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石油平台溢油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吕妍 魏文普 +2 位作者 张兆康 王佳 安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38,共6页
通过层次分析法,系统分析了我国钻井平台及生产平台的溢油风险因子,初步建立了该类设施的溢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级模型对目标设施的溢油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利用该评价方法对渤海某一钻井平台进行溢油风险分析,结果... 通过层次分析法,系统分析了我国钻井平台及生产平台的溢油风险因子,初步建立了该类设施的溢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级模型对目标设施的溢油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利用该评价方法对渤海某一钻井平台进行溢油风险分析,结果表明该平台溢油风险等级较低,风险因子中海区环境及平台疲劳老化程度的风险相对突出。该评价方法可及时判断目标设施的溢油风险等级,为减少、预防各类平台溢油事故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石油平台 溢油事故 溢油风险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2
作者 董连耕 朱文博 +1 位作者 高阳 李双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55-1162,共8页
通过整理国内外已发表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e ecosystem services,CES)研究文献,评述在研究尺度、评价指标、研究方法和管理与决策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预测CES研究的发展趋势,认为完善研究框架、推动参与式制图方法... 通过整理国内外已发表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e ecosystem services,CES)研究文献,评述在研究尺度、评价指标、研究方法和管理与决策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预测CES研究的发展趋势,认为完善研究框架、推动参与式制图方法和加强服务间相互作用分析是未来研究的3个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 文化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功能菌群对于石油烃降解机理及菌群结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勇 杨庭 +1 位作者 李凤祥 刘忠源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227-3231,3251,共6页
开展了复合功能菌群降解含油固废实验,通过分析二十八烷的降解情况,研究了复合功能菌群对石油烃的降解机理,对降解前后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演变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菌群对于石油烃的降解率为81.30%,石油烃在烷烃单加... 开展了复合功能菌群降解含油固废实验,通过分析二十八烷的降解情况,研究了复合功能菌群对石油烃的降解机理,对降解前后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演变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菌群对于石油烃的降解率为81.30%,石油烃在烷烃单加氧酶的作用下被氧化为相应的伯醇,伯醇进一步氧化生成酸后进行β-氧化,每次脱掉两个碳生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将烷烃完全分解成CO 2和H 2O。降解过程中,一些兼性好氧菌会逐渐成为优势菌。功能微生物菌群中含有丰富的代谢路径,使得微生物菌群对各种复杂有机物具有高效的降解效果。该研究为复合功能菌群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固废 石油烃降解 降解机理 群落结构演变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污染海岸线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正 白鹤 +2 位作者 韩琳洁 田亚东 钟成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8-82,共5页
针对我国近海存在海岸线石油污染的问题,介绍了生物修复法治理石油污染海岸线的基本原理。阐述了石油烃降解菌的多样性,综述了生物强化及生物刺激法处理石油污染海岸线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影响海岸线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效率的重要因素。指... 针对我国近海存在海岸线石油污染的问题,介绍了生物修复法治理石油污染海岸线的基本原理。阐述了石油烃降解菌的多样性,综述了生物强化及生物刺激法处理石油污染海岸线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影响海岸线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效率的重要因素。指出当下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海岸线 石油烃降解菌 生物修复 生物强化 生物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郭兵 杨庭 +2 位作者 肖成磊 王永林 谢江浩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8,共8页
为探究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了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1990—2019年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领域相关文献。分析结果显示,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586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中国科学院(117篇),发文量最... 为探究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了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1990—2019年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领域相关文献。分析结果显示,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586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中国科学院(117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Ball AS(37篇),发文量前20名中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是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领域未来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的培养及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分析、生物修复技术与其他修复技术的联合应用,最终的发展趋势是生物修复成果在工程化领域的转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文献计量 Web of Science 研究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型管内油水分离特性的CFD-PBM数值模拟 被引量:21
6
作者 安杉 陈家庆 +3 位作者 蔡小垒 王强强 孟迪 邵天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26-1335,共10页
目前关于T型管内油水分离特性的数值模拟大多采用Euler-Euler多相流模型,考虑管内油滴粒径分布及其对油水分离特性影响的研究工作尚未见报道。对T型管内的油水两相流动情况和分离特性进行了CFD-PBM数值模拟,并进行了室内实验以验证模拟... 目前关于T型管内油水分离特性的数值模拟大多采用Euler-Euler多相流模型,考虑管内油滴粒径分布及其对油水分离特性影响的研究工作尚未见报道。对T型管内的油水两相流动情况和分离特性进行了CFD-PBM数值模拟,并进行了室内实验以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T型管内油滴粒径随流体流动方向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增大来液中的油滴粒径分布可以有效提高油水分离效率,反之当来液中的油滴粒径较小时,油水两相在T型管内不易分离,相分配比始终与分流比几乎相同;分流比、Reynolds数等操作条件对油水分离效率的影响程度与油滴粒径密切相关,应慎重选取适当的操作条件以保证T型管的油水分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管 数值模拟 计算流体力学 相群平衡模型 分离效率 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10年(2000-2010年)质量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甘娟 葛继稳 +3 位作者 刘奕伶 王自业 吴先 丁少华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6-774,共9页
为了解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质量状况,利用多种遥感卫星影像资料并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对该保护区10年间(2000-2010年)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地上生物量(AGB)、叶面积指数(LAI)、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年际变化进行... 为了解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质量状况,利用多种遥感卫星影像资料并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对该保护区10年间(2000-2010年)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地上生物量(AGB)、叶面积指数(LAI)、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年际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大老岭自然保护区10年间AGB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很小,说明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结构状态比较稳定,但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不够,应创新管理机制,减少人为干扰;(2)年均LAI以中等(1.6~2.2)和较高等级(2.2~2.8)所占比例较大,年均LAI为1.6~2.8的植被面积占该区植被总面积的90%以上并呈增加趋势,说明该保护区内植被长势较好、生活力旺盛;(3)10年间NPP年总量具有缓慢增加的趋势,即从4.99×1010 gC(2000年)增加到5.07×1010 gC(2010年),说明自然保护区内森林生态系统林分类型多样,异质性较强,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生产能力较高。本研究结果表明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质量总体较好,也从侧面反映出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植被保护所取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叶面积指数 净初级生产力 大老岭自然保护区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二烯生产技术应用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18
8
作者 常红 童莉 +1 位作者 李广茹 朱生凤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2,共5页
介绍了我国丁二烯生产的发展历程、丁二烯技术进展及在我国的应用情况。丁二烯生产工艺主要包括ACN法(乙腈法)、DMF法(二甲基甲酰胺法)、NMP法(N-甲基吡咯烷酮法)及其他最新生产技术。指出了目前我国丁二烯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 丁二烯 生产技术 应用 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PSO原油外输溢油风险分析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9
作者 吕妍 魏文普 +1 位作者 王佳 安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92,共4页
通过对FPSO原油外输溢油风险进行分析讨论,初步确定了外输作业中溢油风险的关键因素,建立了原油外输作业溢油风险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FPSO原油外输作业溢油风险等级进行评价。算例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可及时判断外输... 通过对FPSO原油外输溢油风险进行分析讨论,初步确定了外输作业中溢油风险的关键因素,建立了原油外输作业溢油风险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FPSO原油外输作业溢油风险等级进行评价。算例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可及时判断外输作业中的最弱失效环节,并能及时预测溢油风险等级,从而有效降低FPSO原油外输作业溢油事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SO 原油外输 溢油风险分析 风险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溢油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陈海波 安伟 +4 位作者 杨勇 尤云祥 雷方辉 赵宇鹏 李建伟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6-76,共11页
基于Lagrange积分法和Lagrange粒子追踪法建立了一个水下溢油数值模型。该溢油模型由两个子模型组成:羽流动力模型和对流扩散模型,其中羽流动力模型用以模拟溢油的喷发阶段和浮力羽流阶段;对流扩散模型用以模拟溢油的对流扩散阶段。通... 基于Lagrange积分法和Lagrange粒子追踪法建立了一个水下溢油数值模型。该溢油模型由两个子模型组成:羽流动力模型和对流扩散模型,其中羽流动力模型用以模拟溢油的喷发阶段和浮力羽流阶段;对流扩散模型用以模拟溢油的对流扩散阶段。通过数值实验,结合实验室水槽实验和水下溢油现场实验的观测资料进行模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一致性较好,从而验证了本文溢油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羽流动力模型为对流扩散模型提供源,海流、海水的垂向密度结构和油滴的直径分布是影响溢油在对流扩散阶段运动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溢油 数值模拟 三阶段框架 模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次灰色评价法的FPSO外输溢油风险评估 被引量:9
11
作者 章焱 安伟 刘保占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63,共5页
针对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FPSO)在多层次、多变量和多种非定量因素影响下缺少有效定量评估溢油风险的情况,采用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估方法,构建FPSO外输作业溢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溢油风险分级计算。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指标... 针对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FPSO)在多层次、多变量和多种非定量因素影响下缺少有效定量评估溢油风险的情况,采用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估方法,构建FPSO外输作业溢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溢油风险分级计算。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指标对应的权重,将风险影响程度进行定量化处理,最终确定评价体系整体安全性良好。对我国南海某FPSO外输作业溢油风险等级进行计算,结果显示,该FPSO溢油风险为一般等级。该评价方法可判断FPSO外输作业溢油风险水平,为FPSO海上溢油事故应急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次灰色评价 外输作业 溢油 FP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WO_(4)/WO_(3)的制备及其对含油污泥的光催化氧化处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亮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7-112,共6页
采用焙烧法在WO_(3)载体表面原位生成CuWO_(4),构建了CuWO_(4)/WO_(3)光催化剂。利用XRD、拉曼光谱、XPS、SEM和EDS等表征了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表征结果显示,CuWO_(4)/WO_(3)催化剂为异质结结构。CuWO_(4)/WO_(3)光催化去除含油污泥COD... 采用焙烧法在WO_(3)载体表面原位生成CuWO_(4),构建了CuWO_(4)/WO_(3)光催化剂。利用XRD、拉曼光谱、XPS、SEM和EDS等表征了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表征结果显示,CuWO_(4)/WO_(3)催化剂为异质结结构。CuWO_(4)/WO_(3)光催化去除含油污泥COD实验结果表明,CuWO_(4)/WO_(3)的光催化活性较WO3有明显提升,Cu与W的质量比为4%的CuWO_(4)/WO_(3)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最高,其6 h内COD去除率为94.2%。CuWO_(4)/WO_(3)光催化去除含油污泥COD过程中,·OH和·O_(2)^(-)为主要活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WO_(4)/WO_(3)光催化剂 光生电子 分离效率 COD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层及水体溢油污染三维应急响应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亮 朱曦 孙寿伟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23,共4页
对溢油污染的来源进行分析,总结水体溢油污染的围控和处置措施,从而提出三维溢油应急响应技术的概念,以期为水体、地下水层的溢油污染应急响应技术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 溢油 三维 应急响应 水体 含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消油剂水下连续油管动态模拟分析
14
作者 章焱 赵宇鹏 +1 位作者 钱国栋 安伟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8,共3页
针对深水水下消油剂喷洒过程中连接海面作业船舶和海底喷洒头之间的连续油管会受到波浪、海流等环境条件的影响,从而增加了海上作业风险的问题,使用orcaflex分析软件对连续油管在不同工况、不同载荷情况下的下放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分析,... 针对深水水下消油剂喷洒过程中连接海面作业船舶和海底喷洒头之间的连续油管会受到波浪、海流等环境条件的影响,从而增加了海上作业风险的问题,使用orcaflex分析软件对连续油管在不同工况、不同载荷情况下的下放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分析,讨论各种因素对连续油管状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消油剂 连续油管 动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接收站冷排水的温降及余氯对水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以湄洲湾东吴港区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璐 熊乐航 +4 位作者 张远 陈焰 马淑芹 张晓娇 夏瑞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62-969,共8页
LNG接收站运行过程中将冷排水排放到海域水体中,冷排水的温降及余氯对附近海域水环境的温度场和生物环境产生影响。为掌握冷排水在海域水体中的扩散规律,利用二维水动力-水质数值耦合模型(MIKE21),采用模型嵌套的方式精细化模拟了湄洲... LNG接收站运行过程中将冷排水排放到海域水体中,冷排水的温降及余氯对附近海域水环境的温度场和生物环境产生影响。为掌握冷排水在海域水体中的扩散规律,利用二维水动力-水质数值耦合模型(MIKE21),采用模型嵌套的方式精细化模拟了湄洲湾东吴港区LNG接收站冷排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在模型验证可靠的基础上,计算得到了LNG接收站冷排水在冬季、夏季的温降包络线及余氯包络线,从而判断该工程位置选取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在温降大于0.5℃条件下,LNG接收站的冷排水影响范围为0.202 km^(2),距离湄洲岛生态系统重点保护区约2.81 km,距离最近的养殖区约0.53 km;在余氯浓度为0.01 mg/L条件下,LNG接收站的冷排水中余氯影响范围为0.434 km^(2),最大影响距离为0.628 km;LNG接收站冷排水的温降及余氯均未对周边敏感目标产生直接影响,该排水口位置选择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接收站 冷排水 MIKE21 温降 余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砾岩物源供给能力定量评价——以济阳坳陷车镇凹陷郭局子洼陷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延章 林红梅 +4 位作者 冯建伟 栗宝鹃 曹晓莉 蔡宏兴 胡秋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4-1163,共10页
陡坡带砂砾岩具有扇体类型多、物源多、沉积速率快的特征,物源供给能力是控制砂砾岩规模和沉积体系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定量化表征一直是约束沉积体系研究的薄弱环节。为了解决砂砾岩物源供给能力的定量化表征问题,在砾岩含量、砂地比、... 陡坡带砂砾岩具有扇体类型多、物源多、沉积速率快的特征,物源供给能力是控制砂砾岩规模和沉积体系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定量化表征一直是约束沉积体系研究的薄弱环节。为了解决砂砾岩物源供给能力的定量化表征问题,在砾岩含量、砂地比、岩性指数、隔夹层的发育程度、矿物含量和粒度分布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与物源供给速率成正比的参数和与物源供给速率成反比的参数进行量化加权平均,求取物源供给指数。结果表明,物源供给指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北部靠近埕南断层下降盘处,主要呈裙状沿大断层分布;物源供给能力控制砂砾岩规模,板式、铲式、阶梯式和坡坪式边界断层的砂砾岩分布模式和规模随着物源供给能力的变化而不同。物源供给能力与水深联合控制沉积相类型,随着水深和物源供给能力的变化,依次发育河流相、冲积扇、碳酸盐岩、三角洲、扇三角洲、浊积扇、湖底扇和近岸水下扇等沉积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 物源供给能力 沉积相 郭局子地区 车镇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黄壤中铅和铬(Ⅵ)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聪 王志新 +1 位作者 刘新会 袁晓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83-1690,共8页
通过向供试土壤(河北黄壤)中添加Pb(NO_(3))_(2)和K_(2)Cr_(2)O_(7)模拟受污染土壤,分别研究了Pb(NO_(3))_(2)和K_(2)Cr_(2)O_(7)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体内超氧化物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 通过向供试土壤(河北黄壤)中添加Pb(NO_(3))_(2)和K_(2)Cr_(2)O_(7)模拟受污染土壤,分别研究了Pb(NO_(3))_(2)和K_(2)Cr_(2)O_(7)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体内超氧化物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的影响及赤子爱胜蚓对土壤中铅和铬的富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Pb(NO_(3))_(2)和K_(2)Cr_(2)O_(7)浓度和暴露时间均对蚯蚓体内Pb和Cr含量产生明显影响.暴露7 d和21 d后,蚯蚓体内Pb含量随土壤中Pb(NO_(3))_(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蚯蚓体内Pb富集系数均小于1,说明赤子爱胜蚓对土壤中的Pb仅有吸收,而没有富集作用;蚯蚓体内Cr富集系数均远大于1,说明赤子爱胜蚓对土壤中的Cr具有很强的富集作用.蚯蚓对Cr的富集量要远远大于Pb,这说明赤子爱胜蚓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是不同的,其对重金属的富集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在测试浓度范围内(Pb(NO_(3))_(2):0-1000 mg·kg^(−1),K_(2)Cr_(2)O_(7):0-90 mg·kg^(−1)),土壤中Pb(NO_(3))_(2)和K_(2)Cr_(2)O_(7)对赤子爱胜蚓体内SOD、POD和CAT活性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暴露1 d后,Pb(NO_(3))_(2)对蚯蚓体内3种抗氧化酶活性呈现激活作用,暴露21 d后,蚯蚓体内POD和CAT活性均随土壤中Pb(NO_(3))_(2)和K_(2)Cr_(2)O_(7)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除此之外,3种抗氧化酶活性出现时高时低的波动,呈现不同程度的激活或抑制作用,表明其活性与土壤中Pb(NO_(3))_(2)和K_(2)Cr_(2)O_(7)浓度的剂量-效应关系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黄壤 赤子爱胜蚓 生物富集 超氧化物酶SOD 过氧化物酶POD 过氧化氢 酶C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絮凝压滤一体机的絮凝剂优选与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林家昱 张羽臣 +4 位作者 岳明 李治衡 霍宏博 宿辉 李斌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73,共6页
渤海油田为解决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钻井液,在经絮凝压滤一体机处理后,达到固液高效分离、液相循环利用的目的,进行了絮凝剂的优选研究。针对水基环保型BIODRILL A钻井液体系,筛选了5种絮凝剂进行了废弃钻井液的处理,通过初步试验... 渤海油田为解决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钻井液,在经絮凝压滤一体机处理后,达到固液高效分离、液相循环利用的目的,进行了絮凝剂的优选研究。针对水基环保型BIODRILL A钻井液体系,筛选了5种絮凝剂进行了废弃钻井液的处理,通过初步试验,选择聚合AlCl_(3)、聚合硫酸铁和含铁复合絮凝剂进行了进一步的对比筛选试验;结合絮凝后压滤液的指标,选出含铁絮凝剂为渤海废弃钻井液的最合适絮凝剂,且添加量为16 kg/t。在渤海A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通过向废弃钻井液中加入含铁絮凝剂,配合絮凝压滤一体机大大提高了废弃钻井液的处理量。这种方法不仅能有效地从源头实现固相减量化,而且液相经处理后达到了回用标准,解决了全回收压力下的作业问题,实现了钻井液重复利用,在减量的同时达到降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废弃钻井液 环保 絮凝剂 滤液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波段对多极化SAR海面溢油检测极化特征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莎莎 赵朝方 +1 位作者 安伟 赵宇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5-136,共12页
多极化SAR数据海面溢油检测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研究不同波段极化SAR数据的海面溢油检测能力,为最大程度减小观测条件、环境因素等的影响,选取准同步获取的SIR-C/X多极化SAR数据。针对海面油膜、生物油膜和低风区疑似溢油现象,研究L... 多极化SAR数据海面溢油检测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研究不同波段极化SAR数据的海面溢油检测能力,为最大程度减小观测条件、环境因素等的影响,选取准同步获取的SIR-C/X多极化SAR数据。针对海面油膜、生物油膜和低风区疑似溢油现象,研究L波段和C波段的共极化相位差、一致性系数、极化熵、各向异性和平均散射角等极化特征对海面油膜以及不同海面暗斑现象的检测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海面溢油检测以及探测不同暗斑现象间差异方面,C波段总体优于L波段;L波段,极化分解特征各向异性参数优于共极化相位差和一致性系数;C波段,共极化相位差、一致性系数特征优于极化分解特征各向异性和极化熵,结合平均散射角特征有助于滤除生物油膜和低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溢油 L波段 C波段 极化SAR 极化特征参数 SIR-C/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振动信号降噪算法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实 熊春宝 庞红星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2年第1期135-139,共5页
针对超高层建筑振动信号往往被噪声干扰而导致真实位移难以显现,而常用的小波包软硬阈值函数,由于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较好地提取有用信号等问题,提出一种考虑调整系数的新阈值函数,该阈值函数介于软硬阈值函数之间。通过对仿真模拟信号... 针对超高层建筑振动信号往往被噪声干扰而导致真实位移难以显现,而常用的小波包软硬阈值函数,由于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较好地提取有用信号等问题,提出一种考虑调整系数的新阈值函数,该阈值函数介于软硬阈值函数之间。通过对仿真模拟信号与天津117大厦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实时动态差分(RTK)实测振动信号进行降噪处理,结果表明:小波包新阈值函数的信噪比、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均优于软、硬阈值函数的降噪结果,并且117大厦实测信号的噪声也得到有效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振动监测 改进小波包阈值函数 降噪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