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渡河安谷竖缝式鱼道过鱼效果监测与评估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蔡跃平 姜昊 +2 位作者 黄晋 葛静 刘卫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23,共9页
过鱼效果监测与评估可为鱼道设计优化、功能完善及运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2020年6-9月采用陷阱法、张网法和水声学等方法对安谷竖缝式鱼道过鱼效果进行监测,以评估鱼道出口高程改进后的过鱼效果,保护大渡河鱼类资源。结果显示:(1)鱼道... 过鱼效果监测与评估可为鱼道设计优化、功能完善及运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2020年6-9月采用陷阱法、张网法和水声学等方法对安谷竖缝式鱼道过鱼效果进行监测,以评估鱼道出口高程改进后的过鱼效果,保护大渡河鱼类资源。结果显示:(1)鱼道下游河段分布鱼类34种,包括过鱼种类蛇鮈、唇䱻、泉水鱼、瓦氏黄颡鱼、鲇5种和优势种光泽黄颡鱼、蛇鮈、唇䱻、凹尾拟鲿、鲫5种;月均单位捕捞努力量(CPUE)为13.39 g/(net·h);(2)有24种鱼进入鱼道进口,占鱼道下游种类数的70.59%;鱼道进口时均净上行数量为0.44尾/h,呈递减趋势;相较于白昼,鱼类更喜欢夜晚通过鱼道进口断面;(3)有19种183尾鱼通过鱼道,占鱼道进口鱼类种数的79.17%;其中包含目标鱼6种114尾,占过鱼总数的62.30%;鱼道出口时均过鱼数量为0.11尾/h,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鱼道过鱼效率为25%;(4)监测期间,鱼道流量在(0.11±0.03)m^(3)/s和竖缝流速在0.50~0.58 m/s有利于鱼类通过鱼道。研究表明,安谷竖缝式鱼道有效可用,具有一定的集鱼和过鱼功能;相较于改进前,鱼道集鱼和过鱼效果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缝式鱼道 集鱼效果 过鱼效果 安谷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功率变速抽水蓄能机组控制策略与调节特性 被引量:8
2
作者 丁理杰 史华勃 +4 位作者 陈刚 周文越 姜海军 薛玉林 杨炳全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6-171,179,共7页
全功率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协调控制中通常采用变流器控制机组功率、调速器控制机组频率(转速)的快速功率控制,其忽视了对机组频率安全与效率的影响,且控制模式单一。分析了机组多控制模式振荡特性和功频响应特性,提出了机组发电工况快速... 全功率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协调控制中通常采用变流器控制机组功率、调速器控制机组频率(转速)的快速功率控制,其忽视了对机组频率安全与效率的影响,且控制模式单一。分析了机组多控制模式振荡特性和功频响应特性,提出了机组发电工况快速频率控制与快速功率控制相结合的协调控制策略,以及水泵工况定导叶开度变转速控制策略。设计了常规试验与性能优化试验结合的变速工况调试方法并应用于我国第一台全功率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启动调试中,验证了控制策略和调试方法的有效性。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调速器和变流器控制不协调易引发机组振荡,采取所提协调策略后机组安全高效运行,且具备百毫秒级的有功、无功快速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功率变速抽水蓄能机组 协调控制策略 启动调试 调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负荷聚合商调节潜力的需求响应双层优化模型 被引量:32
3
作者 谭鸣骢 王玲玲 +3 位作者 蒋传文 刘航航 巫里尔沙 唐炯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2-44,共13页
需求响应参与电力系统调节是发电侧调节的有效补充。为了充分挖掘需求侧资源调节潜力,考虑电网、配电系统运营商(distribution system operator,DSO)、负荷聚合商(load aggregator,LA)之间的互动关系及交易模式,设计了配电系统双层优化... 需求响应参与电力系统调节是发电侧调节的有效补充。为了充分挖掘需求侧资源调节潜力,考虑电网、配电系统运营商(distribution system operator,DSO)、负荷聚合商(load aggregator,LA)之间的互动关系及交易模式,设计了配电系统双层优化模型,明确各主体在需求响应中的作用及交易对象。上层考虑DSO内部源荷储主体及LA的协调互动,以DSO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进行配电系统优化调度;下层以聚合变频空调和电动汽车的LA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基于变频空调和电动汽车实际运行特性构建其需求响应模型,充分挖掘其调节潜力并制定负荷调节策略。在模型求解方面,通过Karush-Kuhn-Tucker条件和大M法将构建的双层优化问题转化为易求解的线性规划问题。算例结果表明:所提双层优化模型可以充分挖掘LA的调节潜力,减少向主网购电量,同时提高DSO和LA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系统运营商 负荷聚合商 需求响应 双层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华鳊胚胎发育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青芝 李华 +5 位作者 陈彦伶 张宏伟 杨焕超 黄晋 邓旭艳 杜军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6-110,共5页
四川华鳊(Sinibrama taeniatus)是长江上游特有的小型鱼类,由于近年来受河道采砂、水利工程建设、环境污染和滥捕等多种因素影响,其资源量持续下降,通过探究其胚胎发育规律,能为其后续人工繁育提供参考。从2014年5月起,在大渡河下游流... 四川华鳊(Sinibrama taeniatus)是长江上游特有的小型鱼类,由于近年来受河道采砂、水利工程建设、环境污染和滥捕等多种因素影响,其资源量持续下降,通过探究其胚胎发育规律,能为其后续人工繁育提供参考。从2014年5月起,在大渡河下游流域收集四川华鳊亲鱼进行池塘人工驯化培育。2016年8月,筛选出雌鱼90尾,体重(60.40±7.83)g,全长(16.28±0.62)cm;雄鱼30尾,体重(31.93±3.77)g,全长(13.90±0.64)cm,进行人工催产和人工干法授精,在溶氧充足的微流水中孵化胚胎,水温范围控制在22.3~23.0℃,用体视显微镜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细胞进行连续观察和记录。结果表明,四川华鳊在池塘驯养条件下性腺发育成熟,可开展人工繁殖,受精卵呈圆球形,浅黄色,具弱粘性,吸水后卵径为(2.11±0.04)mm,卵周间隙为(0.72±0.01)mm;在水温(22.0±0.7)℃的条件下,受精卵发育经过42h21min孵化,总积温931.7℃·h,发育过程可分为受精卵胚盘、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以及孵化出膜7个阶段;初孵仔鱼全长(2.91±0.05)mm,肌节数为24对,具心跳和血液循环,仔鱼静卧水底,极少活动,偶尔窜游。四川华鳊胚胎发育与亲源关系最近的鲂属鱼类表现出高度一致性,该研究可为四川华鳊规模化人工繁育及其他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资源增殖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华鳊 胚胎发育 人工授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