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安家岭露天矿卡车运输环节粉尘监测及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6
- 1
-
-
作者
丁新启
张瑞新
李淋
何谦
常永刚
贺振伟
威华
-
机构
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
华北科技学院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安家岭露天矿
-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4-149,共6页
-
文摘
露天煤矿属于半开放空间,在煤矿开采中会产生大量粉尘,运输环节为线尘源,持续时间长,产尘贡献大。为了研究露天矿卡车运输粉尘运移规律,以安家岭露天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等方法,分析安家岭露天矿运输环节粉尘浓度变化规律并提出降尘建议。结果表明,运输环节粉尘浓度在大部分时段未超过国家相关标准,卡车行驶引发扬尘污染区域集中在轮胎与地面接触位置。卡车前轮和后轮的间隙处易产生粉尘积聚,该区域浓度最高为4.9mg/m^(3),粉尘浓度在卡车尾部3m高度处浓度最高为1.62mg/m^(3),距卡车尾部20m位置7m高度处粉尘浓度为1.28ug/m^(3)达到极限扩散浓度。研究结果可指导矿山针对运输环节粉尘积聚位置,扩散区域范围强化洒水措施,有效降低运输环节粉尘的扩散。
-
关键词
露天矿山
运输道路
粉尘监测
数值模拟
降尘
-
Keywords
open-pit mine
transportation roads
dust monitor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dust suppression
-
分类号
TD57
[矿业工程—矿山机电]
-
-
题名窄采区高产能露天煤矿工作线布置及发展方式优化
- 2
-
-
作者
赵景昌
王瀚澍
侯鹏
白润才
任仕豪
-
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及装备研究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
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安家岭露天矿
-
出处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62,共1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374123)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科创新团队资助项目(LNTU20TD-01,LNTU20TD-07)。
-
文摘
以哈尔乌素露天煤矿为工程实例,针对其首采区工作线退回至矿权界内后,工作线长度变短、采区宽度变窄的特殊条件下,如何确保实现35 Mt/a原煤产能的问题,以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为原则,综合考虑工作线长度对生产剥采比、剥离物内排运距、原煤产量规模等的影响,建立了以年剥离总费用最低为目标的工作线长度优化数学模型,确定了经济合理工作线长度为1620~2315 m。结合哈尔乌素露天矿现有采掘设备生产能力和设备布置方案,分析确定了当工作线年平均推进度控制在400~515.25 m时,充分发挥采掘设备生产能力的工作线长度为1820 m。采用蒙特卡洛方法设计工作线形态,提出了3种满足工作线长度要求与年推进度限制的工作线布置与发展方式方案,构建了基于各方案平均生产剥采比、剥离加权平均运距、原煤加权平均运距、剥离加权平均提升高差、原煤加权平均提升高差和平均最大推进度等6项关键指标的客观赋权法CRITIC-TOPSIS综合评价模型。对3种方案的评价结果表明,方案二与理想解贴近度最高,能够使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在采区变窄条件下以最佳技术与经济效益实现35 Mt/a的原煤产能目标。
-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窄采区
高产能
工作线布置与发展方式
蒙特卡洛方法
CRITIC-TOPSIS综合评价模型
-
Keywords
open-pit coal mine
narrow mining district
high-capacity
working line layout and development
Monte Carlo method
CRITIC-TOPSI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
分类号
TD824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
-
题名露天矿背斜区内排土场边坡基底处理方式优选研究
被引量:8
- 3
-
-
作者
赵红泽
邵志奔
杜海瑞
邓有燃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深部岩石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安家岭露天矿
-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7-84,共8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8YFC080830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SKLGDUEK1923)。
-
文摘
露天矿内排土场边坡的稳定是露天矿顺利生产的重要保障,而排土场基底的岩层赋存条件是影响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安家岭露天矿开采进入背斜影响区,现有内排空间无法满足排土需求,需要在背斜区进行排土。为解决露天矿背斜倾角较大区域倾斜基底排土场稳定性问题,以安家岭露天矿内排土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针对背斜区倾斜基底进行处理的3个方案:基底麻面爆破处理,跟踪排弃台阶坡脚处拉抗滑沟处理以及背斜区倾角12°位置留设抗滑煤柱;使用Geo-studio软件Morgenstern-Price法研究在不同基底处理方式下进行背斜区单台阶跟踪排土,排土台阶的滑移模式以及稳定性变化情况。通过计算各个方案的经济成本,跟踪排土台阶稳定性系数以及背斜区域的单位排土量,构建了成本、稳定性系数、排土量3个评价指标,采用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所选指标进行加权,并根据方案与理想解的贴近度大小确定基底处理的最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背斜区单排土台阶滑移模式为以排弃台阶坡顶至排弃物料内部的圆弧滑面为侧滑面,以沿着基底平面为底部滑面的切层-顺层滑动;相同排弃参数的排弃台阶,在基底坡度从陡变缓的过渡区域,排土台阶的基底平面接近于圆弧面,且单台阶排弃量增加,台阶稳定性发生突变,安全系数较上部台阶显著降低;通过基于熵权TOPSIS法对3个方案进行优选,确定麻面爆破方案为基底处理的最优方案。
-
关键词
倾斜基底
基底处理
方案优选
露天煤矿
-
Keywords
inclined basement
basement treatment
method optimization
open-pit coal mine
-
分类号
TD849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
-
题名胜利露天矿边坡工程渐进性破坏分析研究
被引量:6
- 4
-
-
作者
吕金星
韩磊
陈辉
刘洪林
-
机构
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安家岭露天矿
-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6-129,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1903216,51964043)。
-
文摘
岩石的流变性是导致边坡变形破坏的重要力学性质之一。边坡的变形破坏与岩石的流变性密切相关,且大多都具有渐进性。为了揭示边坡工程渐进破坏的机理,结合露天矿山工程实际边坡,通过应用数值模拟软件对边坡渐进破坏过程进行分析,对露天边坡塑性区出现的时间以及演化特征展开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露天边坡塑性区出现的位置和范围与时间存在着直接关系;露天矿边坡的失稳破坏并不是瞬间便发生整体破坏的,而是由局部破坏逐渐扩展以致贯通渐进过程,进而指导露天矿山的安全生产。
-
关键词
露天矿
边坡工程
数值模拟
渐进性分析
-
Keywords
open-pit coal mine
slope engineer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progressivity analysis
-
分类号
TD164
[矿业工程—矿山地质测量]
-
-
题名露天煤矿穿孔环节粉尘运移规律模拟仿真研究
被引量:11
- 5
-
-
作者
丁新启
张瑞新
陈再明
邓有燃
王璟川
孙健东
-
机构
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
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
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安家岭露天矿
-
出处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9-215,共7页
-
基金
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横向项目(编号:技(2020)03)。
-
文摘
伴随环保意识在社会各行业的普及,露天矿山粉尘污染问题进入大众视野。穿孔环节作为露天矿山生产的首要环节,粉尘污染问题较严重。为了改善穿孔环节粉尘超标现状,以安家岭露天矿岩石穿孔作业环节为研究背景,利用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模拟Fluent软件,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运用欧拉-拉格朗日研究方法和DPM模型对牙轮钻机粉尘运移规律进行模拟;现场实验时,在钻机下风向呼吸带平面高度设置粉尘浓度监测点,与仿真结果对比。结果表明:牙轮钻机开始作业后,沿采场下风向距离和高度增加设置的各监测面粉尘质量浓度随时间首先快速升到一个最大值,之后稳定在一定浓度区间内上下浮动;粉尘质量浓度沿下风向随距离增加呈现先急剧上升到最大值,接着快速下降,最后缓慢下降的规律。最后,依据本研究结果提出减小穿孔环节粉尘扩散范围的建议。
-
关键词
露天矿
穿孔环节
粉尘运移规律
气固两相流
数值模拟
-
Keywords
open pit mine
drilling step
law of dust migration
gas-solid two-phase flow theory
numerical simulation
-
分类号
TD714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
-
题名露天采矿机复合切割轨迹对比研究
被引量:2
- 6
-
-
作者
孙宽
李鑫
韩流
周伟
邓有燃
-
机构
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安家岭露天矿
-
出处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1-105,共5页
-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编号:2012AA062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51034005)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00095110019)
-
文摘
为了研究露天采矿机的实际切割轨迹,总结了露天采矿机的基本作业方式,分析了切割轨迹的影响因素,综合x、y方向的分速度进行积分得到了顺时针和逆时针2种切割方式的轨迹计算模型,确立了切割轨迹长度L与水平方向速度v、开采深度h、滚筒半径R、转速ω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对T1255露天采矿机进行研究,得到了2种切割轨迹的长度、差值与h、R及ω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顺时针比逆时针切割轨迹长,单位切割次数功耗最大相差达到6.83 kN·m;固定转速时,2种切割轨迹随h增加而增加,变动转速时,顺时针切割轨迹随采深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h=0.5 m时达到最大,逆时针切割轨迹随着采深变化持续增加,在最大采深处达到最大。
-
关键词
露天采矿机
切割轨迹
切割方式
选采深度
-
Keywords
Surface miner, Cutting trajectory, Cutting ways, Selected mining depth
-
分类号
TD422
[矿业工程—矿山机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