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部湾盆地油气层识别图版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邹雯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6-299,共4页
基于气体图解法原理,根据气测值烃组分C1、C2、C3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对40余口井的气测录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北部湾盆地油气层识别图版。应用实例表明,北部湾盆地油气层识别图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利用该图版进行油气层判... 基于气体图解法原理,根据气测值烃组分C1、C2、C3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对40余口井的气测录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北部湾盆地油气层识别图版。应用实例表明,北部湾盆地油气层识别图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利用该图版进行油气层判别准确率达到98%以上,可为油气勘探开发随钻分析提供快速、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图解法 油气层 识别图版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莺-琼盆地轴向水道沉积特征及成因演化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道军 王亚辉 +2 位作者 赵鹏肖 何小胡 左倩媚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53,共8页
近年来,南海北部莺-琼盆地深水区发现的众多轴向水道沉积体系已成为该地区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从岩心及古生物定量分析出发,综合考虑宏观物源体系、古地貌及海平面变化等因素,分析了莺-琼盆地轴向水道沉积充填特征和成因演化,结果表明... 近年来,南海北部莺-琼盆地深水区发现的众多轴向水道沉积体系已成为该地区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从岩心及古生物定量分析出发,综合考虑宏观物源体系、古地貌及海平面变化等因素,分析了莺-琼盆地轴向水道沉积充填特征和成因演化,结果表明:轴向水道发育于上中新统黄流组—上新统莺歌海组,以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莺歌海盆地乐东10-1水道为代表。其中:晚中新世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水道沉积物源主要来自西侧的昆嵩隆起秋盆河流域,受海平面波动上升影响而呈退积型,上新世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水道表现为以海南岛为主物源的多分支水道汇聚型,受海平面波动下降影响而呈进积的水道-海底扇复合体;莺歌海盆地乐东10-1水道主要在晚中新世发育,水道沿中央底辟带与莺东斜坡带之间的负地形展布,与盆地长轴方向一致,纵向上多期叠置。上中新统水道砂体和上新统水道-海底扇复合体与深海泥岩耦合而形成的岩性圈闭群是莺-琼盆地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莺-琼盆地 轴向水道 沉积特征 成因演化 晚中新世-上新世 物源体系 海平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陵水段峡谷沉积建造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道军 王亚辉 +2 位作者 赵鹏肖 苏榆丰 左倩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35,共11页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为一大型轴向峡谷体系,具有明显的"分段性"特征,不同区段沉积充填和内部结构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陵水段位于峡谷西段,具有非常好的储层物性特征,是深水区峡谷勘探的重点区域。为了进一步精细刻画陵水段峡谷内部...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为一大型轴向峡谷体系,具有明显的"分段性"特征,不同区段沉积充填和内部结构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陵水段位于峡谷西段,具有非常好的储层物性特征,是深水区峡谷勘探的重点区域。为了进一步精细刻画陵水段峡谷内部水道复合体的沉积充填及沉积微相展布特征,本文借助新增加的三维地震资料和新钻井资料,通过峡谷三级层序界面的识别,将峡谷充填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SQ2和SQ3,并通过古生物有孔虫化石带、钙质超微化石带及井-震结合确定了峡谷底界为中中新世晚期S40界面,陵水段峡谷自西向东依次识别出6种主要的内部充填结构,且将SQ3层序细分为5个次级层序(SSQ1~SSQ5);结合属性特征,精细刻画了陵水段峡谷内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及空间演化特征,并指出点砂坝在SSQ1层序最发育,且规模较大,横向上连片分布,将是下步勘探的有利储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琼东南盆地 陵水峡谷体系 沉积建造 勘探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成因新认识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亚辉 张道军 +3 位作者 赵鹏肖 陈扬 黄灿 苏榆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7-104,共8页
通过对区域构造断裂体系和逐渐连片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析,认识到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的形成机制除了与晚中新世区域构造变动、大规模海平面下降、充足物源供给以及凹槽型古地形特征等因素相关之外,还存在另外一个非常重要因... 通过对区域构造断裂体系和逐渐连片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析,认识到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的形成机制除了与晚中新世区域构造变动、大规模海平面下降、充足物源供给以及凹槽型古地形特征等因素相关之外,还存在另外一个非常重要因素:峡谷底部早期隐伏断裂带的存在。研究表明: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发育平行于陆架坡折的大规模深水峡谷,峡谷底部发育大型走滑断层以及走滑断层派生出一系列次级断层形成的地层破碎带,认识到峡谷的形成、规模以及展布方向均受断裂带影响;相应地峡谷的充填及演化亦是受物源、海平面变化、重力流作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和相互叠加的过程。从而为研究经历了裂陷期和坳陷期盆地演化过程形成的大型峡谷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琼东南盆地 深水区 中央峡谷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梅山组深水扇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亚辉 张道军 +4 位作者 陈杨 何卫军 郝德峰 赵鹏肖 左倩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4-667,共4页
根据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三维地震、钻井及岩心资料,对中新统梅山组发育的深水扇特征、沉积模式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梅山组中发育着多种典型重力流构造,沉积物为半深海环境下的重力流沉积;通过对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 根据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三维地震、钻井及岩心资料,对中新统梅山组发育的深水扇特征、沉积模式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梅山组中发育着多种典型重力流构造,沉积物为半深海环境下的重力流沉积;通过对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岩矿特征、粒度分析、沉积构造、测井相等分析,可识别出水道、水道间、席状砂等沉积微相;陵水凹陷梅山组深水扇为陆架边缘三角洲—峡谷(下切谷)—深水扇的沉积模式,其形成受三亚组沉积晚期古构造地貌、相对海平面变化、坡折带及三角洲物源供给能力等多种因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陵水凹陷 梅山组 深水扇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信号小波变换在层序地层划分中的应用——以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D14井黄流组为例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亚辉 赵鹏肖 +2 位作者 左倩媚 钟泽红 李俊良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4期58-63,共6页
本文介绍了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探讨了测井信号小波变换在层序地层划分中的方法和地质意义。对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D14井黄流组自然伽马(GR)测井信号利用Daubechies小波系db5小波进行了一维连续小波变换和一维离散小波变换。根据... 本文介绍了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探讨了测井信号小波变换在层序地层划分中的方法和地质意义。对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D14井黄流组自然伽马(GR)测井信号利用Daubechies小波系db5小波进行了一维连续小波变换和一维离散小波变换。根据其时频色谱图特征和高频离散系数曲线特征,将黄流组一段划分出1个长期旋回、3个中期旋回和9个短期旋回。显示出小波变换在测井层序地层划分中较高的分辨率、在识别地质作用中的隐蔽旋回特征的优势。实践证明,将一维连续小波变换和一维离散小波变换进行综合分析,更有利于不同级次的层序旋回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层序地层 测井信号 莺歌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