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琼东南—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构造样式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22
1
作者 能源 吴景富 +4 位作者 漆家福 张功成 何玉平 苏克露 廖晶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2-37,130-131,共6页
南海区域构造运动复杂,对其北部深水区的构造样式及分类标准尚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为此,以该区琼东南—珠江口盆地为重点研究对象,基于区域地震反射资料,结合盆地的结构特征,分析、总结了深水区构造样式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根据... 南海区域构造运动复杂,对其北部深水区的构造样式及分类标准尚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为此,以该区琼东南—珠江口盆地为重点研究对象,基于区域地震反射资料,结合盆地的结构特征,分析、总结了深水区构造样式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根据构造样式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可以将琼东南—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划分为伸展构造样式、走滑构造样式与重力构造样式3类;②伸展构造样式可继续划分为地堑式、平面式半地堑、铲式半地堑及坡坪式半地堑;走滑构造样式主要表现为剖面上的花状构造、平面上的雁列断层及马尾状断层等;重力构造样式表现形式多样,既有以侧向滑动为主要特征的滚动背斜、重力滑动断层,也有以垂向运动为主的垮塌构造、底辟构造;③上述3类构造样式分布于盆地的3个构造层中,与盆地演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动力学机制密切相关。伸展构造主要分布于盆地的下构造层(裂陷期盆地);走滑构造分布于中下构造层(裂陷期盆地—裂陷后坳陷期盆地);重力构造样式分布广泛,在盆地深层—浅层均有分布,但表现形式不同。这些成果与认识对该区后续勘探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一珠江口盆地 深水区 构造样式 伸展构造 走滑构造 重力构造 分布规律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区新生代盆地三层结构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量:37
2
作者 能源 吴景富 +3 位作者 漆家福 张功成 何玉 陈玮常 《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3-414,共12页
位于陆壳与洋壳之上的大陆边缘记录了大陆裂解-大洋打开的全部过程,是研究地球动力学的重要场所。南海北部深水区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新生代盆地表现为裂陷期盆地、裂后拗陷期盆地及裂后洋盆沉降期盆地3层结构。裂陷期盆地表现为... 位于陆壳与洋壳之上的大陆边缘记录了大陆裂解-大洋打开的全部过程,是研究地球动力学的重要场所。南海北部深水区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新生代盆地表现为裂陷期盆地、裂后拗陷期盆地及裂后洋盆沉降期盆地3层结构。裂陷期盆地表现为一系列地堑及半地堑结构,拗陷盆地表现为中间厚两侧薄的"碟形"盆地特征,裂后拗陷期盆地表现为大陆坡局部加厚,向南海洋盆方向厚度逐渐减薄的"挠曲"盆地形态。南海北部深水区盆地经历了3期构造演化过程,盆地表现出不同的动力学机制。裂陷期盆地受地幔物质上涌影响表现为水平伸展作用为主,盆地内普遍发育伸展构造样式,裂后拗陷期盆地表现为区域均匀沉降特征。而裂后洋盆沉积期受南海强烈沉降作用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向南海洋盆倾斜特征。大陆架-陆坡-深海平原的构造格局主要形成于裂后洋盆沉降期。南海及其北部盆地下伏地幔物质活动的差异性决定了盆地内的3层结构的形成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深水区 盆地结构 构造样式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