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化“深地工程”油气测试关键技术及展望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锦宏 张波 +4 位作者 曹明 孙晨祥 刘涛 廖碧朝 牟小清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7,共10页
针对“深地工程”构造和储层介质复杂、埋藏深、地层压力高和温度高等复杂工况,中国石化围绕深层超深层油气测试、超高温高压井下工具、地面测试、窄安全窗口油气井测试工程设计和完井测试液等技术进行攻关研究,完成100余口8000 m以深... 针对“深地工程”构造和储层介质复杂、埋藏深、地层压力高和温度高等复杂工况,中国石化围绕深层超深层油气测试、超高温高压井下工具、地面测试、窄安全窗口油气井测试工程设计和完井测试液等技术进行攻关研究,完成100余口8000 m以深油气井的测试施工,初步形成了“深地工程”油气测试关键技术及配套装备,有力支撑了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梳理总结了中国石化“深地工程”油气测试关键技术,分析了中国石化“深地工程”向9000 m乃至10000 m以深迈进情况下油气测试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展望了特深层高温高压油气测试工程设计、特深层高温高压油气测试完井工艺、地面自动化测试和高性能油气测试工具等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该技术总结与展望对构建更加成熟、专业、安全、高效的油气测试技术体系,助力深层超深储层油气勘探开发取得更大突破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工程 超深储层 油气测试 完井投产 地质工程一体化 中国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沃尔评分法下的石油工程财务预警体系 被引量:4
2
作者 戴芳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53-57,共5页
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石油工程企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财务风险也日益增加,对石油工程的实施有很大影响。可以说,石油工程项目能否顺利实施,与石油工程财务状况好坏有直接关系。为强化石油工程财务风险控制、推动我国石油工程企业... 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石油工程企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财务风险也日益增加,对石油工程的实施有很大影响。可以说,石油工程项目能否顺利实施,与石油工程财务状况好坏有直接关系。为强化石油工程财务风险控制、推动我国石油工程企业可持续发展,加强石油工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设计已经成为石油工程企业的必然选择。文章立足改进沃尔评分法,探讨石油工程企业财务预警体系设计的原则及基本思路,以促进石油工程企业财务预警能力的提高,为石油工程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工程 财务预警体系 设计 改进沃尔评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星地区吴家坪组地层井壁失稳机理研究及钻井液对策
3
作者 白杨 杨震 +5 位作者 白浩成 王长勤 张鑫 陈玉杰 李欣荣 吴宏壮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5-691,共7页
针对红星地区页岩气钻探过程中吴家坪组页岩地层垮塌掉块、井壁失稳等井下复杂情况频发的问题,文中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吴家坪组地层岩石进行矿物组成分析,采用低温N2吸附法对岩石进行全孔径实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岩石微观结构,... 针对红星地区页岩气钻探过程中吴家坪组页岩地层垮塌掉块、井壁失稳等井下复杂情况频发的问题,文中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吴家坪组地层岩石进行矿物组成分析,采用低温N2吸附法对岩石进行全孔径实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岩石微观结构,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探究了红星地区吴家坪组页岩地层井壁失稳机理。通过钻井液流变实验、高温高压滤失实验、封堵性实验,优化了钻井液乳化稳定性能、降滤失性能和多级微纳米封堵性能,其高温高压滤失量小于3 mL,PPA实验滤失量小于2 mL,填砂管实验侵入深度不超过2 cm,形成了稳定井壁高性能钻井液体系。该体系在ZBW井进行了现场应用,与应用前相比,复杂情况损失时间下降了86.9%,日进尺提升了150.3%,平均井径扩大率降低了1.66百分点。该体系能够对吴家坪组地层微裂缝进行有效封堵,实现低密度安全钻进,为该地区页岩气实现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钻井液 井壁失稳机理 井壁稳定 微裂缝封堵 吴家坪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处理对AlCoCrFeNiCu高熵合金等离子熔覆层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古森 李波 +1 位作者 谢芋江 蒋坷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7-60,67,共5页
采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在35CrMo钢表面制备AlCoCrFeNiCu高熵合金熔覆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熔覆层试样进行退火处理。使用金相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和相结构;分别使用显微硬度仪、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熔覆层的显微硬... 采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在35CrMo钢表面制备AlCoCrFeNiCu高熵合金熔覆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熔覆层试样进行退火处理。使用金相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和相结构;分别使用显微硬度仪、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和耐蚀性性能。结果表明,熔覆层组织主要由树枝晶构成,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尺寸增大,熔覆层为FCC和BCC的简单相结构,退火处理会导致涂层析出BCC结构的Fe-Cr新相。涂层的硬度和耐腐蚀性能都明显优于基体,涂层硬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非线性变化趋势,退火温度800℃时熔覆层平均硬度最高,达到了422.4 HV10;涂层耐腐蚀性能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升高,900℃退火条件下涂层具有最佳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退火处理 等离子熔覆 显微硬度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的金属飞轮结构设计优化 被引量:11
5
作者 汪勇 戴兴建 孙清德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5年第3期267-272,共6页
金属飞轮功率密度大,可靠性高,是我国推广飞轮储能技术应用的重要途径。本文综合考虑应力强度、金属疲劳、储能总量、储能密度和加工工艺,依托有限元计算优化金属飞轮设计,以应对不同工况要求。飞轮材料选用35Cr Mo A,设计储能量大于20 ... 金属飞轮功率密度大,可靠性高,是我国推广飞轮储能技术应用的重要途径。本文综合考虑应力强度、金属疲劳、储能总量、储能密度和加工工艺,依托有限元计算优化金属飞轮设计,以应对不同工况要求。飞轮材料选用35Cr Mo A,设计储能量大于20 k W·h。频繁充放电飞轮采用4倍安全系数,具备高可靠性;高速待机飞轮以疲劳极限强度作为设计准则,平衡储能量和寿命。计算对比发现,"哑铃"形截面有利于实现轻质量大转动惯量,相同储能量下降低轴承负荷。此外,文章依托模块化设计思想,提出叠层铆合飞轮设计,评估轴孔螺孔应力集中影响。上述讨论为低速大功率金属飞轮进一步设计和量产化提供了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飞轮 储能 安全系数 哑铃截面 叠层铆合飞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钻井液处理剂研究进展、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中华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共19页
为了解我国在钻井液处理剂取得的新进展,从生物质材料改性产物、合成聚合物材料、缩合化反应产物,以及工业副产和生活废料改性产物等方面,就国内近期钻井液处理剂研制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生物质改性材料主要用于降滤失剂,以淀粉、纤... 为了解我国在钻井液处理剂取得的新进展,从生物质材料改性产物、合成聚合物材料、缩合化反应产物,以及工业副产和生活废料改性产物等方面,就国内近期钻井液处理剂研制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生物质改性材料主要用于降滤失剂,以淀粉、纤维素、木质素和腐殖酸为主,且以淀粉居多;合成聚合物材料以用于降滤失剂、增黏剂、包被剂和降黏剂的水溶性聚合物材料研究最多,并围绕提高耐温抗盐和抗高价离子能力,在引入NVP、DMAM等水解稳定性好的单体共聚物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用于封堵和降滤失剂的水不溶性材料也有了一些研究;缩合反应产物集中在用于油基钻井液乳化剂、增黏剂等,以及水基钻井液润滑剂的酯化和酰胺化等缩合反应产物研究;利用工业副产和生活废料制备钻井液处理剂也开展了一些研究。尽管处理剂研究总数量很多,也取得了较好效果,但研究的创新性、深度和覆盖面还不够,因设计思路、合成手段与评价方法的局限性,能够满足现场复杂条件下钻井液性能维护的需要或生命力强的处理剂相对较少,还存在相似或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结合实践,处理剂研究要朝着打破传统思路,突破传统机理,围绕简化钻井液组分、降低钻井液费用、完善钻井液功能、提高钻井液质量和绿色化发展目标,强化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创新合成方法和工艺,开发综合性能好的低成本、高质量、长效多功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添加剂 生物质 合成聚合物材料 酯化和酰胺化产物 工业副产 生活废料 接枝共聚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钻井液研究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建议
7
作者 王中华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5-441,共17页
针对安全快速高效钻井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在钻井液技术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为系统梳理我国钻井液技术发展脉络,推动钻井液体系标准化,持续提升钻井液功能、性能及应用水平,系统综述了近期水基钻井液、油基... 针对安全快速高效钻井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在钻井液技术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为系统梳理我国钻井液技术发展脉络,推动钻井液体系标准化,持续提升钻井液功能、性能及应用水平,系统综述了近期水基钻井液、油基钻井液和合成基钻井液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其中:水基钻井液体系重点发展了高性能水基钻井液、超高温与超高密度钻井液、泡沫钻井液以及环保及储层保护钻井液等体系;油基钻井液领域形成了纯油基钻井液、油包水乳化钻井液和无土相油基钻井液等体系;合成基钻井液则在烃类合成基、酯基及生物质合成基钻井液等方向取得新进展。在综述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当前钻井液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及成因。基于存在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发展建议,对我国钻井液研究、应用与规范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水基钻井液 油基钻井液 合成基钻井液 研究进展 现状分析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JC模型的旋冲钻井PDC钻头破岩机理研究
8
作者 王鸿远 纪照生 苏前荣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95,共10页
旋冲钻井技术是一种针对深层硬岩的高效破岩方法,但现场应用过程中存在提速效果不稳定、冲击参数与地层匹配性差等问题。针对该问题,利用四川盆地须二段、栖霞组、茅口组和龙马溪组的岩样进行了抗拉试验、单轴及三轴压缩试验、Hopkinso... 旋冲钻井技术是一种针对深层硬岩的高效破岩方法,但现场应用过程中存在提速效果不稳定、冲击参数与地层匹配性差等问题。针对该问题,利用四川盆地须二段、栖霞组、茅口组和龙马溪组的岩样进行了抗拉试验、单轴及三轴压缩试验、Hopkinson压杆冲击试验,确定了HJC(Holmquist−Johnson−Cook)本构模型参数,通过PDC单齿落锤冲击试验验证了模型参数的正确性。基于四川盆地地层的本构模型参数,建立了全尺寸钻头旋冲钻进数值模拟模型,分析了旋冲钻井破岩过程中轴向冲击参数和岩石力学参数对旋冲钻进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模拟旋冲钻井过程,当其他参数均相同时,轴向冲击波为矩形波时的钻进速度和效率最高,为锯齿波和正弦波时的破岩效果次之;旋冲钻进的速度和效率受轴向冲击频率和冲击幅度的影响较大,冲击频率存在最优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冲击幅度有利于提高钻进速度和效率;四川盆地须二段等4个关键层位岩石的最优冲击频率为10~18 Hz,其与岩石的脆性指数呈线性负相关。四川盆地关键层位HJC模型参数确定方法及结果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模型数值分析结果可为四川盆地旋冲钻井工具参数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冲钻井 HJC模型 全尺寸钻头破岩模型 最优冲击参数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高温高密度钻井液的固井水泥污染及处理
9
作者 王俊祥 胡俊辉 +2 位作者 王长勤 罗亚飞 刘杨康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6-391,共6页
川东北普光毛坝区块、通南巴马3区块、元坝区块等区块施工钻井液密度高,高密度钻井液扫塞期间受固井水泥污染后普遍出现高温稠化、固结等现象,由于污染机理不明确、缺乏有效的处理手段,通常需要较高比例的置换新浆,处理周期长、费用高... 川东北普光毛坝区块、通南巴马3区块、元坝区块等区块施工钻井液密度高,高密度钻井液扫塞期间受固井水泥污染后普遍出现高温稠化、固结等现象,由于污染机理不明确、缺乏有效的处理手段,通常需要较高比例的置换新浆,处理周期长、费用高。通过模拟实验简要分析验证了固井水泥对高温高密度钻井液的污染机理,结果表明:污染的主要原因一是污染后钻井液的pH值过高,导致钻井液高温增稠;二是固井水泥中的一些添加剂侵入钻井液后高温固结,吸附大量自由水导致钻井液增稠。针对污染机理,优选出聚合铝防塌剂AOP-1做为一种高效的高密度水基钻井液固井水泥污染处理剂,并成功应用四井次。现场应用效果表明,AOP-1针对高温高密度水基钻井液固井水泥污染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避免了污染之后大量置换钻井液,提高了处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密度 钻井液 水泥污染 聚合铝防塌剂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基钻井液堵漏用吸油黏滞聚合物研制及应用
10
作者 刘文堂 张县民 +4 位作者 黄宁 姜雪清 李旭东 杨海 桂芳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8-342,共5页
常用堵漏材料被油基钻井液润湿后滑移能力增强,驻留能力降低,容易返吐复漏,堵漏成功率较低。为提高堵漏材料的驻留能力及封堵层稳定性,研制了吸油黏滞聚合物MBS。该聚合物以丁二烯和苯乙烯嵌段共聚物BS为主体,在70℃~90℃下偶联接枝无... 常用堵漏材料被油基钻井液润湿后滑移能力增强,驻留能力降低,容易返吐复漏,堵漏成功率较低。为提高堵漏材料的驻留能力及封堵层稳定性,研制了吸油黏滞聚合物MBS。该聚合物以丁二烯和苯乙烯嵌段共聚物BS为主体,在70℃~90℃下偶联接枝无机矿物材料而成。聚合物MBS的吸油黏滞速率可控,常温下聚合物MBS吸油速率较低,堵漏浆黏度小,便于配制及泵送;在漏层温度下,聚合物MBS吸油速率提高,堵漏浆黏度增大,便于黏滞堵漏,而无机矿物材料提高支撑作用。聚合物MBS吸油倍数达2.94倍,其浓度为5%时,堵漏浆黏滞性增强,流动度降低近50%;浓度为10%时,在2 mm宽的光滑裂缝中有效驻留,正向和反向承压分别为0.69 MPa和0.53 MPa。以MBS为核心处理剂,复配常用堵漏材料,在普陆页XHF井2900~3130 m井段现场应用,有效稳压4.2 MPa,实现堵漏提承压目的,堵漏一次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钻井液 堵漏 吸油黏滞 聚合物 驻留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Cr和S13Cr钢在煤炭地下气化粗煤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11
作者 董京楠 袁光杰 +3 位作者 刘奕杉 车振华 刘晓童 杨志文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1-66,共6页
对13Cr和S13Cr(不锈)钢开展了应力腐蚀开裂试验和腐蚀模拟试验,研究了其在高温高压粗煤气井底工况环境中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和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两种试样在550℃、总压10 MPa的含H_(2)、CO_(2)、H_(2)S等气体环境中的应力腐蚀敏感... 对13Cr和S13Cr(不锈)钢开展了应力腐蚀开裂试验和腐蚀模拟试验,研究了其在高温高压粗煤气井底工况环境中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和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两种试样在550℃、总压10 MPa的含H_(2)、CO_(2)、H_(2)S等气体环境中的应力腐蚀敏感性较低,四点弯试样均未发现宏观开裂和微观裂纹。模拟腐蚀试验结果表明,S13Cr钢的耐蚀性能优于13Cr钢,其均匀腐蚀速率和局部腐蚀速率均低于13Cr钢,根据NACE 0775标准,属于中度腐蚀,且经过模拟腐蚀试验后,两种试样表面未发现高温脱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13Cr/S13Cr钢 应力腐蚀开裂 腐蚀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华数Ⅲ型控制系统的机器人视觉码垛编程方法研究
12
作者 李萍瑛 张力文 《南方农机》 2025年第5期126-129,共4页
【目的】实现码垛机器人快速且准确地预测物体抓取区域。【方法】针对工件来料位置不固定的工况,进行基于海康威视的视觉识别系统的研究,创建了视觉相机标定流程和工件识别流程,对不固定的来料位置、工件形状及颜色进行识别;建立了海康... 【目的】实现码垛机器人快速且准确地预测物体抓取区域。【方法】针对工件来料位置不固定的工况,进行基于海康威视的视觉识别系统的研究,创建了视觉相机标定流程和工件识别流程,对不固定的来料位置、工件形状及颜色进行识别;建立了海康威视视觉系统与华数工业机器人的通信,实现机器人视觉拍照及视觉反馈并获取工件信息;以华数Ⅲ型控制系统为例介绍立体码垛编程方法,针对华数Ⅲ型控制系统内R寄存器不能取整的问题,根据垛型模型设计码垛算法,结合码垛算法与循环指令的嵌套使用,设计编程方法,最终给出通过视觉识别取料并进行立体码垛的机器人示例程序。【结果】利用所提出的视觉码垛编程方法,可以进行工件形状、位置和颜色的识别,从而进行分拣码垛,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结论】本研究可为基于视觉识别和华数Ⅲ型控制系统的工业机器人立体码垛编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视觉码垛 编程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技术在录井工程中的应用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新华 佘明军 +1 位作者 王舒 夏杰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1-117,共7页
为实现在录井现场对岩性和油气快速、自动识别以及对孔隙快速分析成像,引入了激光技术。从激光技术在实现岩性、油气检测和孔隙成像中的关键因素着手,对激光器选择、发射波长选取、拉曼效应放大和重组分拉曼光谱分离等方面进行了适应性... 为实现在录井现场对岩性和油气快速、自动识别以及对孔隙快速分析成像,引入了激光技术。从激光技术在实现岩性、油气检测和孔隙成像中的关键因素着手,对激光器选择、发射波长选取、拉曼效应放大和重组分拉曼光谱分离等方面进行了适应性技术研究,形成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岩性识别技术、激光扫描共聚焦储集性能评价技术和拉曼激光油气实时评价技术。应用表明,利用激光技术检测岩性平均符合率达88.0%,孔隙度分析最大误差7.9%,气体组分检测分辨率达百万分之一,与同类录井技术相比具有分析快速、数据准确和操作简便等优点。研究认为,通过激光技术在录井现场的适应性研究,增强了录井工程在岩性和油气快速识别、孔隙结构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为智能录井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岩性识别 油气检测 拉曼激光 智能录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文96储气库固井技术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秀玲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58,96,共3页
文96储气库是中石化在中原油田投资建设的第一座储气库,类型为枯竭砂岩气藏储气库,气层压力系数已降至0.20~0.35,注采井全部为新井,多为定向井。针对地质特点及储气库特殊要求,研制出了非渗透高强低密度及非渗透无氯弹性水泥浆体系,采... 文96储气库是中石化在中原油田投资建设的第一座储气库,类型为枯竭砂岩气藏储气库,气层压力系数已降至0.20~0.35,注采井全部为新井,多为定向井。针对地质特点及储气库特殊要求,研制出了非渗透高强低密度及非渗透无氯弹性水泥浆体系,采用尾管悬挂+套管回接固井工艺,盖层双水泥环密封,提高井筒的完整性,用于储气库固井,合格率为100%,优良率为9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 固井 水泥浆 尾管悬挂 回接 非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钻机起下钻具功率特性实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海波 牛跃进 郭巧合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6年第2期235-240,共6页
目前石油行业钻机传动系统的设计计算偏保守,动力容量配置偏大,运行操作中能量状态缺乏检测手段。石油钻机的起升系统是典型的周期变化的具有冲击特性的势能负载,为实现势能回收、储存和有效利用,在本研究中提出新的检测方案并研制出检... 目前石油行业钻机传动系统的设计计算偏保守,动力容量配置偏大,运行操作中能量状态缺乏检测手段。石油钻机的起升系统是典型的周期变化的具有冲击特性的势能负载,为实现势能回收、储存和有效利用,在本研究中提出新的检测方案并研制出检测装置。该装置可全面准确获得钻井起下钻具作业时钻机传动系统的运行状态变化、功率变化、能量转换的实时特性,为研究钻机系统能量回收、利用和动力调峰运行技术提供基础实验数据。通过对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发现钻机的柴油机动力配置偏高,可通过减配或改进传动结构来提高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机传动系统 起下钻作业 柴油机 功率特性 检测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钻机平移棘爪步行器力学行为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高垒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27,共5页
棘爪步行器作为石油钻机平移设备的重要组成部件,直接影响着钻机平移。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力学原理与方法,建立了一种获得解析解的棘爪步行器力学模型,进一步分析推导获得棘爪步行器构件的力学行为规律及影响因素。实例分析结果表... 棘爪步行器作为石油钻机平移设备的重要组成部件,直接影响着钻机平移。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力学原理与方法,建立了一种获得解析解的棘爪步行器力学模型,进一步分析推导获得棘爪步行器构件的力学行为规律及影响因素。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棘爪力大小由结构参数决定,与钻机平移载荷呈线性关系;在钻机平移过程中前卡爪力始终小于后卡爪力,前卡爪位置0. 35与0. 50 m附近处为卡爪力变化临界分区点;液缸安装偏差在允许范围内对棘爪步行器受力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为棘爪步行器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爪步行器 钻机平移 力学模型 解析解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页岩油勘探开发面临的挑战与高效运营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惠民 王敏生 +5 位作者 李中超 陈宗琦 艾昆 王运海 毛怡 闫娜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中国页岩油资源丰富,并在多个盆地取得重大勘探开发突破,已成为石油战略接替新领域,但页岩油勘探开发时间相对较短,顶层的战略规划与政策导向尚未明确,存在勘探突破难、开发成本高和组织运营不畅等问题。为此,调研剖析了中美页岩油经营... 中国页岩油资源丰富,并在多个盆地取得重大勘探开发突破,已成为石油战略接替新领域,但页岩油勘探开发时间相对较短,顶层的战略规划与政策导向尚未明确,存在勘探突破难、开发成本高和组织运营不畅等问题。为此,调研剖析了中美页岩油经营理念、宏观环境、资源配置、生产运行、科技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等现状,深入思考中国页岩油勘探开发的痛点、难点和阻点,认为当前中国页岩油勘探开发主要面临理念思路、技术能力、运营管理和绿色发展等4大挑战。围绕中国能源战略,提出了实现中国页岩油高效运营的对策建议:谋划稳中求进的页岩油发展战略,构建市场机制下多主体融合的战略合作共同体,打造多兵种协作的生产运行新模式,建立迭代式创新的科技发展新机制,建立数智化赋能的信息支撑新范式,开创绿色低碳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营造高契合友好的外部运营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勘探开发 技术挑战 运营机制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相页岩与陆相页岩体积压裂支撑剂敏感性差异机理探讨
18
作者 李关访 李晓 +7 位作者 李守定 赫建明 张召彬 胡彦智 郑博 毛天桥 陶亮 孙宝才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1-1291,共11页
页岩体积压裂是储层在地应力与致裂压力联合作用下形成天然裂缝与压裂裂缝相互交错的复杂缝网,现场实践表明这个复杂的缝网破裂演化过程中海相、陆相页岩储层对不同粒径的支撑剂注入具有明显的敏感性差异。通过海陆相页岩露头剖面地质... 页岩体积压裂是储层在地应力与致裂压力联合作用下形成天然裂缝与压裂裂缝相互交错的复杂缝网,现场实践表明这个复杂的缝网破裂演化过程中海相、陆相页岩储层对不同粒径的支撑剂注入具有明显的敏感性差异。通过海陆相页岩露头剖面地质调查、钻井取芯对比分析岩体结构性差异,分析海相、陆相页岩水平井水力压裂施工数据,结合位移间断边界元裂缝网络演化模拟(DFN),揭示海相与陆相页岩体积压裂支撑剂敏感性差异机理。结果表明:陆相页岩呈岩性互层结构,多种岩体结构面发育,具有高度的结构非均质性特征;在相似的工况条件下,支撑剂随高压流体注入陆相页岩储层地面采集压力波动幅度较大,支撑剂对陆相页岩敏感性强于对海相页岩敏感性;海相页岩与陆相页岩岩体结构性差异导致水力压裂过程中的起裂行为、拓展机制、缝网形态的差异化机制,天然裂隙、弱结构面越发育,相同注入条件下压裂液滤失量大缝内净压力越低,水力裂缝平均开度越小;天然裂隙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夹角越大,水力裂缝沟通天然裂隙之后转向至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扩展,转向段裂缝开度越小,容易引起支撑剂聚集沉降,从而造成支撑剂敏感性强。该研究对陆相页岩储层压裂方案优化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页岩 陆相页岩 水力压裂 支撑剂敏感性 差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切削理论的PDC钻头切削齿动态破岩温度分布
19
作者 李波 何志波 +2 位作者 梁春平 张古森 林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81,共11页
在油气钻探过程中,PDC钻头的动态破岩行为表现出高度的非线性特性,这一过程涉及复杂的位移场与温度场的耦合问题。在切削过程中,由摩擦产生的热量在切削齿上积聚,导致切削系统的温度显著上升。过高的温度会加速切削齿的磨损,甚至可能导... 在油气钻探过程中,PDC钻头的动态破岩行为表现出高度的非线性特性,这一过程涉及复杂的位移场与温度场的耦合问题。在切削过程中,由摩擦产生的热量在切削齿上积聚,导致切削系统的温度显著上升。过高的温度会加速切削齿的磨损,甚至可能导致切削齿失效,从而对钻井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并增加钻井成本。为了预测和分析PDC钻头切削齿破岩过程中的温度分布规律,并揭示其动态破岩特性,基于正交切削理论和岩石弹塑性力学,构建三维耦合位移场-温度场模型,用以模拟PDC钻头切削齿在破岩过程中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分析不同切削参数和结构参数下切削力的大小和温度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切削齿的高温区位于切削刃附近的椭圆区域内,且角度在以切削刃为中心的90°~230°范围内;最佳的切削深度为0.001 m,前倾角优选为7.5°。此类参数设定可降低切削齿的磨损,同时避免高温失效,从而最小化切削力和最高温度。本文所提方法为研究PDC钻头整体结构设计和切削齿热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使设计出的PDC钻头对复杂地层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钻探 PDC钻头 正交切削 切削力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高岭土活性影响因素及其碱激发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殷慧 柳华杰 +4 位作者 季成元 薛佳伦 孙凯 李令喜 郑双进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9-426,共8页
偏高岭土具有能耗少、钙含量较低、可耐二氧化碳腐蚀等优点,有取代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潜力。通过总结偏高岭土活性影响因素、碱激发反应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将偏高岭土应用于固井行业的可行性。总结了目前研究的偏高岭土活性影响因素,包括... 偏高岭土具有能耗少、钙含量较低、可耐二氧化碳腐蚀等优点,有取代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潜力。通过总结偏高岭土活性影响因素、碱激发反应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将偏高岭土应用于固井行业的可行性。总结了目前研究的偏高岭土活性影响因素,包括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和偏高岭土中氧化铝、二氧化硅含量等。煅烧温度过高或过低、煅烧时间过长或过短,偏高岭土的活性都较低。同时,介绍了碱激发反应影响因素及碱激发反应产物的组成。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讨论了未来研究方向为在固井领域推广应用偏高岭土体系,今后研究应注重揭示各实验因素对偏高岭土体系稠化时间的影响规律,及如何在不引入含钙量较高的物质的基础上,提高偏高岭土体系的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高岭土 地质聚合物 活性 固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