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缝洞单元注水驱油可视化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吕爱民 李刚柱 +2 位作者 谢昊君 秦丙林 冯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50-54,59,共6页
为了研究缝洞油藏注水驱油机理,以及注采参数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采用可视化物理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注采井位、注水强度对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分布、含水率、采收率的作用机制。同时进行了单相物"理模拟实验和注气提高采收率实验。研... 为了研究缝洞油藏注水驱油机理,以及注采参数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采用可视化物理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注采井位、注水强度对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分布、含水率、采收率的作用机制。同时进行了单相物"理模拟实验和注气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发现:注采井位对水驱油效果产生明显影响,底部注水的采收率高于顶部注水。低流速范围内,无论注水井位置如何,重力对油水置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的流速范围内,注入速度越大,注入压力越大,生产井见水略早,含水采油期越长,采收率越高。单相物理模拟实验,在低流速范围内注入压力与注入速度成线性关系;在高流速范围内注入压力与注入速度成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注气可以有效地驱替缝洞中的剩余油,特别是对阁楼油和绕流油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单元 水驱油机理 注采参数 物理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单元水驱油注采机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吕爱民 李刚柱 +2 位作者 谢昊君 秦丙林 冯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50-55,共6页
为了揭示缝洞型油藏的注采机理,研究缝洞介质的水驱油规律,制作了二维平面规则缝洞网络模型;开展了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了注采井网、注入速度、裂缝非均质性对水驱油含水率、采收率以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形成机制的影响。... 为了揭示缝洞型油藏的注采机理,研究缝洞介质的水驱油规律,制作了二维平面规则缝洞网络模型;开展了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了注采井网、注入速度、裂缝非均质性对水驱油含水率、采收率以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形成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二维平面上,重力分异作用较弱,注采井网是控制缝洞网络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适当改善注采井网,可以控制更多的缝洞网络,有效驱替缝洞内剩余油。在一定注入速度范围内,注入速度越大,模型注入压力越高,惯性阻力的影响越大,采收率越高,注入速度越小,生产井提早见水,含水采油期延长。裂缝非均质性,导致压力分布不均,油水流动速度各异,导致部分原油被滞留在溶洞内,无法被有效驱替出来,从而形成绕流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介质 水驱油规律 缝洞网络模型 物理模拟实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两性离子固井降失水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韩亮 唐欣 +1 位作者 杨远光 崔强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5-91,共7页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和一种新型阳离子单体(X)为原料,采用自由基水溶液聚合法,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出最佳合成工艺,合成出一种新型耐盐、抗高温、适用温度范围广的降失水剂TSM-1。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和一种新型阳离子单体(X)为原料,采用自由基水溶液聚合法,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出最佳合成工艺,合成出一种新型耐盐、抗高温、适用温度范围广的降失水剂TSM-1。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热失重分析对其进行表征,并对添加降失水剂TSM-1水泥浆体系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TSM-1中含有4种单体的特征官能团,热稳定性高。降失水剂TSM-1缓凝效果弱,不影响水泥石强度,TSM-1与不同类型水泥和固井缓凝剂配伍好,综合性能优异。由于在聚合物分子结构中引入一种功能性阳离子单体,合成的降失水剂TSM-1有较宽的适用范围,最高可达200℃,可控制饱和盐水水泥浆失水量在50 m L以内,满足固井施工要求。通过化学分析、扫描电镜等方法得出降失水剂作用机理为:两性离子通过多点吸附作用牢牢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吸附膜,在失水压差下,吸附膜被挤压、充填于水泥颗粒孔隙中,堵塞失水通道、降低泥饼渗透率,从而控制失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水泥浆 降失水剂 两性离子聚合物 抗高温 多点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