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大位移井单罐内双电动潜油泵技术
1
作者 张俊斌 杨智迪 +3 位作者 秦世利 曹波波 王志伟 张永涛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1,共6页
海上大位移井采用常规双罐双电动潜油泵技术生产时,电缆外置易导致电缆破损,双泵双罐结构投影面积过大增加了节流和冲蚀风险,双Y接头结构中旁通油管与大排量电动潜油泵并列投影面积大于套管内径,旁通管还存在冲蚀风险。为此,采用设计软... 海上大位移井采用常规双罐双电动潜油泵技术生产时,电缆外置易导致电缆破损,双泵双罐结构投影面积过大增加了节流和冲蚀风险,双Y接头结构中旁通油管与大排量电动潜油泵并列投影面积大于套管内径,旁通管还存在冲蚀风险。为此,采用设计软件对设备实际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设计了单罐双电动潜油泵结构的机采方案,并搭配使用罐内封隔器和膨胀旋转短节等特殊工具将罐外电缆和管线内置,形成了单罐内双电动潜油泵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减小了罐体的投影外径,投影外径仅为193.7 mm,比双Y管的电动潜油泵外径215.9 mm更小,解决了传统电动潜油泵外置方案中电缆易损、设备冲蚀严重的问题,并在南海东部恩平21-4、流花等油田进行了成功应用。研究结果为海上大位移井电动潜油泵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罐内双电动潜油泵 电缆保护 冲蚀 大位移井 恩平21-4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超大水垂比大位移M井钻井关键技术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强 秦世利 +2 位作者 饶志华 田波 左坤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25,共7页
为开发南海东部某油田边际油藏,设计了一口水垂比高达4.90的大位移井M井,钻井过程中面临储层埋深浅、稳斜裸眼井段长、安全密度窗口窄、井眼清洁困难和套管下入摩阻大等技术难点。通过研究与应用井眼轨迹控制、井身结构优化、井筒当量... 为开发南海东部某油田边际油藏,设计了一口水垂比高达4.90的大位移井M井,钻井过程中面临储层埋深浅、稳斜裸眼井段长、安全密度窗口窄、井眼清洁困难和套管下入摩阻大等技术难点。通过研究与应用井眼轨迹控制、井身结构优化、井筒当量循环密度ECD控制工艺和安全高效下套管工艺等技术,顺利完成了该井的钻井作业。应用结果表明,五开井身结构显著提高了井壁稳定性;使用连续循环阀系统及岩屑床破坏器,井底ECD变化率降低至小于1.9%;应用漂浮下套管及全掏空旋转下尾管工艺,顺利下入ϕ244.5 mm套管×4200.00 m及ϕ177.8 mm尾管×5772.00 m。超大水垂比大位移井钻井关键技术在M井应用后,创下了中海石油海上油田最大水垂比大位移井钻井作业纪录,为后续类似大位移井的开发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水垂比 大位移井 井身结构优化 ECD控制 安全下套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D筛管环空连续封隔+裂缝充填双重控水实验——以南海东部X油田裂缝型礁灰岩油藏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饶志华 薛亮 +3 位作者 单彦魁 裴柏林 宋晓强 赵威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3-90,共8页
为了探究连续封隔体技术在裂缝型礁灰岩强底水油藏水平井控水中的机理,通过建立双重介质地层与井筒一体化物理模型,进行了不控水、封隔体颗粒+ICD筛管井筒控水、封隔体颗粒+ICD筛管双重(井筒+裂缝)控水对比实验。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双重... 为了探究连续封隔体技术在裂缝型礁灰岩强底水油藏水平井控水中的机理,通过建立双重介质地层与井筒一体化物理模型,进行了不控水、封隔体颗粒+ICD筛管井筒控水、封隔体颗粒+ICD筛管双重(井筒+裂缝)控水对比实验。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双重控水实验的井口含水率降幅是井筒控水实验的5倍,且井口含水率对裂缝宽度有明显的敏感性;在对比实验中双重控水实验产液剖面的不均匀系数最小,其次为井筒控水实验,不控水实验的不均匀系数最大;双重控水实验中产油基质的累计压差最大,增油效果最好,其次为井筒控水。现场试验结果表明,2口双重控水井含水率仅为邻近2口未控水井含水率的1/4~1/12,现场试验与室内物模实验结果基本吻合。研究成果可为高效开发裂缝型礁灰岩强底水油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D筛管 封隔体颗粒 双重介质 水平井 双重控水 降水增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开采过程中储层应力规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金颢 张俊斌 何玉发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共9页
为了研究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开采过程的储层应力及其稳定性,运用线性多孔弹性力学和岩石力学知识,考虑水合物储层原始应力、孔隙压力、渗流附加应力及降压开采水合物过程中水合物饱和度的变化,建立了降压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力学模型,... 为了研究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开采过程的储层应力及其稳定性,运用线性多孔弹性力学和岩石力学知识,考虑水合物储层原始应力、孔隙压力、渗流附加应力及降压开采水合物过程中水合物饱和度的变化,建立了降压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力学模型,结合墨西哥湾某处水合物藏的基本参数,对降压开采水合物储层应力变化和开采过程的储层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井底压力是影响水合物储层应力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渗流附加应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储层的应力;水合物分解储层应力发生变化,储层应力在井壁处的波动最大,井壁处是整个储层所受轴向偏应力最大的位置,因此井壁处是优先发生剪切破坏的位置;为了储层的稳定性,降压开采水合物生产压差应小于2.19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压开采 天然气水合物 渗流附加应力 水合物饱和度 临界生产压差 储层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