉油田部署在建南构造上主力产气区,中石化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块。该区块飞仙关组、长兴组经多年开采,地层骨架应力低;吴家坪组微纳米裂缝发育。油基钻井液在钻进过程中,井漏、井塌矛盾突出,处理难度大,为此研究形成一套“强封堵、低活度、低黏度高切力”多粒径致密封堵油基钻井液体系,该体系采用4%微纳米复合刚性颗粒、0.5%石墨烯片状材料、1.5%球状凝胶MPA、1%超细矿物纤维等多粒径微纳米材料,协同封堵致密封堵地层微纳米级裂缝,且在井壁上形成致密泥饼,控制钻井液高温高压滤失量低于3 mL;采用高浓度CaCl2水溶液(≥36%)为水相,活度低于该区块页岩岩心活度,提高钻井液的抑制性;采用提切型乳化剂提高钻井液切力,实现高效携带岩屑、掉块,净化井眼的目的。现场应用表明,多粒径致密封堵油基钻井液体系能有效地减缓井漏、井塌复杂,复杂时间降低了90.34%,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星区块 油基钻井液 多粒径 致密封堵 塌漏同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页岩气钻井技术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61
2
作者 樊好福 臧艳彬 +1 位作者 张金成 张海平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23,I0002,共5页
深层页岩气埋藏深,岩石强度、温度和压力高,钻进中钻遇层系多,机械钻速低,周期长,成本高,制约了其经济有效开发。针对该问题,对国内外深层页岩气钻井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川东南深层页岩气地质特征和钻井面临的技术难点,结合前期... 深层页岩气埋藏深,岩石强度、温度和压力高,钻进中钻遇层系多,机械钻速低,周期长,成本高,制约了其经济有效开发。针对该问题,对国内外深层页岩气钻井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川东南深层页岩气地质特征和钻井面临的技术难点,结合前期深层页岩气钻井实践,从井身结构优化、钻井参数优化、提速工具优选、轨迹控制、控压降密度、高密度油基钻井液和套管柱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深层页岩气钻井技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水平井 井身结构 轨迹控制 钻井提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涪陵页岩气田钻井提速难点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宋保健 孙凯 +2 位作者 乐守群 兰凯 明鑫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2,6,共4页
涪陵页岩气田二期工区位于一期主体区块外围,储层埋深增加、断层发育、地层倾角增加,在二期前期钻井过程中,垮、斜、漏、慢等问题突出。文章在分析钻井过程中技术难点的基础上,针对江东区块雷口坡组地层“塌漏同存”,制定了PDC+286 mm... 涪陵页岩气田二期工区位于一期主体区块外围,储层埋深增加、断层发育、地层倾角增加,在二期前期钻井过程中,垮、斜、漏、慢等问题突出。文章在分析钻井过程中技术难点的基础上,针对江东区块雷口坡组地层“塌漏同存”,制定了PDC+286 mm大扭矩螺杆复合钻井技术及雷口坡组堵漏、防垮技术措施;对于上部地层倾角大,直井段井斜控制困难的问题,研究形成了高陡构造直井段防斜打快技术;针对二开可钻性差地层,优选了抗冲击牙轮钻头,形成了大扭矩螺杆配合混合钻头提速技术;对于三维水平井摩阻大、托压严重的特点,实践了定向防托压技术,提速效果在20%以上;为解决中深部的漏失,研究形成了防漏堵漏技术。该技术在涪陵二期31口井进行试验应用,平均钻井周期由应用该技术前的116.18 d缩短至80.65 d,提速效果显著,为工区二期钻井提速提效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陵页岩气田 页岩气 水平井 提速难点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膜防塌钻井液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凯 冉茂林 李鑫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4-109,共6页
川西海相雷口坡组地层地质条件复杂,主要表现为裂缝发育、裂缝走向杂乱、地层破碎。为解决前期钻井中出现的井壁失稳、掉块卡钻、电测遇阻等复杂情况,通过对雷口坡组地层井壁失稳分析,引入成膜封堵技术,开展钻井液性能评价,形成一套适... 川西海相雷口坡组地层地质条件复杂,主要表现为裂缝发育、裂缝走向杂乱、地层破碎。为解决前期钻井中出现的井壁失稳、掉块卡钻、电测遇阻等复杂情况,通过对雷口坡组地层井壁失稳分析,引入成膜封堵技术,开展钻井液性能评价,形成一套适宜川西海相超深井抗高温成膜防塌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流变性、抗高温稳定性及较强的抗污染能力,且在减少压力传递、提高裂缝封堵能力方面展现出优良的性能。现场应用表明,采用该套钻井液进行钻进、取心、电测、完井作业顺利;同比前期施工井,平均机械钻速提高39.9%,平均钻井周期缩短22.6%,平均纯钻率提高11.6%,未出现邻井发生的井壁失稳等复杂现象,对加快川西海相超深井勘探开发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地层 成膜封堵 防塌 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水平井充气欠平衡钻井注入参数模型优化设计 被引量:7
5
作者 孙成龙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35,8,共4页
煤层气水平井双井筒油管注气欠平衡钻井技术,通过直井控制不同的注气压力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煤储层钻进时出现的多种复杂情况,同时还具有注气稳定、易维持较小欠压值等优点。文章建立了一套适合于煤层气水平井充气欠平衡注入参数优化设计... 煤层气水平井双井筒油管注气欠平衡钻井技术,通过直井控制不同的注气压力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煤储层钻进时出现的多种复杂情况,同时还具有注气稳定、易维持较小欠压值等优点。文章建立了一套适合于煤层气水平井充气欠平衡注入参数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分析评价了不同井底压差对平衡压力限、坍塌压力限、携岩能力限以及气液流量窗口的影响。利用该研究成果在FL-H16-L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注入参数模型优化设计是可行的,可在煤层气水平井充气欠平衡钻井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充气欠平衡 注入参数 井底压差 携岩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钻机起下钻具功率特性实验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海波 牛跃进 郭巧合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6年第2期235-240,共6页
目前石油行业钻机传动系统的设计计算偏保守,动力容量配置偏大,运行操作中能量状态缺乏检测手段。石油钻机的起升系统是典型的周期变化的具有冲击特性的势能负载,为实现势能回收、储存和有效利用,在本研究中提出新的检测方案并研制出检... 目前石油行业钻机传动系统的设计计算偏保守,动力容量配置偏大,运行操作中能量状态缺乏检测手段。石油钻机的起升系统是典型的周期变化的具有冲击特性的势能负载,为实现势能回收、储存和有效利用,在本研究中提出新的检测方案并研制出检测装置。该装置可全面准确获得钻井起下钻具作业时钻机传动系统的运行状态变化、功率变化、能量转换的实时特性,为研究钻机系统能量回收、利用和动力调峰运行技术提供基础实验数据。通过对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发现钻机的柴油机动力配置偏高,可通过减配或改进传动结构来提高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机传动系统 起下钻作业 柴油机 功率特性 检测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涪陵页岩气田水平井井身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15
7
作者 乐守群 王进杰 +2 位作者 苏前荣 常合磊 陈林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0,共4页
涪陵页岩气田前期水平井因导眼和一开井眼尺寸大,导致机械钻速低,并存在一开井塌严重、二开井壁易失稳等问题。为此,在分析涪陵地区钻井工程地质环境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了套管必封点,并根据William钻速方程缩小了导眼和一开井眼的尺寸,... 涪陵页岩气田前期水平井因导眼和一开井眼尺寸大,导致机械钻速低,并存在一开井塌严重、二开井壁易失稳等问题。为此,在分析涪陵地区钻井工程地质环境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了套管必封点,并根据William钻速方程缩小了导眼和一开井眼的尺寸,将表层套管下深从长兴组上提至飞仙关组顶部,二开中完井深由进入浊积砂体3.00~5.00m,调整为进入龙马溪组地层50.00~100.00m后下入技术套管,从而形成了优化后的井身结构。涪陵页岩气田水平井自2014年后期开始采用优化后的井身结构,2015年105口水平井与2013年采用原井身结构的30口水平井相比,平均机械钻速提高了65.74%,在井深增大的情况下,平均钻完井周期缩短了20.95%。这表明,优化井身结构后达到了提高机械钻速、减少井下故障、缩短钻井周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水平井 井身结构 机械钻速 焦页56-3HF井 涪陵页岩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尺度各向异性与孔隙分布非均质性对多孔介质渗透率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31
8
作者 李滔 李闽 +2 位作者 荆雪琪 肖文联 崔庆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69-579,共11页
借助微CT扫描实验,建立致密砂岩的三维数字岩心,定量评价孔隙尺度各向异性和孔隙分布非均质性;采用四参数随机生成算法,构建三维各向异性、非均质性多孔介质模型,同时运用多弛豫时间格子-玻尔兹曼模型分析多孔介质渗透率与孔隙尺度各向... 借助微CT扫描实验,建立致密砂岩的三维数字岩心,定量评价孔隙尺度各向异性和孔隙分布非均质性;采用四参数随机生成算法,构建三维各向异性、非均质性多孔介质模型,同时运用多弛豫时间格子-玻尔兹曼模型分析多孔介质渗透率与孔隙尺度各向异性、孔隙分布非均质性的关系,研究对岩心渗透率的微观影响机理。研究表明,致密砂岩孔隙形态复杂,孔隙尺度各向异性、孔隙分布非均质性显著,各向异性因子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孔隙尺度各向异性影响多孔介质中孔隙长轴的取向性及流体流动路径,沿各向异性因子大的方向迂曲度小、流体流动消耗能量小,迂曲度与各向异性的强相关是各向异性影响渗透率的根本原因;孔隙分布非均质性对渗透率的影响表现为迂曲度与比表面积的共同作用,比表面积与迂曲度的乘积与非均质性呈明显负相关,孔隙分布非均质性越强,乘积值越小,渗透率越大;复杂多孔介质的渗透率与迂曲度满足乘幂关系式,拟合精度较高,可用于岩心渗透率的近似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孔隙尺度各向异性 孔隙分布 比表面积 迂曲度 渗透率 影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超强酸催化剂催化合成甲基葡萄糖苷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魏风勇 司西强 +3 位作者 王中华 邵广兴 王庆军 邱正松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37-1040,1044,共5页
针对常规质子酸催化合成出的甲基葡萄糖苷色泽深、收率低的问题,采用自制的负载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甲基葡萄糖苷。通过在活性炭上负载对甲苯磺酸、浓硫酸、磷钨酸等强酸,得到负载型超强酸催化剂CBSL。用CBSL催化剂催化合成甲基葡萄糖... 针对常规质子酸催化合成出的甲基葡萄糖苷色泽深、收率低的问题,采用自制的负载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甲基葡萄糖苷。通过在活性炭上负载对甲苯磺酸、浓硫酸、磷钨酸等强酸,得到负载型超强酸催化剂CBSL。用CBSL催化剂催化合成甲基葡萄糖苷,得到的优化反应条件为:葡萄糖与甲醇物质的量之比为1∶8,催化剂加量为葡萄糖质量的5%,在140℃温度下反应4.0 h。自制产品和市售产品性能对比结果表明,自制甲基葡萄糖苷的岩心回收率明显高于市售产品,浓度为40%时,自制产品岩心回收率93.12%,市售产品岩心回收率90.13%;自制产品的润滑性能优于市售产品,当浓度为30%时,自制产品润滑系数0.08,市售产品润滑系数0.09,随着浓度的升高,市售产品的润滑系数均高于自制产品。自制产品的合成工艺及所用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工业放大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 超强酸催化剂 钻井液 甲基葡萄糖苷 抑制剂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