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核磁共振的驱替速度和倍数对疏松砂岩油藏孔喉特征及采收率影响实验 被引量:10
1
作者 马奎前 蔡晖 孙召勃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6-91,共6页
疏松砂岩油藏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的孔喉结构发生变化,影响开发效果。基于核磁共振扫描岩心技术并借助室内驱油实验,研究了不同驱替速度和特高驱替倍数对渤海SZ油田疏松砂岩油藏孔喉特征及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特高驱替倍数... 疏松砂岩油藏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的孔喉结构发生变化,影响开发效果。基于核磁共振扫描岩心技术并借助室内驱油实验,研究了不同驱替速度和特高驱替倍数对渤海SZ油田疏松砂岩油藏孔喉特征及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特高驱替倍数(2000 PV)下,驱替速度越大,孔喉扩大倍数越大;当驱替速度由0.5 mL/min增大到1.5 mL/min后,孔喉扩大倍数由2.68增加到3.18;驱替倍数<500 PV时,驱替速度越高,阶段采收率越高;驱替倍数>500 PV后,随驱替速度增加,最终采收率有所降低;固定驱替速度(1 mL/min),驱替倍数由2000 PV增加至3000 PV时,采收率仅增加1.59个百分点,且在采出液中出现较明显的固体颗粒。对于渤海SZ油田而言,注水开发后期(>500 PV)驱替速度不宜过大,同时驱替倍数达到2000 PV后继续注水对提高采收率效果不明显。本文研究可为该类油藏开发方案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孔喉半径 驱替速度 特高驱替倍数 海上疏松砂岩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