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留油田文25东块厚油层砂体构型与剩余油分析
1
作者 郝振宪 李俊杞 +1 位作者 何汉坤 杜振惠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9-22,3-4,共4页
以取心井资料为依据,采用储层构型分析法,识别了文25东块厚油层内不同级次的构型界面,将厚油层砂体细分为三~五级构型单元,分别对应于河道增生、单一河道以及河道复合体,并建立了河道构型单元的6种接触样式。结合油田生产资料,... 以取心井资料为依据,采用储层构型分析法,识别了文25东块厚油层内不同级次的构型界面,将厚油层砂体细分为三~五级构型单元,分别对应于河道增生、单一河道以及河道复合体,并建立了河道构型单元的6种接触样式。结合油田生产资料,分析了构型单元中不同接触样式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为油田剩余油挖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厚油层 接触样式 剩余油 文25东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留油田文25东块沉积微相特征研究
2
作者 何汉坤 李俊杞 +1 位作者 郝振宪 杜振惠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51-55,5,共5页
以取心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岩石学特征分析以及岩石相划分,明确了文25东块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进一步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席状砂和浅湖泥4种微相类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微相的岩电响应模型。结合单井相、连井相分... 以取心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岩石学特征分析以及岩石相划分,明确了文25东块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进一步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席状砂和浅湖泥4种微相类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微相的岩电响应模型。结合单井相、连井相分析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大面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研究区北西部、北部和北东部,并在中部汇合。研究区沉积模式为间歇性涨缩浅水三角洲沉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作为骨架,与其他砂体共同组成盆地边缘呈扇状、鸟足状的三角洲前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相 沉积微相 浅水三角洲 文25东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动态数据判断优势渗流通道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航 李治平 郝振宪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58-161,10,共4页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经历了数十年的生产,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该阶段优势渗流通道普遍存在,导致油田的开发投资、成本增加,经济、社会效益大大降低。优势渗流通道的识别是减小其对油田开发不利影响的关键,是调堵改造技术应用的前提...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经历了数十年的生产,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该阶段优势渗流通道普遍存在,导致油田的开发投资、成本增加,经济、社会效益大大降低。优势渗流通道的识别是减小其对油田开发不利影响的关键,是调堵改造技术应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于优势渗流通道的快速准确识别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优势渗流通道与油田动态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判别砂岩油藏水驱优势渗流通道的思路方法,运用通信信号模型通过动态生产数据快速、准确地判别优势渗流通道。将该方法应用于中原油田某区块,预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相符。该方法与传统识别优势渗流通道的方法相比,方便快捷,简单有效,具有较好的现场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渗流通道 井间连通性 动态数据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