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海气区初始产水评价图版的建立 被引量:7
1
作者 鹿克峰 蔡华 +3 位作者 王理 石美雪 何贤科 范洪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70,共8页
为了揭示东海盆地不同区域气藏气井初始产水特征存在差异的原因,以便于筛选有利的低渗透储层改造目标,应用气水两相毛细管压力及J函数定义式、幂函数型相渗模型、分流量方程,建立不同气柱高度下初始生产水气比的计算方法,再以东海气区... 为了揭示东海盆地不同区域气藏气井初始产水特征存在差异的原因,以便于筛选有利的低渗透储层改造目标,应用气水两相毛细管压力及J函数定义式、幂函数型相渗模型、分流量方程,建立不同气柱高度下初始生产水气比的计算方法,再以东海气区标准毛细管压力、标准相渗实验数据为基础,计算并建立东海区域气藏不同气柱高度下初始生产水气比评价图版。在此基础上,由东海区域气藏已测试或投产井的数据对所建立的评价图版进行验证,并依据评价图版确定东海区域低渗透气藏适合储层改造的气藏物性条件。研究结果表明:①所建立的评价图版反映出各参数间的相关性与实际生产表现出的规律相似,且与实际数据匹配较好,验证了该图版建立方法及关键参数求取方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②以生产水气比小于1 m^3/10~4m^3作为筛选条件,东海盆地西次凹、中央隆起带及裙边的低渗透气藏(气柱高度一般在50 m左右)适合进行储层改造的储层渗透率应大于0.65 mD,中央隆起带中北部大型低渗透气藏(气柱高度一般大于100 m)适合储层改造的储层渗透率应大于0.26 mD;③在原位油气藏成藏条件下,气藏中不存在气水界面,所提出的方法及建立的评价图版则不适用。结论认为,所提出的初始产水评价图版建立及关键参数求取方法可以为国内其他气区的开发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东海盆地 气藏 毛细管压力 相渗模型 水气比 评价图版 储集层改造 参数求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相约束下的深层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演化特征 被引量:19
2
作者 林建力 张宪国 +4 位作者 林承焰 段冬平 黄鑫 孙小龙 董春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86-899,共14页
东海盆地深层致密气藏沉积和成岩演化复杂,不同岩相储层的成岩演化是揭示沉积-成岩耦合及认识致密储层甜点成因的关键,也是甜点预测的基础。本研究将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粒度分析和X-衍射等资料相结合,选取东海西湖凹陷中央... 东海盆地深层致密气藏沉积和成岩演化复杂,不同岩相储层的成岩演化是揭示沉积-成岩耦合及认识致密储层甜点成因的关键,也是甜点预测的基础。本研究将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粒度分析和X-衍射等资料相结合,选取东海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深层花港组典型致密气藏,研究不同岩相储层的成岩演化。通过开展岩石学特征研究,划分主要岩相类型,结合埋藏史分析成岩演化序列,分析不同岩相砂岩成岩差异及成岩演化过程,建立不同岩相的成岩演化模式,揭示沉积对成岩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花港组储层以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体,主要发育块状层理中-粗砂岩、砾质砂岩、平行层理中-细砂岩和泥砾质砂岩四种岩相类型。块状层理中-粗砂岩和砾质砂岩刚性石英含量较高,粘土含量较低,胶结物类型以薄层绿泥石和硅质胶结为主;前者经历的成岩作用较为完整,埋藏后期仍然发育有一定的原生孔隙和次生溶孔,容易形成较好储层;但后者常常因为分选性较差,最终易形成压实紧密,硅质胶结强烈的致密储层。平行层理中-细砂岩刚性石英含量较低,粘土含量较高,胶结物类型以厚层绿泥石、伊/蒙混层和伊利石相伴生为主;由于沉积分异作用,碎屑颗粒常呈层状定向排列,埋藏后期细粒层部分压实致密,粗粒层部分保留有块状层理砂岩性质,发育局部孔隙带,形成次一级储层;泥砾质砂岩塑性泥岩撕裂屑含量较高,同时混杂有大量泥质杂基,在埋藏早期就已经压实致密,各类孔隙均不发育,基本为非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点预测 岩相 成岩作用 成岩演化 致密储层 致密砂岩气藏 花港组 西湖凹陷 东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DT压降流度求取低渗气藏气相渗透率的方法 被引量:17
3
作者 鹿克峰 简洁 +4 位作者 朱文娟 付焱鑫 薛皓 单理军 马恋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56,共4页
受海上低渗气藏DST测试费用高、难度大的限制,用MDT压降流度评价低渗气藏产能成为海上气田主要手段之一,但MDT测取的通常是钻井液滤液流度,进行产能评估时不准确。在分析低渗气藏钻井液滤液侵入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MDT压降流度计算... 受海上低渗气藏DST测试费用高、难度大的限制,用MDT压降流度评价低渗气藏产能成为海上气田主要手段之一,但MDT测取的通常是钻井液滤液流度,进行产能评估时不准确。在分析低渗气藏钻井液滤液侵入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MDT压降流度计算气相渗透率的方法,推导了两者的理论关系式,并以东海低渗气田稳态法实验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地区经验关系式。通过与东海低渗气藏DST测试结果及岩心分析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从而为海上气田探井随钻过程中气藏产能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气藏 产能 MDT 压降流度 气相渗透率 稳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性油藏PVT数据矫正新方法对动态预测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鹿克峰 蔡华 +4 位作者 丁芳 苏畅 石美雪 李宁 马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5-301,共7页
针对挥发油多次脱气实验过程中存在大量储罐油损失而导致实验数据不能直接用于油藏工程计算的问题,提出采用等容衰竭实验数据逐级压力矫正多次脱气实验数据的新方法。新方法不同于已有的采用单次脱气实验数据矫正多次脱气实验数据的Terr... 针对挥发油多次脱气实验过程中存在大量储罐油损失而导致实验数据不能直接用于油藏工程计算的问题,提出采用等容衰竭实验数据逐级压力矫正多次脱气实验数据的新方法。新方法不同于已有的采用单次脱气实验数据矫正多次脱气实验数据的Terry⁃Rogers方法。两种方法实例矫正对比表明,Terry⁃Rogers方法仅适用于传统黑油,对挥发油会出现不符合物理的矫正结果;新方法考虑排出气中储罐油含量随压力的变化规律,适用于传统黑油和挥发油,且在饱和压力下的矫正结果接近Terry⁃Rogers方法。最终,以物质平衡和油气两相渗流为原理,建立快速预测溶解气驱油藏动态的简易迭代方法,并对不同类型原油的实验数据以及Terry⁃Rogers方法和新方法矫正得到的数据对开发动态的影响进行计算对比。结果表明,典型黑油实验数据可直接用于油藏工程计算;原油的挥发性越强,新方法矫正数据计算原油采收率较实验数据计算原油采出程度更高,实例中强挥发性原油实验数据计算原油采出程度相对于新方法误差高达-13.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油藏 多次脱气 原油物性 矫正方法 适用性 动态预测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定量表征油水过渡区饱和度分布的实用方法 被引量:10
5
作者 鹿克峰 徐振中 冯景林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87-390,397,共5页
为定量表征三维空间内油水过渡带饱和度变化特征,提出了一种定量表征油藏油水过渡区饱和度分布的实用方法,即油藏毛管压力J函数-电测饱和度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毛管压力的定义式,按照油藏过渡带的垂向位置来计算不同深度的毛管压力;然... 为定量表征三维空间内油水过渡带饱和度变化特征,提出了一种定量表征油藏油水过渡区饱和度分布的实用方法,即油藏毛管压力J函数-电测饱和度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毛管压力的定义式,按照油藏过渡带的垂向位置来计算不同深度的毛管压力;然后结合井点孔渗数据,计算油藏毛管压力J函数;最后建立油藏毛管压力J函数与电测解释饱和度之间的预测关系式,计算三维空间内过渡区饱和度分布。文中以东海盆地花港组某油藏为例,对本文方法进行了应用与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计算结果与电测法结果吻合较好,说明本文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过渡带饱和度 定量表征方法 岩心毛管压力J函数 油藏毛管压力J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性油藏原油采收率预测的改进方法 被引量:6
6
作者 鹿克峰 苏畅 程超逸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95-1003,共9页
为描述挥发性油藏衰竭开发过程中复杂的相态转换,定义4个流体转换相并依据地面体积平衡原理计算各分相产量和分相剩余体积,进而建立考虑脱出溶解气中凝析油含量的挥发性油藏原油采收率预测方法以及多次脱气实验数据矫正方法。基于典型... 为描述挥发性油藏衰竭开发过程中复杂的相态转换,定义4个流体转换相并依据地面体积平衡原理计算各分相产量和分相剩余体积,进而建立考虑脱出溶解气中凝析油含量的挥发性油藏原油采收率预测方法以及多次脱气实验数据矫正方法。基于典型黑油、中—弱挥发性原油、强挥发性原油3种典型原油,结合多次脱气实验矫正数据,采用改进方法模拟等容衰竭实验,验证了改进方法的可靠性。采用"实验数据-传统方法"、"矫正数据-传统方法"、"矫正数据-改进方法"分别计算3种典型原油采收率,结果表明:参数来源和计算方法对典型黑油采收率影响不大,但随原油挥发性增强,直接采用实验数据或传统方法预测,都会严重低估原油采收率;"矫正数据-改进方法"在实验参数和计算方法中都考虑到气相中凝析油的影响,对典型黑油和挥发性原油都有很好的适用性;挥发性原油的强收缩性使得更多的液态油转为气态油采出,衰竭式开发的挥发性油藏可以达到相当高的原油采收率。图6表1参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油藏 溶解气驱 原油采收率 预测方法 实验数据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筒变流量气井携液临界流量的确定方法——以东海西湖凹陷多层合采气井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鹿克峰 简洁 +2 位作者 张彦振 朱文娟 肖晗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7-151,共5页
井筒常流量气井携液临界流量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井筒的截面面积。对东海西湖凹陷多层合采气井的调查发现,积液面位于井筒生产滑套处的井数占调查井数的39%。为了揭示井筒变流量气井积液的多样性,以东海西湖凹陷多层合采气井为研究对象,从... 井筒常流量气井携液临界流量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井筒的截面面积。对东海西湖凹陷多层合采气井的调查发现,积液面位于井筒生产滑套处的井数占调查井数的39%。为了揭示井筒变流量气井积液的多样性,以东海西湖凹陷多层合采气井为研究对象,从建立区域携液临界流量模型入手,形成了一套由井筒变流量气井携液临界流量的确定方法,包括模型系数值拟合数据的选择、最易产生积液的井筒节点的筛选条件、井筒节点携液临界流量到气井携液临界流量的转化方法等。研究认为:多层合采气井的分段式流量分布,是导致多层合采气井积液现象普遍高于单层开采井,以及积液面通常处于生产滑套处的主要原因,这对多层合采气井的合理配产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合采 井筒变流量 模型拟合 积液点筛选 携液临界流量 东海西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气藏早期直线外推动储量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鹿克峰 马恋 +3 位作者 刘彬彬 李宁 刘启楠 宋刚祥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3-158,共6页
根据已有文献,水驱气藏在生产初期具有与定容气藏相似的压降特征,可通过直线外推求取动储量,但并未对适用的采气程度范围和计算的动储量误差进行评估。为此,以已有的物质平衡方程式和非稳态水域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迭代匹配法计算了不... 根据已有文献,水驱气藏在生产初期具有与定容气藏相似的压降特征,可通过直线外推求取动储量,但并未对适用的采气程度范围和计算的动储量误差进行评估。为此,以已有的物质平衡方程式和非稳态水域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迭代匹配法计算了不同水体倍数、水域渗透率情况下,直线外推动储量误差随采气程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以动储量误差≤10%为准则,适合水驱气藏早期直线外推动储量的采气程度范围很窄,一般小于5%。以东海西湖凹陷开发井为例,对比传统的定期压力监测方式与实时压力监测方式下早期直线外推动储量的差异:前者因测压时间间隔长,易导致对早期直线段的误判和动储量评估结果的误差;后者可精确判断水侵影响明显的开始时间,从而有效实现早期直线外推计算水驱气藏的动储量。该研究结果对生产初期水驱气藏动储量的正确计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初期 压降法 动储量 固定压力计 水驱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气藏初始产水定量评价新方法——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蔡华 鹿克峰 +1 位作者 何贤科 王理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4-91,共8页
针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不同物性气藏出水差异大、低渗气藏出水缺乏定量、系统的判别方法的问题,以半渗透隔板曲线代替传统的压汞曲线,经J函数处理将有限的实验数据拓展到任意物性条件,实现了含水饱和度垂向表征;利用稳态法测得7条低渗岩... 针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不同物性气藏出水差异大、低渗气藏出水缺乏定量、系统的判别方法的问题,以半渗透隔板曲线代替传统的压汞曲线,经J函数处理将有限的实验数据拓展到任意物性条件,实现了含水饱和度垂向表征;利用稳态法测得7条低渗岩样相渗曲线,经实验曲线端点规律统计得到了不同物性气藏气、水相对渗透率预测关系式,进而实现了初始生产水气比的计算。综合不同物性、不同气柱高度计算的含水饱和度、初始生产水气比,形成定量的、系统的初始产水评价图版。依据本文评价图版将研究区气藏由上到下依次划分为5个区带:Ⅰ纯气区、Ⅱ近气区、Ⅲ气水同产区、Ⅳ近水区、Ⅴ纯水区。西湖凹陷实际气藏出水状况与图版预测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本文评价图版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从本文评价图版可以看出,储层物性和气柱高度决定了西湖凹陷气藏的出水状况,有效产气区深度下限随渗透率降低而急剧升高,不同物性的气藏同处于气柱高度相近的气水过渡区内,但常规气藏以产气为主,特低渗气藏则以产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气藏 含水饱和度 相对渗透率 生产水气比 定量评价图版 西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同采方式下气顶油藏原油侵入状况的判断与调整 被引量:3
10
作者 鹿克峰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74,共6页
东海西湖凹陷AC气顶油藏采用利用天然能量、同一套井网同时开采气顶和油区的开发方式,动态跟踪过程中难以判断原油侵入气顶状况。基于物质平衡原理,推导出了计算原油侵入气顶体积的公式,并构建了原油侵入指示曲线(原油侵入气顶体积百分... 东海西湖凹陷AC气顶油藏采用利用天然能量、同一套井网同时开采气顶和油区的开发方式,动态跟踪过程中难以判断原油侵入气顶状况。基于物质平衡原理,推导出了计算原油侵入气顶体积的公式,并构建了原油侵入指示曲线(原油侵入气顶体积百分数-生产时间关系曲线),该曲线与X轴交点即为原油侵入气顶的起始时间,曲线单调性反映流体的移动方向,斜率则反映移动速度。利用本文方法对AC气顶油藏原油侵入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原油采出程度为4.3%时,原油即已快速侵入气顶。综合AC气顶油藏采气速度的敏感性分析、现场系统试井结果,认识到通过降低采油速度可降低生产气油比,从而达到降低采气速度遏制原油进一步快速侵入气顶的目的,最终现场实施效果明显。本文方法对指导同类气顶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同采 气顶油藏 原油侵入 指示曲线 开发调整 采气速度 西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alkaway VSP自由表面多次波叠前深度偏移成像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建国 施荣富 +2 位作者 高顺莉 刘春锋 黄建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77-82,10,共7页
通常Walkaway VSP、3D VSP利用上行反射纵波成像研究井旁构造、储层特征,而将自由表面多次波作为干扰波压制。与上行反射相比,自由表面多次波具有易识别、照明宽、反射角小、传播路径长的特点。为此,研究了Walkaway VSP自由表面多次波... 通常Walkaway VSP、3D VSP利用上行反射纵波成像研究井旁构造、储层特征,而将自由表面多次波作为干扰波压制。与上行反射相比,自由表面多次波具有易识别、照明宽、反射角小、传播路径长的特点。为此,研究了Walkaway VSP自由表面多次波叠前深度偏移成像。主要技术思路为:将Walkaway VSP共炮点z分量道集排成共检波点道集,根据炮、检互易原理,采用ω-x域显式单程波算子将震源子波从检波点延拓至自由表面,然后从自由表面分别延拓共检波点波场、震源波场,利用相关成像条件提取成像值,实现叠前深度偏移。模型及实例测试结果表明:①按照自由表面多次波传播路径进行单程波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结果与地震剖面波组吻合较好,思路简单、易于编程;②与一次反射波相比,自由表面多次波成像的纵、横向照明范围更大,可以实现检波器上方成像,但其频率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P 自由表面多次波 单程波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r_(35)经典产能评价指标的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华 鹿克峰 +3 位作者 杨志兴 宋刚祥 郑颖 夏添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1,共5页
对东海XH凹陷410块岩样压汞资料确定的r35与岩心常规物性K/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发现不同孔隙结构特征的岩样具有不同统计关系式,与Aguilera等确定的r35经典关系式存在较大差异。对该区域取心和地层测试兼具的7口井13层资料进行了分析,... 对东海XH凹陷410块岩样压汞资料确定的r35与岩心常规物性K/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发现不同孔隙结构特征的岩样具有不同统计关系式,与Aguilera等确定的r35经典关系式存在较大差异。对该区域取心和地层测试兼具的7口井13层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常规气与致密气储层的r35分界值在0.60μm左右,与Byrnes等确定的0.50μm存在一定差别,这与基础数据来源不同有关,因为东海XH凹陷气藏属三角洲沉积或潮坪沉积,而Roberto等的r35图版是在北美等国外海相地层数据基础上建立的。在采用r35评价某区域气藏产能时,须谨慎引用经典技术指标,应首先立足本区域基础资料建立r35评价技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_35产能评价 指标对比 东海XH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井同采定容气藏动态分析方法
13
作者 鹿克峰 程超逸 +2 位作者 邓雅婷 李洋森 肖晗 《世界石油工业》 2023年第6期79-87,共9页
多井同采是气藏常见的开采方式,但传统气藏动态分析方法(物质平衡、试井分析、产量递减分析)会受到多井干扰的影响,研究一套适用多井同采气藏的动态分析方法意义重大。基于Blasingame多井同采气藏拟稳态流动方程,推导并发现定容气藏在... 多井同采是气藏常见的开采方式,但传统气藏动态分析方法(物质平衡、试井分析、产量递减分析)会受到多井干扰的影响,研究一套适用多井同采气藏的动态分析方法意义重大。基于Blasingame多井同采气藏拟稳态流动方程,推导并发现定容气藏在气井拟稳态流动阶段存在的3条基本规律:多井同采气藏在同一连通砂体内,任一口生产井单位瞬时产气量对应的规整化井底拟压力降等于连通砂体规整化平均地层拟压力降;所有生产井具有相近的产量递减率;任一口生产井的采气指数近似常数。设计多井同采气藏的模拟模型,动态预测结果验证了3条基本规律的正确性。选择鄂尔多斯盆地临兴中区He6气藏为研究实例,组合应用3条基本规律,形成多井同采气藏动态分析方法。①基于规律2,对生产井井间连通性作出明确诊断;②基于规律1,以连通气井作为同一动储量评估单元,计算气藏连通体的动储量以及平均地层压力;③基于规律3,以单井所在连通体的平均地层压力为参数,计算单井采气指数的变化。研究形成的新方法突破了传统动态分析方法在多井同采气藏中的应用限制,以常见的生产数据作为基础参数,即可完成井间连通性评价、动储量计算以及气井动态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开发 多井同采 动储量 储层连通性 动态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