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锦45块储层流动单元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军辉 卢双舫 +3 位作者 柳成志 李笑梅 苏鹤成 杨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0-195,共6页
正确地划分储层流动单元,对预测剩余油分布、调整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多参数的聚类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在此基础上应用BP网络技术对流动单元进行预测。研究表明,本区储层可以... 正确地划分储层流动单元,对预测剩余油分布、调整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多参数的聚类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在此基础上应用BP网络技术对流动单元进行预测。研究表明,本区储层可以划分为Ⅰ、Ⅱ、Ⅲ、Ⅳ4类流动单元:其中Ⅰ类是该区储集性能最好的储层流动单元,虽然开发程度较高,大部分井已经关闭,但个别井目前仍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Ⅱ类是该区储集性能较好的储层流动单元,水淹的程度较低,还存有一定的剩余油,是目前油田生产的主要区域;Ⅲ类是该区储集性能较差的流动单元,开发效果一般,动用程度较差,所以是油田进一步挖潜的区域;Ⅳ类是该区储集性能最差的流动单元,原始含油性很差,因此不是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区域。对各类流动单元特征进行了精细的分析,为油田综合治理提供了详细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45块油田 储层流动单元 聚类分析 BP网络技术 模糊综合判别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