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井下处理高浊矿井水工艺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梁旭 张兆 +5 位作者 白振荣 张东昕 田棣 李怀东 邸卫猛 韩少科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5期81-84,共4页
以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一号井煤矿为例,针对井下进水仓生产污水的水质、水量及其波动情况,利用微砂重介速沉设备进行处理,具有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在井下运用微砂重介速沉水处理工艺技术将煤泥岩粉等悬浮物... 以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一号井煤矿为例,针对井下进水仓生产污水的水质、水量及其波动情况,利用微砂重介速沉设备进行处理,具有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在井下运用微砂重介速沉水处理工艺技术将煤泥岩粉等悬浮物先行去除,实现泥水的有效分离,清水入仓后可提升至地面或井下直接回用,煤泥也得到了有效回收并产生经济效益,排水系统更节能降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水仓 煤泥沉积 清仓困难 微砂重介速沉水处理 节能 降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氟剂在矿井水除氟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伟 蔡魏魏 +3 位作者 王志慧 王艳兵 邸卫猛 韩少科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3期94-99,共6页
通过对比4种药剂的除氟性能,挑选出最佳除氟剂并探究了不同因素对其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药剂氟化物去除效果为:ZMCF>CF-B>CF-A>PAC。最佳实验条件ZMCF除氟剂投加量为100 mg/L,PAC投加量为160 mg/L,PAM投加量为1.2 mg/... 通过对比4种药剂的除氟性能,挑选出最佳除氟剂并探究了不同因素对其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药剂氟化物去除效果为:ZMCF>CF-B>CF-A>PAC。最佳实验条件ZMCF除氟剂投加量为100 mg/L,PAC投加量为160 mg/L,PAM投加量为1.2 mg/L,pH为6~7,反应沉淀30 min后,出水氟化物浓度为0.52 mg/L。共存阴离子Cl-和SO_(4)_(2-)对除氟效果影响较小。现场实验结果显示,最佳实验条件下处理后出水氟化物含量为0.75~0.93 mg/L,平均值为0.83 mg/L,氟化物浓度可稳定在1.0 mg/L以下,符合煤矿矿井水排放要求。出水浊度为8.9~14.6 NTU,经后续系统过滤后进一步降低出水浊度,从而排放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除氟剂 除氟条件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剂种类对高悬浮物矿井水处理效率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张晓广 韩少科 +4 位作者 谢阳 吴凡 李传峰 钟晓勇 李琼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6期91-96,共6页
选用石英重砂加载混凝处理高悬浮矿井水为研究对象,分析矿混凝剂种类(聚合氯化铝(PAC)、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和聚合氯化铁(FeCl_(3))等)对石英重砂加载混凝处理高悬浮物矿井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适量的PAC有助于提升单位时... 选用石英重砂加载混凝处理高悬浮矿井水为研究对象,分析矿混凝剂种类(聚合氯化铝(PAC)、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和聚合氯化铁(FeCl_(3))等)对石英重砂加载混凝处理高悬浮物矿井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适量的PAC有助于提升单位时间内加载混凝沉淀处理的效率和速率,而过量的PAC投加会降低其处理效率和速率。投加PAM可有助于提升单位时间内加载混凝沉淀处理的效率和速率,但投加量的作用可忽略。适量投加FeCl_(3)可有效提升加载混凝沉淀高悬浮煤粉矿井水的去除效率和速率,但对高悬浮岩粉矿井水的作用较弱。该研究成果为保障重砂加载混凝处理高悬浮矿井水的效率,保障我国煤炭矿区水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 PAM FeCl_(3) 混凝沉淀 矿井水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砂诱导去除矿井水中高悬浮煤岩粉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曹楠楠 白振荣 +4 位作者 贺高峰 周发堂 张瑞 范青 李琼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4期79-83,共5页
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重砂加载混凝沉淀被广泛应用于高悬浮物矿井水的高效处理。然而,矿井水中多变的悬浮物种类对重砂加载混凝沉淀效果的影响则很少有人关注,影响机制也不清晰。为此,选用石英重砂加载混凝处理高... 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重砂加载混凝沉淀被广泛应用于高悬浮物矿井水的高效处理。然而,矿井水中多变的悬浮物种类对重砂加载混凝沉淀效果的影响则很少有人关注,影响机制也不清晰。为此,选用石英重砂加载混凝处理高悬浮矿井水为研究对象,分析矿井水中悬浮物的种类(煤粉、岩粉和煤岩粉混合物等)对石英重砂加载混凝处理高悬浮物矿井水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石英重砂的投加对混凝沉淀处理高悬浮岩粉矿井水效率的影响可忽略,但适量的重砂投加有助于提升混凝沉淀的效率和速率。虽然石英重砂投加量越多,混凝沉淀的效率和速率升高的越快,但石英重砂的投加并不能高效地混凝沉淀处理高悬浮煤粉矿井水。随着矿井水中煤粉含量的降低,岩粉含量的增加,运行过程中上清液的浊度逐渐降低,石英重砂加载混凝处理的效率和速率逐渐升高。该研究成果为保障重砂加载混凝处理高悬浮矿井水的效率,缓解我国西部矿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砂 混凝沉淀 煤粉 岩粉 矿井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煤矿高铁锰矿井水处理工艺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雨晨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4期93-96,共4页
为响应国家相关环保政策,解决矿区废水铁锰污染问题,针对含铁锰离子矿井水开展研究,以直滤技术作为核心单元改进传统除铁锰工艺,改进后的深度除铁锰工艺可稳定处理含铁锰矿井水,实现了矿井水处理站的自动化安全生产,节省了基建投资,缩... 为响应国家相关环保政策,解决矿区废水铁锰污染问题,针对含铁锰离子矿井水开展研究,以直滤技术作为核心单元改进传统除铁锰工艺,改进后的深度除铁锰工艺可稳定处理含铁锰矿井水,实现了矿井水处理站的自动化安全生产,节省了基建投资,缩短了工艺流程,降低了运行费用,为含铁锰离子矿井水处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含铁锰矿井水 直滤技术 水质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污水处理系统数字孪生应用
6
作者 薛晓强 曹楠楠 +4 位作者 贺高峰 吴凡 王子昕 杨光 贺强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8期137-141,146,共6页
阐述了当前矿井的污水处理存在设备控制不集中,设备维护不便,感知与交互性差等诸多问题;介绍了“数字孪生”这种贴近现实又超越现实的理念,可以被视为一个或多个重要的、彼此依赖的装备系统的数字映射系统,并针对矿井污水处理过程中所... 阐述了当前矿井的污水处理存在设备控制不集中,设备维护不便,感知与交互性差等诸多问题;介绍了“数字孪生”这种贴近现实又超越现实的理念,可以被视为一个或多个重要的、彼此依赖的装备系统的数字映射系统,并针对矿井污水处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对矿井污水处理系统数字孪生应用进行研究;论术了总体规划、技术架构、数字孪生关键技术等多方面功能,为矿井污水处理数字化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污水处理 数字孪生 虚拟现实 视频联动 故障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矿坑水处理技术研究
7
作者 谢阳 韩少科 +4 位作者 张晓广 李齐 陈迪 林旭楠 李广利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6期101-106,共6页
针对露天矿矿坑水悬浮物高、水质水量受环境影响较大以及项目地地质情况等特点,通过对比分析选出适用于本项目水质特点的处理工艺,即“辐流式预沉调节池+重介速沉水处理设备+V型滤池”工艺。该项目实施后,彻底解决了矿坑水处理稳定性,... 针对露天矿矿坑水悬浮物高、水质水量受环境影响较大以及项目地地质情况等特点,通过对比分析选出适用于本项目水质特点的处理工艺,即“辐流式预沉调节池+重介速沉水处理设备+V型滤池”工艺。该项目实施后,彻底解决了矿坑水处理稳定性,消除了水质水量波动对处理系统的冲击,同时扩大了系统的处理水量,减少了药剂损耗量,为矿区矿坑水处理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矿坑水 辐流式预沉调节池 重介速沉水处理设备 水质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煤田不同矿井水中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特征对比研究——以东滩煤矿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宏乐 骆祥波 +6 位作者 赵子通 万光龙 邸卫猛 李怀东 梁明春 张伟 李琼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3年第11期79-84,共6页
使用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对比分析了东滩煤矿上下组煤矿井水中DOM的来源、组成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上组煤矿井水DOM含量为0.17~3.10 mg/L,均值为1.57 mg/L;下组煤矿井水DOM含量为0.12~3.76 mg/L,均值... 使用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对比分析了东滩煤矿上下组煤矿井水中DOM的来源、组成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上组煤矿井水DOM含量为0.17~3.10 mg/L,均值为1.57 mg/L;下组煤矿井水DOM含量为0.12~3.76 mg/L,均值为0.69 mg/L。矿井水共有3个荧光组分,为大分子类陆源腐殖质物质,小分子类陆源腐殖质物质和类蛋白物质。相比上组煤矿井水,下组煤矿井水DOM具有较高的E2/E3、S_(R)、BIX、FI和SUV_(254)值,较低的HIX和β∶α值,这可能与乳化油的泄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溶解性有机物(DOM)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