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北地区平湖组复杂地貌与河潮交互作用及沉积响应
1
作者 杨潘 李磊 +4 位作者 陈忠云 李帅 张忠坡 柴亚伟 赵兴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5-1276,共12页
井震资料与沉积数值模拟结合分析有望厘清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古近系平湖组中—上段水下低凸起与河潮交互作用间的耦合关系。利用井震资料初步探究研究区复杂地形地貌特点、潮汐作用特征;利用沉积数值模拟方法(Delft3D),建立理想化模型,通... 井震资料与沉积数值模拟结合分析有望厘清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古近系平湖组中—上段水下低凸起与河潮交互作用间的耦合关系。利用井震资料初步探究研究区复杂地形地貌特点、潮汐作用特征;利用沉积数值模拟方法(Delft3D),建立理想化模型,通过改变地形特征和潮汐幅度条件,探究研究区水下低凸起—潮流耦合关系特征。模拟结果显示:①受水下低凸起地形影响,研究区砂体在涨潮与退潮过程中发育规模性潮汐砂坝与砂席。②特定地貌特征下,三角洲被改造程度分别和潮汐幅度、河流流量呈正相关,发育规模性潮汐砂坝、砂席及潮汐砂脊;相同潮汐幅度下,水下低凸起地形较障壁岛地形,形成砂坝、砂席及潮汐砂脊规模更大。研究表明,研究区三角洲的改造演化历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河流主控阶段、潮汐改造阶段、地形—河潮耦合控制阶段。研究区复杂地貌—潮流的耦合作用对砂体的改造效应在由水下低凸起所塑造的潮汐通道两侧主要表现为潮汐砂坝与砂席。这一特殊地貌与河潮水动力的相互作用,显著区别于障壁岛海岸体系,更有利于形成规模性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作用 水下低凸起 耦合作用 沉积数值模拟 西湖凹陷 东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