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9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致密气储层广义平面阻流带识别 被引量:1
1
作者 赖枫鹏 李彬册 +1 位作者 任广磊 张伟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致密气储层具有物性条件差、非均质性强、含水饱和度高等特点,储层中存在流体渗流受限区域,使得气井产量和控制储量受到影响。一般意义上的阻流带强调的是沉积、成岩作用,以及砂体边界发育等静态地质因素对生产的影响,缺少气水两相渗流... 致密气储层具有物性条件差、非均质性强、含水饱和度高等特点,储层中存在流体渗流受限区域,使得气井产量和控制储量受到影响。一般意义上的阻流带强调的是沉积、成岩作用,以及砂体边界发育等静态地质因素对生产的影响,缺少气水两相渗流过程中不同因素产生的动态阻流表征。首先明确了致密气储层广义平面阻流带的内涵,提出了从生产特征、储层特征和两相共渗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广义平面阻流带层次结构模型和综合评价指标(GI),以鄂尔多斯盆地某致密气藏井区为例,计算了不同因素的影响权重值,得到GI数值,通过插值绘制了研究区广义平面阻流带发育图。进一步对比研究了高产、中产、低产三类井无量纲产气量和无量纲产量递减率与GI数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无量纲产气量与GI值呈负相关关系,无量纲产量递减率与GI值呈正相关关系。利用广义平面阻流带发育图可以为后续气井工作制度的优化调整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广义平面阻流带 评价指标 识别方法 模糊层次分析 权重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页岩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可动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游君君 胡德胜 +2 位作者 袁珍珠 周刚 江黎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1-551,共11页
页岩油储层致密且非均质性较强,微观孔隙结构影响着页岩油在储层中的储集与流动,但常规单一手段往往难以准确表征微观孔隙结构。为揭示页岩油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与可动性特征,指导后续海上页岩油的高效勘探开发,以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 页岩油储层致密且非均质性较强,微观孔隙结构影响着页岩油在储层中的储集与流动,但常规单一手段往往难以准确表征微观孔隙结构。为揭示页岩油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与可动性特征,指导后续海上页岩油的高效勘探开发,以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基质型、纹层型和夹层型3种类型的页岩油储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氮气吸附、核磁共振等分析测试方法,对孔隙结构参数、压汞形态、吸附曲线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质型与纹层型储层粒度较细,孔隙相对不发育,孔隙形态多以平板狭缝形为主,发育层理缝、有机孔、黏土矿物片间孔、黄铁矿晶间孔等;夹层型储层孔隙形态多以墨水瓶形为主,发育矿物粒间孔、溶蚀孔、网状缝等,孔径分布及储层连通性较好。荧光薄片、核磁共振对页岩油可动性分析表明,基质型和纹层型储层可动性相对较差,可动孔隙度分别为0.72%和4.62%,可动油含量相对较低;夹层型储层可动孔隙度为6.37%,烃类组分更轻,可动性更好,可动油含量更高,是涠西南凹陷最大的页岩油勘探有利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孔隙结构 页岩油可动性 流沙港组 古近系 涠西南凹陷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油气矿业权改革与国有石油公司革新方向 被引量:7
3
作者 鲁怡 黄月银 《中国矿业》 2022年第10期30-34,共5页
《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实施以来,在开放油气勘查开采市场、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调整探矿权期限、加大区块退出力度等方面对国有石油公司的生存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深入了解油气矿业权改革动向的基础上,... 《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实施以来,在开放油气勘查开采市场、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调整探矿权期限、加大区块退出力度等方面对国有石油公司的生存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深入了解油气矿业权改革动向的基础上,深刻剖析国有石油公司面临的挑战,思考国有石油公司在矿业权评价、矿业权规划及管理制度等方面革新的方向,研究提出推进油气资源基地建设、加快油气新区块出让、提高油气矿业权人进入门槛、取消对外合作专营权等建议,以促进油气体制改革、助力国家能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权 油气体制改革 国有石油公司 矿业权评价 矿业权规划 管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热解分析的页岩油储层含油性快速评价——以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学彪 陈沛 +3 位作者 杨毅 袁胜斌 胡益涛 王瑞科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1-226,共6页
基于井场分析技术快速定量表征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含量,是页岩油地质甜点评价和钻完井决策的重要基础。采用常规岩石热解、分段岩石热解和井场密闭热释等方法,对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下亚段页岩油层系开展含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 基于井场分析技术快速定量表征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含量,是页岩油地质甜点评价和钻完井决策的重要基础。采用常规岩石热解、分段岩石热解和井场密闭热释等方法,对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下亚段页岩油层系开展含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分段岩石热解通过细分温度区间获取更加丰富的参数,能够更好地定量表征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的含量,大大提升了页岩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2)井场密闭热释利用低温密闭技术,有效解决了样品制取样过程中烃类损失的难题,可快速准确获取气态烃含量和轻烃含量,弥补了传统热解对该部分测量精度低的不足,对含油性和可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3)开展不同方法之间数据相关性研究,建立了最大可动油含量、轻烃含量的恢复公式;4)综合最大可动油含量、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将流沙港组二段下亚段页岩油资源划分为低效、有效和富集3类。井场多技术创新融合的含油性快速评价方法,可驱动页岩油储层地质甜点认识不断深化,为实现非常规油气增储上产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分段岩石热解 井场密闭热释技术 含油性 可动性 涠西南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低渗透油藏产能分析方法
5
作者 张乔良 赵楠 +4 位作者 隋波 王磊 杨朝强 岳绍飞 张风波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63,共12页
针对海上探井、评价井测试时间短导致低渗透油藏测试产能较实际生产差异明显的问题,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和考虑有效驱动因子的广义达西公式,建立了包含低速非达西渗流、储集层应力敏感、油藏压力保持水平等因素的油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推... 针对海上探井、评价井测试时间短导致低渗透油藏测试产能较实际生产差异明显的问题,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和考虑有效驱动因子的广义达西公式,建立了包含低速非达西渗流、储集层应力敏感、油藏压力保持水平等因素的油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推导出相应的产能评价与预测方程,利用南海西部北部湾盆地典型油藏的测试数据进行了产能分析。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及时有效的能量补充能够获得较高的储集层渗流能力、驱油效率和油藏产能;研究区块生产压差在8.6~29.5 MPa时,储集层应力敏感和低速非达西渗流导致油藏产能减小分别为4.0%~12.8%、42.4%~84.4%,低速非达西渗流对产能的影响远远大于储集层应力敏感的影响,在不出砂和不影响油藏能量有效补充的前提下,采油井可通过放大生产压差获取较高的油藏产能;低渗透油藏测试产能与稳定产能的差别随着储集层有效渗透率的降低而变大,研究区块在油藏压力保持良好的情况下稳定产能为油藏测试产能的7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达西渗流 应力敏感 油水两相 有效驱动因子 稳定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岸相储层构型界面表征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以珠江口盆地A油田为例
6
作者 商建霞 张乔良 +2 位作者 叶青 刘鹏超 晁彩霞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6-1343,共8页
【目的】文昌A油田珠江组二段一油组属于滨岸相砂体,由于沉积时期水体频繁动荡变化导致储层内部泥质、钙质隔夹层发育。油藏开发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受隔夹层影响,剩余油分布十分复杂,为延缓老油田产量递减,亟须开展隔夹层分布研究以明确... 【目的】文昌A油田珠江组二段一油组属于滨岸相砂体,由于沉积时期水体频繁动荡变化导致储层内部泥质、钙质隔夹层发育。油藏开发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受隔夹层影响,剩余油分布十分复杂,为延缓老油田产量递减,亟须开展隔夹层分布研究以明确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方向,然而隔夹层厚度基本在2 m以下,预测十分困难。【方法】针对此现状,在明确隔夹层类型及成因基础上,依据储层构型理论,采用“级次划分、成因分析、界面识别、定量表征”方法对砂体内部不同级次储层构型界面成因及展布进行研究,精细刻画复杂薄夹层的展布,明确剩余油分布,并提出油田开发调整策略。【结果】对砂体内部7-3级构型界面进行逐级次识别与表征,总结出剩余油分布模式分为受平行状夹层遮挡的“屋脊油”、受斜交状夹层遮挡的“夹角油”两种类型,将开发目标调整为小层内部受不同期次构型界面遮挡的剩余油富集区,提出挖潜策略由“水上找油、顶部挖潜”转变为“夹缝找油、内部挖潜”。【结论】该研究成果大幅提高了单井产能,实施后单井日产油127 m^(3) /d,累增油6.57×10^(4) m^(3) ,对高含水油田剩余油挖潜及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A油田 滨岸相 构型界面 隔夹层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测录井高重烃组分异常特征及流体性质快速识别方法
7
作者 胡益涛 曾烃详 +4 位作者 陈沛 钟鹏 付群超 柴华 杜坤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8,共8页
近年来,南海西部油田部分探井陆续出现“高重烃组分,低轻烃组分”的气测异常,针对此类高重烃组分气测异常特征认识不清、形成机理不明及流体性质识别难等问题,对研究区气测组分异常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其产生原因,开展基于机器学习的分... 近年来,南海西部油田部分探井陆续出现“高重烃组分,低轻烃组分”的气测异常,针对此类高重烃组分气测异常特征认识不清、形成机理不明及流体性质识别难等问题,对研究区气测组分异常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其产生原因,开展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预测模型识别流体性质研究。研究表明:此类气测异常主要原因是油藏早期形成后受到改造或破坏,油气发生二次运移,期间轻烃组分损失较多,而重烃组分损失较少;高重烃组分气测异常的烃组分受地质构造变化程度、盖层封堵性、原油性质等综合影响;随机森林模型在研究区高重烃组分气测数据集上训练及预测分类效果好,能准确、高效识别流体性质。该研究从气测录井技术角度为油藏流体识别提供新思路,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测录井 烃组分 气测组分 次生油藏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海海域北部地区现今地应力实测及综合分析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群策 范桃园 +3 位作者 李绪深 何胜林 张重远 孟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518-2529,共12页
南海北部区域现今地应力场的状态和分布特征是进行海洋资源开发、地质环境和工程安全评价的主要参考依据,也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受到测量技术水平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整个南海海域的地应力研究程度还比较低,有待于... 南海北部区域现今地应力场的状态和分布特征是进行海洋资源开发、地质环境和工程安全评价的主要参考依据,也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受到测量技术水平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整个南海海域的地应力研究程度还比较低,有待于对该区域的地应力场的状态和控制因素进行较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原地地应力测量是直接获取地壳浅表层现今主应力大小和方向特征的有效途径,同时利用海上油气田测井FMI资料能够有效地提取地应力信息.结合区域构造环境,在实测地应力约束条件下,数值模拟方法能够有效地推测区域地应力的状态和分布特征.在海南省乐东县开展了水压致裂原地地应力测量,测量获得的最大主应力方向区间为NW-NWW向.根据Byerlee准则判别,钻孔附近的地应力远远小于引起断层活动地应力值的下限,钻孔邻近区域的断层活动性较弱.对南海北部边缘海盆地有限的FMI测井资料进行地应力解译,获得莺歌海的最大主应力优势方位为NWNNW向,琼东南的最大主应力优势方位为NWW向.在对南海海域北部区域的板块构造环境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分析的基础上,以上述地应力观测数据以及震源机制解资料为约束,对该区域现今地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由于受印度板块、菲律宾板块和欧亚板块不同程度的影响,南海北部区域的地应力分布特征呈现了不同区域分化的趋势.在靠近台湾岛区域,主要受到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的影响,最大主应力方向为近E-W向;沿着滨海海岸带向西,由于受到欧亚板块在马尼拉海沟向下俯冲形成的拉伸作用,最大主应力的方向逐渐转换为S-N向、NW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地应力 水压致裂 FMI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控制模块安装工具结构设计与对接精度分析
9
作者 贾鹏 王佐 +4 位作者 井元彬 王文龙 马强 李世平 张锦埭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3-551,共9页
水下控制模块是水下生产系统的关键部件,针对水下控制模块在水下如何精准、高效、安全地实现回收和再安装工作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水下控制模块安装工具。对此安装工具进行了机械结构的设计,将安装工具各部分结构在工作过程中的作用... 水下控制模块是水下生产系统的关键部件,针对水下控制模块在水下如何精准、高效、安全地实现回收和再安装工作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水下控制模块安装工具。对此安装工具进行了机械结构的设计,将安装工具各部分结构在工作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介绍。针对安装工具能够顺利完成水下控制模块的安装,基于安装工具各部分结构对接精度关系分析,通过数学建模与仿真分析,得到影响水下控制模块安装精度的原因,设计合理的安装精度参数。将仿真分析得到的数据与设计参数相比较,可证明水下控制模块的结构设计能满足水下控制模块的对接定位精度要求。结果表明:各精度参数满足水下控制模块安装工具设计要求,在此设计参数下安装工具能够完成水下控制模块的精确安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控制模块 安装工具 结构设计 安装精度 数学建模 仿真分析 对接精度分析 精确安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石油田流三段含砾砂岩油层低阻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恒荣 何胜林 +2 位作者 丁磊 谭伟 杨毅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9-76,共8页
北部湾盆地乌石油田流三段含砾砂岩油层电阻率变化复杂,呈现低渗、低阻及低对比度特征。从宏观地质因素、岩石导电与工程因素和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等方面,分析了乌石油田流三段含砾砂岩油层低阻成因,结果表明压实作用和溶解作用的存在会... 北部湾盆地乌石油田流三段含砾砂岩油层电阻率变化复杂,呈现低渗、低阻及低对比度特征。从宏观地质因素、岩石导电与工程因素和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等方面,分析了乌石油田流三段含砾砂岩油层低阻成因,结果表明压实作用和溶解作用的存在会间接导致油层低阻,地层水矿化度差异是导致油层低阻的次要原因;该区储层伊利石等泥质组分含量较高,且存在填充大孔隙和长石沿节理分布的现象,从而导致微孔隙发育,易形成高束缚水,这是油层低阻的主要成因。因此,黏土矿物架桥于大孔隙导致微孔隙发育是该类储层形成低阻油层的根本原因。本文研究成果对于复杂孔隙结构岩石导电的机理研究与低对比度油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石油田 流三段 含砾砂岩油层 低阻 宏观地质因素 岩石导电与工程因素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逆时偏移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光克 李洋森 +2 位作者 孙万元 刘峰 廖显锋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8-736,共9页
在高阶有限差分法逆时偏移成像过程中,成像精度和计算效率是一对矛盾体,特别是对于小尺度细微地质构造的刻画。为了能在精细刻画局部地质体结构的同时,保证逆时偏移的计算效率,采用多尺度可变网格有限差分算法求解一阶应力-速度声波方程... 在高阶有限差分法逆时偏移成像过程中,成像精度和计算效率是一对矛盾体,特别是对于小尺度细微地质构造的刻画。为了能在精细刻画局部地质体结构的同时,保证逆时偏移的计算效率,采用多尺度可变网格有限差分算法求解一阶应力-速度声波方程,将可变网格有限差分算法引入到逆时偏移中,对传统常规逆时偏移算法进行了改进,并将可变网格步长倍数的变化范围推广至任意奇数倍,分析了可变网格对有限差分算法数值频散的影响。不同模型偏移成像试验结果表明,可变网格逆时偏移算法能在保证地下地质体成像精度的同时提高偏移效率,有利于局部构造特征的精细刻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时偏移 可变网格 交错网格 深度偏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分形与分级评价——以莺歌海盆地乐东区黄流组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静 黄志龙 +2 位作者 张景缘 邓广君 许马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5-308,共14页
[目的]明确致密砂岩储层孔喉微观形态,划分储层孔隙结构级次,多角度半定量评价储层的储集特征和渗流能力,有助于明确具有高效产能潜力的储层类型。[方法]以莺歌海盆乐东区黄流组致密砂岩为例,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实验手... [目的]明确致密砂岩储层孔喉微观形态,划分储层孔隙结构级次,多角度半定量评价储层的储集特征和渗流能力,有助于明确具有高效产能潜力的储层类型。[方法]以莺歌海盆乐东区黄流组致密砂岩为例,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实验手段,开展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维数计算与分级评价的研究。[结果]致密砂岩储层质量的影响因素之一是大孔喉孔隙结构;分形维数越接近3,孔隙结构越复杂,连通的大孔喉越少。依据孔喉分级特征、成岩相、孔隙结构复杂程度,建立了孔隙结构分级评价的四类模型:类型Ⅰ为小孔喉优势型储层,强胶结成岩相,大孔喉孔隙度占比小于45%,D_(max)值为2.75~2.90,致密储层;类型Ⅱ为大—小孔喉连续型储层,弱胶结—弱溶蚀成岩相,大孔喉孔隙度占比45%~70%,D_(max)值为2.70~2.85,低渗储层;类型Ⅲ为大孔喉优势型储层,强溶蚀成岩相,大孔喉孔隙度占比大于70%,D_(max)值为2.55~2.65,优质储层;类型Ⅳ为大孔喉单峰型储层,强压实成岩相,大孔喉孔隙度占比50%~60%,D_(max)值为2.65~2.75,低渗储层。通过Fisher判别方法,建立储层类型测井预测模型,对比储层类型与气测响应和储层含气饱和度,发现Ⅲ类储层的产气效能高,具有勘探价值。[结论]研究成果为致密砂岩储层评价与分类提供了新思路,明确了储层孔隙结构对气水分布存在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致密砂岩储层 高压压汞 孔隙结构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的气井产出剖面解释——以中国南海永乐区多层合采探井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木旺 郑永建 +2 位作者 隆腾屹 段永刚 魏明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45-2251,共7页
随着分布式光纤温度(distributed temperature sensing,DTS)监测精度和分辨率的提升,逐渐成为油气生产管理和动态分析中产出剖面监测的重要技术之一,但其解释技术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考虑流体渗流过程中焦耳汤普逊效应以及诸多微量热效... 随着分布式光纤温度(distributed temperature sensing,DTS)监测精度和分辨率的提升,逐渐成为油气生产管理和动态分析中产出剖面监测的重要技术之一,但其解释技术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考虑流体渗流过程中焦耳汤普逊效应以及诸多微量热效应,结合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低渗多层合采气井温度剖面预测模型。该模型耦合了渗流过程中压力和温度场两部分数学模型,求解模型分析讨论了产量、生产时间和渗透率对产出温度剖面影响,结果表明:产量增加产出剖面温度降低;储层渗透率对产出温度剖面影响最为明显;储层渗透率降低,产出剖面温度增加,且增加幅度是非线性的;随着生产时间增加温度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小且趋于稳定。最后以南海永乐区一口多层合采探井DTS实际温度测试数据进行了产出剖面解释,结果与实际地质认识具有一致性,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可靠性。该研究结果促进了DTS监测技术在低渗致密多层合采气藏监测中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 产出剖面 温度响应特征 温度模型 多层合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西部地区断裂体系的拓扑结构、分形特征及其与油气藏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赛婷 胡林 +5 位作者 李明 王迪 陈林 程燕君 徐彬 吴智平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6,共11页
为明确含油气盆地中断裂体系结构特征与油气藏分布的关系,文章以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文昌A凹陷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对各层系断裂精细解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断裂网络体系的节点、分支类型分析及分维值计算,定量表征了研究区断裂网络体系... 为明确含油气盆地中断裂体系结构特征与油气藏分布的关系,文章以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文昌A凹陷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对各层系断裂精细解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断裂网络体系的节点、分支类型分析及分维值计算,定量表征了研究区断裂网络体系的拓扑结构及分形特征,并就断裂网络体系拓扑结构、分形特征与油气藏分布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受控于区域拉张应力顺时针方向的转变,研究区断裂发育以NE向为主转变为以NWW向为主;不同层系断裂体系的拓扑结构具有差异性,珠三南断裂、珠三6号断裂和珠三2号断裂附近拓扑值较高,由深至浅断裂体系的I节点的比例逐渐增大,Y、X节点的比例逐渐减小,I-I分支的比例逐渐增大,I-C、C-C分支的比例逐渐减小,连通性由好变差;不同层系断裂体系的分形特征具有时空差异,NE向断裂带和NW向断裂带交汇区分维值较高,由深至浅断裂体系的分维值先增大后减小,复杂程度先增强后减弱;断裂体系的拓扑结构、分形特征与与油气藏分布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高拓扑值与高分维值的叠合区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网络体系 拓扑结构 分形特征 断裂网络连通性 油气成藏 文昌A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层序格架与源-汇系统约束下的沉积体系分析方法:以涠西南凹陷始新统流一段为例
15
作者 王浩 邹明生 +3 位作者 崔钦宇 高梦天 张靖宇 陆永潮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8,共15页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的勘探方向已经从构造圈闭转移到岩性圈闭上,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核心问题就是明确砂体的展布。以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一段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碎屑锆石U-Pb年龄、测井、录井、岩心及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进行了...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的勘探方向已经从构造圈闭转移到岩性圈闭上,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核心问题就是明确砂体的展布。以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一段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碎屑锆石U-Pb年龄、测井、录井、岩心及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进行了高精度层序划分和沉积体系时空展布研究,明确了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一段沉积相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目的层流沙港组一段可以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3个体系域以及8个准层序组。通过对研究区源-汇体系与沉积相分析,表明涠西南凹陷的沉积物主要来自西北部万山物源、东部企西物源、东南部涠西南物源以及西南部物源。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一段主要发育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等3种沉积相类型。低位期主要发育中深湖和湖底扇沉积,发育浊积水道、天然堤和席状朵体等沉积微相;湖扩期主要以深湖泥沉积微相为主;高位期则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较为发育,河口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发育较少。B洼主要发育西部三角洲进积滑塌型、南部近源断坡带型和东部远源缓坡型等3种类型湖底扇,其中,南部物源体系规模大、成藏条件好,是下一步勘探最具潜力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西南凹陷 流沙港组一段 层序地层学 沉积体系 源-汇系统 高精度层序格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文昌凹陷烃源岩发育时期湖盆古生产力构成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3
16
作者 游君君 柳波 +2 位作者 胡德胜 陈林 江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4-642,共19页
沉积盆地中有机质的富集是烃源岩发育的本质过程,而古生产力是控制该过程最重要的因素。文昌凹陷是珠江口盆地主要的生烃凹陷之一,前人对其进行了包括烃源岩分布、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成熟度和生烃潜力等方面的研究,但是对古生产... 沉积盆地中有机质的富集是烃源岩发育的本质过程,而古生产力是控制该过程最重要的因素。文昌凹陷是珠江口盆地主要的生烃凹陷之一,前人对其进行了包括烃源岩分布、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成熟度和生烃潜力等方面的研究,但是对古生产力和有机质富集机制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笔者等以文昌凹陷古新统文昌组二段(文昌组)和恩平组一段(恩一段)两套烃源岩为研究对象,利用有机地化数据和元素分析数据,对有机质来源、古生产力构成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昌凹陷文二段和恩一段烃源岩的有机质均为混合来源,其中文二段有机质中水生生物的贡献较大,具有更高的原地有机质比例,而恩一段陆源高等植物的贡献较大;恩一段具有较高的总生产力指数,其分布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北部缓坡带的总生产力指数较南部陡坡带低,总生产力指数的高值主要分布在物源输入处和盆地中心地区。本次研究可以为后期有机质富集机理的研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产力 有机质来源 烃源岩 文昌凹陷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成分指示因子的复杂岩相识别——以南海宝岛凹陷深水深层低渗气藏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华 叶青 +2 位作者 郇金来 张冲 陈儒贤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95,共9页
针对海上深层低渗砂岩储层岩性复杂、有利储层难以识别的问题,基于岩石激光粒度分析、薄片鉴定对本区复杂岩性进行岩相划分。通过分析岩相与测井曲线间的响应关系,筛选能识别低渗储层岩石相的敏感测井曲线,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 针对海上深层低渗砂岩储层岩性复杂、有利储层难以识别的问题,基于岩石激光粒度分析、薄片鉴定对本区复杂岩性进行岩相划分。通过分析岩相与测井曲线间的响应关系,筛选能识别低渗储层岩石相的敏感测井曲线,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能准确识别3类岩石相的成分因子曲线。研究结果表明:低渗储层岩性复杂多变,从粉砂岩到含砾中、粗砂岩均有分布;根据粒度均值可将本区岩性划分为3种岩石相,分别为相对粗粒岩石相(粒度均值>0.1 mm)、相对细粒岩石相(粒度均值介于0.0625~0.1 mm)和极细-泥岩相(粒径均值<0.0625 mm),其中,相对粗粒岩石相储层渗透性最好;构建的岩性成分指示因子较常规单一测井曲线的岩相识别准确率明显提高,所建立的岩相识别方法能更好地指导研究区水平井的入砂位置,对研究区低渗气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层 复杂岩性识别 成分指示因子 岩石相 宝岛凹陷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卧式采油树在役工况安全风险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冠龙 王宇 +2 位作者 孟文波 张崇 李舒展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70,共8页
深水油气生产对水下采油树系统的可靠性有着极高的要求。为保障我国首套国产化深水水下采油树在役生产工况下的安全运行,建立了改进型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将改进后的发生可能性和严重度等级划分及风险矩阵作为风险评判的依据,... 深水油气生产对水下采油树系统的可靠性有着极高的要求。为保障我国首套国产化深水水下采油树在役生产工况下的安全运行,建立了改进型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将改进后的发生可能性和严重度等级划分及风险矩阵作为风险评判的依据,通过对油气生产过程、化学药剂注入过程以及水下控制系统电力/通信过程等3个生产节点进行风险评价,得到水下采油树在役过程中的36个中度风险点,并提出了相应措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水下采油树-井口系统力学模型,对系统在役过程中所受到的海流载荷、地震与腐蚀等风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下采油树在各类工况下的最大应力在20 MPa以下,最大弯矩在0.3 MN·m以下,安全性满足生产要求;但在腐蚀后百年一遇海流及大于6.5级地震载荷下,系统最大弯矩超出极端环境许用值,安全性不能保障。所得结论可为我国水下采油树的应用提供指导,能够有效保障采油树服役期间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采油树 井口系统 在役工况 HZAOP 外部载荷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石油116燃气压缩机橇块振动分析与处理
19
作者 赵海鑫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3年第3期156-158,共3页
海洋石油116油轮燃气压缩机橇块自投产运行之后,长期存在振动问题,多次对管线和附件造成损坏。在2009年到2010年两年之间,五次对压缩机橇块的管线及附件造成破坏,引起设备停机和天然气泄漏的事件。油轮对燃气压缩机管线和附件进行了暂... 海洋石油116油轮燃气压缩机橇块自投产运行之后,长期存在振动问题,多次对管线和附件造成损坏。在2009年到2010年两年之间,五次对压缩机橇块的管线及附件造成破坏,引起设备停机和天然气泄漏的事件。油轮对燃气压缩机管线和附件进行了暂时的加固处理,暂时消除了局部振动损坏。但是整个橇块结构仍然振动厉害,问题急需解决。此后,油轮分别对压缩机机组本身和橇块所在平台的结构进行了振动数据采集,通过对振动数据的分析,确认平台结构刚性不足是振动的根本原因,振动方式主要是横向振动。通过主梁改造,对单台压缩机橇块平台结构的六条工字梁加装可有效减少横向振动的筋板,解决了振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不平衡力 频谱图 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插入式液压智能分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20
作者 葛嵩 袁辉 +1 位作者 于志刚 李新妍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6,共8页
注水调配是油田实现注水井有效注水的重要手段。目前,涠洲海域多采用裸眼射孔完井,注水管柱为桥式偏心管柱或同心集成管柱,注水层位平均4~6层。井眼轨迹复杂,狗腿度大,需要依靠钢丝作业投捞水嘴完成调配,作业难度大、时间长、成功率偏低... 注水调配是油田实现注水井有效注水的重要手段。目前,涠洲海域多采用裸眼射孔完井,注水管柱为桥式偏心管柱或同心集成管柱,注水层位平均4~6层。井眼轨迹复杂,狗腿度大,需要依靠钢丝作业投捞水嘴完成调配,作业难度大、时间长、成功率偏低,且占用井口影响高产井作业。为提高智能化和精细化,设计了非插入式液压分控注水管柱以及配套的液压控制智能注水工具,可依靠地面控制系统完成地面智能在线测调。建立配水器水嘴模型,通过实验确定摩擦系数,精确描述流量压力关系,提高分注精度。通过管柱设计和管柱摩阻计算,在涠洲6-13油田A6井进行了非插入式液压智能分控技术应用,实现了液压精细分控,突破了温度高、井眼轨迹复杂、井深大的应用难题,测调效率提高了90%,分注精度达到油藏指标的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嘴优化 智能注水 涠洲油田 液压分控 测调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