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地铁4号线下穿铁路桥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房师涛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0-27,共8页
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万年场站~东三环站区间为双线盾构隧道,区间盾构隧道下穿包括无砟轨道、有砟轨道及桩基础形式铁路桥的铁路群。以数值模拟为手段,采用Flac3D软件,建立盾构下穿铁路桥的三维有限差分模型,对盾构掘进中造成的地表沉... 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万年场站~东三环站区间为双线盾构隧道,区间盾构隧道下穿包括无砟轨道、有砟轨道及桩基础形式铁路桥的铁路群。以数值模拟为手段,采用Flac3D软件,建立盾构下穿铁路桥的三维有限差分模型,对盾构掘进中造成的地表沉降、周围土体变形及铁路桥墩的沉降变化进行了分析,评价了上部铁路桥的安全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基于土体加固措施,对加固与不加固工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铁路桥与盾构隧道间土体加固后,桩基最大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分别减少了58%和79%,桥墩沉降满足安全控制标准,盾构施工对铁路桥运营的影响在安全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盾构隧道施工 铁路桥 地表沉降 土体加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后不同时长基覆型边坡动力失稳破坏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宏昱 王国义 +2 位作者 杨兵 宋松科 权新蕊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3-939,951,共8页
基覆型边坡由于其上部为松散型堆积体,下部为基岩的特点,在降雨和地震作用下的失稳过程和破坏特征和其他边坡有较大不同,而降雨和地震作用的间隔时间会对二者耦合作用产生较大影响。利用自制的模型箱对基覆型边坡开展振动台模型试验,研... 基覆型边坡由于其上部为松散型堆积体,下部为基岩的特点,在降雨和地震作用下的失稳过程和破坏特征和其他边坡有较大不同,而降雨和地震作用的间隔时间会对二者耦合作用产生较大影响。利用自制的模型箱对基覆型边坡开展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不同降雨停止时长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及边坡降雨后静止不同时长在地震作用下的失稳特征和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降雨后间隔不同时间发生地震,边坡的破坏方式均呈过渡式破坏。在达到一定降雨强度后,降雨期间边坡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突增,而降雨停止后随着静止时长的增加,二者不断减小,之后达到稳定状态;随着静止时长的不断增加,基覆型边坡失稳临界加速度不断增加,大致和静止时长呈一个正相关的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覆型边坡 降雨-地震耦合 失稳特征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用聚合物双液浆性能及水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书豪 靳利安 +2 位作者 李宗奇 申路 崔圣爱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97-2904,2932,共9页
为了解决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注浆浆液流失大、稳定性差等问题,选用聚丙烯酰胺(PAM)、丁苯乳液(SBR)及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三种聚合物为原材料,研制了盾构隧道用聚合物双液浆注浆材料。对聚合物双液浆的基本性能和抗水分散性进行测定... 为了解决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注浆浆液流失大、稳定性差等问题,选用聚丙烯酰胺(PAM)、丁苯乳液(SBR)及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三种聚合物为原材料,研制了盾构隧道用聚合物双液浆注浆材料。对聚合物双液浆的基本性能和抗水分散性进行测定,同时结合CT测试和水化热测试,分析了不同种类聚合物双液浆的孔隙结构和水化机理。结果表明:0.5%(质量分数)PAM的早期缓凝效果最明显,抗水分散性最优,CMC-Na具有提升后期强度增长速率的作用;聚合物的掺入会增大孔隙尺寸,扩大孔径分布范围,减少孔的数量;SBR对C_(3)A的溶解反应有显著影响,CMC-Na对水化加速阶段C-S-H的生成起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聚合物 注浆材料 CT测试 孔隙结构 水化热 水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合物塑性双液浆的管片抗浮性能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申路 王国义 +3 位作者 王成 崔圣爱 夏葳 曾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8-102,共5页
利用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有机高分子溶液的增稠保水特性,结合双液浆制备方式,研制了一种新型聚合物塑性双液浆。首先对该单液浆和塑性双液浆的凝结时间、沉入度及扩展度进行了测定,然后设计了管片上浮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单液浆及塑性双... 利用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有机高分子溶液的增稠保水特性,结合双液浆制备方式,研制了一种新型聚合物塑性双液浆。首先对该单液浆和塑性双液浆的凝结时间、沉入度及扩展度进行了测定,然后设计了管片上浮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单液浆及塑性双浆液的浮力特性。结果表明:与单液浆相比,双液浆呈塑性状态,初凝时间延长了4.8%,终凝时间延长了2.2%,沉入度和扩展度分别降低了44.6%和60.0%;小球在单液浆和塑性双液浆中广义浮力分别为2.22、-35.15N,卸载后小球在单液浆中上浮,在塑性双液浆中仍浸没。经在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工程盾构隧道中应用,与注单液浆段相比,注塑性双液浆段管片上浮量减小了约80%,抗管片上浮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上浮 试验研究 聚合物塑性双液浆 沉入度 广义浮力 上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漂石地层盾构施工地层滞后变形颗粒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成 林富志 +1 位作者 李宁 杨志先 《中国铁路》 2016年第4期62-66,共5页
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卵漂石地层盾构施工地表变形规律。基于离散元颗粒流理论,从细观角度出发,对富水卵漂石地层土压平衡盾构地表沉降数据进行分析,对卵漂石地层盾构施工过程地表变形滞后的细观机理进行探究。采用现场实测数据对颗粒... 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卵漂石地层盾构施工地表变形规律。基于离散元颗粒流理论,从细观角度出发,对富水卵漂石地层土压平衡盾构地表沉降数据进行分析,对卵漂石地层盾构施工过程地表变形滞后的细观机理进行探究。采用现场实测数据对颗粒离散单元法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吻合性良好。离散元模拟结果表明,卵漂石地层存在土拱效应,施工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土拱的承载能力,可有效控制地层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漂石地层 盾构施工 滞后变形 颗粒流数值 土拱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新型双液注浆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成 王国义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6-420,共5页
盾构隧道的上浮易导致隧道管片错台、破损、渗漏和隧道超限等问题,进而影响到地铁隧道的验收与运营。通过分析管片上浮的主要原因,提出改进同步注浆设备,并在盾尾处采用常规同步浆液与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双液浆)相混合注入管片与开挖面... 盾构隧道的上浮易导致隧道管片错台、破损、渗漏和隧道超限等问题,进而影响到地铁隧道的验收与运营。通过分析管片上浮的主要原因,提出改进同步注浆设备,并在盾尾处采用常规同步浆液与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双液浆)相混合注入管片与开挖面之间的空隙。通过实验分析得出,注入空隙处的双液浆短时间内增稠,浆液成为塑性体,使管片的浮力降低许多,抗水分散性明显提高。通过实际应用,此种新型双液浆有效地填充了管片与开挖面之间的间隙,使隧道上浮量明显降低,提高了成型隧道的质量,解决了盾构隧道上浮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隧道 管片上浮 同步注浆 双液浆 塑性体 抗水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的是是非非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国义 蒋宗全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45-49,共5页
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是否正确一直存在争议,尤其是砂性土适合“水土分算”,与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相符,黏性土适合“水土合算”,与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不相符问题,众多学者各执一词。本文对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的由来与核心内容进行分析,指... 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是否正确一直存在争议,尤其是砂性土适合“水土分算”,与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相符,黏性土适合“水土合算”,与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不相符问题,众多学者各执一词。本文对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的由来与核心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太沙基将孔隙水压力作为中和应力(中和应力对土体变形无影响)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进而推导出的有效应力也不正确。笔者采用水平截面的力平衡原理,引入给水度参数,推导出新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公式,计算出来的水土压力值与实际值更相符。希望能对理论土力学的发展和水土压力计算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 中和应力 有效应力 给水度 新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