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场景海上风电制氢及储运技术经济性分析
1
作者 宋鹏飞 张超 +4 位作者 侯建国 肖立 王修康 扬帆 王秀林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2-257,共6页
通过对适合海上风电的电解制氢技术和氢气储运技术的对比分析,以粤东某海上风电场为案例,研究了4种不同模式的经济性:海上风电高压交流输电上网、海上风电陆上集中制氢、海上集中制氢+海底氢气管道输送、海上集中制氢+LOHC-FPSO+船舶输... 通过对适合海上风电的电解制氢技术和氢气储运技术的对比分析,以粤东某海上风电场为案例,研究了4种不同模式的经济性:海上风电高压交流输电上网、海上风电陆上集中制氢、海上集中制氢+海底氢气管道输送、海上集中制氢+LOHC-FPSO+船舶输送。研究结果表明,海上风电的度电成本对离岸距离极为敏感。当离岸距离小于150 km时,直接输电上网的模式最具竞争力;离岸距离超过180 km时,项目盈利困难,不适合开展制氢。在氢气基准售价为25元/kg的情况下,离岸距离小于80 km时,海上风电陆上集中制氢更具优势;离岸距离超过80 km时,海上集中制氢+海底氢气管道输送成本更低;离岸距离超过150 km时,海上集中制氢+海底氢气管道输送优于传统高压交流输电上网模式。然而,在基准氢气售价下,各制氢模式的经济性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海上风电 制氢 氢管道 有机物储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电解技术耦合化工过程制化学品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戴若云 侯建国 +1 位作者 王秀林 姚辉超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86,共7页
固体氧化物电解(SOEC)技术可以将热能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因其具有有效利用高温余热的独特优势,可助力能源体系实现清洁高效发展,已被开发应用于制氢和二氧化碳转化领域。然而,成本高昂、与传统行业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限制了该技术的推... 固体氧化物电解(SOEC)技术可以将热能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因其具有有效利用高温余热的独特优势,可助力能源体系实现清洁高效发展,已被开发应用于制氢和二氧化碳转化领域。然而,成本高昂、与传统行业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SOEC技术耦合化工过程制化学品,既可实现基于SOEC技术的能量转化系统的多功能化,还可提高相关项目的经济性。围绕SOEC技术发展前沿,总结了SOEC技术耦合化工过程制化学品(甲醇、氨、甲烷和乙烯等)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相关路径工艺特点,梳理了在国内外相关应用场景中的突破,旨在推动SOEC技术与传统化工产业的深度融合,挖掘有潜力的SOEC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体氧化物 电解 化学品 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制氢及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瑜 马长宁 +3 位作者 王秀林 姜伟丽 聂锁府 周树辉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65,共5页
工业大规模制氢以煤和天然气为主,其中天然气制氢的产品中主要杂质为甲烷、CO、CO_(2)、甲酸、甲醛等,为得到高纯氢气必须将这些杂质深度脱除。氢气的纯化技术主要包括变压吸附法、膜分离法及固定床吸附法,主要针对天然气制氢固定床吸... 工业大规模制氢以煤和天然气为主,其中天然气制氢的产品中主要杂质为甲烷、CO、CO_(2)、甲酸、甲醛等,为得到高纯氢气必须将这些杂质深度脱除。氢气的纯化技术主要包括变压吸附法、膜分离法及固定床吸附法,主要针对天然气制氢固定床吸附提纯氢气技术中脱甲烷、CO、CO_(2)、甲酸、甲醛吸附剂研究进展综述分析,为天然气制氢及氢气纯化技术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制氢 纯化 变压吸附 膜分离 固定床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刷电路板式天然气冷却器性能仿真模型和验证
4
作者 密晓光 孙国刚 +1 位作者 程昊 张晓慧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26-434,共9页
针对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建立了三维分布参数模型,采用三维数组来描绘换热器芯体并划分控制单元,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向量矩阵的流路描述手段。将文献中提出的适用于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天然气侧与水侧的换热及压降关联式应用于仿真模型中... 针对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建立了三维分布参数模型,采用三维数组来描绘换热器芯体并划分控制单元,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向量矩阵的流路描述手段。将文献中提出的适用于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天然气侧与水侧的换热及压降关联式应用于仿真模型中。建立了模型的控制方程,并开发了一种基于二分法的能量方程快速迭代算法。利用该算法,完成了某海上平台天然气压缩机后冷却器的性能仿真,成功获取了换热器的换热负荷、流路压降等关键参数。通过与现场生产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计算精度。结果显示,基于该仿真模型计算的换热器平均换热误差低于5%,天然气侧的平均压降误差也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 分布参数模型 算法 计算机模拟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燃料电池分布式供能技术路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宋鹏飞 单彤文 +2 位作者 李又武 侯建国 王秀林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19,共6页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燃料电池分布式供能已经成为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新趋势之一。基于不同种类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总结了4种典型的燃料电池分布式供能技术路径,对每种路径的工艺特点和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梳理了目前仍有待解决的问题...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燃料电池分布式供能已经成为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新趋势之一。基于不同种类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总结了4种典型的燃料电池分布式供能技术路径,对每种路径的工艺特点和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梳理了目前仍有待解决的问题,对燃料电池分布式供能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结论认为4种燃料电池供能路径技术上都有可行性,燃料电池供能效率明显高于传统供能模式,小微型家用燃料电池分布式可采用PEFC和SOFC,MCFC和SOFC更适合基荷性连续运行的大、中型电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FC MCFC SOFC 燃料电池 分布式 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制气技术为电网提供大规模储能的构想 被引量:13
6
作者 宋鹏飞 侯建国 +4 位作者 姚辉超 谢旭光 曹婧 王秀林 高振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共6页
电制气技术(PtG)作为能源互联网中联通天然气网和电网的关键技术环节,可提供一种创新的储能解决方案,在消纳风电、光电等新能源电力方面具有其他储能方法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和适应能力。经过对Pt G技术主要构成和特点的分析,认为技术... 电制气技术(PtG)作为能源互联网中联通天然气网和电网的关键技术环节,可提供一种创新的储能解决方案,在消纳风电、光电等新能源电力方面具有其他储能方法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和适应能力。经过对Pt G技术主要构成和特点的分析,认为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基于该技术目前发展现状,整体效率偏低(约60%),制得的合成天然气产品价格至少是市场天然气价格的2~4倍以上,经济性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产品成本影响最大的3个因素分别是电价、气价和电解制氢装置费用,经济性问题的瓶颈在于电解制氢装置的效率低和规模小。从电网安全、高效的角度分析,PtG与目前作为主要储能方式的抽水蓄能相比较,在效率和盈利生存能力方面初步显现出一定的潜在竞争力,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制气 能源互联网 储能 甲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结性富油煤热解油气析出规律及物性演变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唐颖 吴晓丹 +4 位作者 孙景耀 苏展 畅志兵 王楚楚 旷文昊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5,共8页
黏结性富油煤受热产生的软化、熔融现象可能导致井筒堵塞和地层扰动,这是原位热解需考虑的重要因素。在300~700℃下对黏结性富油煤热解,考察油气析出规律和组成性质,分析半焦的物性演变特征及其对原位热解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焦油产率... 黏结性富油煤受热产生的软化、熔融现象可能导致井筒堵塞和地层扰动,这是原位热解需考虑的重要因素。在300~700℃下对黏结性富油煤热解,考察油气析出规律和组成性质,分析半焦的物性演变特征及其对原位热解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焦油产率在500℃取得最大值7.75%,此时<300℃轻质组分含量最高(32.2%),且焦油成分在400~500℃变化显著,酚类和芳烃含量分别呈现增大和降低趋势。煤样的软化温度和固化温度分别为389和455℃,使半焦的宏观孔率度在≥400℃时由不足10%增至约50%,而微观孔隙结构仅在600~700℃高温脱气阶段更发达;半焦导热系数随温度先减小后增大,并在400℃达到最小值0.06 W/(m·℃)。黏结性富油煤原位热解面临通道堵塞、挥发分析出受阻和煤层导热速率偏慢等潜在问题,可尝试采用具有破黏效应的压裂支撑剂或近临界水原位转化技术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油煤 黏结性 胶质体 焦油 孔隙结构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X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储能和消纳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宋鹏飞 张超 +3 位作者 肖立 王修康 侯建国 王秀林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10,共9页
双碳目标促进了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高比例不稳定电力面临实现大规模储能和跨区域消纳等挑战。广义的氢储能是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并将氢气及其参与合成的氢基化学品作为储能和消纳的介质。绿电制合成化学品(Power-to-X,PTX)融... 双碳目标促进了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高比例不稳定电力面临实现大规模储能和跨区域消纳等挑战。广义的氢储能是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并将氢气及其参与合成的氢基化学品作为储能和消纳的介质。绿电制合成化学品(Power-to-X,PTX)融合CO_(2)化学转化利用技术,借助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生产具有零碳特性的甲烷、甲醇和氨等产品。这些产品能够进入已有的能源基础设施系统,实现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的储存、运输和配送,在不改变终端用能习惯的前提下迅速完成消纳。分别对绿电制绿色甲烷、绿色甲醇和绿氨进行了阐述与分析,认为PTX能够促进可再生能源与已有产业的融合,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消纳,发展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储能 电制化学品 电制甲烷 绿色甲醇 绿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大管径堆积绝热输送管道用于液氢转注的可行性数值研究
9
作者 陈锐莹 姜夏雪 +4 位作者 徐皓晗 陆新宇 高歌 朱少龙 王凯 《低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5,共11页
为了评估LNG接收站卸液管道用于液氢转注的可能性,采用CFD数值方法,建立液氢管道热流固耦合模型,分析了管道所受动态热应力分布与管道稳态漏热。热流固耦合分析结果表明:管道热应力分布与分层流流型具有显著联系,热应力呈现明显的顶底... 为了评估LNG接收站卸液管道用于液氢转注的可能性,采用CFD数值方法,建立液氢管道热流固耦合模型,分析了管道所受动态热应力分布与管道稳态漏热。热流固耦合分析结果表明:管道热应力分布与分层流流型具有显著联系,热应力呈现明显的顶底差异。该型管道在分阶段预冷使用低温氢气进行初步预冷情况下,转注液氢时等效热应力能够满足液氢转注要求。稳态漏热分析结果显示该型管的堆积绝热结构外表面漏热量为16.77 W/m,尚无法到达同等尺寸合格真空绝热管漏热指标,需优化绝热结构以满足液氢转注绝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管道预冷 热流固耦合 动态热应力 液氢转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管道掺入氢气的影响及技术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54
10
作者 宋鹏飞 单彤文 +3 位作者 李又武 侯建国 王秀林 张丹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10,共6页
氢气的运输成本约占加氢站最终氢气成本的30%~40%。氢气的经济运输是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利用已有相对完善的天然气管道设施,掺入一定比例的氢气进行传输,已成为欧美各国的研究热点,为传统油气行业参与氢能产业、获得效益增... 氢气的运输成本约占加氢站最终氢气成本的30%~40%。氢气的经济运输是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利用已有相对完善的天然气管道设施,掺入一定比例的氢气进行传输,已成为欧美各国的研究热点,为传统油气行业参与氢能产业、获得效益增长点提供了宝贵机遇。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较少,缺少相应的标准规范。综合分析了目前全球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情况,分别分析了掺氢后对管道材料、压缩机和管件等的影响,对居民、燃气轮机和内燃机等下游用户的影响,对管道泄露与运行安全的影响等;并对目前国内外对掺氢比例的要求进行了梳理总结;对我国发展天然气掺氢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网掺氢 氢脆 富氢天然气 天然气管道 电制氢 电制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海FLNG液化技术与关键设备方案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陈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300-310,共11页
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LNG-FPSO,简称FLNG)是集海上天然气的液化、储存、装卸和外运为一体的新型FPSO装置。近十年来随着深海油气开发的推进,国内外掀起了FLNG研究、设计的高潮,FLNG也成为中国开发南海深水天然气的重要技术手段... 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LNG-FPSO,简称FLNG)是集海上天然气的液化、储存、装卸和外运为一体的新型FPSO装置。近十年来随着深海油气开发的推进,国内外掀起了FLNG研究、设计的高潮,FLNG也成为中国开发南海深水天然气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针对我国南海深水天然气开发,研究并提出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0万吨级/年的FLNG上部液化技术与关键设备方案,包括:双塔双胺液循环新工艺;适用于FLNG的改进DMR液化工艺;冷剂压缩机驱动与发电采用定型航改燃机;预冷与液化深冷主换热器采用自行开发的FLNG铝制绕管换热器,具有安全可靠和高效易操作的技术优势。最后对推进我国南海FLNG工程化实施提出了两点建议:(1)加强FLNG铝制绕管换热器国产化研制和试验;(2)提高FLNG工程化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LNG液化工艺 天然气 液化 DMR 化学过程 绕管换热器 航改燃机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氢供应链与氢贸易的储运技术支撑 被引量:29
12
作者 单彤文 宋鹏飞 +3 位作者 李又武 侯建国 王秀林 张丹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3,共6页
国际氢供应链是正在兴起的新型能源贸易品类,发展潜力巨大。根据大宗氢气跨洋船舶运输的方式不同,国际氢供应链主要分为液氢(LH2)、液态有机物氢载体(LOHC)和氨三种路线。阐述了三种路线的技术发展现状、储氢特性、技术参数,对比分析了... 国际氢供应链是正在兴起的新型能源贸易品类,发展潜力巨大。根据大宗氢气跨洋船舶运输的方式不同,国际氢供应链主要分为液氢(LH2)、液态有机物氢载体(LOHC)和氨三种路线。阐述了三种路线的技术发展现状、储氢特性、技术参数,对比分析了技术经济性和优缺点,认为LOHC和氨路线有望成为未来国际氢供应链的主要方式。对国际氢供应链的未来发展提出若干判断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液氢 液态有机物氢载体 储氢 国际氢供应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油煤原位热解地下加热技术及其高效工艺 被引量:12
13
作者 唐颖 吴晓丹 +2 位作者 李乐忠 苏展 王若仪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2-50,共9页
我国富油煤资源量巨大,原位热解不但可以实现富油煤的高效低碳利用,还极大延伸了煤炭利用的深度范围。原位加热技术是富油煤原位热解的核心技术,其工艺效率决定了富油煤原位热解经济可行性。总结富油煤热物理性质和热解特征的基础上,介... 我国富油煤资源量巨大,原位热解不但可以实现富油煤的高效低碳利用,还极大延伸了煤炭利用的深度范围。原位加热技术是富油煤原位热解的核心技术,其工艺效率决定了富油煤原位热解经济可行性。总结富油煤热物理性质和热解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传导加热、对流加热、化学加热和辐射加热4种原位加热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4种加热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富油煤中的适用性,并优选了富油煤原位加热的高效工艺。研究认为:①富油煤具有导热系数低、比热容高、热扩散系数低等热物理特点,350~650℃为主要热解阶段,提高热解温度有利于可燃气体特别是H2的产出;②富油煤导热系数低,传导加热时间长,加热效率低;对流加热传热效率高,载热介质既有利于传热又有利于焦油产出;化学加热技术反应稳定性难以控制,传热依靠载热介质;辐射加热范围总体有限;③高效的加热技术、载热介质及传热网络是富油煤原位加热的高效条件,推荐对流加热、水蒸气及水力压裂作为首选加热技术、载热介质和致裂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油煤 原位热解 热解特征 加热技术 对流加热 高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橇装天然气制氢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33
14
作者 侯建国 单彤文 +5 位作者 张超 宋鹏飞 郑珩 王秀林 隋依言 王良辉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共6页
小型橇装天然气制氢以其便捷、高效、成本较低及贴近用户等优势,已成为全球小规模制氢的研究热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对国内外橇装天然气制氢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了小型橇装天然气制氢各工段的技术难点,对比了国外典型橇装天然气制... 小型橇装天然气制氢以其便捷、高效、成本较低及贴近用户等优势,已成为全球小规模制氢的研究热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对国内外橇装天然气制氢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了小型橇装天然气制氢各工段的技术难点,对比了国外典型橇装天然气制氢产品的技术参数,并指出了小型橇装天然气制氢的技术攻关方向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天然气制氢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站内制氢 天然气蒸汽重整 小型橇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甲烷化技术进展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朱艳艳 袁慧 +2 位作者 郭雷 侯建国 高振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82,共6页
对国内外的煤制气甲烷化技术及焦炉气甲烷化技术发展概况进行了综述,分析、比较了各项技术的流程、特点及应用情况,提出了甲烷化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甲烷化 煤制气 焦炉气 合成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环己烷-甲苯液体有机物储氢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宋鹏飞 侯建国 王秀林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8-23,共6页
随着地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发展清洁低碳能源成为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手段。氢能作为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是传统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型的首要选择,而氢能的发展,储氢技术是关键。甲基环己烷-甲苯储氢是具有发展潜力并已初步商业化的新型有机物... 随着地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发展清洁低碳能源成为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手段。氢能作为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是传统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型的首要选择,而氢能的发展,储氢技术是关键。甲基环己烷-甲苯储氢是具有发展潜力并已初步商业化的新型有机物储氢技术。对甲基环己烷-甲苯储氢技术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甲苯加氢工艺和催化剂以及甲基环己烷脱氢工艺和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技术的难点和重点研究方向;对甲基环己烷-甲苯储氢技术在未来氢能社会应用的场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储氢 储氢体系 甲基环己烷脱氢 甲苯加氢 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式LNG接收站与陆上LNG接收站的技术经济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都大永 王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2-126,共5页
作为LNG接收和再气化的新型解决方案,目前国外已有多个浮式LNG接收站成功投产,而中国尚处在起步阶段,已建或在建的浮式LNG接收站以浮式接收存储气化装置(FSRU)为主要形式。为降低FSRU的获取风险,需要明确浮式LNG接收站与常规陆上LNG接... 作为LNG接收和再气化的新型解决方案,目前国外已有多个浮式LNG接收站成功投产,而中国尚处在起步阶段,已建或在建的浮式LNG接收站以浮式接收存储气化装置(FSRU)为主要形式。为降低FSRU的获取风险,需要明确浮式LNG接收站与常规陆上LNG接收站的特点与适用性。为此:①对新建、改建、租用或购买FSRU这4种获取方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租赁较新的FSRU,可避免改建带来的不足,相比新建具有时间优势,相比一次性购买投资风险较小,因此市场起步阶段推荐以租赁方式获取FSRU;②在相同处理能力下(260×104 t/a),对浮式接收站与常规陆上接收站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前者较后者具有建设周期短、建设投资少、季节调峰能力强、灵活性好等优势,但也存在经济性差、供气不稳定、操作成本高等劣势。因此,建议采用浮式LNG接收站供气时应选择气价承受力强、需尽早供气的市场或陆域面积缺乏、人口稠密的地区。此外,可充分利用FSRU调度灵活的特点,选择多个错峰市场提供临时供气服务,以提高供气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上LNG接收站 海上浮式LNG接收站 FSRU 技术经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氢能”双清洁低碳能源体系构建和技术路径选择 被引量:12
18
作者 侯建国 姚辉超 +5 位作者 王秀林 张瑜 宋鹏飞 张雨晴 隋依言 穆祥宇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共5页
中国首次发布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明确了氢能在能源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而“双碳”目标指明了能源结构的转型方向,这一系列重大举措将会积极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发展。天然气具有清洁低碳优势,氢能具有清洁高效特质,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首次发布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明确了氢能在能源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而“双碳”目标指明了能源结构的转型方向,这一系列重大举措将会积极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发展。天然气具有清洁低碳优势,氢能具有清洁高效特质,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探讨了如何利用现有天然气资源及其基础设施支持氢能产业的发展,提出构建“天然气+氢能”双清洁低碳能源体系的设想;分析了3类主要能源,电能、天然气和氢能之间相互转化依托的技术路径及其中的主要技术,指出应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和电解二氧化碳技术,耦合天然气制氢与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协同发展。本工作可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和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氢能 双清洁低碳能源体系 可再生能源 二氧化碳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甲烷化工艺技术专利现状及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侯建国 高振 +3 位作者 王秀林 宋鹏飞 穆祥宇 姚辉超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6-70,共5页
甲烷化技术是合成天然气的关键技术。以中国专利甲烷化工艺技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定性分析方法分析了各专利技术的优缺点,并结合工业上的技术采用情况对专利转化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甲烷化工艺 专利分析 流程分析 专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秀林 戴若云 +4 位作者 张雨晴 姚辉超 隋依言 张瑜 卢璐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6-60,共5页
分别从催化剂开发、电极材料优化、电解系统设计等角度详细介绍了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了近期在上述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突破,旨在为构建高产率、低能耗、抗腐蚀的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系统提供参考。最后对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技... 分别从催化剂开发、电极材料优化、电解系统设计等角度详细介绍了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了近期在上述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突破,旨在为构建高产率、低能耗、抗腐蚀的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系统提供参考。最后对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制氢 电解 催化剂 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