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杨酰苯胺类及咪唑并噻唑类抗寄生虫药物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代国年 李冰 +5 位作者 周雅馨 李江 徐晶 周绪正 彭晓婷 张继瑜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5-1075,共11页
寄生虫病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发展,由于治疗药物种类较少等问题导致耐药性严重,且治疗效果不佳,因此近年来对于有效防治寄生虫病的新型药物需求增加。针对当前现状,大量临床试验表明:将两种或多种抗寄生虫类药物联用,可能会达到增强药物利... 寄生虫病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发展,由于治疗药物种类较少等问题导致耐药性严重,且治疗效果不佳,因此近年来对于有效防治寄生虫病的新型药物需求增加。针对当前现状,大量临床试验表明:将两种或多种抗寄生虫类药物联用,可能会达到增强药物利用度、扩大抗虫谱并降低寄生虫耐药性的目的。为此,将隶属于咪唑并噻唑类药物的盐酸左旋咪唑和隶属于水杨酰苯胺类药物的羟氯扎胺联合使用,可有效防治线虫病和吸虫病,其独特的作用机理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关注。本文就这两类药物的作用机理、设计合成、理化性质、研究现状以及联合使用的疗效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 水杨酰苯胺类 咪唑并噻唑类 盐酸左旋咪唑 羟氯扎胺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恩诺沙星颗粒治疗自然感染细菌性猪呼吸道疾病的剂量筛选
2
作者 周凯仁 何源 +8 位作者 董朕 吴灵玉 翟斌涛 王玮玮 程富胜 李冰 魏小娟 周绪正 张继瑜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8-35,共8页
为了筛选盐酸恩诺沙星颗粒治疗自然感染细菌性猪呼吸道疾病(SRD)的合理有效剂量,本试验通过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和细菌分离筛选150头自然感染细菌性SRD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5个组,即高剂量(HDG)组、中剂量(MDG)组、低剂量(LDG)组... 为了筛选盐酸恩诺沙星颗粒治疗自然感染细菌性猪呼吸道疾病(SRD)的合理有效剂量,本试验通过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和细菌分离筛选150头自然感染细菌性SRD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5个组,即高剂量(HDG)组、中剂量(MDG)组、低剂量(LDG)组、药物对照(TFP)组和感染对照(ICG)组,HDG、MDG和LDG组试验猪分别口服给予10.0、7.5和5.0 mg/(kg·bw)包被的盐酸恩诺沙星颗粒,拌料给药1次,对于严重或慢性SRD病例,48 h后补充给药1次;TFP组给予延胡索酸泰妙菌素预混剂,87.5 g/1000 kg饲料混饲,连续给药10 d;ICG组不给予任何药物。试验期间(0~24 d)每日观测各组试验猪的体重和临床症状;试验前(0 d)和试验后(24 d)检测体重,并采集鼻拭子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试验期间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和病理学检查;分析试验后各给药组的治愈率。结果显示,所筛选的试验猪均有食欲不振、咳嗽、消瘦和体温升高等症状;与ICG组相比,各给药组试验猪体重均显著增加(P<0.05),体温均显著减低(P<0.05);试验前各组试验猪鼻拭子均分离到了1种或多种SRD相关病原菌,包括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链球菌和副猪格拉瑟菌等,且细菌分离率基本一致;试验后,除TFP组多杀性巴氏杆菌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给药组猪鼻拭子中的各病原菌检出率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期间HDG和LDG组各死亡2头,ICG组死亡4头,MDG和TFP组无死亡,病死猪剖解后表现为严重肺炎,肺间质水肿、出血,炎性细胞浸润,肺泡代偿性扩张明显;HDG、MDG和LDG组治愈率分别为86.7%、83.3%和60.0%,TFP组为86.7%。结果表明,包被的盐酸恩诺沙星颗粒以7.5 mg/(kg·bw)剂量拌料给药,严重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猪48 h后补充给药1次,对治疗自然感染细菌性SRD效果最佳。因此,包被的盐酸恩诺沙星颗粒以7.5 mg/(kg·bw)剂量作为临床推荐剂量使用,能有效治疗由细菌引起的SRD、减轻疾病造成的损失、降低死亡率和节省人力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恩诺沙星颗粒 自然感染 细菌性呼吸道疾病 剂量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调节因子Atg5和Beclin1在不同来源小鼠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睿 王萌 +7 位作者 孙莹 芮弦 王靖雷 付延 余四九 王立斌 崔燕 潘阳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057-3067,共11页
旨在探究自噬调节因子Atg5和Beclin1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及胚胎的不同生产方式对两种因子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将6~8周龄雌性小鼠进行超数排卵,分为2组,一组收集小鼠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处理后进行体外培养;另一组超排小鼠与公鼠... 旨在探究自噬调节因子Atg5和Beclin1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及胚胎的不同生产方式对两种因子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将6~8周龄雌性小鼠进行超数排卵,分为2组,一组收集小鼠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处理后进行体外培养;另一组超排小鼠与公鼠1∶1合笼,第2天收集小鼠受精卵进行体外培养;分别在2细胞期、4~8细胞期、桑葚胚期和囊胚期收集不同阶段小鼠孤雌激活胚胎和自然受精胚胎。提取RNA和蛋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自噬关键因子Atg 5和Beclin 1的表达,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tg5和Beclin1在小鼠囊胚中的表达定位。结果显示,小鼠自然受精和孤雌激活胚胎在发育各时期均可表达Atg5和Beclin1,表达量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呈现出较高的水平,其中二者的表达在小鼠自然受精胚胎中从2细胞期起逐渐降低,而在孤雌激活胚胎的4~8细胞阶段表达量最高,与同期自然受精胚胎差异极显著(P<0.01);从4细胞期开始,各时期孤雌激活胚胎中Atg5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自然受精胚胎,差异极显著(P<0.01);在囊胚中,滋养层细胞和内细胞团中均可检测到Atg5和Beclin1蛋白的荧光,但内细胞团中的荧光强度高于滋养层细胞,且Beclin1蛋白在孤雌激活胚胎囊胚内细胞团中荧光强度高于自然受精胚胎。自噬关键因子Atg5和Beclin1在不同来源小鼠胚胎早期发育各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提示自噬对早期胚胎发育的调控作用与胚胎的生产方式存在一定关联,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细胞自噬参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的生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 孤雌激活 自然受精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孤雌激活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胞吞作用相关蛋白的动态表达分析
4
作者 许瑞华 周应聪 +6 位作者 孙莹 王萌 芮弦 王靖雷 马睿 余四九 潘阳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7-32,共6页
为探索哺乳动物孤雌激活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胞吞作用相关蛋白的动态表达,通过体外生产小鼠孤雌激活胚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不同发育时期小鼠孤雌激活胚胎胞吞作用相关蛋白Cav1、Cav2... 为探索哺乳动物孤雌激活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胞吞作用相关蛋白的动态表达,通过体外生产小鼠孤雌激活胚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不同发育时期小鼠孤雌激活胚胎胞吞作用相关蛋白Cav1、Cav2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进行不同发育时期小鼠孤雌激活胚胎中Cav1、Cav2表达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鼠孤雌激活胚胎不同时期均可检测到Cav1、Cav2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其中囊胚和桑椹胚中该2个基因的表达水平最高,4-8细胞时期次之,2细胞最低;各发育时期孤雌激活胚胎中Cav1、Cav2蛋白主要定位在胚胎细胞胞质内;囊胚中内细胞团(ICM)细胞中Cav1的荧光强度高于滋养层细胞。说明胞吞作用相关蛋白Cav1、Cav2可能参与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生理调控,桑椹胚和囊胚时期可能是其发挥生理功能的重要时期,并且在囊胚时期对内细胞团发育的调控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探索胞吞作用参与哺乳动物胚胎早期发育的调控机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雌激活 胞吞作用相关蛋白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滤补液技术在口蹄疫病毒纯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石正发 段晓敏 +3 位作者 韩毅航 蔺小刚 马志强 马源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0年第10期30-32,共3页
超滤补液技术在口蹄疫病毒纯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这项技术既能提高超滤膜使用寿命和设备的利用效率。减少超滤过程中对口蹄疫病毒料液146S的损失,又能降低口蹄疫病毒料液中杂蛋白含量;从而降低口蹄疫疫苗对动物体的副反应。
关键词 超滤补液技术 超滤膜使用频次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豆状囊尾蚴Ⅰ型胱抑素对脂多糖诱导小鼠脓毒症防治机制的研究
6
作者 车亮 王由森 +4 位作者 石正发 李甲 羊倩倩 肖琴 孙晓林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37-846,共10页
为深入探究兔豆状囊尾蚴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PI)超家族成员I型胱抑素(Stefin)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脓毒症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将重组菌pGEX-4T-CpStefin/BL21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Stefin蛋白(r-Stefin),采用GST试剂盒纯化上述蛋白,并... 为深入探究兔豆状囊尾蚴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PI)超家族成员I型胱抑素(Stefin)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脓毒症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将重组菌pGEX-4T-CpStefin/BL21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Stefin蛋白(r-Stefin),采用GST试剂盒纯化上述蛋白,并去除内毒素后,采用SDS-PAGE检测r-Stefin的纯化效果。结果显示,r-Stefin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表达且纯化效果较好。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6只,分别为A组(生理盐水100μL/只,阴性对照组)、B组:GST蛋白对照组(25μg/只)、C组:r-Stefin组(25μg/只)、D组:脓毒症组(0.2 mg/100μL LPS/只)、E组:GST蛋白干预组(0.2 mg/100μL/只LPS+GST蛋白25μg/只)、F组:r-Stefin干预组(0.2 mg/100μL LPS/只+r-Stefin 25μg/只)。经腹腔注射后观察各组小鼠的临床症状、绘制各组小鼠在LPS诱导后不同时间的生存率曲线。在LPS诱导后12 h和24 h对各组小鼠采血,采用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各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通过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肝、肾功能指标。结果显示,D、E组小鼠经LPS诱导后很快出现被毛发凌乱、活动量减少、精神沉郁等症状。F组小鼠上述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A、B、C组小鼠均健活。生存率曲线显示,D组小鼠在36 h内全部死亡,E组小鼠在48 h~60 h时的生存率由75%快速降至72 h时的37.5%,F组小鼠的生存率在72 h时达75%。A~C组小鼠生存率均达100%。ELISA结果显示,LPS诱导12 h时,D组、E组和F组小鼠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IL-6、TNF-α和TNF-β)及抑炎细胞因子(IL-10)的含量与A组相比均极显著升高;D组小鼠血清中IL-10含量显著低于F组。TNF-α及TNF-β含量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高于F组。LPS诱导24 h时,D组小鼠血清中IL-6、TNF-α和TNF-β含量极显著高于F组,IL-10含量极显著低于F组。经LPS诱导后12 h,D组、E组、F组小鼠血清中肝脏指标ALB的含量与A组相比均极显著下降(P<0.001),ALT含量均极显著升高。D组小鼠血清中ALB和ALT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F组;LPS诱导24 h时,D组小鼠血清中ALB的含量极显著低于F组,ALT的含量极显著高于F组。LPS诱导12 h时,D组、E组、F组小鼠血清中肾脏指标BUN和CREA的含量与A组相比均极显著升高,D组小鼠血清中BUN和CREA的含量均显著高于F组。LPS诱导24 h时,D组小鼠血清中BUN和CREA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F组。病变观察结果显示,LPS诱导后12 h,各组小鼠各脏器组织病变均无差别;LPS诱导后24 h,D组和E组小鼠肺、肝、肾组织均出现较严重的病理改变,而F组小鼠上述各组织病变均得到了改善。A、B、C组小鼠各组织均无明显病变。上述结果表明,r-Stefin干预可减轻脓毒症小鼠的炎症反应,使其肝肾功能明显好转,各组织病变明显减轻。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证实Stefin蛋白对LPS诱导的小鼠脓毒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具有成为治疗脓毒症候选药物的潜力,为深入探究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及开发新的治疗药物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小鼠 脓毒症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离心参数对口蹄疫病毒有效抗原成分回收率的影响
7
作者 张旭山 脱浩亮 +2 位作者 芮弦 石正发 崔慧雅 《贵州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26-27,共2页
为了减少在疫苗生产中口蹄疫病毒液及有效成分的损失,试验通过加装在线浊度仪,测试不同离心参数对病毒离心的效果。结果:排渣时间设定为20 min,排渣浊度在50 NTU时病毒颗粒(146S)的回收率最高,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原辅材料的利用率。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疫苗生产 离心参数 抗原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败梭菌类毒素抗原含量与免疫效果之间的关系试验 被引量:11
8
作者 彭小兵 李旭妮 +7 位作者 蒋玉文 张爱民 余洪磊 罗显绎 陈宏 郑明举 沈方 赵海源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12,共4页
为了确定腐败梭菌类毒素抗原含量与免疫效果之间的关系,将不同剂量的类毒素分别接种家兔和绵羊,免疫17日后测定血清中和效价,并用1MLD的毒素进行攻毒。测毒结果表明,1个家兔MLD的毒素含量为小鼠MLD的30倍,1个绵羊MLD的毒素含量为小鼠MLD... 为了确定腐败梭菌类毒素抗原含量与免疫效果之间的关系,将不同剂量的类毒素分别接种家兔和绵羊,免疫17日后测定血清中和效价,并用1MLD的毒素进行攻毒。测毒结果表明,1个家兔MLD的毒素含量为小鼠MLD的30倍,1个绵羊MLD的毒素含量为小鼠MLD的600倍。血清中和试验和免疫攻毒保护结果表明,类毒素含量与免疫效果在一定的范围内呈正相关,在家兔和绵羊上能提供保护的最小免疫剂量分别为100个小鼠MLD和300个小鼠MLD的类毒素。本试验结果为腐败梭菌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梭菌 类毒素 免疫效果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对小鼠的肝损伤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萌 潘阳阳 +4 位作者 岳亚辉 代国年 周璇 芮弦 余四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16,24,共9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ASA)、保泰松(PTZ)、吲哚美辛(IDM)、吡罗昔康(PRX)、氟比洛芬(FBP)等5种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对小鼠肝脏的损伤作用,为研究NSAIDs对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将70只昆明小白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ASA)、保泰松(PTZ)、吲哚美辛(IDM)、吡罗昔康(PRX)、氟比洛芬(FBP)等5种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对小鼠肝脏的损伤作用,为研究NSAIDs对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将70只昆明小白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对乙酰氨基酚阳性对照组(APAP)、ASA组、PTZ组、IDM组、PRX组和FBP组,每组10只,NC组灌胃质量分数0.5%CMC-Na,APAP组灌胃70 mg/kg APAP,ASA组、PTZ组、IDM组、PRX组和FBP组分别灌胃50,54,2.4,2.6和7.5 mg/kg剂量的相应NSAIDs,每天2次,连续3 d;末次给药12 h后,眼丛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并采集肝脏样品,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及肝脏氧化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肝组织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评价肝脏损伤程度;体外提取正常小鼠肝线粒体,将5种NSAIDS梯度稀释,使ASA、PTZ和PRX配置浓度均为64,128,256和512μmol/L,IDM和FBP配制浓度为32,64,128和256μmol/L,然后与线粒体共孵育并检测CYP2E1的活性,检测5种NSAIDs对肝脏CYP2E1活性的影响,进一步探究NSAIDs诱导肝损伤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除PRX外,其余4种NSAIDs均可不同程度使小鼠AST、ALT和MDA水平升高,降低抗氧化防御系统SOD、GSH和GSH-Px的水平;肝脏病理学观察发现,PRX对肝组织几乎无损伤作用,ASA的急性肝损伤作用较弱,IDM、FBP和PTZ对小鼠肝脏损伤作用较强,主要表现为边缘圆钝,肝体发黄;镜下观察为肝细胞颗粒变性,并伴有肝细胞坏死,小叶间结构不清晰,沿中央静脉和肝索分布有一定数量的炎性细胞。体内外试验均表明,IDM、FBP和PTZ能够诱导CYP2E1,而PRX和ASA对CYP2E1几乎无显著诱导作用。【结论】5种NSAIDs类药物中,PRX对肝组织无损伤作用,ASA对小鼠肝脏损伤作用较小,IDM、FBP和PTZ可能通过诱导CYP2E1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而引发肝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类抗炎药 氧化应激 CYP2E1 肝损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心肌炎病毒多聚蛋白编码区起始与终止区的密码子使用模式
10
作者 张瑜 张峰 +1 位作者 王树瑜 孙晓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2期9202-9204,共3页
文中利用特定区域密码子使用偏嗜性对数公式分析了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多聚蛋白编码基因的翻译起始区域与翻译终止区域的密码子使用模式。结果表明,EMCV多聚蛋白编码区内翻译起始序列区的同义密码子使用偏嗜... 文中利用特定区域密码子使用偏嗜性对数公式分析了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多聚蛋白编码基因的翻译起始区域与翻译终止区域的密码子使用模式。结果表明,EMCV多聚蛋白编码区内翻译起始序列区的同义密码子使用偏嗜性的正负偏差总体是平衡的,但几种在整体多聚蛋白质编码区域内使用为负偏嗜的稀有密码子却倾向于出现于编码起始区和终止区。这一有趣的现象,可利用"稀有密码子调控假说"来解释为EMCV开放阅读框两端的稀有密码子偏好性使用对整体阅读框的表达具有负调控作用。该研究说明"稀有密码子调控假说"不仅适用于细菌,而且也适用于一些RNA病毒基因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肌炎病毒 翻译起始区 翻译终致区 密码子使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p7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阻断ELISA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11
作者 石正发 马源 +6 位作者 袁洪 王由森 朱晓霞 车亮 李甲 羊倩倩 孙晓林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8-493,547,共7页
为建立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血清抗体的阻断ELISA方法,本研究对ASFV p72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将其免疫BALB/c小鼠并通过间接ELISA方法筛选到1株稳定分泌p72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3F8。以纯化的p72蛋白作为包被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为建立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血清抗体的阻断ELISA方法,本研究对ASFV p72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将其免疫BALB/c小鼠并通过间接ELISA方法筛选到1株稳定分泌p72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3F8。以纯化的p72蛋白作为包被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单克隆抗体(MAb)作为检测抗体,采用方正滴定法对反应条件优化后初步建立了检测ASFV的阻断ELISA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133份ASFV阳性血清和73份ASFV阴性血清,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临界值。结果显示,该方法的临界值为25.62%时,ROC的曲线面积最大,为0.9989,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63%和98.5%。利用该方法检测ASFV、O型口蹄疫病毒(FMDV)、A型FMD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阳性血清,结果显示,除ASFV阳性血清外,其他阳性血清均为阴性,表明特异性强;利用该方法和商品化试剂盒对2倍倍比稀释(1∶4~1∶2048)的两种ASFV灭活阳性血清(P1、P2)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结果与商品化试剂盒基本一致,敏感性高。利用该方法对3份灭活的ASFV阳性血清进行批内和批间的重复性检测,结果显示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重复性好。利用该检测方法和商品化试剂盒同时检测216份临床血清样品,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9.07%。本研究所建立的阻断ELISA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ASFV抗体的检测,为非洲猪瘟流行病学调查及弱毒株疫苗抗体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p72蛋白 单克隆抗体 阻断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感染对I型和Ⅱ型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树瑜 张瑜 +1 位作者 张峰 孙晓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3期9523-9525,9530,共4页
细胞凋亡是多基因严格控制的过程如Bcl-2家族、胱冬酶家族、c-myc、P53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多种细胞凋亡的过程有了相当的认识,但是病毒家族对机体感染过程中对凋亡发生和抑制的过程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该研究将集... 细胞凋亡是多基因严格控制的过程如Bcl-2家族、胱冬酶家族、c-myc、P53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多种细胞凋亡的过程有了相当的认识,但是病毒家族对机体感染过程中对凋亡发生和抑制的过程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该研究将集中阐述与经典的细胞凋亡和副凋亡相关的信号转导途径和病毒蛋白参与其中的多种调节因子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副凋亡 信号转导 调节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状囊尾蚴人工感染家兔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树瑜 李义香 孙晓林 《中兽医学杂志》 2019年第1期75-75,共1页
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Taenia pisiformis)的幼虫豆状囊尾蚴(Cysticercus pisiformis)寄生于兔的肝、大网膜、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兔感染豆状囊尾蚴后由于虫体的代谢产物及囊壁破裂后囊液会引起兔中毒,降低机体... 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Taenia pisiformis)的幼虫豆状囊尾蚴(Cysticercus pisiformis)寄生于兔的肝、大网膜、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兔感染豆状囊尾蚴后由于虫体的代谢产物及囊壁破裂后囊液会引起兔中毒,降低机体免疫力,进而诱发其他疾病。目前大量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发生于许多疾病中,且对疾病具有恶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状囊尾蚴 氧化应激 生长性能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口蹄疫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石正发 《甘肃畜牧兽医》 2019年第6期19-21,共3页
口蹄疫是一类传染性非常强的疾病,其传播非常广泛,对养殖业的发展影响较大。目前,在猪口蹄疫治疗中,还是采用疫苗接种的方式。猪口蹄疫疫苗的研发结合了弱毒疫苗、灭活疫苗的研发,提升了猪口蹄疫的治疗效果。本文就猪口蹄疫疫苗的研究... 口蹄疫是一类传染性非常强的疾病,其传播非常广泛,对养殖业的发展影响较大。目前,在猪口蹄疫治疗中,还是采用疫苗接种的方式。猪口蹄疫疫苗的研发结合了弱毒疫苗、灭活疫苗的研发,提升了猪口蹄疫的治疗效果。本文就猪口蹄疫疫苗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口蹄疫 流行病 新型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BHK_(21)转瓶细胞培养血清加量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珍 脱浩亮 《饲料博览》 CAS 2021年第9期28-29,33,共3页
口蹄疫疫苗生产过程中BHK_(21)细胞的转瓶培养离不开血清,血清的价格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还在逐年上升,为了降低细胞转瓶培养过程中血清的应用成本,试验在BHK_(21)细胞转瓶培养过程中设置了不同的血清加量(1%、2%、3%、4%、5%、6%... 口蹄疫疫苗生产过程中BHK_(21)细胞的转瓶培养离不开血清,血清的价格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还在逐年上升,为了降低细胞转瓶培养过程中血清的应用成本,试验在BHK_(21)细胞转瓶培养过程中设置了不同的血清加量(1%、2%、3%、4%、5%、6%、7%、8%),待细胞接毒病变后收获并检测半数致死量(LD50)及病毒完整颗粒(146s)含量,分析BHK21细胞转瓶的适宜血清加量。结果显示:BHK_(21)细胞转瓶培养中血清加量为3%~5%时口蹄疫病毒LD_(50)及146s含量无明显差别,可达到生产需求。说明用3%~5%的血清可以即可达到较好的培养效果,并能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瓶培养 血清加量 半数致死量(LD_(50)) 病毒完整颗粒(146s)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滤浓缩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洪 刘亚兰 +2 位作者 苏德财 张玺 马源 《吉林畜牧兽医》 2020年第10期5-6,8,共3页
超滤浓缩技术是去除原液杂蛋白,收集目标蛋白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超滤浓缩是以切向流为动力,利用分子筛原理进行膜分离的过程[1]。是以一定的压力为条件,溶剂及小分子量的透过液透过对称微孔膜,而直径较大的大分子物质被截流,截流部分也... 超滤浓缩技术是去除原液杂蛋白,收集目标蛋白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超滤浓缩是以切向流为动力,利用分子筛原理进行膜分离的过程[1]。是以一定的压力为条件,溶剂及小分子量的透过液透过对称微孔膜,而直径较大的大分子物质被截流,截流部分也就是浓缩液,浓缩液返回至原料液,原料液的浓度便会升高,控制好剪切力反复进行,实现小分子量分离的目的,去除杂蛋白及特异性蛋白保留目标蛋白,达到对原料液浓缩纯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浓缩 146S 杂蛋白 浓缩倍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羊布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凯华 《广东蚕业》 2021年第9期76-77,共2页
文章围绕布病的介绍、牛羊布病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牛羊布病防治工作的改进对策、牛羊布病防治工作的注意事项等展开论述,通过对牛羊布病防治工作的分析,以期给相关领域的从业者一些启发。
关键词 牛羊布病 防治工作 主要问题 对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悬浮细胞最佳培养条件的研究
18
作者 脱浩亮 马志强 +1 位作者 马爱荣 王珍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0年第12期45-46,共2页
为了研究口蹄疫疫苗生产过程中BHK21悬浮细胞的最佳培养条件,通过改变悬浮细胞的培养的温度、pH、溶氧,待细胞接毒病变后收获检测LD50及146s。结果显示:悬浮细胞培养的温度在36.5~37℃、pH在7.0~7.2、溶氧在30%~60%时,细胞生长速度正常... 为了研究口蹄疫疫苗生产过程中BHK21悬浮细胞的最佳培养条件,通过改变悬浮细胞的培养的温度、pH、溶氧,待细胞接毒病变后收获检测LD50及146s。结果显示:悬浮细胞培养的温度在36.5~37℃、pH在7.0~7.2、溶氧在30%~60%时,细胞生长速度正常,细胞形态良好,接毒后细胞病变时间稳定,口蹄疫病毒LD50及146s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培养 BHK21细胞 温度 PH 溶氧 LD50 146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细胞培养液的质量控制
19
作者 李义香 张常恩 +1 位作者 王树瑜 孟香 《畜禽业》 2019年第9期20-20,共1页
细胞培养液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细胞的活性和细胞活率,影响着细胞的后续传代质量和接种病毒后的病毒继代收率。就细胞培养液质量控制进行介绍。
关键词 细胞培养液 质量控制 渗透压 储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20
作者 宋昌霖 《湖北畜牧兽医》 2014年第5期73-74,共2页
口蹄疫是感染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预防的该病的首要方式为疫苗接种。传统口蹄疫疫苗存在长期带毒、毒力返强等不安全因素,因此新型疫苗的研制迫在眉睫。就新型口蹄疫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口蹄疫 新型疫苗 构建 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