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油污泥、岩屑泥饼、炉渣和飞灰协同制备陶粒条件优化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费宇航 孙培 +3 位作者 李小龙 郭琳琳 邵国彪 朱建中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563,共8页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含油污泥、岩屑泥饼、炉渣和飞灰协同制备陶粒条件进行了优化,对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制得的陶粒进行了性能评价和重金属浸出毒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响应曲面法建立的模型回归效果较好,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含油污泥、岩屑泥饼、炉渣和飞灰协同制备陶粒条件进行了优化,对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制得的陶粒进行了性能评价和重金属浸出毒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响应曲面法建立的模型回归效果较好,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陶粒制备最佳条件为预热温度400℃、预热时间20 min、烧结温度1150℃、烧结时间75 min;制得的陶粒密度为875 kg/m^(3),筒压强度为10.75 MPa,全盐去除率达94.61%,有机质去除率达98.73%,重金属浸出毒性远低于标准限值;协同制备陶粒工艺处理成本为374.89元/t,低于外委处置费用,可实现固废的资源化利用,降低生产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岩屑泥饼 飞灰 炉渣 陶粒 响应曲面法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污泥与炉渣和飞灰掺烧制备陶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费宇航 李小龙 +4 位作者 邵国彪 孙培 李宁辉 郭琳琳 纵瑞耘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28-1632,1638,共6页
为解决含油污泥、岩屑泥饼处理难和散发恶臭问题,以含油污泥、岩屑泥饼为原料,同时掺杂含油污泥焚烧产生的炉渣和飞灰,通过烧制陶粒的方式实现石化行业固体废物的稳定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种原料掺混后能够满足陶粒... 为解决含油污泥、岩屑泥饼处理难和散发恶臭问题,以含油污泥、岩屑泥饼为原料,同时掺杂含油污泥焚烧产生的炉渣和飞灰,通过烧制陶粒的方式实现石化行业固体废物的稳定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种原料掺混后能够满足陶粒制备的物料要求,最佳的原料配比为岩屑泥饼66.2%(质量分数,下同)、含油污泥3.0%、炉渣17.7%和飞灰13.1%。通过影响因素实验,得出陶粒烧制的最佳条件为预热温度400℃,预热时间20 min,烧结温度1 150℃,烧结时间75 min,陶粒烧结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烧结后的陶粒内部孔隙较多,表面粗糙,最佳原料配比和烧制条件下,陶粒性能可以满足《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 第1部分:轻集料》(GB/T 17431.1—2010)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油气生产基地危险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固体废物 含油污泥 岩屑泥饼 炉渣 飞灰 陶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14
3
作者 孙涛涛 胡蒙蒙 +2 位作者 王钊 刘艳武 邓海发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5-233,共9页
渤海油田是中国海上油田开发的主力油田,伴随着油田开发的持续深入,现有生产采出水(简称采出水)处理系统存在设备老旧、工艺落后、无法满足采出水量持续增长带来的处理量需求等问题。首先对渤海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典型工艺进行了总体分... 渤海油田是中国海上油田开发的主力油田,伴随着油田开发的持续深入,现有生产采出水(简称采出水)处理系统存在设备老旧、工艺落后、无法满足采出水量持续增长带来的处理量需求等问题。首先对渤海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典型工艺进行了总体分析,发现现有设备实际除油率均低于设计除油率。然后详细分析了斜板除油器、气浮选器、常规过滤工艺等3个主要工艺单元的运行现状,指出斜板除油器整体除油率较高,实际除油率仅略低于设计除油率;气浮选器整体除油率较低,实际除油率远低于设计除油率;而由于上游气浮选器的低效率运行,导致下游常规过滤工艺运行负荷高,运行压力大;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相关工艺单元在布水结构设计、收油槽布置、清水区浮油收集、溶气水释放结构、滤料使用寿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采出水处理工艺中的老旧设备升级改造及新建采油平台相关工艺设计提出了建议。本文研究成果为海上油田采出水处理工艺的改进及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采出水 斜板除油器 气浮选器 常规过滤工艺 除油率 运行现状 存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伴生气生物滴滤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苏航 贾晓强 刘铭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195-3198,3204,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针对油田伴生气开采利用现状,从合成生物学角度出发,阐述构建微生物菌群净化体系的技术思路,综述了生物滴滤技术的综合应用与效果,为完善生物滴滤技术净化油田伴生气提供多样化治理视角与合理净化体系。
关键词 油田伴生气 生物处理 研究进展 生物滴滤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溢油污染治理中的生物修复技术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刘铭辉 李苏航 +1 位作者 刘涛 卢文玉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27,32,共4页
介绍国内外海上溢油污染现状,分析现行海上溢油污染处置技术,强调生物法治理海上溢油污染的优势,特别是生物强化法和生物刺激法。归纳生物修复技术发展方向:强化降解菌群性能,提高其降解率;大力开发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修复技术环保且... 介绍国内外海上溢油污染现状,分析现行海上溢油污染处置技术,强调生物法治理海上溢油污染的优势,特别是生物强化法和生物刺激法。归纳生物修复技术发展方向:强化降解菌群性能,提高其降解率;大力开发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修复技术环保且有经济前景,与化学法、物理法相配合使用将是未来海上溢油事故治理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 海洋溢油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IC的油泥焚烧产物模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蒸钊 谢江浩 +2 位作者 邵天泽 肖成磊 刘涛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8-163,共6页
文章对含油污泥的焚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建立了含油污泥焚烧过程的一维数学模型,采用SIMPLE算法对离散方程进行求解,计算了焚烧产物、炉内固体残留物,以及气体和固体温度特性。结果表明:在炉体床层的上部,CO2浓度在700 s时出现峰值... 文章对含油污泥的焚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建立了含油污泥焚烧过程的一维数学模型,采用SIMPLE算法对离散方程进行求解,计算了焚烧产物、炉内固体残留物,以及气体和固体温度特性。结果表明:在炉体床层的上部,CO2浓度在700 s时出现峰值;随着风从鼓风机中引入,含油污泥中的水分迅速蒸发;含油污泥的挥发分均出现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最大挥发分含量达到82.4%;固定碳是燃烧过程中的一个中间产物,灰分中的残留量较少;不同床层高度的气体温度随着反应的延续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焚烧 数值模拟 模型 燃烧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水基钻屑高效密闭输送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景 祁健 岳明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0,共8页
为解决海上水基钻屑回收过程中输送效率低、环保风险高等问题,在分析水基钻屑特性及输送难点的基础上,研究了适用于海上水基钻屑输送的高效密闭输送技术,分析了钻屑输送过程中的摩阻,进行了降阻和防堵清管技术研究。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 为解决海上水基钻屑回收过程中输送效率低、环保风险高等问题,在分析水基钻屑特性及输送难点的基础上,研究了适用于海上水基钻屑输送的高效密闭输送技术,分析了钻屑输送过程中的摩阻,进行了降阻和防堵清管技术研究。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表明,水基钻屑密闭输送宜采用液压输送方式,结合输送管道设计和增压混合器,有效降阻提速,当泵送速度设置为30%~100%时,输送量7.5~25.7 m^(3)/h,泵送压力1.4~2.8 MPa。研究结果表明,海上水基钻屑密闭输送技术解决了水基钻屑高效、密闭、远距离输送的难题,能够满足海上钻井作业的需要,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钻屑 海上 密闭输送 黏滞性 降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平台微电网电压稳定性评估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安安 黄维维 +2 位作者 杜振华 李红伟 吴华兵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3-148,共6页
针对海洋平台微电网的特点,设计了海洋平台微电网电压稳定性评估方案,对海洋平台微电网电压稳定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渤海地区某海洋平台微电网为例,综合应用特征值法和L指标法识别出了海洋平台微电网的电压薄弱节点,进而对系统的... 针对海洋平台微电网的特点,设计了海洋平台微电网电压稳定性评估方案,对海洋平台微电网电压稳定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渤海地区某海洋平台微电网为例,综合应用特征值法和L指标法识别出了海洋平台微电网的电压薄弱节点,进而对系统的电压薄弱节点进行了静态电压稳定裕度的评估,分析了该系统的电压运行水平;最后根据该平台微电网搭建仿真模型,在考虑典型故障场景下进行了暂态电压稳定性分析,比较其时域仿真结果与静态评估结果,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本文研究可为有效监测海洋平台微电网电压运行情况,提高电压的运行质量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 微电网 电压稳定性 L指标法 特征值法 PV曲线法 QV曲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O一体化反应器处理海上平台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重德 闫肃 +2 位作者 滕厚开 张艳芳 谢陈鑫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75,共3页
针对海上平台高盐生活污水的水质特点,采用ECO(电催化氧化)一体化反应器对其进行了中试试验研究,考察了电流密度、停留时间、pH、温度对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ECO一体化反应器对该类废水的处理效果不受pH、温度的影响,在电流... 针对海上平台高盐生活污水的水质特点,采用ECO(电催化氧化)一体化反应器对其进行了中试试验研究,考察了电流密度、停留时间、pH、温度对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ECO一体化反应器对该类废水的处理效果不受pH、温度的影响,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停留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出水COD≤125 mg/L,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氧化 海上平台生活污水 高盐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离子纳滤膜的制备及抗污染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新乐 刘铭辉 +4 位作者 于海军 康国栋 曹义鸣 李霞 付晓燕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59,共9页
采用K_(2)S_(2)O_(8)氧化聚砜膜产生活性羟基,通过接枝-交联法将N,N-二甲基N-(2-甲基丙烯酰胺乙基)N-(3-磺丙基)铵(MPDSAH)和丙烯酰胺(AAm)聚合交联到膜表面,制备两性离子复合纳滤膜.利用ATR/FTIR、XPS、SEM和接触角测定仪对膜进行表征... 采用K_(2)S_(2)O_(8)氧化聚砜膜产生活性羟基,通过接枝-交联法将N,N-二甲基N-(2-甲基丙烯酰胺乙基)N-(3-磺丙基)铵(MPDSAH)和丙烯酰胺(AAm)聚合交联到膜表面,制备两性离子复合纳滤膜.利用ATR/FTIR、XPS、SEM和接触角测定仪对膜进行表征,并考察接枝改性溶液中MPDSAH和AAm不同比例对膜渗透分离性能和抗污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化学接枝交联,可在聚砜膜表面形成新的分离层,而且随着接枝单体MPDSAH含量的增加,两性离子复合纳滤膜的表面亲水性和截留能力逐渐增强,但膜通量先增加后降低;两性离子复合纳滤膜对不同无机盐的截留顺序为Na_(2)SO_(4)>MgSO_(4)>NaCl>MgCl_(2);聚砜膜表面的接枝改性层稳定性好,使用过程中不易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膜 接枝改性 交联 抗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膜吸收天然气脱碳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艳武 邓海发 +4 位作者 邢传胜 赵一帆 康国栋 曹义鸣 李子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66,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高压膜吸收技术在天然气脱碳过程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对膜材料、吸收剂、操作条件、过程模拟及膜润湿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探讨,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关键词 高压膜吸收 天然气 脱碳 膜润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菌体系生物滴滤系统净化甲苯废气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德喜 刘铭辉 +2 位作者 李苏航 朱银壮 贾晓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7-171,共5页
以纳米活性陶瓷球为生物滴滤塔填料,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底盘菌进行挂膜,结合物理吸附开展生物滴滤系统净化甲苯废气的研究。结果表明,混菌体系在含甲苯培养基中生长良好,且大肠杆菌与铜绿假单胞菌不形成竞争,二... 以纳米活性陶瓷球为生物滴滤塔填料,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底盘菌进行挂膜,结合物理吸附开展生物滴滤系统净化甲苯废气的研究。结果表明,混菌体系在含甲苯培养基中生长良好,且大肠杆菌与铜绿假单胞菌不形成竞争,二者相互利用、相互促进;当生物滴滤系统运行96 h时,生物滴滤塔去除率可达96.7%,总去除率可达9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滴滤塔 甲苯废气 大肠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二次污染与防治 被引量:16
13
作者 曹兴涛 谷广锋 +1 位作者 王新新 刘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0-493,共4页
美国污染场地修复经验表明,78%的污染场地存在重金属污染。针对重金属污染场地,常用的修复技术有固化/稳定化、淋洗、水泥窑协同处置、植物修复等。我国固化/稳定化技术应用,占所有修复技术33%。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需全面考虑二次污染... 美国污染场地修复经验表明,78%的污染场地存在重金属污染。针对重金属污染场地,常用的修复技术有固化/稳定化、淋洗、水泥窑协同处置、植物修复等。我国固化/稳定化技术应用,占所有修复技术33%。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需全面考虑二次污染问题。通过分析这4种修复技术的主要环节,重点讨论了修复过程中共通的土壤挖掘、堆放等环节,针对可能存在的水、大气、噪声、固废4个方面的二次污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以期能够为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设计、施工、监理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土壤 二次污染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技术治理VOC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子旺 邓海发 +1 位作者 邢传胜 赵一帆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62-65,70,共5页
详细介绍了VOCs末端治理燃烧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直接燃烧技术、热力燃烧技术、蓄热燃烧技术、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催化燃烧技术、蓄热催化燃烧技术等,提出了燃烧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对未来VOCs治理技术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关键词 VOCs治理 蓄热燃烧 多孔介质燃烧 催化燃烧 蓄热催化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晃动条件下硫回收过滤机性能实验研究
15
作者 陈静 唐建峰 +3 位作者 王铭 程鸿旭 曹玉虎 王荣熠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5-40,共6页
目的探究晃动对硫回收工艺中离心式过滤机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自主搭建的过滤机抗晃中试实验装置对不同晃动条件、离心式过滤机转速、滤布目数下的硫膏固含率(混合物中固体质量分数)、硫回收率及过滤效率进行实验研究,分析离心式过滤... 目的探究晃动对硫回收工艺中离心式过滤机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自主搭建的过滤机抗晃中试实验装置对不同晃动条件、离心式过滤机转速、滤布目数下的硫膏固含率(混合物中固体质量分数)、硫回收率及过滤效率进行实验研究,分析离心式过滤机在海上硫磺回收工艺中的适应性。结果①离心式过滤机在晃动条件下仍能保持较好的过滤效果,产出硫膏固含率可达90%以上,晃动对硫膏固含率的影响不超过6%,且在高转速下稳定性更好;②硫回收率可维持在94%以上,增大滤布目数或者降低转速可提升硫回收率;③相对于600目滤布,350目滤布过滤效率更高,过滤时间可缩短80%以上。结论从过滤效果和运行稳定性来看,离心式过滤机具有较强的海上适应性,可满足海上硫磺回收的工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回收 离心式过滤机 硫膏固含率 硫回收率 中试实验 晃动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C Boost变换器次谐波振荡抑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颖娜 程为彬 +2 位作者 陈文奎 宋久旭 杨志龙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43-146,150,共5页
峰值电流型功率因数校正升压(PFC Boost)变换器运行时会产生次谐波振荡与混沌现象,影响电路的稳定运行,通常采用固定斜坡补偿或分段固定斜坡方法进行抑制,但是固定斜坡补偿方法来自于DC-DC Boost变换器,用于PFC Boost变换器具有不可克... 峰值电流型功率因数校正升压(PFC Boost)变换器运行时会产生次谐波振荡与混沌现象,影响电路的稳定运行,通常采用固定斜坡补偿或分段固定斜坡方法进行抑制,但是固定斜坡补偿方法来自于DC-DC Boost变换器,用于PFC Boost变换器具有不可克服的缺陷。该文提出了一种能够彻底消除电路中次谐波振荡的动态斜坡补偿方法,并以110 V/200 W的PFC Boost变换器为研究对象,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动态斜坡补偿方法可实现次谐波振荡抑制和单位功率因数校正的双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C BOOST变换器 次谐波振荡 振荡抑制 动态斜坡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晃动工况下络合铁法脱硫反应器流体力学行为分析
17
作者 曾树兵 陈静 +5 位作者 陈宾 李豫 程鸿旭 曹玉虎 唐建峰 李童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3-139,共7页
探究晃动对鼓泡塔液位及气液分布的影响,为海上络合铁法脱硫工艺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利用自主搭建的鼓泡塔晃动实验装置,进行了鼓泡塔晃动实验;并利用CFD数值模拟软件,对晃动工况下鼓泡塔内流场分布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双主管... 探究晃动对鼓泡塔液位及气液分布的影响,为海上络合铁法脱硫工艺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利用自主搭建的鼓泡塔晃动实验装置,进行了鼓泡塔晃动实验;并利用CFD数值模拟软件,对晃动工况下鼓泡塔内流场分布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双主管交叉式气体分布器用于鼓泡塔具有更好的均布性能,相比单管式气体分布器,气体分布不均匀度降低15.76%;晃动工况下鼓泡塔液位呈周期性变化,气体分布器浸没深度降低,液位波动幅度最高可达21.1%;整体气含率随晃动角度增加而降低,增大表观气速或降低初始液位高度可减小晃动的影响;塔内气液分布随晃动呈周期性变化,气体分布不均匀度增大,且在高径比小于1.5的塔段内,气液分布受晃动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塔 晃动工况 液位变化 气含率 气液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降解石化剩余污泥过程中有机物转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邵天泽 张敏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8年第11期59-62,67,共5页
采用孔径为5μm的钛合金曝气板对石化企业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进行臭氧处理,研究了不同臭氧投加量下MLSS、MLVSS、TCOD、SCOD的变化情况,对臭氧氧化处理前后的剩余污泥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以及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 采用孔径为5μm的钛合金曝气板对石化企业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进行臭氧处理,研究了不同臭氧投加量下MLSS、MLVSS、TCOD、SCOD的变化情况,对臭氧氧化处理前后的剩余污泥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以及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分析。结果表明,当臭氧投加量达到0.20g·(g MLSS)-1时,MLSS和MLVSS分别减少了约63%和75%,TCOD降解了约52%,SCOD由60mg·L^(-1)上升到1 600mg·L^(-1)。GC-MS分析结果表明,剩余污泥中的石油污染物有效降低;FT-ICR-MS分析结果显示,剩余污泥经臭氧氧化处理后,O2、O3、O4、O5类物质增多,而O1、O6、O7、O8类物质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臭氧氧化 污泥降解 有机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生活污水分质处理工艺应用
19
作者 张子臣 张嵒 +2 位作者 国健 徐广武 李安冬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1年第9期66-68,共3页
针对传统海上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存在的操作维护工作量大、外排总量大等问题,开发了基于黑灰水分质处理的海上生活污水处理新工艺,并成功应用于渤海某平台。装置出水COD稳定在100 mg·L^(-1)以下,出水效果满足《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 针对传统海上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存在的操作维护工作量大、外排总量大等问题,开发了基于黑灰水分质处理的海上生活污水处理新工艺,并成功应用于渤海某平台。装置出水COD稳定在100 mg·L^(-1)以下,出水效果满足《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GB 4914-2008)标准要求,外排总量较改造前减少70%,并且能够实现长周期稳定达标,为海上生活污水处理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生活污水 分质处理 外排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