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0篇文章
< 1 2 1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稠油油藏均热条件层段划分及配注方法
1
作者 张伟 周法元 +5 位作者 林珊珊 王弘宇 王庆涛 张建亮 王新伟 董琪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39,共9页
由于海上油田稠油储层存在非均质等特点,导致了笼统配注方式在加热储层过程中出现传热不均、汽窜等问题,降低热采效率;为实现储层的均匀注汽和加热,需要提出一种合理的层段配注量计算模型。根据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在渗透率、孔隙度等... 由于海上油田稠油储层存在非均质等特点,导致了笼统配注方式在加热储层过程中出现传热不均、汽窜等问题,降低热采效率;为实现储层的均匀注汽和加热,需要提出一种合理的层段配注量计算模型。根据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在渗透率、孔隙度等储层参数中筛选出最具影响力的的5个关键参数;建立关键参数对储层影响程度的层段组合配注量计算模型;同时以储层均匀加热为目标,求解出层段间的配注比例计算公式,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新的层段划分方法即比例导数判别法,对实际生产中注汽层段的组合划分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配注量计算模型以及层段划分方法相较笼统注汽方式,产油量提高了20%,具有较好的加热效果;依据储层参数设计配注方案,是海上油田稠油储层均匀加热的新思路,未来研究可在此基础上建立动态优化模型,并扩大验证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稠油热采 配注量计算 均匀加热 层段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流三相气浮在海上生产水处理中的分离特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萌 戴国华 +4 位作者 曲兆光 刘春雨 陈正文 马金喜 金秋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3,共7页
采出液含水率逐年上升导致生产水处理设备的占地面积越来越大。为促进涡流三相气浮在海上平台的应用,定量研究了清水剂浓度、处理量、进气量、油品性质对涡流三相气浮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清水剂注入浓度增大,设备出口含油浓度... 采出液含水率逐年上升导致生产水处理设备的占地面积越来越大。为促进涡流三相气浮在海上平台的应用,定量研究了清水剂浓度、处理量、进气量、油品性质对涡流三相气浮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清水剂注入浓度增大,设备出口含油浓度先逐渐降低随后略微升高,清水剂适宜注入质量浓度为40 mg/L左右;在设计处理量以下时,随处理量增大,设备出口含油浓度稳定,抗处理量波动效果好;当进气量为入口来液量的1%左右时,设备除油效果好,进气量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设备除油;涡流三相气浮对于不同油品性质的生产水均具有高效的处理效果,在设备入口来液含油质量浓度≤2000 mg/L,悬浮物质量浓度≤500 mg/L时,设备出水含油质量浓度≤60 mg/L,悬浮物质量浓度≤60 mg/L,可取代传统的斜板除油器+气浮两级水处理设备,节省占地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三相气浮 分离特性 清水剂 进气量 处理量 油品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稠油油藏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及控水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岳 蔡晖 +2 位作者 朱建敏 王公昌 邓景夫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0,I0007,共11页
海上稠油油田进入特高含水阶段,钻遇部分水淹储层的分段水淹水平井成为新投产油井的主要类型。为解决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难度大、机械控水措施界限不清等问题,基于微元理论,将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等效为多个微元水平段段间干扰,... 海上稠油油田进入特高含水阶段,钻遇部分水淹储层的分段水淹水平井成为新投产油井的主要类型。为解决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难度大、机械控水措施界限不清等问题,基于微元理论,将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等效为多个微元水平段段间干扰,油相流动考虑稠油启动压力梯度,应用势的叠加原理和镜像原理,建立油藏渗流与井筒压降耦合的水驱稠油油藏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研究分段水淹水平井产液规律。结果表明:考虑井筒摩擦阻力后,水平井微元段的径向流量呈不对称“U”型,跟部水淹段对产能的影响高于趾部和中部的;定液量条件下,水淹水平段渗流阻力小,阻碍未水淹段油相的产出,导致水平井生产初期高含水,在相同水淹程度下,水淹水平段长度比例越大,水平井含水率越高,对水平井干扰程度越大。该结果对水驱稠油油田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和机械控水策略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油水两相渗流 分段水淹水平井 特高含水期 水平井控水 启动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波束分解和球面角度分解的绕射波成像
4
作者 李才 吕丁友 +3 位作者 张德龙 肖广锐 王玉秀 于卓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断层、盐丘、溶洞、裂缝等非均质体作为重要的勘探目标,在地震波场中多表现为极其复杂的绕射波响应特征,因此高分辨率的绕射波成像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构建了一种基于波束分解和球面角度分解的绕射波成像分离与强化流程,... 断层、盐丘、溶洞、裂缝等非均质体作为重要的勘探目标,在地震波场中多表现为极其复杂的绕射波响应特征,因此高分辨率的绕射波成像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构建了一种基于波束分解和球面角度分解的绕射波成像分离与强化流程,可以在成像后进行,可适用于不同的偏移算法,且避免了偏移前分离绕射波由于数据量大带来的庞大计算量。首先,对偏移数据进行从大到小不同尺度子束的串联计算,再经过多轮次迭代得到初步分离的绕射波场;然后,基于球面角度分解,形成指定地层倾角范围的道集,即DIP(Dip Image Partitions)道集;最后计算DIP的振幅包络属性和相似度并应用于初步分离的绕射波场,进而得到高分辨率的绕射波成像体。该流程首次应用于渤海湾中生界潜山内幕成像,提高了潜山内幕小尺度地质不连续体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射波分离 波束分解 球面角度分解 倾角分解道集 相似度计算 绕射波成像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腐蚀凹坑海底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方法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小乐 万宇飞 +2 位作者 吴景健 赵铭文 梁鹏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74,180,共5页
为计算含腐蚀坑海底管道的剩余强度,分析海底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方法,对海底管道施加内压和轴向力,从行业标准、美国工程师协会规范、挪威船级社规范和有限元计算4方面对海底管道腐蚀坑的剩余强度进行计算,分析几种方法的差异,结果显示,... 为计算含腐蚀坑海底管道的剩余强度,分析海底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方法,对海底管道施加内压和轴向力,从行业标准、美国工程师协会规范、挪威船级社规范和有限元计算4方面对海底管道腐蚀坑的剩余强度进行计算,分析几种方法的差异,结果显示,当深度较浅时,采用理论计算的方式更加保守;当缺陷深度较大时,建议采用有限元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道 剩余强度 评价方法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网格稀疏反演混叠采集数据分离技术
6
作者 袁全社 张建峰 +3 位作者 张鹏 李江 欧阳敏 钟亚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1,共7页
高效混叠采集技术可以在获得同等资料品质的情况下,提高野外施工效率、降低地震勘探采集成本。混采数据分离技术是实现混叠采集的两项核心技术之一,决定了地震数据的最终品质。基于稀疏反演的混采数据分离技术已经在业界得到广泛的应用... 高效混叠采集技术可以在获得同等资料品质的情况下,提高野外施工效率、降低地震勘探采集成本。混采数据分离技术是实现混叠采集的两项核心技术之一,决定了地震数据的最终品质。基于稀疏反演的混采数据分离技术已经在业界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可。文中在传统稀疏反演分离技术的基础之上,提出变网格稀疏反演。该方法通过在迭代反演过程中逐渐改变数据的网格尺度,优化迭代收敛过程,因此更符合反演时先强轴后弱轴、从低频至高频的信号提取本质,从而获得更佳的分离效果。此外,野外采集施工中常见的缺炮空道会对稀疏反演的分离精度造成不利影响、降低混叠分离的质量。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空道补偿技术以改善最终的处理效果。室内模拟以及野外实采混叠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技术在信号分离的保真度上优于常规稀疏反演混采分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叠采集 稀疏反演 变网格 混采分离 混采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计量法的渤海海域庙西地区原油类型划分及油源鉴别
7
作者 唐友军 付天意 +3 位作者 杨海风 王飞龙 汤国民 孙鹏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0-834,共15页
渤海海域庙西地区原油类型复杂,油源及成因类型不清,多元统计分析可以综合考察多种关联数据间的交叉关系,尤其适合于大规模数据收集的数据挖掘和区域性的油—油(源)分析。利用生物标志物指标参数体系,采用国际上常用的层次聚类分析(HCA... 渤海海域庙西地区原油类型复杂,油源及成因类型不清,多元统计分析可以综合考察多种关联数据间的交叉关系,尤其适合于大规模数据收集的数据挖掘和区域性的油—油(源)分析。利用生物标志物指标参数体系,采用国际上常用的层次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对渤海海域庙西地区多个层位的原油进行了油—油(源)对比。庙西地区存在3种类型原油:Ⅰ类原油成熟度较低,低的C_(23)TT/C_(30)H比值反映可能源自淡水湖泊,处于还原环境且有充足的陆源有机质输入,其与黄河口东洼沙一、二段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相关性;Ⅱ类原油处于成熟阶段,C_(23)TT/C_(30)H和G/C_(30)H比值低于Ⅰ类原油,但Pr/Ph、甾烷/藿烷、C_(19)TT/C_(23)TT比值略高于Ⅰ类原油,表明原油可能源自淡水湖泊环境,陆源有机质输入,推断其源于沙三段烃源岩,黄河口东洼与庙西南洼烃源岩对Ⅱ类原油均有贡献;Ⅲ类原油处于成熟阶段,ETR[(C_(28)TT+C_(29)TT)/(C_(28)TT+C_(29)TT+Ts)]、G/C_(30)H、C_(23)TT/C_(21)TT、Pr/Ph和C_(23)TT/C_(30)H、C_(24)Te/C_(26)TT、规则甾烷C27/C_(29)、4-甲基甾烷/C_(29)规则甾烷参数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反映出油源岩的沉积环境和有机质输入的类型具有较大的异向性,推断其可能为沙三段、沙四段烃源岩的混源油。利用交替最小二乘法计算显示,Ⅲ类原油主要来源于沙四段烃源岩,贡献率为85%~93%,沙三段的贡献率仅为7%~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油源对比 庙西地区 渤海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疏松砂岩油藏定向井初期产能预测与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蔡晖 石洪福 +1 位作者 王昭 唐洪明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31,共9页
渤海A油田砂岩油藏含油层段长,流体性质差异大,储层非均质性强,导致油井初期产能预测难度大,且产能主控因素识别不清。优选出地质参数、工程参数和流体性质参数作为输入数据,将采油井投产初期6个月左右平稳期的比采油指数作为目标数据;... 渤海A油田砂岩油藏含油层段长,流体性质差异大,储层非均质性强,导致油井初期产能预测难度大,且产能主控因素识别不清。优选出地质参数、工程参数和流体性质参数作为输入数据,将采油井投产初期6个月左右平稳期的比采油指数作为目标数据;通过超参数优化,调试最佳的隐含层数、神经元数量、优化器类型、学习率、Dropout等参数,建立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疏松砂岩产量预测模型;采取极致梯度提升树(XGBoost)算法,分析了影响产能的控制因素。结果显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均方根误差率为0.017,具有很好的预测精度;影响采油井产能的参数重要性顺序是孔隙结构参数>原油黏度>粒度中值>岩性指数>完井方式>流动带指数。与传统方法相比,机器学习在预测油井产量和主控因素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 产能预测 深度学习 XGBoost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稠油分布特征及形成条件
9
作者 宋建芳 刘小鸿 +2 位作者 黄保纲 耿志刚 吉诗娴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6,共7页
渤海海域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中一半以上为稠油。基于渤海海域49个稠油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数据,从油田规模、平面、纵向、含油层系、储层沉积相、储层物性等多方面对稠油分布规律进行梳理、总结,并结合前人认识对稠油成藏及分布的主控... 渤海海域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中一半以上为稠油。基于渤海海域49个稠油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数据,从油田规模、平面、纵向、含油层系、储层沉积相、储层物性等多方面对稠油分布规律进行梳理、总结,并结合前人认识对稠油成藏及分布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渤海海域稠油98.4%探明储量分布在大型和中型稠油油田中,78.9%探明储量分布在凸起上、72.7%探明储量分布在明化镇组和馆陶组、67.5%探明储量分布在1 000~1 500 m深度、92.6%探明储量分布在河流相和三角洲相储层中、62.0%和71.3%探明储量分布在特高孔和特高渗储层中;(2)渤海海域古近系优质烃源岩广泛发育、浅层圈闭条件好、晚期断裂活动强烈、埋藏深度适宜及盖层条件较差等多因素控制渤海海域中浅层形成大量稠油油田。本次研究成果总结了渤海海域稠油的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可为渤海海域稠油油田勘探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渤海海域 稠油 分布特征 形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多分支井裸眼全井壁支撑完井关键技术
10
作者 汤柏松 郭东红 +4 位作者 赵杰 陈建宏 张博 刘佳 段鹏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4-162,共9页
随着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增强,渤海油田整装油田发现逐渐减少,渤海河流相沉积“边、小、碎、深”油田高效勘探开发对油田增储上产至关重要,该类型油田具有储层薄、油气丰度低、储层物性差特点,且面临海上作业区受限、钻完井作业成本高等难... 随着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增强,渤海油田整装油田发现逐渐减少,渤海河流相沉积“边、小、碎、深”油田高效勘探开发对油田增储上产至关重要,该类型油田具有储层薄、油气丰度低、储层物性差特点,且面临海上作业区受限、钻完井作业成本高等难题。为实现海上河流相油田少井高产开发,通过室内优化裸眼定位悬挂封堵工具、液压扩眼工艺、井壁稳定工具,形成一体化全井壁支撑技术,可实现水平井分支井眼及主井眼的全井壁支撑,避免生产过程井壁坍塌堵塞生产通道。全井壁支撑完井技术已在渤中29-6油田水平多分支井BZ29-6-X成功应用,井眼由ϕ219.7~ϕ222.2 mm扩大至ϕ228.6~ϕ246.3 mm,钻完井过程中无复杂情况发生,该井投产产量145 m^(3)/d,钻后配产调整至90 m^(3)/d,分支产量贡献率95%,产能为常规井的1.4~1.7倍。水平多分支井全井壁支撑完井技术可为海上油田少井高产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渤中29-6油田 水平分支井 完井技术 增储上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曹妃甸6-4油田馆陶组低阻油层成因分析
11
作者 别旭伟 刘百川 +2 位作者 张文艺 党胜国 李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73-3583,共11页
针对渤海海域曹妃甸6-4油田馆陶组低阻油层成因认识不清的现状,利用黏土矿物分析、扫描电镜、粒度分析、重矿物分析、岩心核磁共振等资料并结合沉积演化研究对低阻油层微观、宏观成因机理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低阻油层与常规电阻率... 针对渤海海域曹妃甸6-4油田馆陶组低阻油层成因认识不清的现状,利用黏土矿物分析、扫描电镜、粒度分析、重矿物分析、岩心核磁共振等资料并结合沉积演化研究对低阻油层微观、宏观成因机理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低阻油层与常规电阻率油层相比富含较多的黏土矿物,伊蒙混层、伊利石层呈搭桥状充填孔隙形成导电网络,多孔网状分布的黏土矿物与地层水充分接触产生阳离子交换作用,构成低阻油层的微观成因;复杂的孔隙结构导致了高毛管束缚水孔隙度,这也会使低阻油层具有更低的含油饱和度,构成低阻油层的另一成因;研究区低阻油层主要发育于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末期,整体上河水能量较弱,携砂能力降低,诸如黏土矿物细粒沉积物逐渐富集,细粒沉积物比重增加引起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化、束缚水饱和度增高,构成低阻油层发育的宏观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馆陶组 低阻油层 核磁共振 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石油平台作业中的环境风险与绿色安全保障机制
12
作者 汤君 《绿色中国》 2025年第9期100-102,共3页
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今天,海洋石油资源开发显得越来越重要。海洋石油平台是海上油气开采过程中的关键设施之一,其作业面临着许多挑战。海洋环境的复杂性为开采作业造成了技术上的困难,在运行期间溢油、火灾爆炸事故频繁发生,给海... 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今天,海洋石油资源开发显得越来越重要。海洋石油平台是海上油气开采过程中的关键设施之一,其作业面临着许多挑战。海洋环境的复杂性为开采作业造成了技术上的困难,在运行期间溢油、火灾爆炸事故频繁发生,给海洋生态及周边环境带来了严重损害。因此,研究海洋石油平台运行环境风险,构建绿色安全保障机制,对保障能源供应和维持海洋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石油平台作业 环境风险 绿色安全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石油固定平台作业环境风险因素剖析与职业健康防护策略研究
13
作者 赵德新 《绿色中国》 2025年第2期103-105,共3页
海上采油工程因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工况的复杂性而被认为是最具危险性的产业,其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和职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此,本文拟对海洋石油固定平台作业环境风险因素剖析与职业健康防护策略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本文... 海上采油工程因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工况的复杂性而被认为是最具危险性的产业,其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和职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此,本文拟对海洋石油固定平台作业环境风险因素剖析与职业健康防护策略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本文首先分析了海洋石油固定平台作业环境风险因素,其次分析了海洋石油固定平台作业常见的环境风险,最后提出了海洋石油固定平台的职业健康防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石油固定平台作业 环境风险 职业健康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环形构造带特征和成因分析及其石油地质意义探讨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雷 王应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8-332,共15页
渤中凹陷为我国东部少有的富生烃凹陷,具有极大地油气勘探潜力。本文通过对渤中凹陷和其周缘各构造单元的展布关系、断裂系统的发育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认识到以渤中凹陷和渤东凹陷为中心的构造带具有环形构造的特征,以此为基础提出... 渤中凹陷为我国东部少有的富生烃凹陷,具有极大地油气勘探潜力。本文通过对渤中凹陷和其周缘各构造单元的展布关系、断裂系统的发育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认识到以渤中凹陷和渤东凹陷为中心的构造带具有环形构造的特征,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渤中环形构造带"的概念;进一步对环形构造带的成因加以分析,认为可能是中生代末至始新世的深部热力构造作用(地幔热柱上涌)造成的;最后依照环形构造带这一新思路,将渤中—渤东凹陷看作环形构造带内统一的烃源灶,对环形构造带的石油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能进一步对油气勘探工作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凹陷 渤东凹陷 环形构造带 深部热力构造 地幔热柱 郯庐断裂 石油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典型含油气盆地中生代岩浆活动与岩浆岩潜山油气藏 被引量:2
15
作者 单玄龙 徐长贵 +4 位作者 衣健 牛成民 郝国丽 郭剑南 闫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73-1787,共15页
近几年中国近海诸多含油气盆地(如渤海湾、东海、珠江口、琼东南等盆地)钻遇中生代岩浆岩,并且分布广泛。这些盆地中生代岩浆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油气藏特征研究不仅对盆地基底的形成演化具有理论意义,也对岩浆岩潜山油气勘探具有实... 近几年中国近海诸多含油气盆地(如渤海湾、东海、珠江口、琼东南等盆地)钻遇中生代岩浆岩,并且分布广泛。这些盆地中生代岩浆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油气藏特征研究不仅对盆地基底的形成演化具有理论意义,也对岩浆岩潜山油气勘探具有实践价值。综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油气地质资料,系统对比了渤海湾、东海和珠江口等典型盆地中生代岩浆岩特征和油气藏类型。得出以下结论:我国近海含油气盆地的中生代岩浆岩岩性复杂,包括火山岩和侵入岩两类20余种岩性,其中渤海湾盆地火山岩发育基性到酸性多种类型,而其他盆地除基性火山岩外均较为发育,侵入岩主要为闪长岩和花岗岩等,以及少量的辉绿岩、闪长玢岩等次火山岩;岩浆活动主要发育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三个阶段,受控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及后续的弧后裂谷作用;近海盆地发生了差异构造演化,从侏罗纪的挤压背景转换到白垩纪的区域伸展环境,东海和渤海湾盆地经历弧后裂谷作用,珠江口盆地属于陆缘岩浆弧环境;近海含油气盆地形成了花岗岩风化壳型、岩浆杂岩型和中酸性熔岩型三类油气藏,侵入相的花岗岩、溢流相的中酸性熔岩或多种岩相岩性的叠加杂岩,经历了强烈的风化作用以及构造和流体的改造作用是潜山岩浆岩成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含油气盆地 中生代 岩浆岩 岩浆岩油气藏 潜山 渤海湾盆地 东海盆地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Henry改进模型的酸性天然气——地层水体系及其相平衡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宇 王建猛 +3 位作者 张骞 刘建国 刘荣和 江良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73,共10页
准确表征酸性天然气—地层水体系的相平衡规律,对于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水溶气量和凝析水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常用的PR状态方程与Henry定律等理论对酸性天然气—地层水体系的相平衡研究还存在不适用的问题。为进一步考虑酸性气体... 准确表征酸性天然气—地层水体系的相平衡规律,对于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水溶气量和凝析水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常用的PR状态方程与Henry定律等理论对酸性天然气—地层水体系的相平衡研究还存在不适用的问题。为进一步考虑酸性气体和地层水矿化度对体系相平衡的影响,改进并提高对天然气溶解度和饱和含水量的计算精度,在PR状态方程与Henry定律相结合建立的PR—Henry模型基础上,考虑了溶解盐对体系相平衡的影响,采用定标粒子理论(SPT)修正了Henry常数,建立了改进的PR—Henry模型,最后分析了天然气组成、压力、温度和盐水含盐量对天然气溶解量和饱和含水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对比,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5.3%和4.55%,表明该模型能够应用于不同温度、压力和组成的酸性天然气-地层水体系的相平衡计算;(2)天然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量受天然气组成、温度、压力和地层水含盐量的影响;(3)天然气饱和含水量受温度和压力影响十分明显。结论认为,改进的PR—Henry模型为天然气开采过程评价和CO_(2)埋存溶解量计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对于评估天然气可采储量及开发特征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天然气 相平衡计算 PR—Henry模型 定标粒子理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曲井眼中钻柱屈曲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董永辉 况雨春 +1 位作者 伍开松 冯胜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27,1,共3页
建立了弯曲井眼中的钻柱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重力、钻井液浮力、曲率半径、井眼轨迹等因素,用有限元法对钻柱屈曲过程进行分析,通过调整扶正器安放位置,得到超刚性钻具组合,并与满眼钻具组合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超刚性钻具的最... 建立了弯曲井眼中的钻柱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重力、钻井液浮力、曲率半径、井眼轨迹等因素,用有限元法对钻柱屈曲过程进行分析,通过调整扶正器安放位置,得到超刚性钻具组合,并与满眼钻具组合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超刚性钻具的最大挠度比满眼钻具的最大挠度小,说明超刚性钻具的刚度比满眼钻具的刚度大,受钻压和转速的影响小,抗地层造斜能力强;钻压和转速对钻柱挠度都有影响,但转速影响比钻压大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分析 挠度 钻柱 有限元 扶正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盆地石油地质条件与大中型油气田分布特征 被引量:22
18
作者 钟锴 朱伟林 +3 位作者 薛永安 周心怀 徐长贵 牛成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2-100,共9页
在回顾渤海海域盆地(渤海湾盆地海域部分)油气勘探历程及相关石油地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渤海海域盆地的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历程,分析了渤海海域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着重指出了与相邻陆区的显著差异。首先,渤海海域盆地两期构造... 在回顾渤海海域盆地(渤海湾盆地海域部分)油气勘探历程及相关石油地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渤海海域盆地的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历程,分析了渤海海域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着重指出了与相邻陆区的显著差异。首先,渤海海域盆地两期构造旋回相应发育了沙河街组和东营组两套优质烃源岩,其中东营组烃源岩为海域盆地所特有,且晚期快速沉降有助于其成熟,因此,渤海海域盆地具有更为优越的烃源条件;其次,渤海海域盆地新近系广泛发育浅水-极浅水三角洲,是海域特有的一套勘探层系;最后,郯庐断裂带海域部分的长期持续活动最终形成了渤海海域盆地大中型油气田集中分布的油气富集带,是当前渤海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充分认识渤海海域盆地演化的特殊性及其独特的石油地质条件和油气富集规律,对今后的渤海油气勘探及相关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差异 浅水三角洲 郯庐断裂带 大中型油气田 渤海海域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井管柱与井眼曲率适应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许杰 韩耀图 +3 位作者 张强 王晓鹏 张斐斐 蒋豹 《石油机械》 2017年第3期6-10,共5页
老井眼侧钻短半径水平井技术在绥中36-1油田的高造斜率井段应用时,完井管柱串与井眼的适应性问题较突出。为此,选取绥中36-1油田某井的完井管柱为研究对象,使用弹性模型,考虑完井管柱刚度、井眼曲率、重力、扶正器和内层管柱的影响,建... 老井眼侧钻短半径水平井技术在绥中36-1油田的高造斜率井段应用时,完井管柱串与井眼的适应性问题较突出。为此,选取绥中36-1油田某井的完井管柱为研究对象,使用弹性模型,考虑完井管柱刚度、井眼曲率、重力、扶正器和内层管柱的影响,建立了完井管柱下入不同井深力学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将管柱离散成梁单元进行模拟仿真计算,分析了完井管柱与井眼曲率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过低曲率井段时,管柱轴力、接触力和摩阻力对应力起主导作用;过高曲率井段时,弯曲应力对等效应力起主导作用。在井眼曲率每30 m为10°和15°2个高曲率井段,弯曲应力明显变大,占等效应力的1/2以上。所得结论为该油田后续完井管柱施工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半径 完井管柱 适应性分析 井眼曲率 摩阻力 接触力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复合材料立管有限元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薇薇 张玉 +1 位作者 段梦兰 刘成杰 《石油机械》 2015年第4期64-68,72,共6页
国内油气资源开采逐步走向深海,传统的钢制立管已逐渐不能满足深水要求,国内对复合材料立管的研究起步较晚,有必要对复合材料立管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复合材料立管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复合材料立管在内压、... 国内油气资源开采逐步走向深海,传统的钢制立管已逐渐不能满足深水要求,国内对复合材料立管的研究起步较晚,有必要对复合材料立管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复合材料立管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复合材料立管在内压、外压、拉伸载荷及综合载荷下的应力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结构中环向层主要承受内外压,纵向层主要承受端部张力,MCI部位存在应力集中,提出优化圆角过渡和增加弹性剪切层的办法以改善应力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立管 ABAQUS 应力分析 应力集中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