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风作用下海洋井架结构安全风险监测及评级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士超 黄儒康 +3 位作者 李彪彪 李建伟 陈小伟 何宝林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3,共9页
海洋井架服役期间经常承受极端风载荷作用,定量评估其风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并指导安全风险预警尤为重要。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风载作用下井架高风险区,结合在线监测技术采集井架在台风期的结构响应数据,并建立风载作用下井架安全评... 海洋井架服役期间经常承受极端风载荷作用,定量评估其风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并指导安全风险预警尤为重要。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风载作用下井架高风险区,结合在线监测技术采集井架在台风期的结构响应数据,并建立风载作用下井架安全评级模型,对井架现状进行量化风险分级。应用结果表明:井架在风载作用下高风险区域处在结构不同分体的连接处,尤其是承载机构部位;井架在线监测设备可实现在台风期持续平稳运行,监测数据可为井架安全状态监测预警提供参考;井架安全风险评级模型可在充分结合井架实际服役状况及台风预警数据的前提下,实现井架量化安全风险评级。所得结论可为台风期井架安全风险预警及分级管控提供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井架结构 风载作用 高风险区 安全风险评级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盐沼典型区域碳密度评估研究——以渤海辽河口为例
2
作者 吴翌丹 宋莎莎 +3 位作者 赵建平 张庆范 安伟 张广帅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7,共9页
为剖析滨海盐沼湿地的碳密度特性,评估滨海盐沼湿地的碳密度现状,本研究以典型的渤海辽河口区域滨海盐沼湿地为例,在研究区域开展现场调查,根据盐沼湿地的植被类型、生态特征和地形变化,选取27个采样点,测定植被及土壤样本的生物量、有... 为剖析滨海盐沼湿地的碳密度特性,评估滨海盐沼湿地的碳密度现状,本研究以典型的渤海辽河口区域滨海盐沼湿地为例,在研究区域开展现场调查,根据盐沼湿地的植被类型、生态特征和地形变化,选取27个采样点,测定植被及土壤样本的生物量、有机碳含量等指标,对不同地物类型土壤和植被的碳密度进行计算,分析盐沼湿地碳密度现状并预估其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碳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光滩区域、盐地碱蓬区域、芦苇区域,平均碳密度分别为166.46、114.83、77.06 t/ha。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将极大地降低滨海湿地碳汇潜力。本研究结果可为滨海盐沼湿地保护和碳循环研究提供基础支撑,对区域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潜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沼 碳汇评估 辽河口 湿地 碳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传感的海上稠油热采蒸汽泄漏监测方法
3
作者 葛伟凤 何睿 +2 位作者 王金江 蔡秀全 谷睿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8879-8888,共10页
海上稠油热采平台具有空间小、注汽温度高、注汽压力高等特点,温度高达300℃,一旦高温高压蒸汽发生泄漏将导致严重后果,对设备及巡检人员造成巨大威胁,亟需一种有效的蒸汽泄漏监测方法。为解决该问题,综合考虑热力学、流体力学等因素影... 海上稠油热采平台具有空间小、注汽温度高、注汽压力高等特点,温度高达300℃,一旦高温高压蒸汽发生泄漏将导致严重后果,对设备及巡检人员造成巨大威胁,亟需一种有效的蒸汽泄漏监测方法。为解决该问题,综合考虑热力学、流体力学等因素影响,研究了海上稠油热采蒸汽泄漏监测机理,提出了基于机理与推理相结合的虚拟传感监测方法,首次将蒸汽泄漏间接测量方法应用到海上稠油热采蒸汽泄漏监测,搭建了蒸汽泄漏监测模型,形成了适用于海上稠油热采蒸汽泄漏监测的混合传感技术,进行蒸汽泄漏实时在线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基于运行数据的泄漏判别、泄漏量估计,对蒸汽泄漏失效状态在线直接表征,能监测的泄漏率最小可达到0.5%,泄漏判别准确率在96.49%以上,与传统方法相比,能监测的最小泄漏率提升了90%,泄漏判别率至少提升了1.6%。该方法解决了现场物理传感器安装受限多、有效的监测数据难以获取且准确性受限于人员经验的问题,弥补了热采平台现场监测手段的不足,为海上稠油开发提供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稠油 虚拟传感 蒸汽泄漏 机器学习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含油沉积物识别研究
4
作者 李新放 曹金凤 +2 位作者 李建伟 崔菁菁 苏天赟 《海洋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6-650,共15页
侧扫声呐图像是含油沉积物识别的主要数据源,通过分析含油沉积物在声呐图像的回波特征,基于特征进行分类和定位,从而识别油污染区域。图像特征的选择、提取和分类是此类算法的关键。本文基于高频侧扫声呐图像和专家标记信息,对图像的统... 侧扫声呐图像是含油沉积物识别的主要数据源,通过分析含油沉积物在声呐图像的回波特征,基于特征进行分类和定位,从而识别油污染区域。图像特征的选择、提取和分类是此类算法的关键。本文基于高频侧扫声呐图像和专家标记信息,对图像的统计特征、频谱特征和灰度特征等进行分析,构建图像特征向量库,然后利用不同特征组合,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构建含油沉积物识别模型,并分析对比不同特征向量组合下的算法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灰度特征的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算法能够识别图像中含油沉积物正确率在88%以上,本文提出的算法在含油沉积物识别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及实用性,为海洋溢油应急提供有效的数据服务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含油沉积物 声呐图像 特征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台风模式对台风利奇马快速增强预报能力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燕燕 陈子通 +4 位作者 冯业荣 张艳霞 徐道生 郑彬 靳卫卫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2-546,共15页
针对台风利奇马(1909),分析中国气象局南海台风模式(CMA-TRAMS)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高分辨率模式(HRES)对台风快速增强的业务预报情况,并基于CMA-TRAMS,从水平分辨率、初始场和边界条件、物理参数化方案等角度设计并开展数值敏感性... 针对台风利奇马(1909),分析中国气象局南海台风模式(CMA-TRAMS)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高分辨率模式(HRES)对台风快速增强的业务预报情况,并基于CMA-TRAMS,从水平分辨率、初始场和边界条件、物理参数化方案等角度设计并开展数值敏感性试验。CMA-TRAMS和HRES对“利奇马”增强具有一定预报能力,但对快速增强的速度预报明显低于实况,均不能满足24 h和12 h快速增强标准,可达到6 h快速增强标准。CMA-TRAMS采用3 km分辨率对“利奇马”移动路径和强度变化的预报效果优于9 km分辨率,但未改进快速增强预报效果;采用3 km嵌套9 km的方案,模式对台风快速增强的预报效果明显提升。采用MRF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台风路径、强度、快速增强的预报效果总体优于YSU方案。海温参数化结合32层垂直分辨率的初始场和边界条件的方案明显提高了快速增强预报效果,预报快速增强的频次、增强的最大速度更接近实况。分析表明,海温参数化方案使海气温差增大,在短时间内对大气、海洋之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有明显影响,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感热通量和台风内核区的潜热通量加强使内核更暖湿、气压负倾向增大,是预报效果改进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快速增强 可预报性 CMA-TRAMS 数值模拟 海温参数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船舶碰撞溢油环境影响评估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敏霞 靳卫卫 +3 位作者 安伟 陈星 王梦晓 马知遥 《海洋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2-740,共9页
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和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船舶碰撞等突发事故数量也与日俱增,是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但是单一情景的船舶事故海面溢油漂移扩散模拟受限于特定海洋环境要素的影响,只能表明当前设定溢油泄漏时未来72 h事故海面溢... 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和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船舶碰撞等突发事故数量也与日俱增,是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但是单一情景的船舶事故海面溢油漂移扩散模拟受限于特定海洋环境要素的影响,只能表明当前设定溢油泄漏时未来72 h事故海面溢油的漂移扩散特征,对特定的溢油事故应急处置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由于情景条件的特殊单一无法真实体现溢油事故的环境影响危害后果及风险。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溢油事故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参照《水上溢油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JT/T 1143-2017)风险评价要求,采用基于拉格朗日理论的随机情景“油粒子”漂移预测模拟统计方法,对溢油事故开展3年内共计300个随机时刻72 h时长的漂移扩散模拟计算,结合GIS网格化分析技术计算船舶碰撞溢油对周围海洋环境的污染概率、敏感资源污染可能发生概率和最快到达时间等危害风险指数。典型案例应用分析表明,通过不少于300次的随机溢油情景创建模拟和地理空间叠加统计分析,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体现溢油事故漂移扩散的不确定性,通过多次随机情景的集合预测和地理空间叠加统计分析更加合理地表征溢油可能的影响范围及污染概率等,与传统的典型不利情景预测分析相比,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海洋环境及敏感资源区受到污染的概率、可能范围、污染时间等关键重要信息,对区域海洋环境保护和应急资源配置、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船舶溢油事故污染防治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碰撞 随机情景 溢油预测 环境影响 污染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电混合动力船舶动力系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安伟 张庆范 +3 位作者 赵建平 宋莎莎 吴翌丹 高迪驹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116,共6页
为了响应国家对航运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以某小型油电混合动力客船为研究对象,进行动力系统研究。根据船舶基本参数与设计指标,给出混合动力系统总成方案。在满足船舶动力性指标要求的前提下,对船舶混合动力系统进行参数匹配;并进... 为了响应国家对航运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以某小型油电混合动力客船为研究对象,进行动力系统研究。根据船舶基本参数与设计指标,给出混合动力系统总成方案。在满足船舶动力性指标要求的前提下,对船舶混合动力系统进行参数匹配;并进一步提出了油电混合动力船舶能量控制策略,最后在混合动力实验平台上进行仿真试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混合动力船舶会比柴油发动机作为主机的船舶消耗更少的燃料,可以有效提高船舶的经济性并改善其排放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电混合系统 参数匹配 电力推进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零价铁耦合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贾仲琪 卫金秋 +1 位作者 宿辉 刘宪斌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8,共10页
纳米零价铁(nZVI)因其高比表面积、高反应活性和强还原性能,在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阐述并比较了nZVI常用的4种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液相还原法、碳热还原法、绿色合成法及机械球磨法;针对nZVI容易团聚、氧化等问题,介绍了负载... 纳米零价铁(nZVI)因其高比表面积、高反应活性和强还原性能,在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阐述并比较了nZVI常用的4种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液相还原法、碳热还原法、绿色合成法及机械球磨法;针对nZVI容易团聚、氧化等问题,介绍了负载改性、双金属改性、硫化改性、表面改性等4种nZVI的改性方法;重点分析了nZVI耦合几种常见氧化剂(O_(2)、H_(2)O_(2)、O_(3)、PS等)去除难降解废水的机理,并对nZVI在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高级氧化技术 有机污染物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据实时更新的海上平台采油树系统动态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奇兵 陈明新 +4 位作者 陈泽光 李文涛 刘可扬 葛伟凤 蔡宝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3-1304,共12页
海上平台采油树系统是油气生产的重要设备之一。为研究证据实时更新的采油树系统动态风险评估问题,提出了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物元理论和证据理论的海上平台采油树系统动态风险评估方法。首先,根据采油树结构组成和故障率等,建立动态... 海上平台采油树系统是油气生产的重要设备之一。为研究证据实时更新的采油树系统动态风险评估问题,提出了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物元理论和证据理论的海上平台采油树系统动态风险评估方法。首先,根据采油树结构组成和故障率等,建立动态贝叶斯网络结构模型和参数模型;其次,依据物元理论对各故障模式的失效后果进行量化分析;最后,将新加入的证据转化为风险区间,计算采油树系统的风险区间,并对风险进行预测。以某采油树为例,对构建的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失效后果最严重的关键部件是采油树本体;对于采油树系统的各类阀门,最主要的故障模式是开关故障和阀门外漏;随着新证据的增加,风险区间的不确定性减小;采油树系统的套管翼阀、节流阀和地面安全阀风险偏高,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证采油树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风险评估 海上平台采油树 动态贝叶斯网络 物元理论 证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油重组分甲苯不溶物结构组成及对悬浮床加氢裂化生焦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吴乐乐 李金璐 +2 位作者 邓文安 张英红 李传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23-931,共9页
以煤焦油常压渣油(CTAR)为原料在3 000 m L环流反应器悬浮床加氢装置上进行了中试实验,并分别从CTAR和加氢产物中提取了甲苯不溶物(TI)及焦炭,通过元素分析、SEM、XRD、FT-IR、XPS等手段对TI及焦炭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TI的结构组成并将... 以煤焦油常压渣油(CTAR)为原料在3 000 m L环流反应器悬浮床加氢装置上进行了中试实验,并分别从CTAR和加氢产物中提取了甲苯不溶物(TI)及焦炭,通过元素分析、SEM、XRD、FT-IR、XPS等手段对TI及焦炭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TI的结构组成并将其与加氢裂化生焦情况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CTAR悬浮床加氢工艺具有轻油收率高、生焦总量小、没有壁相焦的特点。TI由煤焦油生产过程中带入的碳质、矿物质颗粒及稠环芳烃有机物构成,O是其中含量最高的杂原子,Ca、Si、Al、Na来源于煤焦油中矿物质,C和O主要存在于C-C、C-H、C-O-C、C-OH结构中,N主要以吡咯和胺的形式存在,S主要以脂肪类S存在。TI具有明显的片层堆积结构,在作用力下容易破碎为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及吸附能力的微米级微晶及碳质颗粒,和硫化后的催化剂颗粒一起为加氢反应提供载焦中心,优先吸附大分子自由基从而明显减少壁相焦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重组分 悬浮床加氢 甲苯不溶物 生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H方法粒子射流破岩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健 张贵才 +4 位作者 徐依吉 周毅 王瑞英 邢雪阳 李建波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9-486,共8页
钻井液中加入体积分数为1%~3%的钢质粒子在钻头喷嘴处高速喷出冲击岩石,实现了粒子射流冲击和钻头机械联合破岩,有效提高了破岩效率。利用瞬态非线性动力学有限元模拟软件,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 钻井液中加入体积分数为1%~3%的钢质粒子在钻头喷嘴处高速喷出冲击岩石,实现了粒子射流冲击和钻头机械联合破岩,有效提高了破岩效率。利用瞬态非线性动力学有限元模拟软件,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方法,考虑流体对粒子射流冲击的影响,建立了粒子射流冲击破岩的物理模型,获得了粒子射流参数对破岩体积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室内实验验证,验证了SPH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粒子射流冲击岩石表面形成规则的V型冲击坑;同条件下粒子射流破岩体积是水射流破岩体积的2~4倍;随着粒子射流冲蚀时间的增加,粒子射流破岩体积不断增加,但破岩效率降低;粒子射流压力大于10 MPa后,粒子射流破岩效率迅速增大;喷射角度大于6°后,破岩效率迅速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射流 冲击破岩 SPH方法 室内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油常压渣油悬浮床加氢工艺及中试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乐乐 戴鑫 +1 位作者 李金璐 邓文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23,共6页
以中温煤焦油常压渣油为原料,在高压釜中进行悬浮床加氢裂化模拟实验,考察了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催化剂、助剂、反应时间对加氢效果的影响,并以优化后的工艺条件在3 000mL环流反应器悬浮床加氢装置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为12... 以中温煤焦油常压渣油为原料,在高压釜中进行悬浮床加氢裂化模拟实验,考察了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催化剂、助剂、反应时间对加氢效果的影响,并以优化后的工艺条件在3 000mL环流反应器悬浮床加氢装置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为12.5MPa、反应温度为425℃、油溶性钼镍双金属催化剂加入量为150μg/g、助剂SDBS加入量为200μg/g、硫粉加入量为400μg/g、反应空速为1.0h-1、新鲜氢气量为1 800L/h的条件下,连续运转24h时石脑油、柴油和蜡油产率高达88.28%,减压渣油仅剩7.98%,单位生焦轻油转化率达48.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常压渣油 悬浮床加氢裂化 中试 环流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悬空管道受坠物撞击凹陷损伤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伟 郭海燕 李晓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9-144,共6页
基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建立海底悬空管道受坠物撞击的三维模型,考虑接触、摩擦和管土耦合作用,模拟海底悬空管道受坠物撞击的动态响应过程。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撞击能量、撞击角度以及坠物与管道间的摩擦对海... 基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建立海底悬空管道受坠物撞击的三维模型,考虑接触、摩擦和管土耦合作用,模拟海底悬空管道受坠物撞击的动态响应过程。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撞击能量、撞击角度以及坠物与管道间的摩擦对海底悬空管道受撞击部位凹陷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管道受撞击部位的凹陷损伤随撞击能量的增大而变大;坠物撞击角度越大,管道受撞击部位的凹陷损伤越大;坠物与管道之间的摩擦使管道受撞击部位凹陷损伤略微增大,但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悬空管道 ANSYS/LS-DYNA 撞击 凹陷损伤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孔煤基磁性活性炭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姜勇 张庆伟 +3 位作者 王胜 解强 王新乐 姚鑫 《洁净煤技术》 CAS 2015年第3期1-5,10,共6页
为提高活性炭的回收性能,以褐煤为原料,Fe3O4为赋磁剂,采用一步法制备了中孔煤基磁性活性炭,并通过低温氮气吸附、X射线衍射光谱(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磁性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隙结构、赋磁剂晶型、磁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炭化... 为提高活性炭的回收性能,以褐煤为原料,Fe3O4为赋磁剂,采用一步法制备了中孔煤基磁性活性炭,并通过低温氮气吸附、X射线衍射光谱(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磁性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隙结构、赋磁剂晶型、磁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炭化和活化条件对磁性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3O4不仅能催化炭烧蚀,而且能赋予活性炭磁性,最终以生成的Fe O、γ-Fe2O3和未反应的Fe3O4形式分散在磁性活性炭内。在Fe3O4添加量6%,炭化温度650℃,炭化60 min,活化温度930℃,活化时间120 min,水蒸气流量0.77 g/(g·h)的优化工艺条件下,煤基磁性中孔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达到370 m2/g,中孔率达到55.7%,比饱和磁化强度1.36 emu/g,剩磁0.46 emu/g,矫顽力643.17Oe,比磁化率7.19×10-6m3/kg。该煤基磁性活性炭属弱磁性矿物类,可采用强磁选机进行磁选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活性炭 磁性 褐煤 中孔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检修作业过程风险智能预警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金江 关鹏婷 +2 位作者 陈卓 葛伟凤 鞠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22,共7页
为提高炼化企业检维修作业过程的安全性,利用目标检测技术,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风险识别模型;首先,结合贝叶斯网络(BN)及模糊集理论,建立动态风险评估模型;其次,采用分级动态预警方法,实现检修作业过程风险要素的智能监控预警;然后,... 为提高炼化企业检维修作业过程的安全性,利用目标检测技术,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风险识别模型;首先,结合贝叶斯网络(BN)及模糊集理论,建立动态风险评估模型;其次,采用分级动态预警方法,实现检修作业过程风险要素的智能监控预警;然后,以压缩机检修作业过程为例,采用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与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方法,辨识作业过程风险,再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风险智能识别模型,监控现场作业过程并识别风险;最后,采用BN和模糊集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评估作业过程中的动态风险,并采用分级预警的方法智能预警作业过程风险。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压缩机检修作业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识别准确率为93%,在此基础上进行动态风险评估,当观测到事件概率发生变化,且超出相应预警阈值时,依据风险等级进行报警,实现风险要素的智能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检修作业 过程风险 智能预警 贝叶斯网络(B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油重组分悬浮床加氢裂化生焦机理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乐乐 杜俊涛 +2 位作者 邓文安 王晓杰 李传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89-1096,共8页
以中/低温煤焦油重组分(CTAR)为原料进行悬浮床加氢实验,采用1 H-NMR、XRD、IR、元素分析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手段对生焦前驱体(HI)进行分析,并以显微镜观测、SEM、IR等方法对焦炭的官能团、堆积结构及表面形态进行了研究,推测CTAR加氢... 以中/低温煤焦油重组分(CTAR)为原料进行悬浮床加氢实验,采用1 H-NMR、XRD、IR、元素分析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手段对生焦前驱体(HI)进行分析,并以显微镜观测、SEM、IR等方法对焦炭的官能团、堆积结构及表面形态进行了研究,推测CTAR加氢过程的生焦机理。结果表明,CTAR悬浮床加氢效果理想,HI中芳环稠度低,侧链少而短,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低,分子间缔合性小,没有芳香片层堆积结构,不易裂化产生大分子自由基,是轻质生焦前驱体。焦炭为1μm左右的球状颗粒吸附于炭质颗粒而形成的10μm左右的聚合体。CTAR中分布的甲苯不溶物及硫化的催化剂颗粒在反应中提供的"2个结焦中心(催化剂和微晶粒子),1个吸附中心(炭质颗粒)"使焦粒变小、壁相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重组分 悬浮床加氢 生焦前驱体 生焦机理 吸附中心 载焦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江县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琴 刘文芳 陈祥龙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05-108,共4页
矿区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是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要依据。本文在分析南江县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地下水含水层的破坏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根据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运用尼梅罗指数法对区内主要含水层的地下水质量进... 矿区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是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要依据。本文在分析南江县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地下水含水层的破坏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根据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运用尼梅罗指数法对区内主要含水层的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多年的煤矿开采对区内地下水环境破坏严重,要加强对该地区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并选取适当水源地,保障以后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环境 尼梅罗指数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BR工艺在含聚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苏长春 方健 《工业水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109,共3页
渤海S油田因采用聚合物驱油,导致原油中的聚合物含量逐年升高,由此造成炼制此原油的炼厂污水中含有聚合物,使污水生化处理难度增大甚至不能达标处理。在对比筛选多种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基础上,选用催化臭氧氧化和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 渤海S油田因采用聚合物驱油,导致原油中的聚合物含量逐年升高,由此造成炼制此原油的炼厂污水中含有聚合物,使污水生化处理难度增大甚至不能达标处理。在对比筛选多种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基础上,选用催化臭氧氧化和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COBR工艺)对该类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运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能有效去除污水中难生化降解的聚合物等有机物,处理出水COD平均低于4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BR工艺 催化臭氧氧化 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 含聚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D平台聚结-气浮除油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健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0-113,共4页
针对渤海油田D平台生产水流程的问题及特点,将聚结与气浮技术结合一起,进行除油效果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特有的聚结材料,经过2级溶气设备和聚结除油设备,出口水质含油值小于20mg/L;经过3级溶气设备和聚结除油设备,出口水质含油值小... 针对渤海油田D平台生产水流程的问题及特点,将聚结与气浮技术结合一起,进行除油效果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特有的聚结材料,经过2级溶气设备和聚结除油设备,出口水质含油值小于20mg/L;经过3级溶气设备和聚结除油设备,出口水质含油值小于10mg/L。并根据渤海油田D平台现场空间情况,设计了1套聚结-气浮除油的撬装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结 气浮 生产水 含油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倾斜地层储层压力下降对储层及上部盐层套管等效应力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葛伟凤 陈勉 +1 位作者 张飞 金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39-42,共4页
储层压力下降引起的地层压实会导致上部盐层变形,再加上地层倾斜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盐层套管的损坏。针对这一技术难题,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了上部盐岩、下部储层的套管-水泥环-倾斜地层三维模型,研究了不同倾角地层储层压力下... 储层压力下降引起的地层压实会导致上部盐层变形,再加上地层倾斜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盐层套管的损坏。针对这一技术难题,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了上部盐岩、下部储层的套管-水泥环-倾斜地层三维模型,研究了不同倾角地层储层压力下降对储层及上部盐层套管等效应力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由于分界面处岩性变化,导致界面附近套管等效应力变化剧烈;分界面以上(含盐层)套管等效应力大于分界面以下(含储层)套管等效应力;储层压力下降幅度一定,套管等效应力随地层倾角的增加而增加;地层倾角一定,随着储层压力下降幅度增加,当下降幅度低于20%时,套管等效应力增加缓慢;下降幅度超过20%,套管等效应力增加剧烈。将该方法应用于中国西部某油田db204井盐下储层压力衰竭分析,完善了盐层套管设计理论,为盐层井筒完整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地层 储层压力下降 地层倾角 盐层 套管等效应力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