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盐岩潜山裂缝性油藏异步注采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剑 刘月田 +3 位作者 梁武全 李二鹏 魏俊 程道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6期10811-10816,共6页
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裂缝非常发育,连通情况好,储层的非均质性严重。注水开发时水窜严重、水驱采收率低、开发效果差。针对该类油藏的地质特点及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胜利油田某古潜山油藏为例,对该类油... 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裂缝非常发育,连通情况好,储层的非均质性严重。注水开发时水窜严重、水驱采收率低、开发效果差。针对该类油藏的地质特点及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胜利油田某古潜山油藏为例,对该类油藏展开异步注采研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了异步注采单周期注入量、注入速度、关井时间、采液速度等参数,预测了衰竭式开采、连续注水、常规周期注水、异步注采4种开发方式15年末的采出程度。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异步注采15年末采出程度为28.63%,比衰竭式开采、连续注水、常规周期注水分别高3.21%,0.82%,0.21%,采用异步注采取得了比其他开发方式更好的开发效果。异步注采有效避免了注入水沿裂缝向生产井窜进,注采不同步产生的压力扰动有利于注入水进入基质系统较深的孔喉中,扩大了波及体积;关井使得裂缝与基质的渗吸交换作用进行的更充分。建议对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开发时,采用异步注采的开发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裂缝 异步注采 参数优化 开发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南低凸起西段构造成因机制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吕丁友 侯东梅 +2 位作者 杨庆红 彭文绪 牛洪彬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9-233,共5页
SN向伸展构造系统和NNE向右旋走滑构造系统的长期交互作用,控制了渤海海域渤南低凸起西段深浅层(古近系和新近系)构造圈闭的形成:深层圈闭是渐新世走滑断层挤压反转形成,提出了"剪刀式"反转模式;浅层圈闭是新构造运动诱发的... SN向伸展构造系统和NNE向右旋走滑构造系统的长期交互作用,控制了渤海海域渤南低凸起西段深浅层(古近系和新近系)构造圈闭的形成:深层圈闭是渐新世走滑断层挤压反转形成,提出了"剪刀式"反转模式;浅层圈闭是新构造运动诱发的渤南低凸起西段南边界大断层产生拉分伸展运动的产物。走滑断层在深浅层圈闭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建设性作用。分析了研究区新近系油气成藏规律,强调"Y"字型伴生断层对油气分布范围的控制作用,提出了"纺锤体式"油气分布模式;指出走滑断层与边界断层或深大断层结合部位易引起地层褶皱变形形成圈闭,这也是油气运移的活跃部位,在今后的勘探工作中应加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低凸起西段 构造成因机制 油气成藏规律“剪刀式”反转模式 “纺锤体式”油气分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油砂非凝析气体辅助SAGD开采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艳玉 王欣 +3 位作者 孙晓飞 王成胜 孙君 任树亮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7,共8页
常规SAGD开采蒸汽超覆现象严重、蒸汽腔发育不均匀、后期开发效果差,非凝析气体辅助SAGD开采即SAGP(steam and gas push)可有效改善SAGD开发效果,但SAGP开采机理、开发特征和影响因素仍未完全明确。采用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方法,揭... 常规SAGD开采蒸汽超覆现象严重、蒸汽腔发育不均匀、后期开发效果差,非凝析气体辅助SAGD开采即SAGP(steam and gas push)可有效改善SAGD开发效果,但SAGP开采机理、开发特征和影响因素仍未完全明确。采用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方法,揭示SAGP开采机理,明确蒸汽腔发育、剩余油分布等开发特征,探讨非凝析气体类型、注入方式、注入时机等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非凝析气体可降低稠油黏度和储层顶部热量损失速率,从而提高稠油可流动性和蒸汽热利用效率;SAGP过程中利用二氧化碳的辅助效果优于甲烷和氮气,尽早注入非凝析气体可形成“椭圆形”蒸汽腔;非凝析气体注入速率为4000 m^(3)/d时效果最好,超过该值非凝析气体会抑制蒸汽腔发育;采用段塞式注入非凝析气体效果优于连续式注入方式,最优段塞长度为2个月。研究结果对于加拿大油砂SAGP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油砂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非凝析气体 数值模拟 技术机理 开发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Z19-6低渗透储层反凝析污染及解除方法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汤勇 唐凯 +1 位作者 夏光 徐笛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7,116,共7页
BZ19-6凝析气田储量大、地露压差小、储层高温高压且低孔低渗,生产作业过程中极易产生反凝析污染。评价反凝析污染程度,采用合适的污染解除措施,对改善BZ19-6凝析气田反凝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复配凝析气开展长岩心衰竭实验,模拟反... BZ19-6凝析气田储量大、地露压差小、储层高温高压且低孔低渗,生产作业过程中极易产生反凝析污染。评价反凝析污染程度,采用合适的污染解除措施,对改善BZ19-6凝析气田反凝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复配凝析气开展长岩心衰竭实验,模拟反凝析油污染,测试不同衰竭压力点对应的气相渗透率并评价反凝析污染程度;同时开展了注活性剂(TC281)、注甲醇、注甲醇+活性剂3组解除反凝析污染实验,及注甲醇+活性剂1组解除反凝析+水锁综合液相污染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注活性剂(TC281)、注甲醇、注甲醇+活性剂3种方案对解除反凝析污染均有一定效果,注甲醇+活性剂1组解除反凝析污染效果最好,渗透率恢复率达84%;注甲醇解除反凝析污染渗透率恢复率为81%;注活性剂1组解除反凝析渗透率恢复率为54%;注甲醇+活性剂1组解除反凝析+水锁综合液相污染,渗透率恢复率达到80%。实验为BZ19-6凝析气田解除反凝析污染提供了方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凝析气藏 反凝析污染 解除污染 渗透率恢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古近系油气藏高含量CO_2的成因及成藏期研究:以秦南凹陷Q油气田为例 被引量:16
5
作者 田立新 杨海风 +2 位作者 王德英 王波 王粤川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73-678,共6页
基于天然气组分、稳定碳同位素及氦同位素等地球化学资料,认为渤海海域秦南凹陷Q东营组凝析气藏内高含量CO2的成因类型为火山幔源型无机成因气。进一步综合应用流体包裹体分析和激光拉曼成分测试技术,对CO2的成藏期进行探讨,指出CO2与... 基于天然气组分、稳定碳同位素及氦同位素等地球化学资料,认为渤海海域秦南凹陷Q东营组凝析气藏内高含量CO2的成因类型为火山幔源型无机成因气。进一步综合应用流体包裹体分析和激光拉曼成分测试技术,对CO2的成藏期进行探讨,指出CO2与烃类应为同期充注的,且至少存在两期充注的历史,但其充注时间均晚于5.1Ma,具有典型的"多期充注,晚期成藏"特征,因此,应加强新近纪上新世以来的以断层活动性和火山岩浆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构造精细研究,这将有助于深化对渤海海域CO2的分布和富集规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成因类型 成藏期次 渤海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缔合聚合物对SZ36-1油田生产污水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苏延辉 刘敏 +3 位作者 郭海军 王永军 段明 夏旖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2-126,共5页
针对SZ36-1油田聚合物驱生产污水组成特点,分别测定不同相对分子质量、浓度及水解度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对污水表观黏度、污水中油滴粒径、zeta电位、油水动态界面张力、油水平衡界面张力、油水界面扩张黏弹性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 针对SZ36-1油田聚合物驱生产污水组成特点,分别测定不同相对分子质量、浓度及水解度的疏水缔合聚合物对污水表观黏度、污水中油滴粒径、zeta电位、油水动态界面张力、油水平衡界面张力、油水界面扩张黏弹性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污水中所含降解后低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会增加污水黏度,吸附于油水界面增强生产污水中O/W型乳液滴的负电性,增加油水界面膜弹性强度,增强污水乳化程度和稳定性,降低污水中油滴的聚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聚污水 稳定性 表观黏度 zeta电位 油水界面黏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纤维压裂技术研究与现场试验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贤君 尚立涛 +1 位作者 张明慧 杨万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144,共4页
针对海拉尔盆地断块发育、砂体零散、薄差储层纵向无应力遮挡,应用常规压裂工艺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开展了可降解纤维压裂技术研究。通过室内实验研制了纤维压裂液体系,改善裂缝铺砂剖面并形成有效支撑,纤维在90℃条件下可降解96.0%,具有... 针对海拉尔盆地断块发育、砂体零散、薄差储层纵向无应力遮挡,应用常规压裂工艺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开展了可降解纤维压裂技术研究。通过室内实验研制了纤维压裂液体系,改善裂缝铺砂剖面并形成有效支撑,纤维在90℃条件下可降解96.0%,具有良好的悬砂性能且不影响裂缝的导流能力;应用纤维转向压裂工艺使裂缝改造成多条分支裂缝,扩展裂缝与油藏接触面积,压裂效果显著。现场试验表明:可降解纤维压裂液施工井裂缝导流能力和改造效果好于邻井,裂缝导流能力由24.5μm^2·cm增加到31.5μm^2·cm;采用纤维转向压裂工艺的重复压裂井产液强度由初次压裂的0.089t/(d·m)提高到0.16t/(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可降解纤维 有效支撑 分支裂缝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皇岛32-6油田强化氮气泡沫驱实验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维余 黄波 +3 位作者 周济永 孟科全 郑举 唐晓旭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9-143,共5页
为选取满足QHD32-6油田油藏条件的强化泡沫驱注入参数,采用静态、动态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氮气泡沫调驱室内实验。模拟QHD32-6油田流体和油藏物性,评价了不同起泡剂和稳泡剂的能力,以及不同气液比和注入方式下的泡沫体系封堵性... 为选取满足QHD32-6油田油藏条件的强化泡沫驱注入参数,采用静态、动态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氮气泡沫调驱室内实验。模拟QHD32-6油田流体和油藏物性,评价了不同起泡剂和稳泡剂的能力,以及不同气液比和注入方式下的泡沫体系封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QHD32-6油田强化泡沫驱的合理气液比为1:1~3:1,最佳泡沫剂浓度为3000—5000mg/L,最佳稳泡剂浓度为700—1000mg/L,注入方式为混合注入。研制的强化氮气泡沫体系能够较好地改善水驱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2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泡沫驱 强化泡沫体系 QHD32—6油田 注入方式 气液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S变换地震高分辨率处理方法的改进及在流花11-1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孙雷鸣 万欢 +2 位作者 陈辉 冯全雄 何玉梅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4-237,共4页
相比较早的小波变换和傅氏变换,广义S变换具有更好的时频局部性,但也存在低频信息易损失、弱反射层易丢失等问题。对基于广义S变换的地震高分辨率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新的处理思路。这种基于广义S变换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在提取... 相比较早的小波变换和傅氏变换,广义S变换具有更好的时频局部性,但也存在低频信息易损失、弱反射层易丢失等问题。对基于广义S变换的地震高分辨率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新的处理思路。这种基于广义S变换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在提取并补偿高频信号的同时,也对低频信号进行了有效的保持。该项技术在流花11-1油田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广义S变换 方法改进 流花11-1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低弹性复合固井材料研究综述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浩 魏学斌 +2 位作者 高波 陈辉 李彦举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39,8,共5页
首先调研对固井材料性能的要求,指出理想固井材料应该是"高强度、低弹性",由于复合材料具有这方面的特性,调研了复合材料在井下的应用,指出"高温、高压、低弹性"是目前固井复合材料研究的前沿。为了指导研发具有&qu... 首先调研对固井材料性能的要求,指出理想固井材料应该是"高强度、低弹性",由于复合材料具有这方面的特性,调研了复合材料在井下的应用,指出"高温、高压、低弹性"是目前固井复合材料研究的前沿。为了指导研发具有"高温、高压、低弹性"特性的复合固井材料,调研了高温有机和无机的复合材料体系,提出了研究高温树脂复合固井材料、高温树脂改性、复合无机固井材料等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高压 低弹性 复合材料 固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防砂坐封验封一趟管柱工艺研究及试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心平 郑金中 +2 位作者 杨万有 王良杰 沈琼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6-89,共4页
针对常规完井工艺不能一趟管柱完成整口井的多层简易防砂完井施工的现状,设计了防砂完井一体化工艺管柱。该管柱包括外防砂管柱和内坐封-验封一体化管柱2大部分,内、外管柱通过悬挂丢手封隔器连接成一个整体。外防砂管柱用于层间分层封... 针对常规完井工艺不能一趟管柱完成整口井的多层简易防砂完井施工的现状,设计了防砂完井一体化工艺管柱。该管柱包括外防砂管柱和内坐封-验封一体化管柱2大部分,内、外管柱通过悬挂丢手封隔器连接成一个整体。外防砂管柱用于层间分层封隔和悬挂防砂筛管;内坐封-验封一体化管柱能实现防砂封隔器坐封、验封一体化功能。施工时只需1趟管柱作业即可把防砂管柱下到油层预定部位,并逐级完成防砂封隔器的坐封和验封。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管柱各级封隔器坐封、验封合格率100%,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分层防砂 一趟管柱 坐封 验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中36-1油田注聚井注入压力高原因分析及增注措施 被引量:22
12
作者 陈华兴 高建崇 +2 位作者 唐晓旭 崔刚 朱凯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绥中36-1油田注聚井注入压力高导致欠注井的比例占到35%。造成注聚井注入压力高的原因主要为:储层岩石胶结疏松、泥质杂基含量高,微粒易运移;早期注水已使储层遭受一定程度的污染;聚合物的吸附滞留造成近井地带堵塞;现阶段井口平台注入... 绥中36-1油田注聚井注入压力高导致欠注井的比例占到35%。造成注聚井注入压力高的原因主要为:储层岩石胶结疏松、泥质杂基含量高,微粒易运移;早期注水已使储层遭受一定程度的污染;聚合物的吸附滞留造成近井地带堵塞;现阶段井口平台注入水水质不达标;高浓度聚合物母液与配注用生产污水不完全配伍;过滤系统精度不够,大颗粒絮团或聚合物鱼眼随注入水进入地层。可通过严格控制注入水水质、确定最佳清污混注比例以及在注聚系统加多重滤网过滤消除注聚井外来物质堵塞,并采用复合型化学解堵剂进行解堵,从而达到增注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中36-1油田 注聚井 注入压力高 欠注 原因分析 增注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不同级别孔隙中流体动用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段宝江 尹彦君 +3 位作者 胡云亭 姚为英 朱志强 聂超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30,共5页
为了认识孔隙中油水两相流动规律,设计了可视化微观玻璃仿真模型水驱实验,直观观察了不同级别孔隙中油水的流动情况;并对不同渗透率级别的岩心样品进行了水驱油实验及核磁共振分析,定量研究了岩心水驱过程中不同孔隙中油的动用规律。结... 为了认识孔隙中油水两相流动规律,设计了可视化微观玻璃仿真模型水驱实验,直观观察了不同级别孔隙中油水的流动情况;并对不同渗透率级别的岩心样品进行了水驱油实验及核磁共振分析,定量研究了岩心水驱过程中不同孔隙中油的动用规律。结果表明:①水驱油在孔道中主要是以活塞式及非活塞式进行驱替。在部分大中孔道中,由于孔隙的不规则,发生非活塞式驱替,产生膜状残余油或者卡断油滴;而经由小孔道时,则极易形成绕流,从而导致小孔道形成段塞式剩余油;②在同类渗透率的岩心中,大、中孔隙对采出程度作主要贡献,而在不同类渗透率的岩心中,渗透率越大的岩心,其占有大中孔道的比例就越大,则其水驱采出程度越高,最终采收率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 微观模型 剩余油 孔隙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油井分层加药工艺管柱的研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斌 王林 +3 位作者 罗建伟 张春升 王尧 刘鹏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55,共3页
针对部分海上油田油井存在的结垢结蜡严重的问题,研制了药剂分层注入工艺管柱,利用井下分层加药对接工具及加药管线等配套工具,将药剂从井口注入到油层部位的完井管柱段,实现了油层流体进入井筒后与各类药剂的混合,有效缓解了油层部位... 针对部分海上油田油井存在的结垢结蜡严重的问题,研制了药剂分层注入工艺管柱,利用井下分层加药对接工具及加药管线等配套工具,将药剂从井口注入到油层部位的完井管柱段,实现了油层流体进入井筒后与各类药剂的混合,有效缓解了油层部位分采及完井管柱结垢、结蜡问题。介绍了加药密封筒、插入密封及密封头等3种主要配套工具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指出了加药工艺管柱的技术特点。室内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管柱各项性能符合现场施工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结蜡 结垢 油井加药 工艺管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油气层识别图版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邹雯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6-299,共4页
基于气体图解法原理,根据气测值烃组分C1、C2、C3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对40余口井的气测录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北部湾盆地油气层识别图版。应用实例表明,北部湾盆地油气层识别图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利用该图版进行油气层判... 基于气体图解法原理,根据气测值烃组分C1、C2、C3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对40余口井的气测录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北部湾盆地油气层识别图版。应用实例表明,北部湾盆地油气层识别图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利用该图版进行油气层判别准确率达到98%以上,可为油气勘探开发随钻分析提供快速、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图解法 油气层 识别图版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油电泵井油套环空泵下掺稀油井筒流体温度计算模型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德春 李昂 +2 位作者 刘均荣 朱泽军 姜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7-91,共5页
为了解决塔河油田深层稠油井筒流动性差和举升效率差等问题,结合潜油电泵排量高、使用范围广以及管理方便的特点,对潜油电泵井油套环空泵下掺稀油举升工艺进行研究和应用。综合考虑潜油电机以及电缆加热作用和掺入稀油参数的影响,基于... 为了解决塔河油田深层稠油井筒流动性差和举升效率差等问题,结合潜油电泵排量高、使用范围广以及管理方便的特点,对潜油电泵井油套环空泵下掺稀油举升工艺进行研究和应用。综合考虑潜油电机以及电缆加热作用和掺入稀油参数的影响,基于热能守恒原理,推导潜油电泵井油套环空泵下掺稀油井筒流体温度计算模型,分析不同井口掺入稀油的温度、掺入稀油量以及掺入点深度对井筒流体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掺入点深度处,掺入稀油温度的增加,能有效增加上部和近井口处的地层产出液与掺入稀油的混合液的温度,有利于地面集输,但对近掺稀点深度处的混合液的温度影响较小;随着掺入稀油量的增加,近井口段地层产出液与掺入稀油的混合液温度增加,靠近掺稀点深度处混合液温度略有降低;增大掺稀点深度,地层产出液与掺入稀油的混合液的温度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潜油电泵井 掺稀油 降黏 温度分布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南凹陷秦皇岛29-2油气田原油来源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25
17
作者 杨海风 魏刚 +2 位作者 王德英 余宏忠 李颖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8-31,112-113,共4页
秦皇岛29-2油气田的发现是秦南凹陷首次重大勘探突破,其影响意义深远。通过对原油物性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发现,虽然该油气田凝析油、正常原油和稠油3类原油的物性变化较大,但其母质来源和沉积环境相同、具有同源的特征。以规则甾烷C2920... 秦皇岛29-2油气田的发现是秦南凹陷首次重大勘探突破,其影响意义深远。通过对原油物性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发现,虽然该油气田凝析油、正常原油和稠油3类原油的物性变化较大,但其母质来源和沉积环境相同、具有同源的特征。以规则甾烷C2920S/(20S+20R)为约束条件,综合利用ααα20RC27/C29规则甾烷和原油碳同位素2种油源对比参数,证实该油气田原油来自沙三段烃源岩。进一步利用回归方程求得原油所对应烃源岩镜质组反射率为0.71%~0.72%,与研究区钻井揭示的沙三段烃源岩的成熟度相当,表现出近源供烃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秦南凹陷内小型次洼已具备较大的生排烃能力,而与之相邻的烃源岩厚度更大、埋藏更深的秦南凹陷东洼周边勘探前景应更为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性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原油来源秦皇岛29—2油气田秦南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永军 方申文 +2 位作者 郭海军 夏旖旎 李林御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8-362,共5页
以丙烯酰胺(AM)和烷基酚聚醚(APAP)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流动性好的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PAM-APAP)。考察了乳化剂和引发剂的种类、单体总质量分数、单体配比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PAM-A... 以丙烯酰胺(AM)和烷基酚聚醚(APAP)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流动性好的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PAM-APAP)。考察了乳化剂和引发剂的种类、单体总质量分数、单体配比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PAM-APAP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单体总质量分数35%、m(AM)∶m(APAP)=9.0∶1.0、Span 80+Tween 80复配乳化剂加入量为油水总质量的7%、m(Span 80)∶m(Tween 80)=7.0∶1.5、V50加入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5‰、反应温度50℃。PAM-APAP具有较好的絮凝效果,与其他絮凝剂相比用量较少,在加入量为100 mg/L时,对聚合物驱油中产生的含聚合物污水的浊度去除率为87.9%,去油率为89.5%,且絮体不黏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乳液聚合 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聚合物驱油 絮凝剂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海凸起珠江组砂岩钙质层成岩模式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金定 周晓林 +2 位作者 钟国楼 郑淇元 胡胜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32,186,共6页
从层序地层与成岩作用的关系入手,利用岩石铸体薄片镜下鉴定的结果,对文昌13–1/13–2油田珠江组第一段和第二段钙质层进行对比,分析了沉积体系对矿物离子的控制因素,并结合岩石的成岩演化,深入探讨了琼海凸起珠江组中钙质层(即富含方... 从层序地层与成岩作用的关系入手,利用岩石铸体薄片镜下鉴定的结果,对文昌13–1/13–2油田珠江组第一段和第二段钙质层进行对比,分析了沉积体系对矿物离子的控制因素,并结合岩石的成岩演化,深入探讨了琼海凸起珠江组中钙质层(即富含方解石胶结物和生物碎屑的砂岩)的分布及成岩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珠江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钙质层的形成具有相同的主控因素,即沉积体系域;从珠江组第二段到第一段,成岩作用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海凸起 钙质层 成岩模式 (铁)方解石 胶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HJ3-D注聚井解堵剂效果评价与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宋爱莉 孙林 +3 位作者 刘春祥 黄波 陈维余 王秀平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6-79,6-7,共4页
聚合物驱是一种常用的提高采收率技术。随着注入量的增加,聚合物溶液与地层的固体颗粒相互作用形成复合垢,在地层孔隙中发生堵塞,影响聚合物的继续注入,降低聚驱的效果。文章通过BHJ3-D解堵剂对聚合物溶液的降解实验、现场堵塞物的溶蚀... 聚合物驱是一种常用的提高采收率技术。随着注入量的增加,聚合物溶液与地层的固体颗粒相互作用形成复合垢,在地层孔隙中发生堵塞,影响聚合物的继续注入,降低聚驱的效果。文章通过BHJ3-D解堵剂对聚合物溶液的降解实验、现场堵塞物的溶蚀实验研究,确定了BHJ3-D解堵剂的使用浓度及反应时间,物模试验结果表明,BHJ3-D解堵剂能够有效地解决聚驱造成的地层渗透率降低、注聚压力升高等问题。2009年10月在渤海JZ9-3油田W8-4井进行了现场应用,目标层吸水强度大幅提高,达到了注聚井改造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聚井 BHJ3-D解堵剂 堵塞物 解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