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煤炭勘察设计工程企业创新发展研究与实践--以中煤天津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庆华 《中国煤炭》 2022年第10期20-25,共6页
介绍了中煤天津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煤天津设计工程公司”)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十四五”时期煤炭勘察设计工程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和中煤天津设计工程公司创新发展需要注意和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阐述了该公司在践行新发... 介绍了中煤天津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煤天津设计工程公司”)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十四五”时期煤炭勘察设计工程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和中煤天津设计工程公司创新发展需要注意和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阐述了该公司在践行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过程中的路径研究及其具体实践:成立地下工程智能研究院和新能源设计研究所、推进数字化业务转型,在煤炭智能掘进、智能选煤厂、地下空间利用等领域均走在行业前列,在城乡规划、民用建筑、城市综合体等非煤领域已实现诸多新突破;对企业“十四五”期间的创新发展谋划进行了简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勘察设计工程企业 创新发展 数字化业务转型 智能选煤厂 地下空间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煤工程设计中多煤层煤质分析方法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郭大林 王洋 +1 位作者 卫中宽 吴鹏飞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9-33,共5页
以开滦集团东欢坨矿选煤厂为例,通过对比分析大量数据,提出多煤层煤质分析的新方法,通过工业分析指标、粒度特性和浮沉特性三个方面的论证将5个煤层合并为2个煤层进行煤质分析,在工业分析指标方面对比了煤种、灰分、硫分和发热量,粒度... 以开滦集团东欢坨矿选煤厂为例,通过对比分析大量数据,提出多煤层煤质分析的新方法,通过工业分析指标、粒度特性和浮沉特性三个方面的论证将5个煤层合并为2个煤层进行煤质分析,在工业分析指标方面对比了煤种、灰分、硫分和发热量,粒度组成方面对比了煤层赋存条件和开采方法,浮沉组成方面对比了各密度级的基元灰分和浮物累计灰分。煤质分析过程得到简化,分析结果规律性更强,对实际生产也更具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煤层煤质分析 工业分析指标 粒度特性 浮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曲瓦斯发电厂二期工程设计优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闫中元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3-36,共4页
为了解决山西焦煤沙曲瓦斯发电厂二期工程存在的通风、冷却、爆震等问题,分析了现状厂房通风形式、冷却机组布置缺陷,从改善主厂房通风方式、优化冷却机组布置、提高冷却机组自身冷却能力等方面进行优化,使得厂房通风方式由原先的发动... 为了解决山西焦煤沙曲瓦斯发电厂二期工程存在的通风、冷却、爆震等问题,分析了现状厂房通风形式、冷却机组布置缺陷,从改善主厂房通风方式、优化冷却机组布置、提高冷却机组自身冷却能力等方面进行优化,使得厂房通风方式由原先的发动机侧自然进风屋顶强制排风变为两侧强制进风屋顶自然排风,主厂房夏季环境温度可保持在38℃以下,闭式冷却水箱能够获得新鲜冷空气进行冷却,缸套水冷却能力由836kW提升至1007kW。经改造后,厂房通风效果及机组冷却系统性能得到大幅提升,机组运行负荷率长期稳定在90%以上,爆震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发电 厂房通风 冷却水箱布置 机组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蓄热体结构设计及性能分析
4
作者 杨俊辉 袁君 +4 位作者 张继达 王金海 乔红斌 蔡振义 马中成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82-294,共13页
蓄热体广泛应用于瓦斯余热回收,其结构决定了余热回收效率。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新型多层板式蓄热体设计方案,系统性地对其结构优化与性能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采用流固热耦合的方法对蓄热体的传热过... 蓄热体广泛应用于瓦斯余热回收,其结构决定了余热回收效率。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新型多层板式蓄热体设计方案,系统性地对其结构优化与性能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采用流固热耦合的方法对蓄热体的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不同开孔形式(如通孔、双孔、双半孔)对蓄热体内气体流动、温度分布和压力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合理增加开孔不仅有助于改善蓄热体内部温度的均匀性,还能有效增强整体热性能。双孔结构的蓄热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形式,其设计在减少沿程压力损失、提高蓄热效率以及增强热量传递能力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此外,本文还为新型蓄热体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高效且可行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 余热回收 流固热耦合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吸随动支撑夹具的薄壁件镜像铣削振动抑制技术
5
作者 田雨 肖聚亮 +3 位作者 刘思江 毛颖熙 王云鹏 刘海涛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94-105,共12页
针对飞机蒙皮在减薄过程中的振动问题,提出基于磁吸随动支撑夹具的薄壁件镜像铣削振动抑制技术。首先,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铣削条件下工件的频响函数与振动幅值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镜像铣削振动抑制技术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 针对飞机蒙皮在减薄过程中的振动问题,提出基于磁吸随动支撑夹具的薄壁件镜像铣削振动抑制技术。首先,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铣削条件下工件的频响函数与振动幅值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镜像铣削振动抑制技术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新型磁吸随动支撑夹具;然后,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夹具的应用,建立考虑夹具俯仰夹角的轴向磁力数学模型,重点探究滚珠未与工件接触时铣削点处的动态响应,并确定最优支撑气压;最后,制得夹具实物并开展不同加工参数下的飞机蒙皮铣削加工试验。结果表明,当夹具夹紧工件且同时施加0.1 MPa的支撑气压时,工件的振动幅值显著减少,验证了所提抑振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蒙皮 镜像铣削 磁吸随动支撑夹具 加工振动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U-Net的煤矸图像分割模型与放煤控制技术
6
作者 袁永 秦正寒 +3 位作者 夏永琪 武让 李立宝 李勇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22-2738,共17页
煤矸识别技术是综放工作面实现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也是该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针对目前煤矸图像数据集整体质量差、数据规模小、煤矸图像分割模型检测速度慢、识别精度低等问题,参考实际综放工作面搭建了大尺寸等比例综放开... 煤矸识别技术是综放工作面实现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也是该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针对目前煤矸图像数据集整体质量差、数据规模小、煤矸图像分割模型检测速度慢、识别精度低等问题,参考实际综放工作面搭建了大尺寸等比例综放开采相似模拟平台,基于该平台建立了煤矸图像采集系统,采集构建了高清仿真综放工作面煤矸图像数据集,提出一种基于特征金字塔网络(FPN)和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ASPP)的改进U-Net煤矸分割模型,提高了煤矸图像的分割精度。通过在U-Net模型的跳跃连接中添加FPN模块,同时在解码器部分引入ASPP模块,建立了FPN-ASPP-U-Net煤矸分割模型,消融试验验证了FPN模块和ASPP模块对U-Net模型性能的提升。结果表明:FPN-ASPP-U-Net模型分割效果最好,均准确率(M_(A))为97.29%,均F1得分(M_(F1))为97.44%,均交并比(M_(I))为95.65%,模型参数量(M_(P))为29.64 M,浮点运算量(F)为341.29 G,每秒帧数(f)为41.1 f/s,与U-Net模型相比,M_(I)、M_(F1)和M_(A)分别提升了2.64%、1.06%和1.15%,模型参数量仅仅增加了0.33 M,改进后的模型在图像分割速度上有少量提升。设计了FPN-ASPP-U-Net模型与PSPNet、SegFormer、DeepLabV3+、PSANet语义分割模型的图像分割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FPN-ASPP-U-Net模型对煤矸图像分割的性能最好,同时模型整体计算参数量最小,在分割精度和分割速度之间有着较好的平衡。对于粉尘影响下的不清晰图像,采用暗通道与高斯加权相结合的方法对图像数据集进行去雾增强,轻度粉尘、中度粉尘、重度粉尘去雾前后的模型对煤的分割精度提高了14.81%、17.79%、23.62%,对矸的分割精度提高了11.73%、14.50%、14.86%。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FPN-ASPP-U-Net模型的煤矸图像混矸率计算方法,开展了煤矸图像分割控制放煤试验,以混矸率20%作为放煤口关闭的阈值,单次放煤口开关期间真实混矸率与模型预测混矸率平均误差率为4.71%,验证了基于煤矸图像混矸率对放煤控制的可行性。最后,封装模型代码研发了煤矸图像智能识别软件,设计了煤矸分割现场应用方案,在榆树田煤矿110501综放工作面进行了图像控制放煤试验,验证了该方法能够对煤矸图像进行精准分割,对放煤口开关进行合理控制,提高了综放工作面的智能化水平,为推动煤矿进一步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与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顶煤 煤矸识别 图像分割 混矸率 U-Ne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站巡检机器人RTK定位技术应用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韩飞 王博 +3 位作者 刘阔 王鑫彪 杨玉锁 宋宝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9,共9页
针对目前城市基础设施设备安全巡检方式以人工为主,具有风险高、效率低、漏检处多等缺点,难以满足复杂场景巡检的问题,对场站巡检机器人RTK定位技术应用进行探讨:提出将机器人应用于工业场站巡检,采用实时动态(RTK)定位关键技术,实时处... 针对目前城市基础设施设备安全巡检方式以人工为主,具有风险高、效率低、漏检处多等缺点,难以满足复杂场景巡检的问题,对场站巡检机器人RTK定位技术应用进行探讨:提出将机器人应用于工业场站巡检,采用实时动态(RTK)定位关键技术,实时处理2个卫星定位观测站的载波相位差分以实现巡检机器人的自身高精度定位,具有安全高效、自主分析、智能决策的优势;并分析不同特色巡检场景的巡检内容与要求,总结单体巡检机器RTK定位技术与多巡检机器人协同RTK定位技术;然后阐述巡检机器人RTK定位技术在变电站、燃气场站及高压输电线等场景下的应用效果;最后对巡检机器人RTK定位关键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场景巡检 机器人 实时动态(RTK)定位 协同巡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硬顶板下沿空掘巷煤柱宽度及稳定控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云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31,40,共10页
坚硬顶板下沿空掘巷围岩大变形控制是目前煤炭地下安全高效开采的技术难题。目前针对厚硬顶板下沿空掘巷煤柱宽度确定及围岩稳定控制的研究未能充分探讨煤柱稳定性影响因素,尤其忽略了基本顶关键块B回转变形压力的传递效应。针对该问题... 坚硬顶板下沿空掘巷围岩大变形控制是目前煤炭地下安全高效开采的技术难题。目前针对厚硬顶板下沿空掘巷煤柱宽度确定及围岩稳定控制的研究未能充分探讨煤柱稳定性影响因素,尤其忽略了基本顶关键块B回转变形压力的传递效应。针对该问题,以利民煤矿90302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建立了厚硬顶板下煤柱宽度力学模型,推导得出煤柱合理宽度为6.93 m,考虑工程地质条件及施工因素,确定90302运输巷沿空掘巷煤柱宽度为7 m。分析了基本顶关键块B长度,直接顶稳定系数、厚度、回转角度等对煤柱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煤柱稳定性系数随基本顶关键块B长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直接顶稳定性系数及其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煤层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的增大而增大。建立UDEC数值计算模型,进一步分析基本顶关键块B长度对7 m煤柱变形、裂隙损伤程度及巷道破坏特征的影响规律:当基本顶关键块B长度为16 m时,90302运输巷两帮及顶板近似呈现对称变形,两帮无明显裂隙产生,围岩稳定程度高。为确保90302运输巷围岩稳定及安全使用,对基本顶关键块B采空区侧悬顶采取水压致裂切顶卸压控制技术,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巷道掘进完成28 d后围岩变形趋于稳定,回采期间顶底板移近量最大值为148 mm,两帮收敛量最大值为196 mm,确保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煤柱沿空掘巷 坚硬顶板 煤柱宽度 围岩稳定控制 水压致裂切顶卸压 基本顶关键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回填土排土场光伏支架及基础选型分析
9
作者 赵捷 商长征 +1 位作者 杨景龙 侯现乐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针对高回填土排土场建设光伏电站后的沉降变形难题,基于山西平朔矿区排土场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分析沉降变形对光伏支架及基础的影响,并结合场地回填土情况,对光伏支架及基础选型、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为高回填土排土场光伏... 针对高回填土排土场建设光伏电站后的沉降变形难题,基于山西平朔矿区排土场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分析沉降变形对光伏支架及基础的影响,并结合场地回填土情况,对光伏支架及基础选型、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为高回填土排土场光伏支架及基础设计提供了解决方案。技术经济比选结果表明:高回填土排土场建设光伏电站,光伏支架宜采用固定光伏支架,光伏阵列宜采用短阵列,根据回填的时间长短选择光伏支架基础型式,并注重光伏电站建成后的变形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回填土 排土场 光伏支架及基础 管桩基础 条形基础 悬索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异构信息融合的浮选精煤灰分智能预测
10
作者 成荣杰 崔腾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148,共7页
针对单一X射线检测难以充分捕捉浮选精煤过程中复杂的物料变化情况的问题,融合X射线检测技术与机器视觉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多源异构信息融合的智能浮选系统,建立了基于联邦学习(FED)-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浮选精煤灰分预测模型。通过X... 针对单一X射线检测难以充分捕捉浮选精煤过程中复杂的物料变化情况的问题,融合X射线检测技术与机器视觉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多源异构信息融合的智能浮选系统,建立了基于联邦学习(FED)-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浮选精煤灰分预测模型。通过X光灰分仪对浮选精煤矿浆进行元素分析,采用一维卷积(1D-CNN)处理元素含量数据,提取时序特征;通过浮选精煤泡沫视觉技术对浮选精煤灰分进行检测,采用二维卷积(2D-CNN)处理尾矿图像信息,提取空间特征;采用注意力机制对时序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多源异构信息融合,通过全连接层对浮选精煤灰分进行回归预测。FED模型通过分模块聚合方式和动态加权策略,有效解决了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中的隐私保护和协同建模问题。实验结果表明,FED-CNN模型的最大误差为4.44%,决定系数R^(2)达0.94,预测精度高于基于尾矿图像的2D-CNN模型和基于X射线的1D-CNN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浮选 精煤灰分预测 多源异构信息融合 X射线荧光光谱 机器视觉 联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光优化算法的沿空掘巷煤柱宽度优化及应用
11
作者 赵宝福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4-170,共7页
针对现有沿空掘巷煤柱宽度优化研究流程复杂、耗时冗长等问题,引入极光优化(PLO)算法对沿空掘巷煤柱宽度进行自动寻优。采用理论分析、智能寻优和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基本顶沿空掘巷侧方断入煤体深度,确定了沿空掘巷内应力场分布范围... 针对现有沿空掘巷煤柱宽度优化研究流程复杂、耗时冗长等问题,引入极光优化(PLO)算法对沿空掘巷煤柱宽度进行自动寻优。采用理论分析、智能寻优和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基本顶沿空掘巷侧方断入煤体深度,确定了沿空掘巷内应力场分布范围和沿空掘巷的合理布置区域;根据巷道布置原则,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得到煤柱留设宽度范围为1.5~7.0m。提出了基于PLO算法的煤柱宽度优化方法,建立了以沿空掘巷围岩变形为评价指标的适应度函数,经过迭代寻优后,得到最佳煤柱宽度为7.0m。基于最佳煤柱宽度,设计了沿空掘巷锚杆索网联合支护方案。现场实践结果表明,7.0m煤柱及综合控制技术在掘采过程中有效地控制了沿空掘巷围岩变形量,能够维持巷道整体稳定,提高了煤炭资源采出率,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掘巷 围岩变形控制 煤柱宽度 极光优化算法 应力场分布 基本顶破断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大断面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及控制技术
12
作者 赵宝福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7,共7页
针对大海则煤矿深部大断面巷道强烈破坏难题,通过现场调研总结了大断面巷道破坏特征,分析了大断面巷道破坏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以高承载力柔性锚杆为核心的支护优化方案。为了验证优化方案的合理性,采用UDEC建立了Trigon模... 针对大海则煤矿深部大断面巷道强烈破坏难题,通过现场调研总结了大断面巷道破坏特征,分析了大断面巷道破坏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以高承载力柔性锚杆为核心的支护优化方案。为了验证优化方案的合理性,采用UDEC建立了Trigon模型,对比了原方案与优化方案两种情况下的巷道变形量、塑性区范围及围岩裂隙分布特征。模拟结果显示,采取优化方案后,围岩承载效果大幅提高,巷道变形量和塑性区范围明显降低,围岩内部裂隙数量大幅减少。现场开展工业性试验后,巷道围岩在50 d时趋于稳定,顶板最大下沉量197 mm,现场巷道整体成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巷道 破坏机理 Trigon模型 裂隙 柔性锚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客互助行为驱动的地铁洪涝应急疏散策略仿真分析
13
作者 雷斌 张馨宙 +1 位作者 王丛 李飞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63-3175,共13页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城市遭遇极端暴雨频率明显增加,导致地铁系统频繁受到洪涝灾害影响。为制定有效的应急疏散策略,结合站内设施和乘客自身等疏散影响因素,构建了融合帮扶行为的应急疏散模型。以西安市小寨地铁站为例,利...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城市遭遇极端暴雨频率明显增加,导致地铁系统频繁受到洪涝灾害影响。为制定有效的应急疏散策略,结合站内设施和乘客自身等疏散影响因素,构建了融合帮扶行为的应急疏散模型。以西安市小寨地铁站为例,利用AnyLogic平台研究了不同水侵强度下应急疏散策略对疏散效率的影响,包括调整自动扶梯运行方式、布设导流栏及开放单行通道等策略,发现现有应急疏散策略对提高疏散效率均有正向促进作用。相比于原始情景,当采取综合疏散策略时,涝水入侵高度20 cm、30 cm及50 cm三种情景下安全疏散比例分别提高12.59百分点、10.17百分点和10.95百分点。最后,对地铁水侵事件下乘客应急疏散和地铁车站水灾防灾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地铁 水侵事故 应急疏散 疏散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选煤信息模型的智能化选煤厂三维可视化管理平台设计 被引量:12
14
作者 郭庆华 卫中宽 +1 位作者 张树森 王然风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4-62,共9页
目前选煤厂智能化建设中鲜有围绕设计、施工到生产运维全生命周期进行三维可视化管理的研究与开发,同时三维可视化和大数据云平台深度融合的研究也较少。针对上述问题,以建筑信息模型(BIM)为基础,针对BIM仅仅考虑选煤建(构)筑物信息模型... 目前选煤厂智能化建设中鲜有围绕设计、施工到生产运维全生命周期进行三维可视化管理的研究与开发,同时三维可视化和大数据云平台深度融合的研究也较少。针对上述问题,以建筑信息模型(BIM)为基础,针对BIM仅仅考虑选煤建(构)筑物信息模型,不能满足智能化选煤厂建设需求的问题,对其进行改进,提出了选煤信息模型(CPIM)。结合大数据云平台技术,设计了基于CPIM的智能化选煤厂三维可视化管理平台(该平台由基础设施层、数据源层、基础平台、应用层和业务展示层构成),构建了煤炭洗选工程数据标准,实现了选煤设计、施工、生产运维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接入、治理、存储、分析、共享。重点分析了BIM轻量化引擎、CPIM大数据子平台构建、CPIM全生命周期应用、煤炭洗选工程数字化建设标准制定和软件系统自主研发与国产硬件适配等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以中煤集团某选煤厂为研究对象,基于CPIM大数据子平台和BIM三维引擎子平台,构建了CPIM全生命周期三维可视化应用平台,同时实现了硬件的国产化适配。现场应用表明:该平台可以对选煤厂设计、施工、运行各环节进行有效数据采集、统一加工、存储、分析和应用,打通了煤炭洗选行业的数据通道,实现了涵盖选煤厂设计、施工到生产运维全生命周期的三维可视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选煤厂 三维可视化管理平台 建筑信息模型 选煤信息模型 大数据云平台 煤炭洗选工程数据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煤矿配电网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振 吴继宗 +1 位作者 郝杨 李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3-56,共4页
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系统内具有以电力电子设备为代表的谐波源,接入煤矿配电网后会对供电质量产生诸多不利影响的问题,文章阐述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定位,明确了其接入煤矿配电网后的运行方式。从分布式光伏发... 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系统内具有以电力电子设备为代表的谐波源,接入煤矿配电网后会对供电质量产生诸多不利影响的问题,文章阐述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定位,明确了其接入煤矿配电网后的运行方式。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煤矿配电网后产生的变化,分析了其对煤矿配电网的影响,得到了接入后潮流分布的改变、光伏功率的波动及谐波源的注入是产生不利影响的主要因素,以及产生不利影响时的边界条件。通过对煤矿配电网特性的分析,总结了利用配电网负荷、最小三相短路电流限制不利影响的并网设计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发电系统 配电网 谐波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航测的煤矸石山治理BIM正向设计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凤阁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6-29,共4页
针对目前煤矸石山治理设计中存在测图和设计效率低下,灭火防复燃的工艺表述不明等问题,应用无人机技术对某矿煤矸石山治理区进行了航测,获取了三维地形数据,将其导入BIM软件中进行正向设计,并制作了煤矸石山灭火防复燃工艺施工动画,用... 针对目前煤矸石山治理设计中存在测图和设计效率低下,灭火防复燃的工艺表述不明等问题,应用无人机技术对某矿煤矸石山治理区进行了航测,获取了三维地形数据,将其导入BIM软件中进行正向设计,并制作了煤矸石山灭火防复燃工艺施工动画,用以指导施工。结果表明:采用无人机航测技术获取的三维地形可直接应用于BIM设计,代替了CAD地形图,测图效率提高了约60%;利用BIM软件进行正向协同设计,工程量计算更加准确,设计效率提高了约30%;根据BIM模型制作的灭火防复燃工艺动画,对现场施工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航测 三维地形 煤矸石山治理 BIM技术 正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回沟煤矿矿井水处理站设计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源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25,共4页
结合小回沟煤矿矿井水来源及水质特点,分析了矿井水处理站的设计范围和设计规模,研究了改进型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和设备,即"旋流混凝澄清+机械过滤器+消毒",从预沉调节池、旋流混凝澄清净水装置、机械过滤器和清水池... 结合小回沟煤矿矿井水来源及水质特点,分析了矿井水处理站的设计范围和设计规模,研究了改进型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和设备,即"旋流混凝澄清+机械过滤器+消毒",从预沉调节池、旋流混凝澄清净水装置、机械过滤器和清水池等方面进行了工艺设计,从主要建(构)筑物、水处理设备、加药设备、污泥处置、生产废水处置和供电控制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单元设计。经试运行期间调试结果表明,小回沟煤矿矿井水处理工艺成熟可靠,操作简单,便于管理维护,出水水质达到了预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处理站 旋流混凝澄清 机械过滤 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瓦斯发电站消防系统设计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源野 杨俊辉 +3 位作者 薛春雷 刘艳辉 程龙 李丹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49,共5页
利用燃气内燃机燃烧煤矿瓦斯拖动发电机发电是近年来煤矿瓦斯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煤矿瓦斯发电项目消防系统设计一直是设计难点。论文从平面布置消防道路、室外消防、室内消防及电气装置消防等方面,探讨了现行规范对瓦斯电站消防系统... 利用燃气内燃机燃烧煤矿瓦斯拖动发电机发电是近年来煤矿瓦斯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煤矿瓦斯发电项目消防系统设计一直是设计难点。论文从平面布置消防道路、室外消防、室内消防及电气装置消防等方面,探讨了现行规范对瓦斯电站消防系统的要求。并结合山西省晋城某煤矿瓦斯发电项目,总结了煤矿瓦斯发电项目消防系统设计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瓦斯发电 消防系统设计 主厂房 总平面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工业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标准》应用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晶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6-29,共4页
根据《煤炭工业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标准》及国家现行环保和消防等政策变化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规范标准、生产工作实践,探讨了在规范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煤炭行业暖通专业的特殊性,提出了关于热负荷估算、冷风渗透量的考虑... 根据《煤炭工业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标准》及国家现行环保和消防等政策变化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规范标准、生产工作实践,探讨了在规范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煤炭行业暖通专业的特殊性,提出了关于热负荷估算、冷风渗透量的考虑、井筒防冻、通风设备选型、除尘指标、输煤系统消防等方面的观点和建议,以及下一步修订增补的方向,为煤炭行业暖通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暖通风 煤炭行业 选煤厂除尘 输煤系统消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素煤矿主井井塔结构设计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显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29,共5页
结合我国煤矿矿井生产规模提高,提升能力加大,提升设备增多的现实背景,介绍了内蒙古葫芦素煤矿主井井塔的结构设计要点,提出了冻融法施工井筒的井塔其桩基设计注意事项,分析了设计过程中对于荷载工况、工况组合的要求及软件计算技巧,总... 结合我国煤矿矿井生产规模提高,提升能力加大,提升设备增多的现实背景,介绍了内蒙古葫芦素煤矿主井井塔的结构设计要点,提出了冻融法施工井筒的井塔其桩基设计注意事项,分析了设计过程中对于荷载工况、工况组合的要求及软件计算技巧,总结了双提升机钢筋混凝土井塔结构体系设计、墙体稳定性验算、提升设备基础梁设计、楼板设计、结构共振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井塔 双提升机 结构设计 工况 墙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