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净化工艺下矿井水溶解性污染物净化效果及改善措施研究
1
作者 史元腾 朱磊 +3 位作者 邴喆 向轶 李瑞华 王文东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106,共8页
针对煤矿矿井水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采用山西西南部某煤矿现有净化工艺,系统评价了传统矿井水净化技术对溶解性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矿井水经沉淀预处理、混凝气浮和砂滤处理后,不仅可有效去除高浓度颗粒物,还对其中的有机物、... 针对煤矿矿井水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采用山西西南部某煤矿现有净化工艺,系统评价了传统矿井水净化技术对溶解性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矿井水经沉淀预处理、混凝气浮和砂滤处理后,不仅可有效去除高浓度颗粒物,还对其中的有机物、总磷、氟化物、硫化物和总汞等溶解性污染组分有着不同程度的去除作用;采用活性炭吸附和微滤强化净化措施,可确保矿井原水中污染物浓度大幅波动环境下,除总氮和氟化物外,所有溶解性污染物指标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进一步研究发现,矿井水颗粒物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以及微滤膜的机械截留作用是溶解性污染物得以净化去除的发生机制。为改善总氮和氟化物净化效果,建议在现有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增加反硝化脱氮单元和氟化物吸附单元,研究成果可为煤矿矿井水净化工艺选择和升级改造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溶解性 污染物 活性炭 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矿井多能互补热电协同供能系统配置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龙飞 王帅 +4 位作者 李庆 李瑞华 武进 向轶 邴喆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39-2751,共13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降低煤炭开采过程的碳排放成为重要发展趋势,而矿井供能采用可再生能源面临着资源禀赋条件复杂、可再生能源波动、能源利用技术多样、用能负荷需求多变等多重问题。为实现对煤矿不同供给... 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降低煤炭开采过程的碳排放成为重要发展趋势,而矿井供能采用可再生能源面临着资源禀赋条件复杂、可再生能源波动、能源利用技术多样、用能负荷需求多变等多重问题。为实现对煤矿不同供给需求边界条件下的定制化开发,以西部地区年产8 Mt纳林河2号矿井热电供能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结合可再生能源及煤矿伴生资源的矿井多能互补热电供能系统与配置优化方法。该系统利用光伏、风电、热泵、储能等能源生产转换储存设备在可行边界条件下实现能量生产转化与平移,实现煤矿电能与热能互补互济与能源共享。通过分析矿井热电等能源需求及矿区太阳能、风能和伴生资源的源荷特征,在气象条件、分时电价、设备容量等边界约束下,采用供能总成本最低的方式满足矿井热能与电能的实时需求。基于负荷数据、设备模型、优化算法构建了多能互补热电协同供能模型,并提出了基于经济性、能效性、环保性、安全可靠性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对该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多能互补热电协同供能系统能够实现矿井供能系统的清洁低碳热电协同供能,有效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年产8 Mt纳林河2号矿井为例,采用多能互补热电协同供能系统可大幅降低能源采购成本,系统运行总费用可降低50%以上,系统绿色能源占比可提高到65%以上,实现80%以上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自发自用,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煤矿 多能互补 余热利用 规划配置 低碳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三废绿色治理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朱磊 史元腾 +5 位作者 邴喆 赵泽盟 向轶 李瑞华 李鹏 王文东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0,共8页
针对工业园区日益严格的三废排放要求,综述了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煤矿、电厂和煤化工项目三废的产生特点、园区三废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大都分布在北方地区的特点,提出了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三... 针对工业园区日益严格的三废排放要求,综述了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煤矿、电厂和煤化工项目三废的产生特点、园区三废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大都分布在北方地区的特点,提出了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三废治理协同化,实现工业三废向能源资源/原料转变和废物的高附加值利用,通过以废治废实现治理过程的节能减碳。最后,对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三废治理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三废治理要借助人工智能、融入城市发展和新能源供能治理过程,为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的三废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 产业示范区 三废处理 绿色化 资源化 治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