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支水平井产能计算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祝志敏 党勇杰 +3 位作者 谢飞 梁海军 阳晓燕 孟维龙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2年第3期82-84,119,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多分支水平井产能公式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不同产能公式的适应条件和适用范围以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关键词 多分支水平井 产能公式 解析法 拟表皮因子 半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储层描述新方法在渤海JX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金宝强 陈建波 +1 位作者 杨庆红 孙红杰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3年第3期69-71,75,共4页
沙河街组为JX油田主要含油层位之一,由于埋深大、海上地震采集干扰多等因素,难以通过地震手段精细刻画及描述储层,给油田早期开发带来诸多困难。充分利用地震、测井等资料,判别古地貌为沉积主控因素,利用古地貌反映地层厚度变化,结合砂... 沙河街组为JX油田主要含油层位之一,由于埋深大、海上地震采集干扰多等因素,难以通过地震手段精细刻画及描述储层,给油田早期开发带来诸多困难。充分利用地震、测井等资料,判别古地貌为沉积主控因素,利用古地貌反映地层厚度变化,结合砂地比绘制砂岩厚度图,建立储层定量描述方法,同时,利用测井相及地震相,判别砂体边界及叠加样式,可较好解决开发井实施的问题。从开发井实施效果看,开发井实钻油层厚度达到设计的1.5~6.0倍,储量较钻前增加300×104 t;平均单井日产100 t,为钻前设计产能的1.5倍;油田采收率达到30.1%,较钻前提高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X油田 沙河街组 古地貌 储层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S油田厚稠窄边底水油藏水平井合理生产压差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祝晓林 张迎春 +2 位作者 王月杰 郭林 宋洪亮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2年第1期26-28,32,6-7,共6页
针对渤海S油田5井区油藏具有储层厚度大、地层原油粘度稠、平面上呈窄条状分布等特点,在精细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水平井开发"厚稠窄"边底水油藏的合理采油速度,分析了在不同生产压差时的含水率、日... 针对渤海S油田5井区油藏具有储层厚度大、地层原油粘度稠、平面上呈窄条状分布等特点,在精细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水平井开发"厚稠窄"边底水油藏的合理采油速度,分析了在不同生产压差时的含水率、日产油量、含水率和采出程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厚稠窄"边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的合理生产压差,并提出了"厚稠窄"边底水油藏水平井高速高效开发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底水油藏 渤海油田 稠油油藏 生产压差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Z36-A油田东二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若祥 郭涛 +3 位作者 姜本厚 徐春强 王伟 张云慧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2年第6期44-48,146,共5页
绥中36-A油田是渤海海域亿吨级的大油田,古近系含油气层段主要集中在东二段。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物探和地质相结合,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勘探和开发相结合,详细分析了该区东二段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东二段发育湖泊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有... 绥中36-A油田是渤海海域亿吨级的大油田,古近系含油气层段主要集中在东二段。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物探和地质相结合,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勘探和开发相结合,详细分析了该区东二段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东二段发育湖泊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有利储层相带;同时综合分析成岩作用,粘土矿物含量,温压场及流体充注的等几个影响物性的重要方面,认清了该段发育侧向展布范围广、纵向厚度大,高孔高渗优质储层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绥中36-A油田 东二段储层微观特征 主控因素 三角洲前缘 优质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黄河南低含油丰度区沙三段烃源岩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耿娜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31-35,167,共5页
东濮凹陷黄河南地区为典型的低含油丰度区,通过对该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地层、岩心、古生物及重点探井地化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该区烃源岩纵向上存在严重的非均值性,沙三上亚段大部分样品为非-差烃源岩,沙三中、下亚段存在有效烃源岩,... 东濮凹陷黄河南地区为典型的低含油丰度区,通过对该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地层、岩心、古生物及重点探井地化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该区烃源岩纵向上存在严重的非均值性,沙三上亚段大部分样品为非-差烃源岩,沙三中、下亚段存在有效烃源岩,整体上优于沙三上亚段烃源岩。另外通过对该区有效烃源岩的统计表明,有效烃源岩在纵向上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其分布范围及厚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沙三下亚段有效烃源岩的分布范围及厚度为最大,在中央隆起区斜坡处及洼陷带内均有分布;沙三中亚段的上、下小层烃源岩的分布范围及厚度相对较小,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洼陷带内。因此黄河南地区环洼带及近洼深层应是下一步的勘探重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发 低含油丰度区 非均质性 有效烃源岩 东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深标定中VSP时深关系调整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姜本厚 张凯 +2 位作者 张平平 蔡越钎 王玉英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4年第4期62-66,共5页
VSP时深关系是否需要"整体时移"和"局部拉伸",目前存在较大的争议,甚至引发了对VSP时深关系及其解决地质问题能力的质疑。文章从时深标定过程中时深调整的结果入手,对VSP时深关系和偏移剖面及两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 VSP时深关系是否需要"整体时移"和"局部拉伸",目前存在较大的争议,甚至引发了对VSP时深关系及其解决地质问题能力的质疑。文章从时深标定过程中时深调整的结果入手,对VSP时深关系和偏移剖面及两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了时深标定中影响时深调整的主要因素,明确了时深标定中时深调整的原因所在,为精细时深标定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深标定 偏移剖面 整体时移 局部拉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35-2南区特稠油油田弱凝胶提高采收率探讨 被引量:15
7
作者 黄颖辉 刘东 张风义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2年第2期122-124,10,共3页
针对渤海油田南堡35-2油田南区地下原油粘度高(达到800mPa·s),存在单井产能低、采油速度小、过渡带部位的油井含水上升快等问题,对弱凝胶提高开发效果进行了探讨。通过动态分析,认为含水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原油粘度较大,流度比不利;... 针对渤海油田南堡35-2油田南区地下原油粘度高(达到800mPa·s),存在单井产能低、采油速度小、过渡带部位的油井含水上升快等问题,对弱凝胶提高开发效果进行了探讨。通过动态分析,认为含水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原油粘度较大,流度比不利;从水驱油理论出发,利用油藏工程方法,对南区水驱效率较低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剖析;提出利用弱凝胶驱油来改善水油流度比,提高水驱油体积波及系数,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矿场试验井组证实,该方法对改善水驱效果、保持地层能量有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稠油 聚合物弱凝胶 南堡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地震振幅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姜本厚 蔡越钎 王玉英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2年第4期47-51,6-7,共5页
在渤海海域海上钻井少的情况下,油气藏勘探开发对地震资料的依赖程度较高,利用地震振幅进行岩性识别和流体检测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由于地震振幅的影响因素较多,如果不充分研究和认识这些影响因素,会在利用地震振幅信息进行油气勘探开... 在渤海海域海上钻井少的情况下,油气藏勘探开发对地震资料的依赖程度较高,利用地震振幅进行岩性识别和流体检测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由于地震振幅的影响因素较多,如果不充分研究和认识这些影响因素,会在利用地震振幅信息进行油气勘探开发时掉入陷阱,造成部分井的落空。为了尽量避免地震振幅引起的陷阱,文章从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地质等方面探讨了影响地震振幅的各种因素,这对提高岩性识别、流体检测及探井成功率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地震振幅 地震资料采集处理 低速泥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州油田中高含水期聚合物驱特征分析及改善措施 被引量:5
9
作者 周凤军 陈建波 +3 位作者 葛丽珍 王刚 童凯军 程奇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4年第1期84-86,90,共4页
对锦州油田5年来聚合物驱矿场实践进行了生产特征分析:注入井井口注入压力平均上升2.1MPa,注聚区8口注入井对应22口采油井几乎全部见到增油效果,单井平均含水由见效前的80%下降到65%;采油井见效后伴随聚合物产出且产出浓度快速上升,... 对锦州油田5年来聚合物驱矿场实践进行了生产特征分析:注入井井口注入压力平均上升2.1MPa,注聚区8口注入井对应22口采油井几乎全部见到增油效果,单井平均含水由见效前的80%下降到65%;采油井见效后伴随聚合物产出且产出浓度快速上升,聚合物产出高峰早于产油高峰约8个月,产聚浓度约为井口注入浓度的40%~60%.为改善注聚效果采取了一系列优化注聚措施,主要是实施分注以及全过程调剖,降低低效循环,扩大波及体系;采油井开展提液措施,扩大聚合物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州油田 聚合物驱 动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准面旋回理论在油藏评价阶段的应用——以渤海东部P9-1含油构造为例
10
作者 刘军钊 王昕 +1 位作者 官大勇 刘朋波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3年第2期22-25,29,共5页
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古地貌刻画与区域沉积背景研究基础上,通过单井基准面旋回的识别和划分,结合地震资料建立井震结合的层序地层格架,并在层序地层地层格架内进行砂体成因对比,以求更加真实准确的刻画砂体的平面展布和纵向... 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古地貌刻画与区域沉积背景研究基础上,通过单井基准面旋回的识别和划分,结合地震资料建立井震结合的层序地层格架,并在层序地层地层格架内进行砂体成因对比,以求更加真实准确的刻画砂体的平面展布和纵向叠置关系。在P9-1含油构造新近系共识别出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8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以短期旋回上升或下降半旋回为单位来划分储量计算单元有利于对储量准确评估;通过已钻井的砂体对比分析结合该区地震响应特征及属性分析认为P9-1含油构造馆陶组和明下段下部含油层段油气成藏主要受构造控制;明下段上部含油层段受岩性控制更加明显;明下段河流相地层是寻找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基准面 成因对比 P9-1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