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断层封闭性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忠涛 施和生 +2 位作者 秦成岗 高鹏 屈亮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7,51,共5页
对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地区的断层特征及封闭性主控因素作了初步归纳和总结,并对断层封闭性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区长期处于张应力场背景之中,反向正断层发育。这些断层都在晚期(10 Ma左右)形成,控... 对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地区的断层特征及封闭性主控因素作了初步归纳和总结,并对断层封闭性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区长期处于张应力场背景之中,反向正断层发育。这些断层都在晚期(10 Ma左右)形成,控制了该区圈闭的形成与分布,同时,也影响和控制了油气的运移、聚集及油气分布范围。断层封闭性影响因素较多,侧向封闭性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层砂岩质量分数,其次是断距。纵向封闭性影响因素有断层性质、断层活动强度及构造应力场等。该区研究认为,所处地层砂岩质量分数小于30%,断层断距适宜(500 m以下且未断穿上部盖层),且走向上延伸较短的,具有较好的侧向封闭性。该区气藏在纵向上能够得以封闭的原因主要在于断层晚期形成,平面上呈雁行式排列组合,具有扭性特征,纵向封闭条件相对较好,且该区天然气属晚期充注,气藏受构造运动影响小,使得油气得以保存。同时,由于研究区的烃源供给非常充足,在局部地区,即使断层在纵向上泄露了油气,但只要天然气的充注速度大于散失速度,圈闭仍可使油气聚集成藏。封闭有利地区为研究区的南部及东部,其珠江组上段砂质质量分数小于30%,属古珠江三角洲前缘—浅海陆棚相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封闭性 雁行式 晚期 反向断层 有利地区 珠江口盆地中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深水区新生代沉降及岩石圈伸展变形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中贤 孙珍 +2 位作者 谢辉 颜承志 李元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36-3343,共8页
为认识白云深水区新生代构造沉降和岩石圈伸展变形特征,本文对过研究区的两条测线进行了回剥分析和伸展系数计算,结果表明:白云深水区新生代构造沉降具有幕式特点,由快到慢共分4幕:①65~24.4 Ma;②24.4~18.5 Ma;③18.5~13.8 Ma;④13.... 为认识白云深水区新生代构造沉降和岩石圈伸展变形特征,本文对过研究区的两条测线进行了回剥分析和伸展系数计算,结果表明:白云深水区新生代构造沉降具有幕式特点,由快到慢共分4幕:①65~24.4 Ma;②24.4~18.5 Ma;③18.5~13.8 Ma;④13.8~0 Ma,在裂后存在3期快速沉降(24.4~21 Ma,18.5~16.5 Ma,13.8~10.5 Ma)和4期慢速沉降(或隆升)(30~24.4 Ma,21~18.5 Ma,16.5~13.8 Ma,10.5~0 Ma).白云深水区裂陷期和裂后期沉降受基底形态影响,总体向洋陆边界增加,裂陷期的沉降量为200~2100 m,裂后沉降量为1000~1500 m,由裂陷期沉降反演的岩石圈伸展系数为1~7,与全地壳的伸展系数变化趋势一致,在基底隆起处伸展系数小,凹陷处伸展系数大;白云深水区裂后存在异常沉降,约300~700 m,它的分布与基底形态负相关,在隆起处异常沉降量大,为600 m左右,凹陷处异常沉降量小,约300 m,可能与岩石圈破裂引起洋陆过渡带不同构造单元的差异沉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 伸展系数 岩石圈 白云深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珠海组烃源岩评价及储层烃来源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朱俊章 施和生 +3 位作者 庞雄 何敏 杨少坤 李昭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8年第4期223-227,共5页
LW3-1-1井位于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东部,是我国南海东部海域深水区第一口探井。通过对LW3-1-1井珠江组、珠海组烃源岩和储层烃的地球化学研究,并结合其它井恩平组和文昌组烃源岩地球化学资料证实,在白云凹陷深水区,珠海组为有效烃源岩之... LW3-1-1井位于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东部,是我国南海东部海域深水区第一口探井。通过对LW3-1-1井珠江组、珠海组烃源岩和储层烃的地球化学研究,并结合其它井恩平组和文昌组烃源岩地球化学资料证实,在白云凹陷深水区,珠海组为有效烃源岩之一;LW3-1-1井珠江组和珠海组存在的2类储层烃均有珠海组烃源岩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深水区 珠海组 有效烃源岩 烃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