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压高低温条件下节流阀Y形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冯春宇 钱齐 +2 位作者 徐明军 杨忠武 谢齐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2,共11页
为研究天然气设备中节流阀的Y形密封圈在超高压、高低温工况下的影响因素,选择PTFE及其4种改性材料作为密封材料,研究唇口过盈量、唇前角、唇后角对Y形密封圈静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形密封圈最大von Mises应力随唇口过盈量增加而... 为研究天然气设备中节流阀的Y形密封圈在超高压、高低温工况下的影响因素,选择PTFE及其4种改性材料作为密封材料,研究唇口过盈量、唇前角、唇后角对Y形密封圈静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形密封圈最大von Mises应力随唇口过盈量增加而减小,随唇前角和唇后角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内唇最大接触应力随唇口过盈量、唇后角的增加而增大,随唇前角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选取密封圈宽度、基体高度、唇尖高度、唇前角、唇后角5个参数,采用ISIGHT软件对各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密封圈宽度及基体高度对Y形密封圈最大Mises应力及内唇接触应力影响最大。通过多岛遗传算法获得密封圈的优化尺寸,通过试验验证理论设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形密封圈 密封性能 节流阀 灵敏度分析 接触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雷达水位计的等效采样扩时测距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牛睿平 钟勇 陈志峰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26,共4页
雷达水位计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水位测量仪器,以电磁波为载波方式测量传感器到水面的距离,再通过计算得出实际的水位值。由于电磁波传播速度接近光速,近距离传输时相应的时间间隔很短,要达到cm级的距离测量精度,时间测量的精度需要达... 雷达水位计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水位测量仪器,以电磁波为载波方式测量传感器到水面的距离,再通过计算得出实际的水位值。由于电磁波传播速度接近光速,近距离传输时相应的时间间隔很短,要达到cm级的距离测量精度,时间测量的精度需要达到ps。常用的高精度时间测量方法存在价格昂贵或实现方式复杂等问题。文中介绍了一种等效采样扩时测距方式,实现在雷达水位计的测量范围内达到cm级测量精度,并已在产品中实现了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水位计 测距 精度 等效采样 扩时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雷达系统强电磁脉冲防护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冀鑫炜 田锦 +1 位作者 孙珊珊 曹原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3-26,共4页
在简要介绍非核强电磁脉冲定向能武器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空基非核强电磁脉冲源辐射功率随距离的变化情况,相应的辐射强度可能对雷达系统的敏感部分造成干扰、降级、损伤甚至损毁等不同结果。分析计算不同强度空间辐射场耦合进入... 在简要介绍非核强电磁脉冲定向能武器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空基非核强电磁脉冲源辐射功率随距离的变化情况,相应的辐射强度可能对雷达系统的敏感部分造成干扰、降级、损伤甚至损毁等不同结果。分析计算不同强度空间辐射场耦合进入雷达天线系统的功率水平,对比分析美军标提供的强电磁环境考核数据,提出防护量级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强电磁脉冲进入地面雷达系统的前后门耦合途径及可能的毁伤效应。针对不同的耦合路径,有针对性地分析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为信息化装备的强电磁脉冲防护加固和战技术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脉冲 相控阵雷达 定向能微波武器 电磁兼容与防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短波外辐射源的双站定位误差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叶映宇 文铁牛 +1 位作者 陈俊 文童光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共4页
为提高短波外辐射源系统双站交叉定位的定位精度,推导了定位精度的理论计算方法,分析了影响定位精度的因素。首先,建立了交叉定位模型和定位误差模型,并分析了双站交叉定位的理论定位精度;然后,在单站测角精度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建模... 为提高短波外辐射源系统双站交叉定位的定位精度,推导了定位精度的理论计算方法,分析了影响定位精度的因素。首先,建立了交叉定位模型和定位误差模型,并分析了双站交叉定位的理论定位精度;然后,在单站测角精度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建模仿真统计了双站系统探测区域的双站定位精度随双站间距、阵列指向以及阵列孔径变化的关系;最后,分析了双站布站参数与定位精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辐射源雷达 交叉定位 定位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辐射源雷达运动目标信号特性及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叶映宇 文铁牛 +1 位作者 陈俊 文童光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14年第6期604-608,612,共6页
以调幅广播为信号源的短波外辐射源雷达系统需进行信号长时间积累以检测微弱目标信号,目标运动变化会导致多普勒频率展宽,传统积累检测方法检测性能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运动补偿的积累检测方法。建立了动目标回波模型;介绍了基... 以调幅广播为信号源的短波外辐射源雷达系统需进行信号长时间积累以检测微弱目标信号,目标运动变化会导致多普勒频率展宽,传统积累检测方法检测性能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运动补偿的积累检测方法。建立了动目标回波模型;介绍了基于多项式拟合积累检测算法原理;分别通过仿真数据和试验数据进行补偿,验证目标运动补偿前后信噪比得益;并利用计算机仿真建模方法验证了该积累检测算法的检测性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补偿后的理论损失及搜索步长的参数获取,并评估了目标运动补偿方法的运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辐射源雷达 多项式拟合 运动补偿 积累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削刀具分类编码方案优化
6
作者 王展 徐营利 +3 位作者 胡晓兵 陈先伟 肖松 张玉龙 《工具技术》 2019年第9期54-57,共4页
为解决刀具分类和识别问题,实现切削刀具高效管理,提出了为每把刀具实体赋予刀具类别编码和刀具ID编码。刀具类别编码反映刀具参数信息,而刀具ID编码为刀具的唯一标识。刀具类别编码采用两级四层的树式编码结构,前三层为一级分类,第四... 为解决刀具分类和识别问题,实现切削刀具高效管理,提出了为每把刀具实体赋予刀具类别编码和刀具ID编码。刀具类别编码反映刀具参数信息,而刀具ID编码为刀具的唯一标识。刀具类别编码采用两级四层的树式编码结构,前三层为一级分类,第四层为二级分类。一级分类主要依据加工方式和刀具模块类别,是长度固定的刚性分类编码。一级分类可以根据加工需要和刀具类别为其配置特征属性树,一级分类下的所有二级分类继承一级分类所具有的属性。二级分类是在一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刀具的物理参数和固有属性对刀具进行更细致的分类。二级分类增加相同一级分类下不同刀具的区分度,为长度可变的柔性分类。根据两级分类方式所形成的刀具类别,产生相应刀具分类编码。刀具ID编码由一级分类编码和四位刀具顺序号组成,构成刀具的唯一标识码。绑定刀具类别编码可以实现对刀具信息的分类和标识,为切削刀具的信息管理和刀具选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刀具 分类 类别编码 树式结构 ID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尖峰Posner判别准则的新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泽铭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4-558,566,共6页
海尖峰是一种离散、高幅值、极化特性强、类似小目标的海杂波,对高分辨率雷达探测海面小目标会造成严重影响。围绕海尖峰的判别介绍Posner判别准则,讨论幅度阈值、最小间隔时间、最小持续时间这3个参数的不同取值方法以及优缺点,找出Pos... 海尖峰是一种离散、高幅值、极化特性强、类似小目标的海杂波,对高分辨率雷达探测海面小目标会造成严重影响。围绕海尖峰的判别介绍Posner判别准则,讨论幅度阈值、最小间隔时间、最小持续时间这3个参数的不同取值方法以及优缺点,找出Posner判别准则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然后在海尖峰Posner判别准则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滑窗脉冲积累的方法改进该判别准则;最后对改进前后的两种Posner判别准则的处理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改进后的海尖峰判别准则使得海尖峰判别更加准确,减少了"毛刺"的出现,提高了海尖峰的判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尖峰 Posner判别准则 脉冲积累 幅度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陀螺定向功能的伺服平台设计与误差分析
8
作者 邓劲松 魏贵玲 +3 位作者 王俊杰 樊雷 朱仕杰 王斌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7-209,共3页
该文介绍了一种具有陀螺寻北定向功能的车载双轴伺服系统,简述了平台伺服结构组成和陀螺定向方案。该文从双轴伺服结构模型入手,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仿真得到优化的整体U型框架结构形式。试验结果表明,该平台的机械轴系误差分配方法正确... 该文介绍了一种具有陀螺寻北定向功能的车载双轴伺服系统,简述了平台伺服结构组成和陀螺定向方案。该文从双轴伺服结构模型入手,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仿真得到优化的整体U型框架结构形式。试验结果表明,该平台的机械轴系误差分配方法正确,设计的伺服平台满足系统精度和车载环境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平台 轴系误差 有限元 定向 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机动二维相扫米波三坐标雷达天线设计
9
作者 周成哲 卓洪丽 王浩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2-57,共6页
随着隐身技术的发展以及各国隐身战机的出现和使用,对预警探测系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米波雷达具有强大的隐身目标探测优势,米波三坐标雷达采用二维有源相控阵体制,利用俯仰数字多波束及超分辨测高算法实现精确测高,能对隐身目标进行三... 随着隐身技术的发展以及各国隐身战机的出现和使用,对预警探测系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米波雷达具有强大的隐身目标探测优势,米波三坐标雷达采用二维有源相控阵体制,利用俯仰数字多波束及超分辨测高算法实现精确测高,能对隐身目标进行三坐标定位,是探测隐身目标的重要手段。文中设计了一种二维相扫米波三坐标雷达天线,该天线工作在VHF频段相对带宽20%,具有方位/俯仰±45°范围宽角扫描功能,通过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在方位/俯仰方向形成和差波束以及多波束,以适应雷达探测及测角需要。雷达天线结构尺寸较大,采用振子辐射单元倒伏/展开技术及阵面翻转折叠技术实现雷达天线的高机动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相扫 米波三坐标雷达 有源相控阵 平面阵列 宽角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速调管收集极高效强迫风冷散热系统的设计
10
作者 雷磊 周宇 +1 位作者 高冬平 时全局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28,共7页
为解决大功率小型化速调管收集极在强迫风冷条件下的高效散热问题,以某大功率速调管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一种大功率高效风冷收集极系统的设计方法。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收集极的强迫风冷散热特性进行模拟计算,分析比较了非均匀热流密度... 为解决大功率小型化速调管收集极在强迫风冷条件下的高效散热问题,以某大功率速调管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一种大功率高效风冷收集极系统的设计方法。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收集极的强迫风冷散热特性进行模拟计算,分析比较了非均匀热流密度加载方式下不同散热翼片结构对风冷收集极的风阻和最高温度的影响,确定了散热翼片的尺寸和数量。为进一步提高风冷收集极系统的对流换热效果,对收集极入风口的结构进行改进,收集极内表面最高温度降低了22℃。采用风冷收集极风阻的计算模型对风阻进行验证,仿真结果与理论值相差2.2%。最后对采用该风冷收集极系统的大功率速调管进行测试,实验测试的最高温度与仿真结果相差1.8%,验证了该风冷收集极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速调管 风冷收集极 散热翼片 温度 风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