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文昌组层序格架与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朱筱敏 黄捍东 +3 位作者 代一丁 朱世发 陶文芳 刘从印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4期1-8,共8页
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指导下,依据地震反射终止关系(不整合界面特征),将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古近系文昌组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不同层序的地层分布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根据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识别出强振幅高连续楔状地震相、... 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指导下,依据地震反射终止关系(不整合界面特征),将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古近系文昌组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不同层序的地层分布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根据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识别出强振幅高连续楔状地震相、丘状地震相和前积反射地震相等。其中,楔状地震相主要分布在洼陷东侧边界断层下降盘,前积反射地震相主要分布在洼陷西侧的缓坡带。文昌组地震相在平面上具有不对称性,在垂向上具有较强的继承性。东沙隆起为研究区提供物源,在番禺4洼东侧边界断层下降盘发育大规模粗粒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西侧和南侧缓坡也均为研究区提供物源,并形成中小规模的多类型较粗粒三角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格架 沉积体系 古近系 文昌组 番禺4洼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H区块碳酸盐岩储层地震沉积学应用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吴其林 但志伟 +3 位作者 肖为 曾驿 周小康 侯志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28-835,共8页
珠江口盆地H区块中新世珠江组碳酸盐储层研究存在两个棘手的问题,一是储层厚度薄,单层厚度在6-35m之间,普遍小于纵向分辨率四分一波长;二是储层非均质性强、相变快,受沉积相控制明显,但区内尚未开展区域碳酸盐岩沉积相研究,沉积... 珠江口盆地H区块中新世珠江组碳酸盐储层研究存在两个棘手的问题,一是储层厚度薄,单层厚度在6-35m之间,普遍小于纵向分辨率四分一波长;二是储层非均质性强、相变快,受沉积相控制明显,但区内尚未开展区域碳酸盐岩沉积相研究,沉积相类型及分布尚不清楚。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以地震相分析为辅助,利用测井、录井划分的单井沉积相,再结合以岩性和地震波阻抗之间建立的岩石物理关系标定叠前反演的弹性阻抗数据体,尝试在研究区进行地震沉积成像研究,识别并圈定有利储集相带的台缘礁、台内礁、台内滩体的范围,综合划分的有利储层在工区钻井上得到了良好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储层 地震沉积学 珠江组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陆丰南地区文昌组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陈锋 朱筱敏 +2 位作者 葛家旺 黎明 吴陈冰洁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77,94,共12页
陆丰凹陷是一个已被证实的富生烃凹陷,目前钻井油气显示多集中于凹陷南部,其为当前珠江口盆地的重点研究地区。由于陆丰南地区文昌组沉积期构造活动复杂且钻井较少,研究区沉积特征及演化过程尚不清楚,制约了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以沉... 陆丰凹陷是一个已被证实的富生烃凹陷,目前钻井油气显示多集中于凹陷南部,其为当前珠江口盆地的重点研究地区。由于陆丰南地区文昌组沉积期构造活动复杂且钻井较少,研究区沉积特征及演化过程尚不清楚,制约了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以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原理为依据,综合应用岩心、录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珠江口盆地陆丰南地区古近系文昌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建立了三维层序地层格架,并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分析了沉积体系展布特征。根据各层序边界在地震、岩性和测井资料上的响应特征,认为陆丰南地区文昌组整体为一个二级层序,可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它们构成了湖盆从初始裂陷→强烈裂陷→弱裂陷→热坳陷的完整沉积充填与演化过程。在研究区识别出波状、亚平行或乱岗状地震相,平行、亚平行席状地震相,楔形杂乱充填地震相,帚状或楔形前积反射地震相,斜交型或S型前积反射地震相和低幅丘形地震相,它们在垂向上具有关联性。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湖泊与浊积扇等沉积相类型,受控于湖盆演化的各个阶段,沉积体系在垂向上具有明显的旋回性特征。综合分析认为:SQ2层序内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为陆丰南地区勘探的有利相带,SQ3和SQ4层序内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和浊积砂体均为潜在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沉积体系 文昌组 陆丰凹陷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注热水开采热前缘移动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淑霞 曹文 +1 位作者 李杰 高永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9-662,共4页
注热水开采是天然气水合物的有效开采方式之一,其中热前缘的移动决定了分解速率的大小,是决定注热水开采效果好坏的重要参数。采用自制的一维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模拟实验装置,首先在填砂模型中生成水合物,然后对不同条件的水合物进行注热... 注热水开采是天然气水合物的有效开采方式之一,其中热前缘的移动决定了分解速率的大小,是决定注热水开采效果好坏的重要参数。采用自制的一维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模拟实验装置,首先在填砂模型中生成水合物,然后对不同条件的水合物进行注热水开采实验,分析热前缘移动规律。结果表明:水合物饱和度越大,热前缘移动速率越小;随着初始温度的增加,热前缘移动速率略有增加;注热水温度越高,注热水速度越大,热前缘移动速率越大。水合物饱和度和注热水速度对热前缘移动速率的影响最大,注热水温度次之,而初始温度对热前缘影响较小。为了提高开采速度,建议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注热水速度,同时适当降低注热水温度,虽然开采速度略有降低,但开采经济可行性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注热水 热前缘的移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热水盐度对水合物开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淑霞 李杰 曹文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2-486,共5页
天然气水合物是目前备受关注的新型洁净优质能源,注热盐水是一种有效的开采方式。采用自制的一维天然气水合物(NGH)开采模拟实验装置,首先在填砂模型中生成初始条件相同的天然气水合物藏,之后注入盐度为2%、10%、20%的热水进行开采实验... 天然气水合物是目前备受关注的新型洁净优质能源,注热盐水是一种有效的开采方式。采用自制的一维天然气水合物(NGH)开采模拟实验装置,首先在填砂模型中生成初始条件相同的天然气水合物藏,之后注入盐度为2%、10%、20%的热水进行开采实验。结果表明:当注热水盐度较大(达到10%后)时,水合物快速分解,与自由气同时产出,产气速率峰值较大;而当注热水盐度较小(2%)时,自由气首先产出,然后水合物分解气体产出。注热水盐度越大,水合物分解速度越快,热前缘移动速率越大,水合物大量分解阶段的能量效率越高。因此,注热水盐度的增加可以加快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速率,增大注热开采的经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注热盐水 盐度 热前缘 能量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古近系超压封闭层特征及其封盖能力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汪旭东 查明 +3 位作者 曲江秀 高长海 陈中红 张守春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5期76-82,共7页
东营凹陷古近系地层的超压现象十分普遍。依据超压区泥岩的测井响应特征,分析了封闭层在纵向上的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岩石学特征及封盖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超压封闭层的埋深主要为2400~2800m,在平面上表现为洼陷中心深而... 东营凹陷古近系地层的超压现象十分普遍。依据超压区泥岩的测井响应特征,分析了封闭层在纵向上的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岩石学特征及封盖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超压封闭层的埋深主要为2400~2800m,在平面上表现为洼陷中心深而洼陷边缘和中央隆起带浅的特征;其岩性为一套深灰色泥岩、灰质泥岩和砂质泥岩的组合,厚度为500~900m,砂泥比平均值为0.092,单层泥岩的最大厚度大于10m。全岩矿物的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组成封闭层的泥质岩中含有大量的碳酸盐矿物和黏土矿物,泥岩的成岩作用发生在伊/蒙混层矿物的迅速转化期,且对应于第一期和第二期碳酸盐的大量产出段。超压封闭层能封闭剩余压力大于14MPa的超压,这与其具有较高的排替压力(平均为5.45MPa)密切相关,此外封闭层的厚度及成岩作用的强度也是影响其物性封盖能力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封闭层 泥质岩 成岩作用 封盖能力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地震地貌学研究与应用——以四川盆地东北部上二叠统长兴组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何金海 李国蓉 彭博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49,共5页
以四川盆地东北部某区上二叠统长兴组海相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为例,综合应用钻井和地震资料,在层序划分和等时层序界面追踪的基础上,通过拉平东吴运动面来创建地震拉平数据体,并沿长兴组顶界面提取地层切片,得到长兴组地震古地貌图,据此获... 以四川盆地东北部某区上二叠统长兴组海相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为例,综合应用钻井和地震资料,在层序划分和等时层序界面追踪的基础上,通过拉平东吴运动面来创建地震拉平数据体,并沿长兴组顶界面提取地层切片,得到长兴组地震古地貌图,据此获得沉积相带的大致分布范围。在井震标定和地震相精细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地震相向沉积相转换,对礁滩体的展布以及研究区的沉积相平面分布做了精细刻画。结果表明,碳酸盐岩地震地貌学是恢复沉积体系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长兴组 碳酸盐岩储层 地震地貌学 地震相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模拟退火算法的阵列侧向测井实时反演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冯进 倪小威 +2 位作者 杨清 管耀 刘迪仁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1-126,共6页
测井资料现场实时反演是判断测井质量及进行精细评价的基础。为在保证反演速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反演精度,结合模拟退火算法和马奎特算法,提出了混合模拟退火算法,用以对阵列侧向测井资料进行3参数(地层电阻率、冲洗带半径和冲洗带电阻... 测井资料现场实时反演是判断测井质量及进行精细评价的基础。为在保证反演速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反演精度,结合模拟退火算法和马奎特算法,提出了混合模拟退火算法,用以对阵列侧向测井资料进行3参数(地层电阻率、冲洗带半径和冲洗带电阻率)混合反演。研究发现,初始值的选择对混合反演速度具有明显的影响,引入基于电阻率幅度差信息的冲洗带半径初始值选取策略,能够避免反演结果陷入局部最小值,加快反演速度。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混合反演算法的反演速度满足实时反演要求,且反演精度相较传统马奎特算法有明显提高;反演结果与试油结果一致,验证了混合反演算法的适用性。混合模拟退火算法为现场阵列侧向测井资料的反演处理提供了新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侧向测井 模拟退火算法 实时反演 马奎特算法 混合反演 反演速度 幅度差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屑岩储层碳酸盐胶结物成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张青青 刘可禹 +2 位作者 刘太勋 孙润平 孟阳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1-244,共14页
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碎屑岩储层碳酸盐胶结物的基本特征、物质来源、成因机制进行系统梳理和论述,总结了不同机制下碳酸盐胶结物的分布规律,并强调了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碳酸盐胶结物具有多类型、多期次和多种分布... 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碎屑岩储层碳酸盐胶结物的基本特征、物质来源、成因机制进行系统梳理和论述,总结了不同机制下碳酸盐胶结物的分布规律,并强调了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碳酸盐胶结物具有多类型、多期次和多种分布形式的特征,其物质来源可分为内源和外源2种类型。碳酸盐胶结物可以由砂泥岩协同成岩作用、蒸发作用、生物碎屑溶解再沉淀作用、沉积速率控制作用、热对流作用、深部热流体作用等机制形成。在陆相碎屑岩储层中,砂泥岩协同成岩作用是形成碳酸盐胶结的最重要机制;但在海陆过渡相—海相地层中,除了砂泥岩协同成岩作用外,生物碎屑溶解再沉淀作用、沉积速率控制作用也是重要的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机制。不同成因机制下形成的碳酸盐胶结物的矿物类型及特征、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存在差异。碳酸盐胶结物成因分析应注意利用δ13C值判断物质来源的不确定性;应重视层序地层和沉积环境在海陆过渡相—海相地层中对碳酸盐胶结的作用;应注意相同的矿物类型(如"铁白云石")或相似的分布特征(如"顶钙")成因的多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胶结 物质来源 成因机制 分布规律 碎屑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东部中新统珠江组碳酸盐岩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琳 邓敏 +2 位作者 卫哲 曾驿 周小康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4年第1期36-47,共12页
基于对珠江口盆地东部新近系下中新统珠江组碳酸盐岩1483块常规及铸体薄片显微特征的观察、描述以及古生物特征和岩石学特征的研究,依据碳酸盐岩颗粒组分和结构构造等特点,将珠江组碳酸盐岩划分为8个主要微相类型,并根据灰岩颗粒类型及... 基于对珠江口盆地东部新近系下中新统珠江组碳酸盐岩1483块常规及铸体薄片显微特征的观察、描述以及古生物特征和岩石学特征的研究,依据碳酸盐岩颗粒组分和结构构造等特点,将珠江组碳酸盐岩划分为8个主要微相类型,并根据灰岩颗粒类型及相对含量的多少,将其进一步细分为22个次一级的微相类型。根据这些微相类型在纵向上的组合特征与环境意义,可在珠江组碳酸盐岩中识别出碳酸盐岩缓坡、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滩、台地边缘礁、台地前斜坡等6个沉积相带。这些沉积相的纵向演化规律揭示了东沙隆起在早中新世海平面上升过程中经历了由碳酸盐岩缓坡到台地的沉积演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东部 珠江组 碳酸盐岩 沉积相 沉积微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物理分析在番禺天然气区含气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永江 轩义华 秦成岗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7-414,共8页
番禺天然气区P目标主要目的层段是一个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使用常规的地震振幅亮点技术以及传统的AVO分析方法在预测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时失效。为了准确预测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首先对研究区测井曲线进行初始校正,得到较准确的储层特征... 番禺天然气区P目标主要目的层段是一个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使用常规的地震振幅亮点技术以及传统的AVO分析方法在预测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时失效。为了准确预测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首先对研究区测井曲线进行初始校正,得到较准确的储层特征参数;然后基于岩石物理模型,根据Gassmann理论和Xu-White模型,通过测井曲线重构得到地下岩石在原始条件下的v_P,v_S和ρ。实际交会分析结果表明,经测井曲线重构得到的测井响应对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敏感,特别是v_P/v_S在区分气、水层方面效果明显。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叠前弹性反演研究,反演结果清晰显示出A井和B井在目的层段因流体性质不同而产生的v_P/v_S差异。随后钻探的C井验证了反演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法在研究区储层反演和流体预测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禺天然气区 含气异常 岩石物理分析 测井曲线重构 叠前弹性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正演在断层阴影带内构造研究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南 李熙盛 +1 位作者 侯月明 董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74,共10页
陆丰A构造为发育在古隆起背景上的断块构造,由南、北两条断层夹持,位于断层的上升盘,其主块处于两条断层组成的断层阴影带内部,在断层阴影带内地震剖面呈现"上拉"和"下陷"的反射畸变,使得构造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为... 陆丰A构造为发育在古隆起背景上的断块构造,由南、北两条断层夹持,位于断层的上升盘,其主块处于两条断层组成的断层阴影带内部,在断层阴影带内地震剖面呈现"上拉"和"下陷"的反射畸变,使得构造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用正演的手段对构造畸变进行恢复。为此,建立了一系列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尝试恢复真实地下构造。分析认为,造成断层阴影区构造畸变的根本原因是断层两盘的速度变化,断距、倾角是影响下伏地层地震反射的主要控制因素。最后,通过研究模型正演结果及实钻井资料,找出了构造畸变的规律,恢复了陆丰A油田ZJ1A层顶面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正演 断层阴影 构造畸变 断距 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Z25-4-1井文昌组混源储层烃的发现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俊章 龙祖烈 +1 位作者 张志琳 汪建蓉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2-236,共5页
对惠州凹陷HZ25-4-1井珠江组-文昌组砂岩储层进行了系统取样和生物标志物分析。利用烃类流体运移痕迹生物标志物分子示踪技术,结合生烃强度盆地模拟结果,初步判识惠州凹陷存在2类混源油,即文昌组中深湖相型原油与恩平组煤系型原油的混... 对惠州凹陷HZ25-4-1井珠江组-文昌组砂岩储层进行了系统取样和生物标志物分析。利用烃类流体运移痕迹生物标志物分子示踪技术,结合生烃强度盆地模拟结果,初步判识惠州凹陷存在2类混源油,即文昌组中深湖相型原油与恩平组煤系型原油的混源和文昌组中深湖相型原油与浅湖相型原油的混源,证实了惠州凹陷文昌组浅湖相泥岩为有效烃源岩。这一认识对惠州凹陷成油体系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Z25-4-1井 文昌组 混源 储层烃 生物标志物 惠州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地温断陷构造-热演化过程及其石油地质意义:以珠江口盆地西江主洼为例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培 张向涛 +3 位作者 杜家元 陈维涛 陶文芳 陶禹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9-156,共8页
断陷盆地热演化史与盆地形成演变过程紧密相关,对成烃、成储、成藏等都有重要影响。通过构造演化分析及古地温恢复,结合研究区地质、地震资料,系统研究了该区构造-热演化过程,并明确了其石油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地温梯度相对较低的... 断陷盆地热演化史与盆地形成演变过程紧密相关,对成烃、成储、成藏等都有重要影响。通过构造演化分析及古地温恢复,结合研究区地质、地震资料,系统研究了该区构造-热演化过程,并明确了其石油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地温梯度相对较低的西江主洼,经历了多期的增温和降温过程,具体为缓慢增温、快速增温、地温反转、加速降温与持续降温5个阶段,且分别与盆地的初始断陷期、强烈断陷期、断坳转换期、坳陷沉降期及断块升降期各构造演化阶段相对应,古地温变化受控于构造演化。受构造-热演化过程影响,前期增温阶段有助于烃源岩快速演化,并奠定了晚期成熟的基础;后期降温过程使得低地温断陷生、排烃期相对变晚,生油窗持续时间更长;长期的低地温梯度背景,促使成岩演化趋缓,优质储层发育范围更深、更广;低地温断陷中温度增压作用不明显,导致成藏动力相对较弱,油气大多优先在近源圈闭内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珠一坳陷 西江主洼 断陷盆地 低地温 构造演化 成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在潜山裂缝定量预测中的应用——以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惠州26构造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高中亮 李洪博 +4 位作者 张丽丽 陈兆明 吴哲 吴婷婷 马云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91-602,共12页
潜山储层的裂缝发育预测是勘探开发领域一个技术难题。目前多采用地震刻画、地震属性提取、周边钻井资料揭示以及岩芯观察等方法对地下裂缝的分布情况进行预测,但存在不少问题。笔者等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珠江口盆地惠州26构造裂... 潜山储层的裂缝发育预测是勘探开发领域一个技术难题。目前多采用地震刻画、地震属性提取、周边钻井资料揭示以及岩芯观察等方法对地下裂缝的分布情况进行预测,但存在不少问题。笔者等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珠江口盆地惠州26构造裂缝发育情况进行预测,并提出预测流程。该方法首先采用断层生长连接分析结合演化史分析建立合适的几何模型和数理模型,通过给定力学参数和边界条件,模拟裂缝主要形成期文昌期、恩平期的古构造应力场,最终通过对张应力和剪应力大小及分布的分析来预测储层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模拟结果显示,文昌期裂缝强烈发育区位于F2断层西段和F1断层西段,在惠州26构造处,构造的高部位裂缝发育强度较强,在4井位置裂缝发育较弱,在7井位置发育较好的裂缝。恩平期受应力方向和大小的改变影响,主要的裂缝发育区集中在F2断层下盘惠州26构造高部位。将预测结果与钻井结果进行比较,预测结果和钻探结果较一致,印证了该方法在古潜山裂缝预测中的实用性。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不仅能够恢复构造裂缝形成期构造应力场的分布情况,也可以对储层构造裂缝的分布及发育程度进行预测,为裂缝型潜山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裂缝 有限元数值模拟 断层生长连接 古构造应力场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岛的动态演变及其稳定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美霞 姜大朋 张乔民 《热带地理》 2017年第5期694-700,共7页
珊瑚岛是指发育在珊瑚礁的礁坪上,高潮时也不会被淹没的生物碎屑堆积体。珊瑚岛在珊瑚礁区广泛分布,可划分为无植被沙岛、无植被砾岛、有植被沙岛、有植被砾岛、有植被的沙砾岛、红树林岛和成熟的低林岛等7种类型,不同类型珊瑚岛的地貌... 珊瑚岛是指发育在珊瑚礁的礁坪上,高潮时也不会被淹没的生物碎屑堆积体。珊瑚岛在珊瑚礁区广泛分布,可划分为无植被沙岛、无植被砾岛、有植被沙岛、有植被砾岛、有植被的沙砾岛、红树林岛和成熟的低林岛等7种类型,不同类型珊瑚岛的地貌特征存在差异。珊瑚岛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处在动态变化中,珊瑚礁健康状况、珊瑚岛沉积特征、台风和海平面变化是影响珊瑚岛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全球变化引起海水表面温度升高、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及台风活动增强,直接或间接影响了珊瑚岛的沉积物供给、运移、堆积等动力学过程的各个方面,珊瑚岛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迫切需要加强对珊瑚礁动态演变及其稳定性研究,建议从珊瑚岛的生物地貌动力学过程及全球变化对珊瑚岛动态演变的影响方面进行重点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岛 全球变化 生物动力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东洼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徽 张忠涛 +3 位作者 李瑞彪 柳保军 颜晖 袁才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8-134,共7页
白云东洼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不明,基于基础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白云东洼的油气分布复杂多样,具有"油气兼生、下生上储,晚期成藏、早油晚气,差异聚集、内气外油"的成藏特征。制约其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包括:1富生烃凹陷是大型油... 白云东洼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不明,基于基础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白云东洼的油气分布复杂多样,具有"油气兼生、下生上储,晚期成藏、早油晚气,差异聚集、内气外油"的成藏特征。制约其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包括:1富生烃凹陷是大型油气田形成的物质基础。早期(裂陷期)低角度拆离断裂的活动控制着盆地的发育及烃源岩的规模。2有效圈闭和优势运移通道是成藏的必要条件。晚期继承性断裂与构造脊组合控圈控运,优势鼻状汇聚型构造脊为优势油气运移和聚集区。3优质储层发育程度是影响珠江组下段成藏的关键因素。受陆架坡折带短期旋回迁移和沉积微地貌控制发育的多期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扇沉积体系的优质砂体,是重要的储集层和输导层。白云东洼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好,明确其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对该区及其相邻区域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规律 优势运聚 拆离断裂 白云东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F-Y油田动态石油地质储量评价
18
作者 周锦 李胜利 +2 位作者 杨勇 朱义东 王雪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3-381,共9页
LF-Y油田S区在ODP开发调整方案实施中,钻井表明构造边部变陡,含油面积变小,静态方法重新计算地质储量为1328.30×104m^3,但该储量规模与油田生产动态不相符.结合生产动态法、储量反算法及油藏数值模拟法分析油田储量规模及合理性,... LF-Y油田S区在ODP开发调整方案实施中,钻井表明构造边部变陡,含油面积变小,静态方法重新计算地质储量为1328.30×104m^3,但该储量规模与油田生产动态不相符.结合生产动态法、储量反算法及油藏数值模拟法分析油田储量规模及合理性,指出了S区存在储量计算不足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通过动态信息反算地质储量的方法,反算储量规模在1450.00×104~1700.00×10^4之间,因此该油田西边无井控区域储量潜力可能性较大.结合重新开展的孔隙度反演、精细地质模型、储量计算及油藏数值模拟等研究,再通过静态方法最终计算S区的地质储量为1566.03×104m^3,储量规模增加了237.73×104m^3.以动态反算储量,并反馈到静态储层评价与储量计算之中,使两者达到较为一致的结果.研究成果不但解决了S区储量不足的矛盾,使模型更加合理,剩余油分布预测也更加可靠,为ODP调整方案成功实施提供了储量基础;而且验证了油藏动态方法对储量问题研究的反证作用,从而实现了油藏动、静态结合解决地质难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储量 地质模型 油藏数值模拟 孔隙度反演 O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凝灰质砂岩的识别与刻画--以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灵 张卫卫 +3 位作者 朱焱辉 何叶 罗明 杨学奇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6-345,共10页
惠州H5油田位于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恩平组下段砂岩储层是其主力油层,但储层中因火山作用而发育了致密的凝灰质砂岩。此类致密砂岩导致储层性能下降,使得优质储层的预测面临挑战。准确识别凝灰质砂岩并刻画其分布范围是惠州H5油... 惠州H5油田位于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恩平组下段砂岩储层是其主力油层,但储层中因火山作用而发育了致密的凝灰质砂岩。此类致密砂岩导致储层性能下降,使得优质储层的预测面临挑战。准确识别凝灰质砂岩并刻画其分布范围是惠州H5油田优质储层预测的关键。为此,根据已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进行了含凝灰质砂岩的岩石物理建模,得到了识别凝灰质砂岩的敏感岩石物理弹性参数;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地震资料叠前反演和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储层定量预测;在储层预测结果的基础上,识别并刻画了致密的凝灰质砂岩及其分布范围,从而突出优质砂岩储层。提出了凝灰质砂岩岩石物理建模和岩石物理模型驱动下的人工智能储层预测技术及其流程。该技术应用于惠州H5油田的储层评价,在钻前成功识别了H5-3d井区和H5-5d井区恩平组下段发育的凝灰质砂岩,准确刻画了其分布范围和边界,为后续评价井的钻探和储量申报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质砂岩物理模型 叠前反演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 储层定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晚期断层活动与新近系油气富集关系 被引量:59
20
作者 蒋有录 刘培 +3 位作者 宋国奇 刘华 王永诗 赵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5-533,共9页
根据渤海湾盆地新近系油气分布特点及成藏地质背景,对新近纪—第四纪的断层活动性与油气富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新生代断层晚期活动影响各成油组合油气宏观分布,控制新近系油气富集类型及富集区带。断层差异活动对油... 根据渤海湾盆地新近系油气分布特点及成藏地质背景,对新近纪—第四纪的断层活动性与油气富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新生代断层晚期活动影响各成油组合油气宏观分布,控制新近系油气富集类型及富集区带。断层差异活动对油气富集的影响可用差异系数(FDC)表征,断层在主生排烃早中期活动较强、晚期活动较弱对油气聚集最为有利。综合考虑断层活动速率及差异系数,将断层控油级别分为Ⅰ,Ⅱ和Ⅲ类,Ⅰ和Ⅱ类断层分布多的区带新近系油气较为富集,其活动速率及差异系数相对较大,Ⅲ类断层分布多的区带新近系油气富集程度差,其活动速率及差异系数相对较小。断层差异活动影响油气富集,控油级别决定油气富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活动 油源断层 油气富集 新近系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