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海油近期国内勘探进展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76
1
作者 谢玉洪 高阳东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30,共11页
近两年,中国海油为实现海上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大力提升国内海上勘探投入力度,积极探索新区新领域,在三大领域取得了重要勘探突破。通过深化渤海湾海域大型气田成藏条件研究,持续攻关深层钻井和地震采集处理关键技术,实现了渤海湾盆地... 近两年,中国海油为实现海上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大力提升国内海上勘探投入力度,积极探索新区新领域,在三大领域取得了重要勘探突破。通过深化渤海湾海域大型气田成藏条件研究,持续攻关深层钻井和地震采集处理关键技术,实现了渤海湾盆地潜山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通过对琼东南深水区松南—宝岛凹陷资源潜力和成藏条件研究,转变勘探方向和勘探层系,获得了我国首个深水潜山天然气勘探突破。通过改善资料品质、加深基础研究,实现了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的勘探突破。中国海油在今后一段时期将继续大力提升勘探投入力度,持续攻关深层、深水、高温高压勘探领域,探索潜在富生烃凹陷,不断拓展勘探领域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油 渤海湾 潜山 深水 高温高压 领域 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海油勘探投资组合系统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米立军 张厚和 +1 位作者 陈蓉 吴景富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8年第5期54-60,共7页
优化投资组合技术是近年来国际石油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勘探投资组合系统是落实公司勘探战略和制定勘探部署的重要决策支持工具。在深入系统地研究投资组合优化方法的基础上,合作开发了一套技术领先、功能完善的中海油勘探投资组合系统。... 优化投资组合技术是近年来国际石油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勘探投资组合系统是落实公司勘探战略和制定勘探部署的重要决策支持工具。在深入系统地研究投资组合优化方法的基础上,合作开发了一套技术领先、功能完善的中海油勘探投资组合系统。该系统具有勘探目标经济评价、单目标多方案优选、多目标综合排队、区带经济评价、勘探投资组合优化等多项强大功能,实现了勘探目标—区带经济评价与投资组合研究的一体化,丰富了勘探目标和勘探投资组合评价的内容,评价过程更符合海上勘探开发实际。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勘探目标评价、年度钻探目标组合、季度钻探部署调整和滚动规划编制等实际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海油 勘探目标 勘探区带 经济评价 方案优选 投资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一体化地震勘探技术在珠江口盆地东部恩平凹陷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陈胜红 米立军 +4 位作者 施和生 朱明 汪瑞良 陈雪芳 何敏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0-466,共7页
利用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Ⅱ级构造带评价及含油性预测等海上一体化地震勘探技术,探索珠江口盆地东部恩平凹陷油气勘探有利构造区带。结果揭示恩平凹陷存在6个Ⅱ级构造带,其中"EP17洼南部隆起翘倾断裂构造带"为恩平凹... 利用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Ⅱ级构造带评价及含油性预测等海上一体化地震勘探技术,探索珠江口盆地东部恩平凹陷油气勘探有利构造区带。结果揭示恩平凹陷存在6个Ⅱ级构造带,其中"EP17洼南部隆起翘倾断裂构造带"为恩平凹陷油气勘探最好的Ⅱ级构造带,具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经钻探,在上述Ⅱ级构造带获得了油气勘探重大突破,先后发现、落实和升级油田5个,建立了珠江口盆地东部第一个自营油田群。"EP17洼南部隆起翘倾断裂构造带"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揭示恩平凹陷的EP17洼为富生烃洼陷,预示同为EP17洼含油气子系统的"EP17洼西部古隆起翘倾断裂构造带"具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应为下一个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资料采集 资料处理 资料解释 属性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海油勘探投资组合管理理念与实践 被引量:11
4
作者 米立军 张厚和 高剑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1期70-74,10,共5页
在深入分析勘探投资组合在国际性石油公司应用现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中海油近几年勘探投资组合管理理念的探索和应用情况,重点阐述了中海油在勘探投资组合管理方面的主要控制要素、技术策略以及利用勘探投资组合系统对分公司年度勘探... 在深入分析勘探投资组合在国际性石油公司应用现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中海油近几年勘探投资组合管理理念的探索和应用情况,重点阐述了中海油在勘探投资组合管理方面的主要控制要素、技术策略以及利用勘探投资组合系统对分公司年度勘探部署进行综合排队筛选与优化的实例,表明勘探投资组合管理理念在优化分配勘探资金、优选勘探目标、预测勘探业绩、指导地质评价工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应用成果应成为中海油制定勘探战略、编制勘探规划的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海油 勘探投资组合 管理理念 勘探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湖盆储集砂体发育的主控因素——以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30
5
作者 鲍志东 赵立新 +5 位作者 王勇 李晓光 郝立业 刘桂珍 张震 赵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6-682,共7页
断陷湖盆是我国东部新生代发育的主要含油气湖盆,探讨这类盆地储集砂体发育主控因素,对油气储层预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运用沉积—构造地质学和地球物理理论与技术,对辽河断陷西部凹陷古近系砂体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环境... 断陷湖盆是我国东部新生代发育的主要含油气湖盆,探讨这类盆地储集砂体发育主控因素,对油气储层预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运用沉积—构造地质学和地球物理理论与技术,对辽河断陷西部凹陷古近系砂体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环境、古地貌、基准面和湖平面变化是断陷湖盆储集砂体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除了沉积环境,构造运动造就的古地貌影响最大。西部凹陷古近纪古地貌包括古隆起、古沟谷、古台地、古坡折和古断槽等单元类型,它们不同程度地控制着沉积体系的展布和砂体的发育。根据构造特征,古坡折分为断阶型、陡崖型和陡坡型,它们分别对应于冲积扇-扇三角洲-远岸浊积扇沉积体系、冲积扇-近岸浊积扇沉积体系、冲积扇-扇三角洲和冲积扇-近岸浊积扇沉积体系等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古地貌 坡折带 西部凹陷 古近系 辽河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流体活动系统及其成藏意义 被引量:25
6
作者 孙启良 吴时国 +1 位作者 陈端新 米立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052-4062,共11页
根据高精度的3D和2D地震资料,对南海北部深水盆地的流体活动系统的类型、影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演化关系进行了研究.南海北部深水区存在着包括:泥火山、泥底辟、气烟囱、管状通道、多边形断层和构造断层等多种类型的流体活动系统.根据地... 根据高精度的3D和2D地震资料,对南海北部深水盆地的流体活动系统的类型、影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演化关系进行了研究.南海北部深水区存在着包括:泥火山、泥底辟、气烟囱、管状通道、多边形断层和构造断层等多种类型的流体活动系统.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可以把它们划分为断层有关的流体活动系统和柱状流体活动系统两大类.研究发现研究区内的流体活动系统主要受构造和沉积两方面的影响.并且,气烟囱、泥底辟和泥火山存在着单向演化的关系,可以从是否有沉积物参与运移及是否喷出海底将它们区分开来.最后,本文探讨了流体活动系统对深水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重要影响,建立了南海北部流体活动系统的存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活动系统 泥火山 泥底辟 气烟囱 流体运移 天然气水合物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发育特征 被引量:36
7
作者 吴时国 袁圣强 +2 位作者 董冬冬 米立军 张功成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7-121,共5页
基于近些年南海北部深水区采集的地震资料,对南海北部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发育特点进行分析、对比和研究,认为西沙隆起地区发育典型的生物礁,具有丘状反射、强振幅、中频、中连和杂乱地震相,发现琼东南盆地北礁地区在中新世梅山组也有似... 基于近些年南海北部深水区采集的地震资料,对南海北部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发育特点进行分析、对比和研究,认为西沙隆起地区发育典型的生物礁,具有丘状反射、强振幅、中频、中连和杂乱地震相,发现琼东南盆地北礁地区在中新世梅山组也有似礁相发育。通过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层序地层学分析,认为生物礁在中新世梅山组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发育。从对北礁地区典型生物礁剖面进行的波阻抗反演来看,其与LH11-1生物礁油田的波阻非常相似,波阻抗值为8×106—9×106kg/(m2·s)。古地理分析认为,中新世西沙隆起区与北礁地区处于滨、浅海沉积环境,梅山组时期的陆缘碎屑供给量比较少,适于生物礁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深水区 生物礁 层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凹陷北部中生界顶面断层破碎带量化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宇航 张新涛 +4 位作者 余一欣 杨帆 柳永军 张震 丁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35-1042,共8页
渤中凹陷是渤海海域最大的生烃凹陷,环渤中凹陷北部潜山带是目前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带。渤中凹陷北部中生界以火成岩为主,裂缝对火成岩储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地震方差属性值量化断层破碎带,建立断层破碎带宽度与断层斜距之间的数... 渤中凹陷是渤海海域最大的生烃凹陷,环渤中凹陷北部潜山带是目前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带。渤中凹陷北部中生界以火成岩为主,裂缝对火成岩储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地震方差属性值量化断层破碎带,建立断层破碎带宽度与断层斜距之间的数量关系,构建方差属性值等值线图的方式,结合前人研究的图版和薄片资料,对渤中凹陷北部中生界顶面断层破碎带进行量化、验证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内的断层均有多个断层核,断层系统复杂,断层破碎带宽度由几百米至几千米不等,断层破碎带对中生界火山岩影响作用显著;断层破碎带的影响程度与距断层的距离呈负相关,即距离断层越远,影响程度越弱,方差属性值越小;利用地震方差属性值量化断层破碎带的结果与相关研究的图版规律、薄片资料的显示结果契合度高,对断层破碎带的量化研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凹陷北部 中生界火山岩 潜山 断层破碎带 地震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凹陷深层渤中19-6构造大型凝析气田的发现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125
9
作者 施和生 王清斌 +4 位作者 王军 刘晓健 冯冲 郝轶伟 潘文静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45,共10页
渤海海域渤中凹陷深层具有大型天然气田形成的良好地质条件,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是渤海湾盆地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天然气田,储量超千亿立方米。利用大量岩心、薄片、测井及地球化学资料,对渤中19-6构造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 渤海海域渤中凹陷深层具有大型天然气田形成的良好地质条件,渤中19-6大型凝析气田是渤海湾盆地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天然气田,储量超千亿立方米。利用大量岩心、薄片、测井及地球化学资料,对渤中19-6构造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渤中凹陷深层具有巨大的生气潜力,是大型凝析气田形成的物质基础;区域性稳定分布的东营组和沙河街组巨厚超压泥岩为大型凝析气田的保存提供了良好的封盖条件;首次在渤海湾盆地古近系孔店组发现巨厚裂缝—孔隙型砂砾岩储层,突破了在凹陷区深部寻找厚层砂砾岩储层的禁区,大大拓展了古近系油气勘探领域;通过对太古宇深埋变质岩潜山优质储层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提出多期次动力破碎作用使潜山内幕发育大规模裂缝体系和动力破碎带,是变质岩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这些认识指导了渤中19-6构造大型凝析气田的发现,实现了渤海海域天然气勘探的突破,对渤海湾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渤中凹陷 渤中19-6凝析气田 砂砾岩 变质岩 天然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地质认识创新与深水领域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 被引量:50
10
作者 施和生 杨计海 +2 位作者 张迎朝 甘军 杨金海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1-698,共8页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是南海北部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区带之一,也是大中型气田储量持续增长的主战场.在上中新统中央峡谷L17大气田等发现后,类似中央峡谷气田的浅层目标日益减少,深水勘探面临转型,新的大中型气田领域研究、勘探迫在眉睫.近5年...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是南海北部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区带之一,也是大中型气田储量持续增长的主战场.在上中新统中央峡谷L17大气田等发现后,类似中央峡谷气田的浅层目标日益减少,深水勘探面临转型,新的大中型气田领域研究、勘探迫在眉睫.近5年来,通过思路创新、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强盆地区域构造、石油地质条件研究,深化凹陷生烃和油气优势运聚区带规律认识,引领深水勘探转型.研究表明,处于琼东南盆地东部超深水区的松南低凸起中生界潜山及古近系圈闭群具备“多凹环抱、大型输导脊侧向运移及厚层深海泥岩封盖”的优势运聚成藏条件,资源潜力大,是勘探转型、新领域突破的首选方向.近期该区带的天然气勘探突破证实了中生界潜山天然气新领域,拉开了深水区潜山千亿立方米气田发现的序幕,也极大拓展了南海西部海域特提斯构造域中生界潜山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深水 大中型气田 勘探转型 中生界潜山 新领域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新领域勘探重大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51
11
作者 田立新 施和生 +3 位作者 刘杰 张向涛 刘军 代一丁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30,共9页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是南海东部石油工业的摇篮,也是珠江口盆地(东部)最早取得中深层古近系油气突破的地区。近10年惠州凹陷勘探遭遇瓶颈,为了寻找新的大中型油气田,开展研讨和加强石油地质条件再评价工作。通过转变思路,坚定“老油区新...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是南海东部石油工业的摇篮,也是珠江口盆地(东部)最早取得中深层古近系油气突破的地区。近10年惠州凹陷勘探遭遇瓶颈,为了寻找新的大中型油气田,开展研讨和加强石油地质条件再评价工作。通过转变思路,坚定“老油区新作为”的勘探信心,提出“立足富洼、聚焦古近系—古潜山、拓展新领域”的勘探理念;加强研究攻关,提出富油洼陷找气新认识,惠州26洼湖相混合型母质“油气兼生,晚期快速生气”,具有较大天然气资源潜力;提出环惠州26洼“古近系—古潜山”圈闭群具有“近源强势供烃、立体网状输导”成藏模式,是勘探转型、新领域突破的首选区带。近期该区带惠州26-6“古近系—古潜山”大中型油气田勘探突破证实了高成熟富油洼陷找气新方向,揭开了惠州凹陷“古近系—古潜山”勘探新篇章,极大拓展了珠江口盆地(东部)古潜山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州凹陷 大中型油气田 勘探转型 富油洼陷找气 “古近系—古潜山”新领域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电缆地震技术优势及在中国近海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0
12
作者 王守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2,35,共5页
海上拖缆地震采集方式存在地震检波点位置不准、检波点鬼波对高频的陷波作用及三维地震是窄方位数据采集等问题,导致地震数据精度下降。而中国近海油气富集区往往是断层复杂、构造破碎、储层变化大、圈闭类型多的区域,其油气勘探开发需... 海上拖缆地震采集方式存在地震检波点位置不准、检波点鬼波对高频的陷波作用及三维地震是窄方位数据采集等问题,导致地震数据精度下降。而中国近海油气富集区往往是断层复杂、构造破碎、储层变化大、圈闭类型多的区域,其油气勘探开发需要高精度的地震资料,必须发挥海底电缆地震技术具有的观测点定位准确,可以消除电缆鬼波影响,方便地实施宽方位、多方位、全方位的地震数据采集等优势。应用效果表明,通过对中国近海海底电缆地震数据的有效处理,可以得到高精度的地震数据,从而满足油气富集区油气勘探开发的资料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电缆地震 技术优势 应用效果 中国近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13-2双层结构太古宇潜山成藏条件分析与勘探发现 被引量:20
13
作者 施和生 牛成民 +7 位作者 侯明才 高阳东 赖维成 陈安清 徐国盛 许鹏 曹海洋 阎建国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20,共9页
潜山已成为中国海域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并且向大于3500m的深埋潜山拓展。渤中19-6单层太古宇变质岩潜山大气田发现之后,多层结构的潜山成藏潜力大小成为急需解决的瓶颈。通过钻井、地震资料和地球化学数据,开展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研... 潜山已成为中国海域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并且向大于3500m的深埋潜山拓展。渤中19-6单层太古宇变质岩潜山大气田发现之后,多层结构的潜山成藏潜力大小成为急需解决的瓶颈。通过钻井、地震资料和地球化学数据,开展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研究及成藏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成山成储受控于区域构造活动及其相关的裂缝作用的认识,获得了渤中13-2油气田勘探发现(探明地质储量亿吨级油气当量),证实多层结构潜山的太古宇变质花岗岩具有极好的成藏条件;通过进一步对渤中13-2油气田的成藏要素分析及其与渤中19-6大气田的对比表明,多期立体网状裂缝及其与供烃窗口的连通性是潜山成储—成藏的关键,与断裂伴生的“短轴状不连续反射”可以作为太古宇潜山优质储层的识别标志;超压宽窗供烃—多元联合输导驱动了双层结构潜山成藏,网状连通的孔—缝体系为油气在潜山内部的运移聚集提供了有效空间。渤中13-2双层结构潜山油气发现,再次证实了裂缝为主导的非沉积岩潜山勘探思路,对中国海域潜山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13-2 太古宇 双层结构潜山 成藏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南部断裂系统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孙和风 张蕾 +2 位作者 黄传超 张新涛 曾萱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2年第4期29-35,6,共7页
渤海南部地区构造活跃,断裂系统复杂。通过系统研究渤南地区断层分布、断裂演化等特征,分析了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渐新世走滑活动控制了渤南地区沉降中心迁移,改变了始新世伸展期形成的以东西向为主的构造格局... 渤海南部地区构造活跃,断裂系统复杂。通过系统研究渤南地区断层分布、断裂演化等特征,分析了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渐新世走滑活动控制了渤南地区沉降中心迁移,改变了始新世伸展期形成的以东西向为主的构造格局;渐新世以后,右旋走滑作用是新近系圈闭的主要形成机制。渤海南部地区现已发现的油气主要集中在北北东向构造带上,早期伸展形成的东西向凹中构造带具有近源、长期继承性发育的优势成藏条件,应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南部 郯庐走滑断裂 断裂系统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陆架中生代残余盆地特征及勘探方向探讨 被引量:30
15
作者 高乐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5年第3期148-152,共5页
东海陆架盆地中生界主要分布于盆地中南部的福州凹陷、闽江凹陷和渔山低隆起地区。钻井揭示,中—下侏罗统为中生界主要烃源岩。中侏罗世末期、白垩纪末期的地层抬升剥蚀,以及古—始新世的断裂活动对中生代形成的原生油气藏破坏作用明显... 东海陆架盆地中生界主要分布于盆地中南部的福州凹陷、闽江凹陷和渔山低隆起地区。钻井揭示,中—下侏罗统为中生界主要烃源岩。中侏罗世末期、白垩纪末期的地层抬升剥蚀,以及古—始新世的断裂活动对中生代形成的原生油气藏破坏作用明显。古近系内部发育良好的储盖组合,该层系不仅是新生代原生油气藏的主要聚集场所,也是中生界次生油气藏的有利聚集层位。东海陆架中生代残余盆地勘探应“中新(生界)结合、上下兼探”。渔山低隆起地区具有双源供油气的优势,是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架盆地 油气藏 储盖组合 油气资源 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13.8Ma陆架边缘三角洲与陆坡深水扇的“源汇”关系 被引量:42
16
作者 祝彦贺 朱伟林 +1 位作者 徐强 吴景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827-3834,共8页
揭示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浅海陆架与深水陆坡之间的沉积响应关系,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对陆架三角洲、上陆坡复合水道和陆坡重力流沉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海平面变化、陆架多级坡折演化、陆源碎屑供给强度以及陆架海洋水... 揭示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浅海陆架与深水陆坡之间的沉积响应关系,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对陆架三角洲、上陆坡复合水道和陆坡重力流沉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海平面变化、陆架多级坡折演化、陆源碎屑供给强度以及陆架海洋水动力作用等四大因素控制着陆架陆坡体系的发育;珠江口盆地中新统韩江组13.8 Ma形成的界面为三级层序界面,该时期低位域晚期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带主体分布在白云凹陷北坡的陆架坡折处,随着物源供给,前缘带不断进积,陆架向陆坡方向生长,在多级坡折、坡度变化以及沉积物自身重力影响下,前缘带沉积物由牵引流搬运向重力流搬运转化,在陆坡复合水道搬运通道的作用下向白云凹陷深水区内再沉积,形成低位域晚期多坡度控制的滑塌体、碎屑流浊流深水扇沉积,构成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特殊的陆架陆坡"源汇"响应系统;该沉积响应具有短暂性、突发性和连续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韩江组 陆架边缘三角洲 陆坡深水扇 “源汇”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浅层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试采技术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131
17
作者 周守为 陈伟 +2 位作者 李清平 周建良 施和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共8页
基于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样储层具有埋深浅、无致密盖层、非成岩、弱胶结、易于碎化等特点,提出了针对深水浅层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试采方案,其核心思想是将深水浅层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矿体通过机械破碎流化转移到密闭的... 基于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样储层具有埋深浅、无致密盖层、非成岩、弱胶结、易于碎化等特点,提出了针对深水浅层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试采方案,其核心思想是将深水浅层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矿体通过机械破碎流化转移到密闭的气、液、固多相举升管道内,利用举升过程中海水温度升高、静水压力降低的自然规律使水合物逐步气化,变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分解过程的不可控为可控,实现深水浅层天然气水合物安全试采;其工程实施策略为目标勘探确定井位、随钻测井证实水合物层位、钻探取样及分析作为试采实施依据,即在钻探取样获取岩心后确定水合物有效层位,依托深水工程勘察船、采用无隔水管钻杆钻进至水合物层后固井并建立井口,采用自主的井下喷射工艺使含水合物沉积物在举升过程中自然分解,利用密度差实现部分砂回填,其余气、液、固流化物返回地面测试流程,经过高效分离、气体储集、放喷等技术实现快速点火测试。2017年5月,中国海油在南海北部荔湾3站位依托深水工程勘察船"海洋石油708",利用完全自主研制技术、工艺和装备,在水深1 310 m、水合物矿体埋深117~196 m处,在全球首次成功实施海洋浅层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试采作业,标志着我国已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上取得历史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浅层 非成岩 天然气水合物 固态流化 试采方案 试采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黄海盆地中生界油源对比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梁世友 何将启 +2 位作者 倪春华 李海华 周雨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4-418,共5页
通过北黄海盆地4口井中6个样品的测试分析,对该盆地中生界的油—源进行了详细对比和原油成因分析。经过轻烃组成、饱和烃和芳烃的色谱、质谱、饱和烃碳同位素等地化参数类比,进一步明确了产于下白垩统的原油来源于上侏罗统陆相淡水型、... 通过北黄海盆地4口井中6个样品的测试分析,对该盆地中生界的油—源进行了详细对比和原油成因分析。经过轻烃组成、饱和烃和芳烃的色谱、质谱、饱和烃碳同位素等地化参数类比,进一步明确了产于下白垩统的原油来源于上侏罗统陆相淡水型、以Ⅱ2型为主的生油母质形成的烃源岩。同时,地化参数表明,白垩系原油属于带环烷型特征的近石蜡型原油,是具有高蜡低硫、低钒镍比、保存条件较好的陆相成熟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类型 油源对比 成因分析 中生界 北黄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磷灰石裂变径迹约束的北黄海盆地热演化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何将启 丁汝鑫 +2 位作者 梁世友 张蕾 单新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347-3353,共7页
热演化历史的研究对于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北黄海盆地是中国近海海域油气勘探程度较低的盆地之一,迄今未见专门的热演化研究报道.笔者利用北黄海盆地中生代砂岩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结合地质条件约束,模拟获得了中生... 热演化历史的研究对于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北黄海盆地是中国近海海域油气勘探程度较低的盆地之一,迄今未见专门的热演化研究报道.笔者利用北黄海盆地中生代砂岩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结合地质条件约束,模拟获得了中生代以来盆地的热演化史.结果表明,北黄海盆地经历了两次增温和两次冷却的热演化过程,并在100—80 Ma时盆地的热历史出现明显变化,表明在晚白垩世北黄海盆地发生过一次较大的构造-热事件.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所表明的北黄海盆地的热历史与盆地原型演化阶段相对应,而这种热历史和盆地的演化过程与区域构造背景相关.磷灰石裂变径迹所揭示的热演化史对于深化认识北黄海盆地的地质演化过程和油气勘探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磷灰石 热历史 北黄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中中洼东陡坡带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的储层预测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心怀 王昕 +3 位作者 魏刚 高阳东 何新容 孙书滨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7年第5期306-310,共5页
受地震资料品质和钻井控制点较少的影响,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在辽中中洼东陡坡带古近系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的储层预测方法,以砂体包络线为控制面选取合理时窗和提取地震属性,针对地震... 受地震资料品质和钻井控制点较少的影响,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在辽中中洼东陡坡带古近系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的储层预测方法,以砂体包络线为控制面选取合理时窗和提取地震属性,针对地震能量、振幅、频率和波形特点进行地震相划分,并结合地质综合分析结果对储层分布特征进行精确预测。辽中中洼东陡坡带A构造区南高点S1井的钻探成功,证实了钻前对该区储层预测的正确性,也证明了这一储层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中洼 东陡坡带 古近系 层序地层格架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