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两个亿吨级隐蔽油气藏勘探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35
1
作者 周心怀 王德英 张新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37,共8页
近年来,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发现了两个亿吨级隐蔽油气藏,勘探实践证实:地质新认识为油气勘探发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部署。石臼坨凸起低幅构造背景下"脊—圈—砂"三元耦合控藏机理,指导了凸起区新近系极浅水三角洲构造—岩... 近年来,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发现了两个亿吨级隐蔽油气藏,勘探实践证实:地质新认识为油气勘探发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部署。石臼坨凸起低幅构造背景下"脊—圈—砂"三元耦合控藏机理,指导了凸起区新近系极浅水三角洲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的重大发现;陡坡带盆缘断裂转换带隐蔽油气藏差异成藏模式,指导发现了渤海油田首个古近系中深层地层—岩性亿吨级油气藏。这些地质新认识进一步推动了技术攻关与创新,形成了浅层低幅构造背景下变速成图技术、"富砂型"极浅水三角洲岩性圈闭描述技术、断—砂耦合半定量分析技术、中深层构造—沉积模拟下精细古地貌恢复技术、中深层地层—岩性复合圈闭识别技术和中深层复杂岩性测试技术6项关键技术,为渤海海域规模型隐蔽油气藏的发现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隐蔽油气藏 石臼坨凸起 脊—圈—砂 断裂转换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侧向封堵分析在辽东湾海域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黄晓波 徐长贵 +3 位作者 周心怀 魏刚 柴永波 张中巧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0-742,共3页
由于区域走滑构造应力场作用,近SW—NE向延伸的辽西1号断层和辽中1号断层长期活动,辽东湾海域发育了极其复杂的断裂系统,形成了众多断块圈闭。辽东湾海域近年勘探评价的含油构造均为复杂断块构造,钻井证实构造内各断块油水系统及储量差... 由于区域走滑构造应力场作用,近SW—NE向延伸的辽西1号断层和辽中1号断层长期活动,辽东湾海域发育了极其复杂的断裂系统,形成了众多断块圈闭。辽东湾海域近年勘探评价的含油构造均为复杂断块构造,钻井证实构造内各断块油水系统及储量差异巨大,影响断块油气成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断层侧向封堵性。统计表明,有45.8%钻探失利或不理想钻井是由于断层侧向封堵性不好所致。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文中采用岩性并置和泥岩涂抹系数方法,系统分析了金县1-1E油田和锦州25-1油田主要断块的断层侧向封堵性,发现了多个油气富集块。研究表明:断层侧向封堵性差,油气少量成藏或者不成藏;断层侧向封堵性好,油气大规模成藏。断层侧向封堵分析技术在辽东湾海域的成功应用,为复杂断块油田勘探评价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 断层侧向封堵 岩性并置 泥岩涂抹 辽东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非旋转封隔器在探井测试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高科超 杨子 +3 位作者 尚锁贵 张兴华 吴轩 王雪飞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5-117,共3页
为了解决RTTS系列封隔器在半潜式平台作业以及大斜度井中坐封难的问题,探井测试作业中引进了新型的非旋转封隔器。通过对非旋转封隔器的适用性研究和在现场作业中实际应用,证明新型的非旋转封隔器能成功坐封且能满足常规和酸化储层改造... 为了解决RTTS系列封隔器在半潜式平台作业以及大斜度井中坐封难的问题,探井测试作业中引进了新型的非旋转封隔器。通过对非旋转封隔器的适用性研究和在现场作业中实际应用,证明新型的非旋转封隔器能成功坐封且能满足常规和酸化储层改造工艺方面的测试作业要求。而对新型的非旋转封隔器存在的疑难问题和关键技术控制方面的分析讨论,可为其在半潜式钻井平台或大斜度井中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性作用,在提高作业安全性能的同时,可大大降低作业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旋转封隔器 大斜度井 半潜式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走滑反转构造带油气运聚与调整——以旅大22-27地区为例 被引量:14
4
作者 柳永军 徐长贵 +3 位作者 杜晓峰 李慧勇 朱文森 柴永波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6期694-697,共4页
旅大22-27走滑反转构造带位于渤海辽东湾南部海域,是渤海油田勘探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受郯庐断裂挤压作用影响,在本区形成了典型的走滑反转构造,并且在构造演化历程中始终处于较高的构造位置,是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为查明该区油气... 旅大22-27走滑反转构造带位于渤海辽东湾南部海域,是渤海油田勘探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受郯庐断裂挤压作用影响,在本区形成了典型的走滑反转构造,并且在构造演化历程中始终处于较高的构造位置,是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为查明该区油气成藏规律,从地化、钻井和地震等资料入手,通过对成藏期次和成藏时间的分析,首次提出该区东营组存在形成古油藏和现今油藏的2期油气成藏过程:其中古油藏形成于中新世晚期,现今油藏形成于上新世晚期;同时对2期成藏事件及条件进行了重点剖析,明确了喜山运动对本区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总结了本区油气逸散与富集机理,再现了本区的成藏过程,指出油气聚集的有利目的层系为浅层明下段和馆陶组,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机理 成藏时间 走滑反转构造 旅大22-27地区 渤海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沙垒田凸起及围区沙河街组储层成岩作用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保柱 彭靖淞 +2 位作者 吴俊刚 张新涛 魏国财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46,共9页
成岩作用是深层储层发育最为重要的控制因素。对沙垒田凸起及围区沙河街组储层成岩作用及致密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沙河街组储层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是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其中压实作用起主导作用,在其作用下随着埋... 成岩作用是深层储层发育最为重要的控制因素。对沙垒田凸起及围区沙河街组储层成岩作用及致密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沙河街组储层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是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其中压实作用起主导作用,在其作用下随着埋深的增加储层趋于致密化;碳酸盐胶结作用以中、晚期为主,且碳酸盐胶结物含量越高,储层物性越差。研究区沙河街组储层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是溶蚀作用和超压支撑作用,其中溶蚀作用对研究区储层物性的提升有相当明显的影响;超压消减了压实作用对储层的伤害,有利于深层储层孔隙的保留。薄片镜下观察和碳、氧同位素资料表明,研究区沙河街组溶蚀作用是有机质排放有机酸产生的,碳酸盐胶结作用是有机酸溶蚀以后的再沉淀,进一步证明了碳酸盐胶结作用发生时间较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垒田凸起及围区 沙河街组 压实作用 碳酸盐胶结作用 溶蚀作用 超压支撑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庙西北洼烃源岩特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保柱 王飞龙 +3 位作者 汤国民 周园园 姚佳 陈磊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5,共9页
为理清庙西北洼烃源岩特征,进一步明确其生烃潜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深度挖掘现有资料,利用地球化学分析和盆地模拟手段对庙西北洼烃源岩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庙西北洼目前沉积了东二段、东三段和沙一段3套烃源岩,整体都属... 为理清庙西北洼烃源岩特征,进一步明确其生烃潜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深度挖掘现有资料,利用地球化学分析和盆地模拟手段对庙西北洼烃源岩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庙西北洼目前沉积了东二段、东三段和沙一段3套烃源岩,整体都属于弱氧化-弱还原环境形成的II干酪根;东二段有机质丰度为中等,虽沉积厚度最大,中心位置已经超过700 m,但绝大部分未进入生烃门限,东三段和沙一段沉积厚度相对较小,最大值仅有500 m和350 m,但平均厚度都已超过50 m,且都已进入生烃门限,中心位置都处于生气阶段,是庙西北洼的主力供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特征 庙西北洼 渤海海域 盆地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