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东湾地区辽西凹陷中南部古近系构造格架与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分析 被引量:76
1
作者 徐长贵 许效松 +2 位作者 丘东洲 赖维成 周心怀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49-459,共11页
辽西凹陷是位于辽东湾地区西部的一箕状凹陷,中南部总体勘探程度偏低。辽西凹陷中南部古近系横向上隆、坳地形分异明显,存在一个继承性发育的凹间孤岛,呈链状分布(称“凹间链状岛”),该岛将辽西凹陷中南部分为东西2个次凹,岛两侧... 辽西凹陷是位于辽东湾地区西部的一箕状凹陷,中南部总体勘探程度偏低。辽西凹陷中南部古近系横向上隆、坳地形分异明显,存在一个继承性发育的凹间孤岛,呈链状分布(称“凹间链状岛”),该岛将辽西凹陷中南部分为东西2个次凹,岛两侧沉积相差异明显;轴向上构造格架比横向上复杂,具有明显的构造分割。在构造格架分析的基础上,依据钻井和地震资料,在辽西凹陷中南部古近系识别出6个层序界面和5个层序,并详细阐述了每个层序界面的成因、地震特征、测井响应特征以及每个层序的体系域与沉积体系的构成特征。在构造与层序地层格架内,分析本区不同层序沉积相古地理,发现各个时期的古地理均呈有规律的分布,即凹陷西部为冲(洪)积扇、辫状河相、三角洲相;向东为三角洲相和湖相。辽西凹陷中南部沉积相古地理演化受构造面的转换、走滑构造、古地貌、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并且4个因素对湖盆沉积作用的制约不是孤立的,是相互关联的综合效应。不同演化阶段控制因素有主、次之别,其中古气候周期性变化决定湖扩与湖缩,构造是控制有效可容纳空间的关键;基准面以及湖平面的变化不仅决定碎屑物供给率,也是控制湖盆沉积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格架 层序地层格架 凹间链状岛 古地理 辽东湾 辽西凹陷 古近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西北部滑塌浊积扇沉积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剧永涛 刘豪 +1 位作者 辛仁臣 周心怀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1-37,203,共7页
通过研究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岩芯岩性、沉积结构、构造特征以及测井曲线特征和地震反射特征,认为研究区含油砂岩体为半深湖—深湖环境形成的滑塌浊积扇,可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内扇主要由滑塌堆积和碎屑... 通过研究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岩芯岩性、沉积结构、构造特征以及测井曲线特征和地震反射特征,认为研究区含油砂岩体为半深湖—深湖环境形成的滑塌浊积扇,可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内扇主要由滑塌堆积和碎屑流沉积组成,中扇主要由碎屑流和浊流沉积组成,外扇主要由浊流沉积组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了滑塌浊积扇的形成机理和主控因素。浊积扇砂岩体往往被形成于深湖—半深湖相还原环境的深灰色、灰黑色泥岩包围,易形成岩性圈闭,有利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成藏,是断陷湖盆陡坡带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沙河街组 滑塌浊积扇 岩性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B区东营组三段下部沉积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慧勇 辛仁臣 +2 位作者 周心怀 马洪 张翼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共3页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和系统沉积学编图,查明了东营组三段下部B区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发育于黄河口凹陷B区的南部,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的河口坝和远砂坝微相,其余地...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和系统沉积学编图,查明了东营组三段下部B区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发育于黄河口凹陷B区的南部,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的河口坝和远砂坝微相,其余地区为滨浅湖沉积,以滨浅湖泥滩和砂质滩坝沉积为主.B1-B11井一带发育面积近70km2滨浅湖砂质滩坝沉积,滨浅湖砂质滩坝由含砾粗砂岩、含砾中砂岩、含砾细砂岩及中、细砂岩组成,骨架颗粒成分以石英为主,发育低角度交错层理,纹层由定向排列的砾石或暗色组分显示,纹层平直,以低角度相交.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口坝、远砂坝和滨浅湖砂质滩坝微相为东营组三段下亚段优质砂岩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浅湖砂质滩坝 沉积特征 东营组 黄河口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西斜坡层序格架内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董艳蕾 朱筱敏 +1 位作者 成克男 杨海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38,共10页
松辽盆地南部西斜坡泉四段—嫩一段可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18个体系域。通过对烃源岩、储层、盖层、圈闭类型和油气输导与运移等成藏要素的综合分析,指出油气主要来自于中央凹陷区烃源岩,并具有厚度大,丰度高的特点;储层以辫状河三角洲... 松辽盆地南部西斜坡泉四段—嫩一段可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18个体系域。通过对烃源岩、储层、盖层、圈闭类型和油气输导与运移等成藏要素的综合分析,指出油气主要来自于中央凹陷区烃源岩,并具有厚度大,丰度高的特点;储层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砂体为主,厚度大、物性好,属于中孔—中渗、高孔—高渗型储层;广泛发育的SQn1泥岩是西斜坡的区域盖层;圈闭以构造圈闭、复合圈闭和地层—岩性圈闭为主;西斜坡油气分布具有明显的油气运移转折带,油气在转折带以西以侧向运移为主,而在转折带以东以阶梯式运移为主。依据西斜坡地质条件差异与油气成藏特点,划分出3个有利区带,并总结了各自的成藏模式,分别为以"近源供烃、断层垂向输导、阶梯式成藏"模式为主的SQy三角洲前缘带与SQqn3坡折带,及以"远源供烃、砂体侧向输导、有效圈闭成藏"模式为主的SQy盆缘超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格架 成藏要素 油气运移转折带 成藏模式 西斜坡 松辽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辽东带中南部古近纪古地貌恢复和演化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 被引量:83
5
作者 加东辉 徐长贵 +5 位作者 杨波 杨香华 吴小红 周心怀 滕玉波 赖维成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5-166,共12页
采用井—震联合地层恢复法,对辽东湾辽东带中南部的古近纪进行了古地貌恢复。在此基础上拓宽了坡折带研究,将古地貌(包括古坡折带、古沟谷、古凸起等)纳入古物源供给系统的框架内探讨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分析表明:在构建完整物源... 采用井—震联合地层恢复法,对辽东湾辽东带中南部的古近纪进行了古地貌恢复。在此基础上拓宽了坡折带研究,将古地貌(包括古坡折带、古沟谷、古凸起等)纳入古物源供给系统的框架内探讨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分析表明:在构建完整物源供给系统的前提下,古地貌诸单元及其组合样式对沉积体系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不同级次的物源体系导致沉积体类型和规模存在差异;物源区沟谷的分布及其赋存时期制约着砂体的主要分布位置、时期及规模;坡折带样式决定砂体的类型、规模及分布;古地貌组合样式控制储集体的成因、富集位置和规模大小。因此,古地貌分析对储层的预测和识别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勘探实践证明,将其与常规储层预测方法联用,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辽东带中南部 古近纪 古地貌 物源供给系统 沉积体系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方法在渤海湾盆地辽东湾中南部油源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祝春荣 郭永华 王应斌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2期52-57,87-88,共6页
在慎重筛选油、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参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聚类分析等数学计算方法,快捷地从众多样品中建立原油和烃源岩样品之间的联系,不但可以简化油源对比分析的过程,而且能够提高油源对比分析的精确性。在渤海湾盆地辽东湾中南部地... 在慎重筛选油、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参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聚类分析等数学计算方法,快捷地从众多样品中建立原油和烃源岩样品之间的联系,不但可以简化油源对比分析的过程,而且能够提高油源对比分析的精确性。在渤海湾盆地辽东湾中南部地区,从单井油源对比分析和区域油源分析两个角度,对该方法进行了大胆尝试。分析认为,LD6-2-1井油源来自于辽中凹陷沙三段下部烃源岩,LD12-1-1D井的油源来自于辽中凹陷沙一—沙二段,而并非沙三段。金县1-1至旅大12-1地区的原油可分为3类:第一类,具C29甾烷优势,较高的C29αα20S/(20R+20S)成熟度指数和较高的C27重排甾烷含量,较低的伽马蜡烷以及C27甾烷含量,该类原油来自于辽中凹陷沙三中亚段或沙三下亚段;第二类,具C27甾烷优势,较高的C29αα20S/(20R+20S)成熟度指数和较高的C27重排甾烷含量,较低的伽马蜡烷以及C29甾烷含量,该类原油来自于辽中凹陷沙三下亚段;第三类,具C27甾烷优势,较低的C29αα20S/(20R+20S)成熟度指数和较低的C27重排甾烷含量,较高的伽马蜡烷以及C29甾烷含量,该类原油来自于辽中凹陷沙一—沙二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油源对比 聚类分析 生物标志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25-1油田深井钻井配套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红杰 徐荣强 +2 位作者 李刚 张滨海 孙东征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1,112,共3页
渤中25-1油田位于渤海南部。在渤中25-1沙河街油层钻进期间,由于沙河街井深,并且目的层段存在两套不同压力系数的地层,因此作业期间出现了井涌、井漏、粘卡等一系列难点,与常规井作业的差别较大,成为渤海湾近年来少见的复杂项目。以BZ25... 渤中25-1油田位于渤海南部。在渤中25-1沙河街油层钻进期间,由于沙河街井深,并且目的层段存在两套不同压力系数的地层,因此作业期间出现了井涌、井漏、粘卡等一系列难点,与常规井作业的差别较大,成为渤海湾近年来少见的复杂项目。以BZ25-1A平台第二批五口沙河街井为例详细阐述了沙河街井作业中所存在的众多复杂情况及难点,给出了具体的原因,并且列举了沙河街井作业中的技术创新,对以后的深井钻井作业极具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石油钻井 沙河街地层 深井 配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产能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59
8
作者 李廷礼 李春兰 +1 位作者 吴英 徐燕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8-52,共5页
应用复位势理论和势的叠加原理,推导出考虑裂缝与水平段同时生产的油层中渗流模型;应用流体力学理论、质量守恒定理和动量定理,推导出考虑水平井筒沿程油层流体流入和裂缝流体流入的井筒内压降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油层中渗流和... 应用复位势理论和势的叠加原理,推导出考虑裂缝与水平段同时生产的油层中渗流模型;应用流体力学理论、质量守恒定理和动量定理,推导出考虑水平井筒沿程油层流体流入和裂缝流体流入的井筒内压降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油层中渗流和井筒内管流耦合的产能模型,并给出其求解方法。实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进行压裂水平井生产动态分析时,不能忽略水平井筒沿程油层流体流入的影响;水平井筒内的压力降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水平井筒长度存在最优范围;各条裂缝产量不相等,裂缝条数存在最优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裂缝 水平井 耦合模型 压降 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时的合理注采井距确定 被引量:43
9
作者 唐伏平 唐海 +2 位作者 余贝贝 曾建 吕栋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9-91,共3页
由于流体在低渗透油藏中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在确定低渗透油藏合理注采井距时如何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是提高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根据等产量一源一汇渗流理论,获得了注采单元主流线中点处的最大压力梯度计算式... 由于流体在低渗透油藏中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在确定低渗透油藏合理注采井距时如何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是提高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根据等产量一源一汇渗流理论,获得了注采单元主流线中点处的最大压力梯度计算式,结合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关系建立了低渗透油藏合理注采井距的确定方法,得到不同渗透率和注采压差下合理注采井距理论图版。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所述方法简单实用,分析结果与油田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压力梯度 注采井距 低渗透油藏 开发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记录中的古气候信息及其与烃源岩发育的相关性——以渤海黄河口凹陷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48
10
作者 刘占红 李思田 +2 位作者 辛仁臣 徐长贵 程建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30-840,共11页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凹陷中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决定于有利的古气候和古湖盆环境,并受控于断陷期快速沉降的构造背景。着重论述了古气候条件对烃源岩发育的控制作用。根据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典型钻井样品中的孢粉、藻类等古生物资料,并结合...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凹陷中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决定于有利的古气候和古湖盆环境,并受控于断陷期快速沉降的构造背景。着重论述了古气候条件对烃源岩发育的控制作用。根据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典型钻井样品中的孢粉、藻类等古生物资料,并结合岩相特征,对该地区古近纪各时期的古气候、古环境特征进行了恢复,本区古近纪共存在4个气候湿热、古湖盆水体发育的时期。另外通过与烃源岩发育特征的对比,发现各湿热的古气候时期均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情况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说明温暖、湿润的古气候条件对烃源岩的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最后对气候影响烃源岩形成和保存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化石 古气候 古环境 烃源岩 黄河口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现今地温场分布特征 被引量:41
11
作者 邱楠生 魏刚 +2 位作者 李翠翠 张媛 郭永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2-419,共8页
渤海海域平均大地热流值为(60.9±8.7)mW/m2,其中石臼坨凸起、沙磊田凸起和渤南凸起热流值高达70~80mW/m2,渤中凹陷、黄河口凹陷和秦南凸起次之,其热流值也达到65~75mW/m2,辽东湾、庙西、莱州湾、歧口、沙南、埕北等地区热流值较... 渤海海域平均大地热流值为(60.9±8.7)mW/m2,其中石臼坨凸起、沙磊田凸起和渤南凸起热流值高达70~80mW/m2,渤中凹陷、黄河口凹陷和秦南凸起次之,其热流值也达到65~75mW/m2,辽东湾、庙西、莱州湾、歧口、沙南、埕北等地区热流值较低,基本上都在65mW/m2以下。渤海海域平均地温梯度为30.8℃/km,但各构造单元存在差异,其中沙磊田凸起、渤中、渤南、石臼坨等地区地温梯度明显较高,一般为32~42℃/km之间;凹陷区地温梯度低,一般为22~32℃/km之间。渤海海域地温场的分布与渤海海域的构造形态相似,大体反映了北北东走向的郯庐断裂构造型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热流 地温梯度 地温场 渤海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坳陷辽西低凸起潜山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50
12
作者 吕丁友 杨明慧 +4 位作者 周心怀 魏刚 刘乐 李春霞 郑晓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0-496,共7页
辽东湾坳陷辽西低凸起具有明确的南、中、北3段构造分段特征,潜山构造样式呈典型的翘倾断块状态,潜山地层结构由太古界变质岩、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和中生界火山岩构成3层复式结构。辽西低凸起潜山油气聚集主要与两个因素相关:一是古近... 辽东湾坳陷辽西低凸起具有明确的南、中、北3段构造分段特征,潜山构造样式呈典型的翘倾断块状态,潜山地层结构由太古界变质岩、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和中生界火山岩构成3层复式结构。辽西低凸起潜山油气聚集主要与两个因素相关:一是古近系是否发育储层,二是辽中凹陷油气资源是否充足。因此,大规模的潜山油气聚集多是在主断槽油气供应充分、且潜山上覆古近系缺乏优质储层的情况下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构造 油气聚集 辽西低凸起 辽东湾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高压气藏储层应力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继新 彭仕宓 +2 位作者 黄述旺 肖昆 余一欣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21-25,共5页
异常高压气藏开采过程中,由于流体的产出,使储层岩石受力发生改变并使储层岩石发生弹塑性变形;而弹塑性变形反过来又影响到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因此,研究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岩石力学的基本理论... 异常高压气藏开采过程中,由于流体的产出,使储层岩石受力发生改变并使储层岩石发生弹塑性变形;而弹塑性变形反过来又影响到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因此,研究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岩石力学的基本理论,推导出异常高压气藏岩石变形规律及变形方程,以此理论推导指导试验,将理论研究与实验规律相结合,在模拟地层条件下,对实际岩心样品进行了储层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实验研究表明,该方法能精确的描述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结果完全吻合,进一步证明了理论推导的正确.进而探讨了异常高压气藏储层应力敏感性对气藏开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岩石 应力敏感性 体积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A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沉积相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慧勇 辛仁臣 +3 位作者 李强 马洪 周心怀 徐长贵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5-32,共8页
通过岩心观察描述和沉积相分析,结合地震、测井、录井、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口凹陷A区沙河街组三段发育扇三角洲相、湖底扇相和湖泊相。沙三段下亚段沉积相特征在沙三段沉积时期具有代表性。沙三段下亚段主要储层沉积相... 通过岩心观察描述和沉积相分析,结合地震、测井、录井、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口凹陷A区沙河街组三段发育扇三角洲相、湖底扇相和湖泊相。沙三段下亚段沉积相特征在沙三段沉积时期具有代表性。沙三段下亚段主要储层沉积相类型为扇三角洲相和湖底扇相。扇三角洲相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3个亚相。扇三角洲平原亚相由泥石流和水道沉积组成。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由近端坝和远端坝沉积组成。湖底扇相可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内扇主要由滑塌堆积和碎屑流沉积组成,中扇主要由碎屑流和浊流沉积组成,外扇主要由浊流沉积组成。沙三段下亚段沉积时期,沉积相的平面展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靠近南部盆缘断裂发育扇三角洲相,向湖方向发育湖底扇相,向北逐渐过渡为湖泊相。沙三段下亚段沉积时期,盆地明显为南陡北缓的箕状断陷湖盆,陡坡带活动盆缘断裂控制了扇三角洲相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古近系 沙河街组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沉积断裂构造对沉积相展布的控制——以黄河口凹陷沙三中亚段沉积相研究为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郭涛 辛仁臣 +1 位作者 刘豪 周心怀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4-19,共6页
研究表明,黄河口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辫状河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湖底扇相和湖泊相。同沉积断裂特征对沉积具有控制作用,陡坡带活动盆缘断裂控制扇三角洲的分布,缓坡带活动盆缘断裂控制辫状河三角洲分布;二级断... 研究表明,黄河口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辫状河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湖底扇相和湖泊相。同沉积断裂特征对沉积具有控制作用,陡坡带活动盆缘断裂控制扇三角洲的分布,缓坡带活动盆缘断裂控制辫状河三角洲分布;二级断裂对湖底扇和深水沉积区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东部断阶带中部发育的F20东西向同沉积断裂,控制了物源的主要注入通道——沟谷,对东部物源的注入具有长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沉积特征 同沉积断裂 二级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古近系东营组三段沉积特征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李建平 辛仁臣 +1 位作者 向淑敏 郭涛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63-370,共8页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和系统沉积学编图,确定了黄河口凹陷古近系东营组三段(东三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东三段下部辫状河三角洲发育于黄河口凹陷的西南部和南部,在...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和系统沉积学编图,确定了黄河口凹陷古近系东营组三段(东三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东三段下部辫状河三角洲发育于黄河口凹陷的西南部和南部,在渤南凸起的南北两侧均发育扇三角洲朵体,半深湖—深湖主要分布于西部深凹部位,在B-2断隆带南部的半深湖区发育湖底扇,绝大部分地带为滨浅湖沉积,以滨浅湖泥滩和混合滩沉积为主。东三段上部辫状河三角洲发育于黄河口凹陷的西南部、南部及D-4断隆带的南侧,仅在渤南凸起的北侧发育扇三角洲朵体,半深湖—深湖主要分布于西北次凹部位,绝大部分地带为滨浅湖沉积,以滨浅湖泥滩和混合滩沉积为主。E-1-1—F-4-1井一带继承性发育滨浅湖砂质滩坝沉积。滨浅湖砂质滩坝由含砾粗砂岩、含砾中砂岩、含砾细砂岩及中、细砂岩组成,骨架颗粒成分以石英为主,发育低角度交错层理,纹层由定向排列的砾石或暗色组分显示,纹层平直,以低角度相交。滨浅湖砂质滩坝微相区为东三段优质储集层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东营组 滨浅湖 砂质滩坝 沉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古近系湖盆边缘构造样式及其对沉积层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9
17
作者 徐长贵 于水 +3 位作者 林畅松 王昕 王粤川 李慧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27-635,共9页
陆相断陷湖盆边缘构造带是湖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常紧邻生油中心,是陆相断陷湖盆的油气主要富集带之一。渤海海域古近系湖盆边缘构造样式可划分为伸展型湖盆边缘和走滑型湖盆边缘两大类,伸展型湖盆边缘又可划分为陡坡断裂型湖盆边... 陆相断陷湖盆边缘构造带是湖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常紧邻生油中心,是陆相断陷湖盆的油气主要富集带之一。渤海海域古近系湖盆边缘构造样式可划分为伸展型湖盆边缘和走滑型湖盆边缘两大类,伸展型湖盆边缘又可划分为陡坡断裂型湖盆边缘、缓坡断裂型湖盆边缘、简单缓坡带型湖盆边缘和轴向斜坡型湖盆边缘。伸展型湖盆边缘在全区各大凹陷均可见,走滑型湖盆边缘仅发育在盆地的东部地区,主要受郯庐断裂带的控制。不同类型湖盆边缘的构造活动方式和构造演化过程各不相同,因而其所形成的地貌形态有较大的差别,可容空间和沉积基准面的变化各具特色,从而导致不同构造样式的湖盆边缘具有不同的沉积层序构成模式。湖盆边缘构造样式对层序构成的控制作用的分析对储集层预测和岩性圈闭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型湖盆边缘 走滑型湖盆边缘 构造样式 层序构成 古近系 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疏松砂岩测井含油饱和度精度的探索 被引量:5
18
作者 桑华 吕洪志 刘志伟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5期316-319,共4页
测井含油饱和度是计算石油地质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通常由Archie公式获得,公式中的孔隙胶结指数m和饱和度指数n需依据岩石电阻率实验室测量结果确定。目前国内岩石电阻率测量基本上是在与地层条件(温度、压力、有效应力等)有较大区别的... 测井含油饱和度是计算石油地质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通常由Archie公式获得,公式中的孔隙胶结指数m和饱和度指数n需依据岩石电阻率实验室测量结果确定。目前国内岩石电阻率测量基本上是在与地层条件(温度、压力、有效应力等)有较大区别的实验室条件下完成的,所测定结果用于测井含油饱和度计算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尤其对于疏松砂岩储层。渤海渤中34-1、渤中28-2等油田(主要含油层为疏松砂岩)储量评价中采用了覆压条件下岩石电阻率测量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覆压条件下岩石电阻率测量结果确定m、n值,可以显著提高测井含油饱和度的计算精度,可为储量评价提供可靠的岩石物理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 测井含油饱和度 覆压 岩石电阻率测量 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渗透率方向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风涛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3期38-39,45,共3页
近年来,变差函数在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中起到很大作用。因为储层参数在每个方向上的变化性不同,故通过求取每个方向上的变差函数值,就能反映出各向异性结构。利用变差函数提供的全部结构信息来研究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得出平行于物源方向... 近年来,变差函数在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中起到很大作用。因为储层参数在每个方向上的变化性不同,故通过求取每个方向上的变差函数值,就能反映出各向异性结构。利用变差函数提供的全部结构信息来研究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得出平行于物源方向非均质性弱,而垂直于物源方向非均质性较强的结论。表明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环境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差函数 平面非均质性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无因次压力导数样板曲线快速识别和分析油藏外边界
20
作者 戴卫华 朱玉国 张彩旗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7年第2期96-99,共4页
针对目前试井解释中用压力导数曲线识别和分析油藏外边界时存在的不足,提出利用无因次压力导数曲线识别和分析油藏外边界的新方法。无因次压力导数样板曲线能够清楚地反映各种油藏外边界形态,曲线特征明显,易于辨认。应用表明,利用无因... 针对目前试井解释中用压力导数曲线识别和分析油藏外边界时存在的不足,提出利用无因次压力导数曲线识别和分析油藏外边界的新方法。无因次压力导数样板曲线能够清楚地反映各种油藏外边界形态,曲线特征明显,易于辨认。应用表明,利用无因次压力导数样板曲线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和分析油藏外边界,再结合自动拟合技术快速拟合压力,最终可得到完整的试井解释结果。对于外边界模式比较复杂的油藏,正确运用该方法可提高试井解释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因次压力导数 样板曲线 油藏外边界 试井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