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西北部莺歌海盆地HBJM39-1气田储层岩相划分与微相识别 被引量:3
1
作者 马文宏 马勇新 +1 位作者 龚晓峰 张景茹 《海洋地质前沿》 2013年第7期25-31,共7页
以HBJM39-1-1、HBJM39-1-2A、HBJM39-1-3和HBJM39-1-4等4口井的取心资料为基础,结合层序地层学解释,深入分析了莺歌海盆地HBJM39-1气田储层的岩相沉积特征。研究表明,HBJM39-1气田储层岩相具有颜色深、粒度细、水动力条件弱、生物扰动... 以HBJM39-1-1、HBJM39-1-2A、HBJM39-1-3和HBJM39-1-4等4口井的取心资料为基础,结合层序地层学解释,深入分析了莺歌海盆地HBJM39-1气田储层的岩相沉积特征。研究表明,HBJM39-1气田储层岩相具有颜色深、粒度细、水动力条件弱、生物扰动强且发育风暴沉积等特点。通过地震地质解释、盆地古地貌以及岩心描述等分析研究证实,HBJM39-1气田储层形成于相对较深的沉积水体环境。莺歌海盆地上新世主要发育滨浅海相沉积,但根据古水体环境、生物遗迹相、岩相以及测井相等资料揭示,上新世莺一段至第四系乐东三段尚发育滨外亚相,不发育前滨及以上亚相沉积。同时,为了进行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以"泥"、"砂"截然不同的渗流、渗流屏障作用为主线,亦对滨外亚相等进行了进一步细分和较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HBJM39-1气田 储层岩相特征 滨浅海相特点 亚相微相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断裂特征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44
2
作者 李辉 陈胜红 +4 位作者 张迎朝 牛翠银 张坤坤 叶绮 胡高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5-124,共10页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为南海北部陆缘拉张型含油气盆地。受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控制,盆地在构造演化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三期断裂活动,发育了3种类型断裂,古新世-早渐新世发育NE向伸展断裂,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发育近EW向走滑伸展断裂,中中新世...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为南海北部陆缘拉张型含油气盆地。受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控制,盆地在构造演化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三期断裂活动,发育了3种类型断裂,古新世-早渐新世发育NE向伸展断裂,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发育近EW向走滑伸展断裂,中中新世至今发育NW向走滑伸展断裂。主干断裂和次级断裂的平面组合样式主要有平行式、羽状、雁列式、帚状,剖面组合样式主要有Y字形、阶梯状、负花状。断裂活动对珠三坳陷的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控凹的主干断裂活动控制了生烃凹陷的分布和烃源岩的热演化,断裂活动控制形成了多种类型圈闭,长期继承性活动断裂是浅层油气藏形成的主要运移通道。主干断裂带是珠三坳陷油气复式富集成藏的有利区带,文昌凹陷北坡断阶带和琼海凸起、阳江低凸起披覆背斜带也是珠三坳陷油气有利成藏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断裂系统 伸展断裂 油气成藏 珠三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西北部莺歌海盆地WHJM36-9气田的储集性和流体特征
3
作者 马文宏 马勇新 +1 位作者 张伟 张景茹 《海洋地质前沿》 2013年第4期12-19,共8页
WHJM36-9构造位于莺歌海盆地中央泥底辟构造带的东南端,该构造是在红河断裂右旋走滑运动所派生的东西拉张应力下形成的近南北向泥底辟伴生构造,WHJM36-9气田即位于该构造上,属于一个由背斜和断层控制为主的构造型浅层气藏。气田各层构... WHJM36-9构造位于莺歌海盆地中央泥底辟构造带的东南端,该构造是在红河断裂右旋走滑运动所派生的东西拉张应力下形成的近南北向泥底辟伴生构造,WHJM36-9气田即位于该构造上,属于一个由背斜和断层控制为主的构造型浅层气藏。气田各层构造高点基本重合,但深部构造幅度明显大于浅层;气田储层主要为第四系乐东组(QpL)和新近系上新统莺歌海组一段(N2Y1),其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岩—泥质粉砂岩。通过对气田岩心物性分析及地质综合评价,第四系乐东组一段储层属高孔高渗—中低渗类型,乐东组二、三段及上新统莺歌海组一段属高孔中渗的储层类型,该区的低阻气层则主要属高孔中低渗储层类型;气田天然气中烃类以CH4为主,C2以上组分含量较少(0.49%~2.71%),属高熟干气藏;乐东组和莺一段地层水分别为CaCl2和NaHCO3水型;气田各气组具有不同的压力和气水系统,为正常压力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JM36-9气田 泥底辟伴生构造 储层流体特征 气藏类型 地层水、地层压力 南海莺歌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