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氧化高分子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周同 张楠 +3 位作者 石立旺 方昭 张晨曦 祝纶宇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7-575,共9页
抗氧化剂能够延缓和/或抑制生理微环境中的氧化应激,被广泛视为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性物质。与同类小分子抗氧化剂相比,抗氧化高分子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更长的保留时间,因而在体内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更强。综述了含有不同抗氧化基团的常见抗... 抗氧化剂能够延缓和/或抑制生理微环境中的氧化应激,被广泛视为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性物质。与同类小分子抗氧化剂相比,抗氧化高分子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更长的保留时间,因而在体内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更强。综述了含有不同抗氧化基团的常见抗氧化高分子,介绍了这些聚合物的官能团结构、活性氧清除机理、制备方法以及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讨论了它们的优势和面对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高分子 活性氧 炎症 疾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蒸纺丝法制备医用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正 李长金 +3 位作者 郑萃 王颖 郭敏 郭子芳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0-66,共7页
为保证医疗器械和医卫用品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无菌性,同时满足不同应用中对医用包装材料多样灭菌方式的需求,利用闪蒸纺丝工艺可以生产独特的高密度聚乙烯无纺布包装材料。探讨了闪蒸纺丝工艺中溶剂体系的选择方法及具... 为保证医疗器械和医卫用品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无菌性,同时满足不同应用中对医用包装材料多样灭菌方式的需求,利用闪蒸纺丝工艺可以生产独特的高密度聚乙烯无纺布包装材料。探讨了闪蒸纺丝工艺中溶剂体系的选择方法及具体的工艺流程,讨论了闪蒸纺丝过程中纺丝溶液相分离以及溶剂超音速蒸汽流等现象的基本原理。同时,梳理了国产闪蒸纺丝法相关工艺及无纺布材料,总结了杜邦公司特卫强Tyvek^((R))系列医用包装材料产品的性能参数和评价标准,并分析了材料的应用性能,以期为闪蒸纺丝工艺及医用无纺布包装材料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包装材料 无纺布 闪蒸纺丝工艺原理 产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静电纺PBST超细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工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正 李方全 +2 位作者 祝桂香 郭敏 王颖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9,共8页
利用溶液静电纺丝法分别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共-丁二酸丁二醇酯(PBST)聚合物在单一溶剂体系二氯甲烷(DCM)和双组分溶剂体系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可纺性,探讨了聚合物溶液浓度、供液速度、溶剂比例等纺丝参数对PBST纳米纤... 利用溶液静电纺丝法分别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共-丁二酸丁二醇酯(PBST)聚合物在单一溶剂体系二氯甲烷(DCM)和双组分溶剂体系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可纺性,探讨了聚合物溶液浓度、供液速度、溶剂比例等纺丝参数对PBST纳米纤维直径的影响。通过加入四正丁基氯化铵(TBAC)有机盐,实现了PBST纳米纤维的进一步细化,并研究了不同比例TBAC在不同溶剂体系中的助剂作用。结果表明,TBAC的加入可以大幅增加聚合物纺丝溶液的导电性,提升PBST的可纺性,并显著降低PBST纳米纤维直径。同时,对所制备的溶液静电纺PBST纳米纤维材料的空气过滤性能也进行了初步探究。在PBST质量浓度为5%,溶剂体系为DCM/DMF(质量比7/3),PBST和TBAC质量比为4/1时,PBST纤维最细,平均直径可达到65 nm;在PBST质量浓度为8%,溶剂体系为DCM/DMF(质量比7/3), PBST和TBAC质量比为16/1时,PBST纳米纤维材料滤效达到99.98%,滤阻236.9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共-丁二酸丁二醇酯纳米纤维材料 溶液静电纺丝工艺 超细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聚乙烯醇基水凝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张楠 王岩森 +3 位作者 石立旺 周同 方昭 杜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6-1123,共8页
将具备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四苯乙烯结构单元接枝到聚乙烯醇(PVA)侧链得到本体改性的PVA材料,将含有硼酸结构的抗氧化单体与水溶性单体共聚得到水溶性抗氧化高分子聚合物,将这两种水溶性高分子材料物理混合,构建基于硼酸酯动态键的具有... 将具备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四苯乙烯结构单元接枝到聚乙烯醇(PVA)侧链得到本体改性的PVA材料,将含有硼酸结构的抗氧化单体与水溶性单体共聚得到水溶性抗氧化高分子聚合物,将这两种水溶性高分子材料物理混合,构建基于硼酸酯动态键的具有本征聚集诱导发光及抗氧化功能的自愈合水凝胶体系,利用FTIR,~1H NMR,SEM等方法考察了水凝胶的微观结构、荧光性能、机械性能及抗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水溶性高分子材料通过硼酸酯动态键可快速形成可注射水凝胶,且此水凝胶同时具有聚集诱导发光及抗氧化性能,有望用于荧光传感、药物控释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诱导发光 聚乙烯醇 水凝胶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用材料表面化学改性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雪 张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79-1185,共7页
综述了目前最常用的生物医用材料表面化学改性技术,重点介绍了表面接枝、材料表面生物化、层层组装和牢固涂层技术,分析了各种表面改性技术的最新进展、优势和不足,介绍了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改性的应用领域,最后展望了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改... 综述了目前最常用的生物医用材料表面化学改性技术,重点介绍了表面接枝、材料表面生物化、层层组装和牢固涂层技术,分析了各种表面改性技术的最新进展、优势和不足,介绍了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改性的应用领域,最后展望了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用材料 表面改性 化学改性 接枝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医用高分子材料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浅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栾世方 唐毓婧 +1 位作者 闫顺杰 殷敬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71-1079,共9页
医用高分子材料是生物医用材料中应用范围最大、应用量最多的一种材料,它是输注、血液净化、眼科、口腔科、防护、包装等大宗医疗器械的主体材料,也是高端植介入器械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首先介绍了我国医用高分子材料的产业现状,然后... 医用高分子材料是生物医用材料中应用范围最大、应用量最多的一种材料,它是输注、血液净化、眼科、口腔科、防护、包装等大宗医疗器械的主体材料,也是高端植介入器械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首先介绍了我国医用高分子材料的产业现状,然后提出了我国医用高分子材料产业发展的五个趋势,最后展望了我国医用高分子材料产业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高分子材料 产业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医疗器械产品中常见有害残留物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邓莹楠 唐毓婧 +2 位作者 李晓敏 贾轶静 周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7-1234,共8页
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残留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介绍了一次性输注类、体外循环和血液透析类以及组织填充类医疗器械产品中的增塑剂、双酚A和交联剂以及溶剂类常见有害残留物及其危害,综... 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残留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介绍了一次性输注类、体外循环和血液透析类以及组织填充类医疗器械产品中的增塑剂、双酚A和交联剂以及溶剂类常见有害残留物及其危害,综述了用于分析这些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原理、优劣和实际应用情况,为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评价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器械产品 有害残留物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微凝胶的制备及其在骨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周同 石立旺 +3 位作者 张楠 方昭 祝纶宇 杜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70-1178,共9页
由于透明质酸在维持和恢复关节功能中的重要作用,以透明质酸制备的水凝胶材料被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的治疗中。微凝胶作为新形式的水凝胶材料,因其小尺寸的特征而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微凝胶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 由于透明质酸在维持和恢复关节功能中的重要作用,以透明质酸制备的水凝胶材料被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的治疗中。微凝胶作为新形式的水凝胶材料,因其小尺寸的特征而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微凝胶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透明质酸的微凝胶逐渐被用于构建骨关节炎治疗体系。综述了目前透明质酸微凝胶的常见制备方法及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透明质酸微凝胶在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凝胶 透明质酸 骨关节炎 软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层析信号放大技术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贾轶静 唐毓婧 +3 位作者 李晓敏 邓莹楠 周陇 郭子芳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76-1182,共7页
免疫层析技术由于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和选择性好、操作成本低、无需专业技术人员协助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疾病诊断、药物残留检测及食品安全等领域。重点介绍了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基于免疫标记材料以及免疫测定模... 免疫层析技术由于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和选择性好、操作成本低、无需专业技术人员协助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疾病诊断、药物残留检测及食品安全等领域。重点介绍了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基于免疫标记材料以及免疫测定模式设计的信号放大策略,综述了该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免疫层析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在即时检测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层析 免疫标记材料 信号放大 生物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组织再生膜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可 李未扬 +2 位作者 唐毓婧 邓莹楠 周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3-1169,共7页
牙周病是一种细菌侵入牙周组织引起的口腔炎症疾病。基于组织工程学的引导组织再生(GTR)技术是目前牙周治疗中常被推荐使用的一种增加牙槽骨骨量的手段。该方法使用GTR膜作为物理屏障来阻止牙龈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的迁移,为新骨生长提... 牙周病是一种细菌侵入牙周组织引起的口腔炎症疾病。基于组织工程学的引导组织再生(GTR)技术是目前牙周治疗中常被推荐使用的一种增加牙槽骨骨量的手段。该方法使用GTR膜作为物理屏障来阻止牙龈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的迁移,为新骨生长提供空间。分析了目前用于GTR膜材料的基本要求,综述了GTR膜的分类及性能,包括不可吸收膜和生物可吸收膜,总结了GTR膜的改进策略,展望了GTR膜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引导组织再生 屏障膜 促成骨 免疫调节 抗菌 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非织造布的制备技术及应用现状
11
作者 李长金 郭子芳 +2 位作者 王宇航 杨卫民 李好义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1-727,共7页
聚乳酸非织造布因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易成型的特点与良好的力学性能,成为土工建筑、生物医卫以及能源环保等领域的重要材料。从聚乳酸非织造布成型原理与物料状态(溶液/熔体)出发,综述了纺黏、熔喷、静电纺和离心纺等聚乳酸非织造布制... 聚乳酸非织造布因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易成型的特点与良好的力学性能,成为土工建筑、生物医卫以及能源环保等领域的重要材料。从聚乳酸非织造布成型原理与物料状态(溶液/熔体)出发,综述了纺黏、熔喷、静电纺和离心纺等聚乳酸非织造布制备技术的成型机制、制品特点以及研究现状,探讨了纤维细度对聚乳酸非织造布应用范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非织造布 成型机制 功能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D-GC-O-MS及感官评价分析医用级聚氯乙烯树脂气味物质
12
作者 邓莹楠 唐毓婧 +3 位作者 张桦 孙姝琦 康鹏 李可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7-1143,共7页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嗅闻-质谱(TD-GC-O-MS)联用技术与感官评价,对医用聚氯乙烯(PVC)树脂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气味物质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通过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初步分析,优化了加热温度和时间,以实现VOCs的最佳释...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嗅闻-质谱(TD-GC-O-MS)联用技术与感官评价,对医用聚氯乙烯(PVC)树脂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气味物质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通过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初步分析,优化了加热温度和时间,以实现VOCs的最佳释放效果。利用高灵敏度的TD-GC-O-MS选择了极性色谱柱,提高了VOCs的分离和检测效果,成功实现了对低浓度气味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检测,确定PVC树脂的主要气味源为烷烃类化合物、异辛醇、丙烯酸丁酯、醋酸、苯乙烯和壬醛等,并追溯气味物质的来源,为低气味PVC生产工艺的改进提供指导。通过感官评价确定工艺优化后的PVC树脂气味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级聚氯乙烯树脂 热脱附-气相色谱-嗅闻-质谱 挥发性有机物 定性定量分析 气味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技术在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天宜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4,共6页
静电纺丝技术是制备骨组织工程支架的有效方法。介绍了静电纺丝技术的装置及基本原理,总结了溶液静电纺丝、熔融静电纺丝和离心静电纺丝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综述了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天然纤维、合成纤维、复合纤维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 静电纺丝技术是制备骨组织工程支架的有效方法。介绍了静电纺丝技术的装置及基本原理,总结了溶液静电纺丝、熔融静电纺丝和离心静电纺丝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综述了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天然纤维、合成纤维、复合纤维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并指出了各自的不足之处,讨论了改进方法。同时,简要分析了静电纺丝技术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组织工程 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体微分电纺聚乳酸可降解复印纸的制备与性能
14
作者 李长金 赵千龙 +4 位作者 郭子芳 李好义 吴雪松 谭晶 杨卫民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2,共7页
为解决目前复印纸的大量生产与使用造成的水资源与森林资源浪费及环境破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熔体微分静电纺丝技术和纤维膜热压技术制备聚乳酸可降解复印纸的新型制纸工艺,并且,探究了制备过程中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热压压力对复... 为解决目前复印纸的大量生产与使用造成的水资源与森林资源浪费及环境破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熔体微分静电纺丝技术和纤维膜热压技术制备聚乳酸可降解复印纸的新型制纸工艺,并且,探究了制备过程中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热压压力对复印纸纤维微观形貌、厚度、力学性能和亲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熔体微分电纺聚乳酸可降解复印纸制备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80℃、热压时间30 s、热压压力为0.6 MPa。在最佳工艺参数下,熔体微分电纺聚乳酸可降解复印纸的厚度为0.189 mm,断裂伸长率为20.67%,拉伸强度为5.52 MPa,水接触角为118.8°。与某市售A4复印纸相比,制备得到的复印纸具有绿色环保、疏水性能较好、打印性能较好、保护视力和成本较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微分静电纺丝 热压工艺 聚乳酸 环保复印纸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喷纺低密度聚乙烯超细纤维及其性能
15
作者 李长金 刘文龙 +2 位作者 杨卫民 郭子芳 李好义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29,共5页
为解决聚乙烯纤维细化难题,实现聚乙烯超细纤维及其膜材的制备与应用,在传统熔喷工艺的基础上改进熔喷模头并引入静电场,制备了低密度聚乙烯(PE-LD)超细纤维及其非织造布。研究了静电场强度和静电场作用距离对非织造布形态、纤网结构和... 为解决聚乙烯纤维细化难题,实现聚乙烯超细纤维及其膜材的制备与应用,在传统熔喷工艺的基础上改进熔喷模头并引入静电场,制备了低密度聚乙烯(PE-LD)超细纤维及其非织造布。研究了静电场强度和静电场作用距离对非织造布形态、纤网结构和直径分布的影响,进一步地,对比了引入电场前后非织造布在过滤、疏水和力学性能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静电场强度增加,纤维的平均直径从9.82μm减少到8.07μm,纤维的直径分布变窄,非织造布的过滤效率增加。在流量为32 L/min时,最高过滤效率可达73.65%,过滤阻力19.1 Pa,且随着电场的增强,非织造布的疏水效果得到提升。这种静电喷纺方法可适用于高黏度熔体的微纳纤维及其非织造布的连续性制备,在滤材及包装等市场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熔喷技术 超细纤维 聚合物加工 静电熔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多孔微球的表征及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丹丹 王岩森 +3 位作者 祁丽亚 王春堯 邓静倩 赵晓欢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0-1136,共7页
采用双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聚左旋乳酸(PLLA)多孔微球,以精氨酸为氨解试剂对制备的PLLA多孔微球进行表面改性,采用FTIR、SEM、XPS、浸润性测定等方法对改性前后PLLA多孔微球进行表征,考察了微球的细胞毒性和细胞培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双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聚左旋乳酸(PLLA)多孔微球,以精氨酸为氨解试剂对制备的PLLA多孔微球进行表面改性,采用FTIR、SEM、XPS、浸润性测定等方法对改性前后PLLA多孔微球进行表征,考察了微球的细胞毒性和细胞培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PLLA多孔微球表面引入羧基和氨基等亲水性基团,使微球的水接触角明显降低;改性后PLLA多孔微球的孔隙率从75.609 8%提高到92.1415%,无细胞毒性,微球表面黏附的细胞数量显著提升,精氨酸改性不但使PLLA多孔微球获得大尺寸、内部贯通的孔隙结构,且在微球表面引入大量亲水功能基团,增加了细胞黏附的结合位点,促进细胞在多孔微球表面的生长、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多孔微球 氨解改性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组分对茂金属催化乙烯与降冰片烯共聚的影响
17
作者 王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4-1109,共6页
以Ph_2C(Cp)(Flu)ZrCl_2为主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或有机硼+有机铝为助催化剂,同时引入位阻酚为第三组分,催化乙烯与降冰片烯(NBE)共聚。利用GPC,DSC,~(13)C NMR等方法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第三组分对NBE插入率、聚合活性、聚合... 以Ph_2C(Cp)(Flu)ZrCl_2为主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或有机硼+有机铝为助催化剂,同时引入位阻酚为第三组分,催化乙烯与降冰片烯(NBE)共聚。利用GPC,DSC,~(13)C NMR等方法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第三组分对NBE插入率、聚合活性、聚合物分子量及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第三组分的引入可以提升NBE插入率,且对NBE在聚合物链内分布产生影响。同时,对于MAO活化的催化体系,聚合活性下降,聚合物分子量提高,而有机硼+有机铝活化的催化体系表现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 环烯烃共聚物 第三组分 聚合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分子量与熔点的定量线性关系
18
作者 郑萃 侯瑞祥 +3 位作者 曲树璋 李昕伟 陈健 王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0-1115,共6页
人工关节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重要的高附加值应用,其中Ⅰ型关节和Ⅱ型关节对UHMWPE的分子量要求约为4.5×10~6和7.5×10~6,准确测试这类UHMWPE的分子量重要但并不容易。分析了黏度法测分子量的理论,在可接受的假设下肯... 人工关节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重要的高附加值应用,其中Ⅰ型关节和Ⅱ型关节对UHMWPE的分子量要求约为4.5×10~6和7.5×10~6,准确测试这类UHMWPE的分子量重要但并不容易。分析了黏度法测分子量的理论,在可接受的假设下肯定了黏度法可准确测得UHMWPE的分子量。同时,从Ziegler-Natta催化剂的聚合原理出发,推导并验证了UHMWPE的分子量与熔点的定量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分子量 黏度法 熔点 定量线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可降解聚乳酸共聚物多孔支架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19
作者 周同 郑天宜 +3 位作者 王昭懿 史杰中 孔雪平 张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4-1129,共6页
为了开发具有高生物亲和性和优异修复效果的骨组织工程材料,合成了含有聚乙二醇亲水链段的聚乳酸共聚物(PELA),将共聚物与生物活性成分纳米羟基磷灰石共混,通过3D打印熔融沉积成型法制备了一系列结构完整、孔隙均匀的多孔支架,考察了组... 为了开发具有高生物亲和性和优异修复效果的骨组织工程材料,合成了含有聚乙二醇亲水链段的聚乳酸共聚物(PELA),将共聚物与生物活性成分纳米羟基磷灰石共混,通过3D打印熔融沉积成型法制备了一系列结构完整、孔隙均匀的多孔支架,考察了组分含量和孔隙率对支架压缩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善共聚物的亲水性可提升材料的生物亲和性,对共聚物材料性质和生物毒性的研究证明合成的含有聚乙二醇亲水链段的共聚物PELA适合作为可降解支架的基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3D打印 多孔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