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宁波构造带反转背斜分段差异变形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1
作者 唐贤君 朱虹浩 +3 位作者 李宁 余一欣 钟荣全 余浪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7,共11页
西湖凹陷宁波构造带Y背斜是近些年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评价的热点区域,但该构造油气差异富集主控因素及有利勘探方向仍不十分明确。通过对宁波构造带Y背斜进行精细构造解析,研究了背斜分段差异变形特征及其主控因素,探讨了其油气地质... 西湖凹陷宁波构造带Y背斜是近些年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评价的热点区域,但该构造油气差异富集主控因素及有利勘探方向仍不十分明确。通过对宁波构造带Y背斜进行精细构造解析,研究了背斜分段差异变形特征及其主控因素,探讨了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构造形态差异,可将Y背斜划分为南、中、北3段,各段次级背斜受控于不同的反转断裂,中段挤压抬升幅度最大。控制Y背斜南、北分段差异变形的主要因素为区域挤压应力作用、先存控洼断裂差异以及刚性基底导致的局部应力集中等。相对于Y背斜南、北段,中段的强烈挤压收缩过程引发整体抬升,将原本独立发育的南、北段次级背斜卷入变形,进而形成南、北差异的大型复式背斜。南北差异变形及不同期次叠加变形导致Y背斜不同部位油气差异富集。据此提出了花港组和龙井组多个有利勘探领域,为该地区的天然气勘探提供了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性 差异变形 油气差异聚集 反转背斜 宁波构造带 西湖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致密气藏工程甜点评价及水平井压裂分段优化
2
作者 付豪 赵一凡 +3 位作者 高红艳 李小凡 刘创新 李天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078-4085,共8页
非常规致密储层通常具有非均质强、资源丰度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相较于陆地非常规储层,海上致密气藏水力压裂作业安全风险更大,作业难点更多,储层的均衡改造受到限制。因此,海上致密气藏部署长水平井进行水力压裂开发,需要... 非常规致密储层通常具有非均质强、资源丰度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相较于陆地非常规储层,海上致密气藏水力压裂作业安全风险更大,作业难点更多,储层的均衡改造受到限制。因此,海上致密气藏部署长水平井进行水力压裂开发,需要精准评价储层地质力学特征,分析水平井段的可压裂性,在地质力学相近的井段进行压裂,可为海上气藏的精准、均衡和效益开发提供支持。以海上致密气藏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脆性指数和地应力差的工程可压裂性分析方法,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预测工程可压裂性密度函数和累积概率函数,建立了工程甜点预测模型。基于工程甜点的预测,对水平井进行了分段优化,实现段间距的差异化设计。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进行了压裂模拟和产能预测,验证了该储层部署水平井压裂的可行性和工程甜点预测的可靠性,为海上致密气藏水平井压裂方案优化和大规模效益开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致密气藏 可压裂性 工程甜点 压裂分段 水力压裂 压裂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潜山基岩储层岩相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3
作者 何玉春 张国栋 +4 位作者 蔡军 曲长伟 李伸专 吴金龙 陈艳艳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共10页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潜山基岩储层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为了精细表征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生界潜山储层裂缝及次生溶蚀的发育情况并探讨裂缝及次生溶蚀在三维空间内的延展性,结合钻井取心、井壁取心、录井及高分辨率测井资料对潜山储层岩相...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潜山基岩储层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为了精细表征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生界潜山储层裂缝及次生溶蚀的发育情况并探讨裂缝及次生溶蚀在三维空间内的延展性,结合钻井取心、井壁取心、录井及高分辨率测井资料对潜山储层岩相进行精细划分,并首次综合三维远场声波成像技术定量描绘裂缝及次生溶蚀的横向延展性,分析研究区潜山储层的成因模式。结果表明,西湖凹陷中生界潜山储层岩相可细分为5种类型:开启型裂缝相、泥质填充裂缝相、裂缝-溶蚀相、溶蚀相和致密相,其中开启型裂缝相和溶蚀相是研究区潜山储层主要的油气储集类型。三维远场声波成像测井资料表明开启型裂缝相延展最远,可达距离井筒7 m范围;其次为裂缝-溶蚀相,延展至井筒外约5 m范围;泥质填充裂缝相、溶蚀相及致密相三维空间内延展规模有限,仅在井周附近有所发育。岩性、构造活动及溶蚀改造作用共同控制了研究区潜山储层的形成,是研究区潜山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高分辨率测井技术及三维远场声波成像测井资料的综合利用实现了对研究区潜山储层裂缝及次生溶蚀的综合评价,为后续潜山基岩储层勘探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储层 成像测井 声波测井 三维远场声波成像 储层岩相 西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洲平原多期分流河道储层隔夹层展布特征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以西湖凹陷黄岩区B气田H6砂组为例
4
作者 张妍 刘英辉 +3 位作者 程超 荣乘锐 马恋 路颖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1,共8页
储层中隔夹层发育模式对于储量动用程度及剩余油气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B气田H6储层气藏动静储量矛盾、采出程度低的难题,以B气田H6储层河道3为例,通过对岩芯壁芯、测井和实验测试等动静态资料的综合分析,明确隔夹层类别、层次结构... 储层中隔夹层发育模式对于储量动用程度及剩余油气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B气田H6储层气藏动静储量矛盾、采出程度低的难题,以B气田H6储层河道3为例,通过对岩芯壁芯、测井和实验测试等动静态资料的综合分析,明确隔夹层类别、层次结构及成因,建立研究区内不同类型隔夹层的测井识别标准,在此基础上分析隔夹层的空间展布规律。研究结果显示:B气田H6储层河道3主要发育泥质和物性2种类型隔夹层,其中以泥质隔夹层为主,主要受到高频沉积旋回的影响,而物性隔夹层的分布相对稀疏,多受沉积作用控制,且主要集中在河床底部的滞留沉积区。H6储层河道3隔夹层根据其层次结构,可以分为2个级别:单砂体间夹层和单砂体内夹层,单砂体间隔夹层在局部区域分布相对稳定,连续性相对较好,主要控制剩余油气分布;单砂体内夹层厚度相对较小,分布较为分散,封挡效果较差。该研究成果可为H6储层河道3后续调整挖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夹层 层次结构 测井识别 展布特征 剩余油气分布 H6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古近系宝石组沉积充填特征
5
作者 王辉 秦兰芝 +4 位作者 徐靖琦 陈永军 张威 代勇 陈贺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0-925,共16页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的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始新统平湖组和渐新统花港组,而宝石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尚未完全明确。根据西湖凹陷的地震资料、钻井及测井数据、古生物资料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数据,研究了宝石组沉积充...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的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始新统平湖组和渐新统花港组,而宝石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尚未完全明确。根据西湖凹陷的地震资料、钻井及测井数据、古生物资料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数据,研究了宝石组沉积充填特征。研究表明:(1)地震反射界面T4~0与T8~0之间为宝石组碎屑岩地层,顶、底界面具有明显的上超和削截地震反射特征。宝石组在凹陷中心厚度可达2 000 m,具备形成烃源岩的物质基础。(2)宝石组沉积受断层分段性活动控制,形成了多个相对独立的沉积中心。在西部斜坡带自北向南构造样式有变化。北段杭州斜坡带为反向协调构造缓坡型,中段平湖斜坡带为多期断裂叠加陡坡型,南段天台斜坡带为同向协调构造缓坡型。(3)宝石组为微咸水弱氧化-弱还原沉积环境,古盐度自北向南呈升高趋势,水体较浅,为湖/海平面升降频繁的海-陆过渡相沉积。(4)宝石组南、北沉积体系具有差异。北段杭州斜坡带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海湾沉积体系,南段天台斜坡带和平湖斜坡带(除平北区)主要发育局限海沉积环境下的潮坪-潮汐三角洲-滨浅海沉积体系,中段平湖斜坡带水下低凸起分隔南北,为低凸起遮挡下中段-北段的潟湖和海湾沉积体系,厚层泥岩发育,是西湖凹陷宝石组的主力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沉积环境 宝石组 西部斜坡带 西湖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储层含油性主控因素及分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36井区长8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郭秀娟 王建宁 +3 位作者 伍岳 邹敏 王静 何苗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6,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含油非均质性极强,导致水平井产能差异及开发难度大。文中基于钻、测、录井及岩心测试、生产动态等资料,对红河油田36井区长8油层组含油性主控因素及含油饱和度分布特征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1)红河...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含油非均质性极强,导致水平井产能差异及开发难度大。文中基于钻、测、录井及岩心测试、生产动态等资料,对红河油田36井区长8油层组含油性主控因素及含油饱和度分布特征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1)红河油田由于油气充注强度整体较低,呈现“大面积含油、局部富集”的特点。2)断裂与储层物性是控制含油性的2个主要因素,不同尺度断裂及其伴(派)生裂缝带的含油性差异大。其中:中尺度断裂及其伴(派)生裂缝带既是良好的源-储输导体系,也能改善储层物性,是主要的油气富集带(区);裂缝带以外的基质区主要受储层物性影响,在优质储层发育部位,可发育形成次油气富集区。3)研究区存在断-缝输导成藏和源-储接触成藏2种油气成藏模式,由此建立了长8油层组致密油藏含油性差异成因模式,明确了高含油饱和度区呈“裂缝带内条带状分布、裂缝带以外沿优质储层片状分布”的特征,“雁列式中尺度断裂+优质储层”部位为有利的开发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含油性 主控因素 红河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钻机底座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孔忠 葛运春 +1 位作者 周国强 刘金梅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7-371,共5页
为确保海上钻井作业的安全运行,以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钻机底座的安全承载能力.以某海洋钻机底座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底座不同井位时的三维数值模型.对其中一个井位作业时的底座进行现场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当数... 为确保海上钻井作业的安全运行,以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钻机底座的安全承载能力.以某海洋钻机底座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底座不同井位时的三维数值模型.对其中一个井位作业时的底座进行现场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当数值模拟和工程实测结果存在差异时,一方面底座各杆件的基本尺寸以实际测绘数据为基准来校正模型,另一方面以实测应力来局部修正有限元模型,从而推演到设计工况下不同井位作业时的承载能力预测.结果表明:以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比较真实地模拟出底座在不同井位作业时的结构力学性态,确定底座的薄弱井位、结构的薄弱部位以及安全承载能力,为现场实际操作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适合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钻机 底座 承载能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盆地石油地质条件与大中型油气田分布特征 被引量:22
8
作者 钟锴 朱伟林 +3 位作者 薛永安 周心怀 徐长贵 牛成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2-100,共9页
在回顾渤海海域盆地(渤海湾盆地海域部分)油气勘探历程及相关石油地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渤海海域盆地的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历程,分析了渤海海域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着重指出了与相邻陆区的显著差异。首先,渤海海域盆地两期构造... 在回顾渤海海域盆地(渤海湾盆地海域部分)油气勘探历程及相关石油地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渤海海域盆地的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历程,分析了渤海海域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着重指出了与相邻陆区的显著差异。首先,渤海海域盆地两期构造旋回相应发育了沙河街组和东营组两套优质烃源岩,其中东营组烃源岩为海域盆地所特有,且晚期快速沉降有助于其成熟,因此,渤海海域盆地具有更为优越的烃源条件;其次,渤海海域盆地新近系广泛发育浅水-极浅水三角洲,是海域特有的一套勘探层系;最后,郯庐断裂带海域部分的长期持续活动最终形成了渤海海域盆地大中型油气田集中分布的油气富集带,是当前渤海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充分认识渤海海域盆地演化的特殊性及其独特的石油地质条件和油气富集规律,对今后的渤海油气勘探及相关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差异 浅水三角洲 郯庐断裂带 大中型油气田 渤海海域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凹陷花港组浅水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构型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征 吴胜和 +3 位作者 段冬平 徐振华 熊绮聪 张玉飞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5-544,共20页
渐新统花港组上段是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中南部地区的主要产油气层位,但对其沉积体系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砂体构型特征及控制因素的研究也相对匮乏。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研究渐新统花港组上段沉积环境、沉积微相类型、砂... 渐新统花港组上段是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中南部地区的主要产油气层位,但对其沉积体系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砂体构型特征及控制因素的研究也相对匮乏。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研究渐新统花港组上段沉积环境、沉积微相类型、砂体沉积构型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西湖凹陷中南部花港组上段以浅水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分流河道是最主要的砂体类型。根据弯曲度差异,可将分流河道划分为辫流型(弯曲度1~1.05)、曲流型(弯曲度大于1.15)和辫-曲转换型(弯曲度1.05~1.15)3种类型,其中辫流型分流河道砂体“宽而厚”,平面组合呈交织宽条带状,心滩呈斑点状排列,砂体垂向叠置样式以切叠型为主;曲流型分流河道砂体“窄而薄”,平面样式为单一条带型或分叉-合并型,厚砂以点坝的形式分布在河道边缘,砂体垂向叠置样式以“孤立型”为主;辫-曲转换型分流河道是辫流型和曲流型的过渡类型,河道砂体规模中等,河道内心滩和点坝同时发育。3类分流河道的厚度与宽度呈对数正相关,宽厚比具有辫流型>辫-曲转换型>曲流型的特征。推测古地貌和基准面变化是影响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构型特征的主要因素,其中古地貌控制了分流河道的河型变化,较陡的地形有利于低弯度辫流型分流河道的形成,而长期基准面上升造成了分流河道规模逐渐下降,中期基准面的上升造成了分流河道砂体叠置样式发生切叠型→叠加型→孤立型的演变。研究成果完善了浅水三角洲的沉积构型知识库,对地下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储集层的预测及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架盆地 西湖凹陷 渐新统 花港组 浅水三角洲 分流河道 沉积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煤层气藏有限导流多翼压裂直井试井模型 被引量:4
10
作者 邹文龙 余辉 +1 位作者 郭佳 石美雪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2-110,I0007,共10页
煤层气藏储层中孔隙裂缝分布杂乱、无序,传统欧几里得空间试井模型无法对其进行描述。考虑储层应力敏感性,建立分形煤层气藏有限导流多翼压裂直井试井模型。利用数值离散和叠加原理等方法求解模型,得到井底压力解;绘制井底压力动态曲线... 煤层气藏储层中孔隙裂缝分布杂乱、无序,传统欧几里得空间试井模型无法对其进行描述。考虑储层应力敏感性,建立分形煤层气藏有限导流多翼压裂直井试井模型。利用数值离散和叠加原理等方法求解模型,得到井底压力解;绘制井底压力动态曲线并划分流动阶段,对相关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分形特征的压力图版与传统图版存在一定差异;质量分形维数和反常扩散指数对压力动态曲线影响较大,人工裂缝条数、长度、角度和导流能力主要影响中期曲线,应力敏感因子主要影响后期曲线。该结果更好地反映多翼压裂直井的煤层气流动特征,为研究分形煤层气藏提供一种参数反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煤层气 多翼压裂直井 应力敏感性 有限导流 试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朝鲜半岛中生代板块结合带划分——对嵌入模式的新认识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贤君 张绍亮 单蕊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9-87,共9页
中国东部中朝与华南(或扬子)板块在晚二叠世—三叠纪期间碰撞形成大别-苏鲁超高压造山带,这一碰撞结合带过黄海在朝鲜半岛的延伸方式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通过梳理近年关于这一板块边界划分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多数成果趋... 中国东部中朝与华南(或扬子)板块在晚二叠世—三叠纪期间碰撞形成大别-苏鲁超高压造山带,这一碰撞结合带过黄海在朝鲜半岛的延伸方式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通过梳理近年关于这一板块边界划分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多数成果趋向于认为京畿地块及其以南地区仍属中朝板块,苏鲁造山带并未延伸至整个朝鲜半岛。结合郯庐断裂带中生代活动特征及下扬子区弧形构造的成因分析,支持板块碰撞的嵌入模式,并对嵌入模式的边界带进行了新的修订,即朝鲜半岛大多归属中朝板块,仅京畿地块西南局部归属扬子板块东延。郯庐断裂南段与朝鲜半岛Jooggaryeong断裂在黄海海域的延伸分别为下扬子向中朝板块嵌入的转换边界,两者具有相似的演化特征。印支期这两条断裂为碰撞的转换断裂,燕山期又发生了走滑活动,并向北延伸分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边界 碰撞嵌入模式 中生代 朝鲜半岛 中国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花港组储层成岩演化南北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创新 高红艳 +6 位作者 刘彬彬 李文俊 黄志龙 屈童 杨易卓 夏瑜 单理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3-1365,共13页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花港组砂岩储层作为西湖凹陷的重要勘探目的层,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至关重要,笔者等基于储层成岩作用和成岩演化分析,明确中央反转带南北差异,进一步分析其差异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北部地区具有更强的压实作用和溶蚀作用,...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花港组砂岩储层作为西湖凹陷的重要勘探目的层,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至关重要,笔者等基于储层成岩作用和成岩演化分析,明确中央反转带南北差异,进一步分析其差异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北部地区具有更强的压实作用和溶蚀作用,纵向上以3500 m和4000 m为界划分为酸性、酸碱过渡和碱性3个成岩带,经历两期硅质胶结和三期钙质胶结;而南部地区埋深浅、地温低,仅具有两期钙质胶结,纵向上以4000 m为界划分为酸性和碱性两个成岩带;由于北部地区具有更多的岩浆岩母源贡献使得储层抗压实能力较差,遭受压实更强,但烃源岩较强的生烃强度使得储层遭受溶蚀作用更强,因此北部地区花港组储层具有低孔高渗的特征。该研究对优质储层发育研究和甜点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演化 影响因素 花港组 中央反转带 西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凹陷中部深层甜点气藏发育条件与分布预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武 邹玮 +3 位作者 侯国伟 刁慧 肖晓光 余箐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3,共11页
深层致密气藏特征及甜点分布预测是制约油气高效勘探与开发的关键问题。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激光微区碳氧同位素、天然气碳同位素及含烃包裹体测温等实验分析,结合测井及地震资料,论述西湖凹陷中部深层甜点发育条件及分布规律。结... 深层致密气藏特征及甜点分布预测是制约油气高效勘探与开发的关键问题。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激光微区碳氧同位素、天然气碳同位素及含烃包裹体测温等实验分析,结合测井及地震资料,论述西湖凹陷中部深层甜点发育条件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中部Y构造花港组发育厚层洁净粗粒砂岩,次生溶孔发育且孔喉半径集中,4200~4500 m发育大量特低孔低渗甜点;②心滩微相优质砂体、有机酸溶蚀改造及晚期高熟气强充注是Y构造深层规模成藏的关键,H3气藏为先致密后成藏气藏,断砂耦合控制了强溶蚀区的发育且利于晚期高熟气的充注,邻近断层处形成局部甜点;③地质-地球物理联合预测显示H3砂组高气饱甜点主要分布于F1断层上盘,平面预测结果与实钻结果吻合好。基于成藏模式形成的地质-地震甜点预测技术,能明显提高深层/超深层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甜点预测精度,对深层、少井区甜点预测具有推广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深层 花港组 发育模式 甜点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地区油气源对比及油气运移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军 曹磊 +1 位作者 许怀智 钟荣全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为了明确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地区油气源及油气运移特征,基于对原油和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原油碳同位素、天然气组分、天然气碳同位素,原油物性、含氮化合物等参数的分析,明确了平湖地区的油气来源,揭示了原油和天然气的运移特征。... 为了明确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地区油气源及油气运移特征,基于对原油和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原油碳同位素、天然气组分、天然气碳同位素,原油物性、含氮化合物等参数的分析,明确了平湖地区的油气来源,揭示了原油和天然气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西湖凹陷平湖地区A断块花港组原油C_(27)、C_(28)、C_(29)甾烷以V型(C_(27)≈C_(29)>C_(28))分布或者L型(C_(27)>C_(29)>C_(28))分布为主;A断块烃源岩C_(27)、C_(28)、C_(29)甾烷以反L型(C_(27)>C_(28)<C_(29))分布为主,D块(H11井)平湖组中段烃源岩以L型分布为主,与原油的生标较为相似。油源对比结果和含氮化合物相关参数显示,平湖地区花港组原油具有垂向+短距离侧向运移的特征(断砂搭接);气源对比结果、天然气δ^(13)C_(1)和干燥系数显示,平湖地区A断块和B断块平湖组天然气主要来自自身和D断块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含氮化合物 油气运移 平湖地区 西湖凹陷 东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油井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
15
作者 范白涛 许杰 +4 位作者 严维锋 夏强 罗鸣 张帅 邢志彪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8,共11页
海洋井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是开发蓝色国土、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抓手,是中国建设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至今,中国海油通过理论创新和科技攻关,完成了海洋井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总体布局,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具备... 海洋井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是开发蓝色国土、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抓手,是中国建设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至今,中国海油通过理论创新和科技攻关,完成了海洋井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总体布局,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具备了序列完善、功能完备的浅水井控应急救援能力和部分深水井控应急救援能力。文章针对目前国内外井控应急救援的技术现状,分析了中国海洋井控应急救援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详细介绍了中国海油井控应急救援技术的进展、海洋井控应急救援的关键装备及数字化井控系统,提出未来海洋井控应急救援“无人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以期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海洋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井控 应急救援技术 数字化井控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斜坡区平湖断裂带分段性及其成因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贤君 钟荣全 +2 位作者 陈永军 何新建 代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47-2060,共14页
为了揭示平湖断裂带的形成及演化过程,厘定大型断裂分段特征及其地层充填响应,深化对复杂断裂发育机制的认识,本文基于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平湖断裂带几何学、运动学分析,并结合区域应力场分析探讨了断裂成因及发育模式。研究结... 为了揭示平湖断裂带的形成及演化过程,厘定大型断裂分段特征及其地层充填响应,深化对复杂断裂发育机制的认识,本文基于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平湖断裂带几何学、运动学分析,并结合区域应力场分析探讨了断裂成因及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平湖断裂带是由NE走向与近NS走向交替出现的三个分段和五条主干断裂构成的“X”型断裂带;NE向断层段形成时间较早,具有分段发育特征,近NS向断层段形成时间较晚,控制了南、中、北段的分段链接;平湖断裂带复杂断裂的形成受始新世时期断裂分段生长发育和区域应力场旋转两种因素的共同控制;平湖断裂带断陷期生长演化过程划分为早期NE向断裂分段发育阶段、中期NE—近NS向断裂硬链接阶段和晚期近NS—NNE/NE向断裂张扭改造阶段。平湖断裂带发育演化的时空差异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局部沉积、沉降中心迁移及裂后期挤压反转背斜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湖断裂带 分段发育 成因机制 应力场旋转 西湖凹陷 东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凹陷始新统宝石组烃源岩分布差异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飞 蒋一鸣 +3 位作者 赵洪 刁慧 于仲坤 王皖丽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82,共15页
始新统宝石组是东海西湖凹陷重要烃源岩,不同地区烃源岩品质差异及控制因素尚不明确,限制了勘探进一步拓展。基于已钻井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开展不同地区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合有机质来源与沉积保存环境判识,剖析烃源岩... 始新统宝石组是东海西湖凹陷重要烃源岩,不同地区烃源岩品质差异及控制因素尚不明确,限制了勘探进一步拓展。基于已钻井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开展不同地区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合有机质来源与沉积保存环境判识,剖析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建立了烃源岩分布模式。西湖凹陷斜坡带宝石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呈现南、北低,中段高的特征;有机质类型在斜坡北段及中段以Ⅱ2型干酪根为主,斜坡南段为典型Ⅲ型干酪根。宝石组烃源岩有机质来源以陆生高等植物为主,自北向南陆生植物贡献呈逐渐增加趋势,沉积与保存环境以氧化条件下的淡水—半咸水沉积为主。宝石组烃源岩相较平湖组具有品质略差、有机质母质浮游动植物贡献相对略高、有机质沉积水体盐度略高、沉积与保存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相当的特征。有机质来源是控制斜坡中段优质烃源岩发育的主要因素,陆生植物输入多,对应有机质丰度高的Ⅱ2型优质烃源岩,陆生植物输入相对少,对应有机质丰度相对低的Ⅱ2—Ⅲ型烃源岩。宝石组烃源岩是斜坡高部位主要供烃灶,是斜坡低部位平湖组烃源岩的有效补充,在斜坡中段平北区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西湖凹陷 宝石组 烃源岩 有机质来源 沉积与保存环境 分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气比气井井筒压力分布预测方法
18
作者 伍锐东 李元生 +4 位作者 马恋 路颖 石美雪 廖锐全 程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01,共7页
东海气田水驱气藏普遍发育,部分气井带水生产,产水井呈现高水气比特征。利用传统两相流井筒压力计算方法进行井筒压力分布预测时,发现目前常用模型存在预测精度较低,影响气井积液状态的诊断及排采措施的选择。为此,通过分析不同井径、... 东海气田水驱气藏普遍发育,部分气井带水生产,产水井呈现高水气比特征。利用传统两相流井筒压力计算方法进行井筒压力分布预测时,发现目前常用模型存在预测精度较低,影响气井积液状态的诊断及排采措施的选择。为此,通过分析不同井径、不同倾角、不同水气比条件下的气液两相流态,基于Kaya流型判别模型修正得到了适用于高水气比井的流型判别新方法,并对Mukherjee-Brill持液率计算公式相关经验系数进行修正,引入表征水气比的无量纲参数和角度修正系数,建立适用于高水气比气藏的新压降模型。研究表明:新的持液率计算模型对不同管径在不同倾角下的持液率计算误差平均小于15%,新的井筒压降计算方法在东海见水气井井筒压力预测中的精度可提升50%以上,与实测值误差不超过8%。新的井筒压降计算方法对于高水气比气井井筒两相流压力分布预测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对水驱气藏开发中后期工作制度优化和排水采气工艺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高水气比 倾角 流型 持液率 压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应分析的丽水-椒江凹陷潜山岩性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雷 韩学彪 +3 位作者 曹英权 景社 袁胜斌 许怀智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5,共6页
随着丽水-椒江凹陷油气勘探扩展至潜山油藏,钻井揭示花岗岩、片麻岩、灰岩等岩性地层;加之应用了钻井新工艺,录井岩屑细小、混杂,现场准确识别岩性难度较大。为了解决此问题,基于XRD衍射和XRF元素录井资料,利用ReliefF算法筛选了对潜山... 随着丽水-椒江凹陷油气勘探扩展至潜山油藏,钻井揭示花岗岩、片麻岩、灰岩等岩性地层;加之应用了钻井新工艺,录井岩屑细小、混杂,现场准确识别岩性难度较大。为了解决此问题,基于XRD衍射和XRF元素录井资料,利用ReliefF算法筛选了对潜山及上覆地层敏感的8种元素和4种矿物,将筛选出的元素、矿物作为原始数据集的特征参数进行对应分析,构建了花岗岩、片麻岩、灰岩等岩石岩性的H_(1)与H_(2)函数,并建立了复杂岩性的识别图版。其中,花岗岩的H_(1)和H_(2)分别为-3.0~1.0和1.0~3.0,片麻岩的H_(1)和H_(2)分别为-4.0~0和-2.5~1.0,灰岩的H_(1)和H_(2)分别为0.5~2.5和-9.0~-3.0,砂砾岩的H_(1)和H_(2)分别为2.5~10.0和-1.0~2.5,泥岩的H_(1)和H_(2)分别为-1.0~3.5和-1.0~0.5。丽水-椒江凹陷潜山油气区6口井应用了基于对应分析的岩性识别方法,识别复杂岩性的准确率达90.7%,可为钻井施工安全及潜山储层综合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应分析 岩性识别 XRD衍射录井 XRF元素录井 丽水-椒江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X油田辫状河三角洲隔夹层成因与分布
20
作者 熊平 刘英辉 +4 位作者 娄敏 程超 丁芳 胡望水 涂智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13327-13334,共8页
海上油田稀井区隔夹层刻画是储层表征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X油田H3砂层组为例,在隔夹层成因类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隔夹层电性特征识别标准,并通过地质与地震相耦合的方法对隔夹层空间分布进行了半定量刻画。研究结果表... 海上油田稀井区隔夹层刻画是储层表征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X油田H3砂层组为例,在隔夹层成因类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隔夹层电性特征识别标准,并通过地质与地震相耦合的方法对隔夹层空间分布进行了半定量刻画。研究结果表明,H3砂层组发育洪泛型、废弃河道型、落淤泥型、河道滞留型、细粒沉积型和成岩型等六种隔夹层。依据隔夹层渗透率性将洪泛型、废弃河道型和落淤泥归为泥质隔夹层,河道滞留型和细粒沉积型归为物性夹层,成因型归为钙质隔夹层;H3砂层组内部H3a与H3b小层间隔夹层非常发育,厚度大,连续性好,全区稳定分布,起到较好封隔作用;H3b与H3c间隔夹层发育不均匀,在X10井北、X7-X8井西、X4-X5井区、X1井西南等区域厚度较薄,导致H3b与H3c砂体间存在弱连通。研究结果较好表征了H3砂层组内隔夹层分布,为后续剩余油分析提供了地质基础。通过地质、地震相耦合的方法能够有效进行海上油田稀井网区隔夹层刻画,对类似地区储层精细刻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夹层 波形振幅剖面 多属性融合 分布特征 辫状河三角洲 东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