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司治理、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钟峥 郑欢 李剑虹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0-182,共3页
文章对公司治理、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证明:CEO持股(LNCEO)、两职分离(LNLZFL)、股权集中度(LNGQJZ)和企业技术创新(LNJSCX)与企业绩效均成正相关关系;并在回归基础上对公司治理、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之间进行协整检... 文章对公司治理、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证明:CEO持股(LNCEO)、两职分离(LNLZFL)、股权集中度(LNGQJZ)和企业技术创新(LNJSCX)与企业绩效均成正相关关系;并在回归基础上对公司治理、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之间进行协整检验,发现在他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治理 技术创新 企业绩效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PSO便携式工作舱油气泄漏及扩散规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贺贺 张宝雷 +2 位作者 刘凌峰 谷家扬 刘静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09,115,共6页
为了便于对系泊系统定期进行磨损检测,降低检测成本及作业安全,提出一种轻便型水下检测装置集成舱,结合工作舱所处的作业环境,为保护作业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性,对工作舱进行可燃气体泄漏模拟,研究可燃气体的扩散规律,分析工作舱内可燃气... 为了便于对系泊系统定期进行磨损检测,降低检测成本及作业安全,提出一种轻便型水下检测装置集成舱,结合工作舱所处的作业环境,为保护作业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性,对工作舱进行可燃气体泄漏模拟,研究可燃气体的扩散规律,分析工作舱内可燃气体泄漏的后果,确定可燃气体泄漏到工作舱内最大风险情况,结合仿真结果,总结可燃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扩散规律,该分析结果可为工作舱设计过程中风险评估及油气泄漏防控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SO 工作舱 油气泄漏 扩散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潜式油气生产平台闪蒸气压缩机组关键参数实时监测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宋金龙 王鑫章 +2 位作者 时麟焱 于超 邓欣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1,共5页
针对半潜式油气生产平台闪蒸气压缩机组关键参数测量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计量的关键参数实时监测方法。对闪蒸气压缩机组的工艺原理进行深入分析,建立压缩机排气量、洗涤器排液量、后冷器换热效率指数三个关键参数的机理方程组,... 针对半潜式油气生产平台闪蒸气压缩机组关键参数测量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计量的关键参数实时监测方法。对闪蒸气压缩机组的工艺原理进行深入分析,建立压缩机排气量、洗涤器排液量、后冷器换热效率指数三个关键参数的机理方程组,结合实际工业需求建立相应的虚拟计量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发基于虚拟计量的关键参数在线监测系统。在实际工业数据上的应用测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压缩机排气量、洗涤器排液量和后冷器换热效率的变化趋势,解决了关键参数虚拟计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蒸气压缩机 虚拟计量 机理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中等水深边际油田开发方案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韦晓强 史禾慕 +2 位作者 黄国良 孙恪成 王坤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30,136,共6页
针对国内南海中等水深边际油田开发的需求,借鉴渤海及南海北部湾采用“蜜蜂模式”开发边际油田的工程经验,提出采用“水下生产系统+自升式生产储油平台或小型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DP穿梭油轮”的独立开发方案。通过对两种方案采油设施的... 针对国内南海中等水深边际油田开发的需求,借鉴渤海及南海北部湾采用“蜜蜂模式”开发边际油田的工程经验,提出采用“水下生产系统+自升式生产储油平台或小型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DP穿梭油轮”的独立开发方案。通过对两种方案采油设施的功能、总布置及外输方案的介绍,表明在南海80~400 m的作业海域可根据不同水深条件选择适合的方案,实现边际油田滚动开发。为边际油田开发由浅水逐步向中深水挺进,提供新型低成本装备和高效开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水深 边际油田 水下生产系统 生产储油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海上采油平台供配电方案改进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龙 周呈 何金平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6-129,134,共5页
针对某海上采油平台配电方案中设备多、成本高、接线复杂的问题,采用简化供配电系统主接线、降低配电电压等级的方法,提出供配电优化方案,在保证平台供电可靠性和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减少了35 kV成套配电装置和35/0.4 kV干式变压器的... 针对某海上采油平台配电方案中设备多、成本高、接线复杂的问题,采用简化供配电系统主接线、降低配电电压等级的方法,提出供配电优化方案,在保证平台供电可靠性和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减少了35 kV成套配电装置和35/0.4 kV干式变压器的数量,取消了3套6.3 kV注水泵电动机启动用变频器,电气设备投资大大降低。同时,由于35 kV电气设备的减少和变频器的取消,平台面积减小,节约了平台的建造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采油平台 供配电方案 主接线 可靠性 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多船避碰决策
6
作者 时光志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4-159,共6页
针对开阔水域的多船避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遗传模拟退火(Genetic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GSA)算法。通过引入自适应遗传算子,实现交叉和变异算子的动态修正,避免算法过早收敛;将模拟退火算法嵌入遗传算法中,增强算法的局部搜索... 针对开阔水域的多船避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遗传模拟退火(Genetic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GSA)算法。通过引入自适应遗传算子,实现交叉和变异算子的动态修正,避免算法过早收敛;将模拟退火算法嵌入遗传算法中,增强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将船舶会遇态势、船舶相对运动模型和船舶碰撞危险度作为基础,考虑船舶安全性、航行经济性和避碰规则构建目标函数。设计了三船和四船会遇实验,并将GSA与标准遗传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标准遗传算法,GSA算法在多船避碰中能够更快更好地找到避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船避碰 自适应遗传算子 遗传模拟退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平台配注工艺技术 被引量:29
7
作者 刘敏 邹明华 +2 位作者 吴华晓 邹万勤 赵伯兴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9-261,共3页
受平台空间、作业环境及吊装能力等限制,海上平台不适合建立专门的大型注聚工作站和摆放庞大的配注设备。为此,开发出了适合于海上油田聚合物驱的平台配注工艺系统,并研制了相应的单井和井组的配注设备。渤海油田现场应用表明,所开发的... 受平台空间、作业环境及吊装能力等限制,海上平台不适合建立专门的大型注聚工作站和摆放庞大的配注设备。为此,开发出了适合于海上油田聚合物驱的平台配注工艺系统,并研制了相应的单井和井组的配注设备。渤海油田现场应用表明,所开发的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平台配注工艺系统由于采用了橇装化设计和PLC自动控制系统,既可以降低劳动强度和人为操作失误产生的风险,减少"鱼眼",降低过滤器堵塞频率,又方便了吊装和安装,节省了平台空间,为聚合物驱在海上油田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聚合物驱 平台配注 工艺 橇装化设计 PLC自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聚合物驱配注工艺及系统的改进与应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邹明华 刘敏 +4 位作者 王瑶 赵仲浩 程心平 王胜 陈海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7-60,共4页
针对渤海油田原有聚合物驱配注工艺及系统存在人工劳动强度大、配注效率低、系统运行不平稳、占地面积较大等缺点,通过改进聚合物驱配注工艺以及聚合物上料系统、聚合物分散系统、聚合物熟化系统,使干粉下料能力由原来10t/d以下提高到30... 针对渤海油田原有聚合物驱配注工艺及系统存在人工劳动强度大、配注效率低、系统运行不平稳、占地面积较大等缺点,通过改进聚合物驱配注工艺以及聚合物上料系统、聚合物分散系统、聚合物熟化系统,使干粉下料能力由原来10t/d以下提高到30t/d以上、系统占地面积及质量均减少20%以上,并且系统运行连续平稳。改进后的聚合物驱配注工艺与系统已在渤海某油田平稳运行2年半,取得了很好效果,满足了该油田注聚规模逐渐增大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聚合物驱 配注工艺 配注系统 改进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加快海上油田聚合物溶解速度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敏 邹明华 +3 位作者 吴华晓 孙艳萍 陈海 王胜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9期1280-1284,共5页
为了解决目前渤海油田聚合物溶解时间过长而无法满足配注量要求的问题,将研磨机引入海上油田三次采油领域,提出了胶体研磨加快聚合物干粉溶解速度的方法。通过改变研磨级数和研磨浓度,测得不同条件下的聚合物溶液母液和目标液的粘度,通... 为了解决目前渤海油田聚合物溶解时间过长而无法满足配注量要求的问题,将研磨机引入海上油田三次采油领域,提出了胶体研磨加快聚合物干粉溶解速度的方法。通过改变研磨级数和研磨浓度,测得不同条件下的聚合物溶液母液和目标液的粘度,通过对比得出了不同研磨条件下研磨机对母液和目标液粘度大小与变化趋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胶体研磨可以加快聚合物干粉的溶解,从母液粘度变化来看,能缩短溶解时间30 min左右;不同研磨级数条件下,研磨后形成的母液和对应的目标液粘度与常规不研磨相比损失要大;研磨浓度为10 000~30 000 mg/L所得到溶液粘度值比研磨浓度为5 000 mg/L要大,可作为研磨的优选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海上油田 溶解 粘度 研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聚合物驱配套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宗昭 刘福海 +4 位作者 易飞 黄波 孙艳萍 王成胜 刘敏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第5期50-52,65,共4页
2002—2010年,经过8年攻关,研究建立了新型耐温、抗盐聚合物室内筛选及评价技术,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开发方案设计和开发指标评价技术,适用于海上平台作业的注聚装备及工艺技术,分段防砂条件下大排量聚合物分段注入技术等10项聚合物驱配套... 2002—2010年,经过8年攻关,研究建立了新型耐温、抗盐聚合物室内筛选及评价技术,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开发方案设计和开发指标评价技术,适用于海上平台作业的注聚装备及工艺技术,分段防砂条件下大排量聚合物分段注入技术等10项聚合物驱配套技术,在渤海油田获得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渤海油田聚合物驱矿场试验的成功实践证明:聚合物驱配套技术研究与建立是聚合物驱成功实施的基础,为海上油田高效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聚合物驱 配套技术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同心多管分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26
11
作者 程心平 马成晔 +1 位作者 张成富 唐晓旭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8年第6期402-403,415,共3页
根据海上油田防砂完井注水井井筒情况,基于陆地油田多管分注工艺技术的应用实践,开发出了海上油田同心多管分注技术并成功应用于渤海BZ25-1S油田的5口井,取得了良好效果。海上油田同心多管分注技术适于不大于3层的分层注水,特别适于层... 根据海上油田防砂完井注水井井筒情况,基于陆地油田多管分注工艺技术的应用实践,开发出了海上油田同心多管分注技术并成功应用于渤海BZ25-1S油田的5口井,取得了良好效果。海上油田同心多管分注技术适于不大于3层的分层注水,特别适于层间注入压差大、普通投捞配水器注水工艺实施困难的注水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同心多管 分层注水 配套设计 研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AM的水下软刚臂系泊力估算方法
12
作者 马刚 裘孝贤 +3 位作者 王宏伟 李鹏 靳丛林 李牧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6-943,共8页
针对水下软刚臂系泊张力海上实测数据有限、可靠性不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水下软刚臂系泊六自由度运动响应的单点系泊张力估算方法,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神经网络(LSTM-AM)作为估算模型,能够有效捕捉系泊系统的动... 针对水下软刚臂系泊张力海上实测数据有限、可靠性不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水下软刚臂系泊六自由度运动响应的单点系泊张力估算方法,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神经网络(LSTM-AM)作为估算模型,能够有效捕捉系泊系统的动态特性和非线性关系并对系泊张力进行估算。基于势流理论和集中质量法,对水下软刚臂系泊及系泊系统进行时域耦合分析,将数值模拟结果作为数据集,以水下软刚臂系泊六自由度运动为输入,系泊腿张力为输出,训练LSTM-AM与LSTM神经网络,对二者输出的系泊腿张力进行对比,并在不同海况训练集下训练测试LSTM-AM网络,通过比较神经网络模型估算值与实际计算数值,验证了LSTM-AM神经网络在软刚臂系泊张力估算方面的高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泊 浮式生产储卸装置 动态力学分析 单点系泊 长短期记忆 数值模型 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模拟发现复合驱油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同驱动状况 被引量:4
13
作者 戚连庆 刘宗昭 +3 位作者 陈礼 尹彦君 刘全刚 陈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4-90,共7页
油藏数值模拟研究驱油方案过程中发现,驱油过程中,毛管数增大,驱油效果改善,但当毛管数超过一定范围,出现驱油效果相对变差变化。对不同毛管数条件下驱油过程研究得出,在毛管数超过一极限毛管数后,出现水相流速相对加大变化,即... 油藏数值模拟研究驱油方案过程中发现,驱油过程中,毛管数增大,驱油效果改善,但当毛管数超过一定范围,出现驱油效果相对变差变化。对不同毛管数条件下驱油过程研究得出,在毛管数超过一极限毛管数后,出现水相流速相对加大变化,即发生了驱动状况变化。通过深入剖析两种驱动状况,找到了模拟计算出现驱动转化的原因是来自于软件有关相渗透率曲线的描述。结论不仅得到了实验验证,而且在现场试验中找到了证据,在此基础上又完成了新的毛管数实验曲线。研究成果,可为复合驱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驱动状况 界面张力 毛管数 表活剂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采出液中硝酸盐还原菌的分离培养及对硫酸盐还原菌的抑制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庄文 段继周 +3 位作者 邵宏波 张颖 闫化云 邢四俊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17期4125-4130,共6页
对绥中36—1油井B区油井采出液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及初步鉴定,纯化出了一株生长旺盛、硝酸盐还原能力强的硝酸盐还原菌(Nitrate-Reducing Bacteria,NRB)菌株B92—1,对其进行了常规鉴定及16S rRNA分析,并进行了该菌株对富集的硫酸盐还... 对绥中36—1油井B区油井采出液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及初步鉴定,纯化出了一株生长旺盛、硝酸盐还原能力强的硝酸盐还原菌(Nitrate-Reducing Bacteria,NRB)菌株B92—1,对其进行了常规鉴定及16S rRNA分析,并进行了该菌株对富集的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的竞争性抑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仅仅投加硝酸盐、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对其中硝酸盐还原菌的激活作用以及产抑制硫化物产生的能力有限,而同时加入分离自采出液的NRB则对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和产硫化物活性都产生了明显的抑制,并且亚硝酸盐的抑菌效果优于硝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还原菌 硫酸盐还原菌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硝酸盐 亚硝酸盐 油田 竞争性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注聚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邹万勤 谢祥恩 +3 位作者 刘敏 张君 续伟 王瑶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3-325,351,共4页
为保障海上油田注聚工艺的实施,设计了注聚自动化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橇装化技术、组态技术、PLC控制技术、Darwin控制器技术,以及注聚系统配电与平台配电既独立又有机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系统集中、自动、一体化控制功能,具有设备小巧... 为保障海上油田注聚工艺的实施,设计了注聚自动化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橇装化技术、组态技术、PLC控制技术、Darwin控制器技术,以及注聚系统配电与平台配电既独立又有机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系统集中、自动、一体化控制功能,具有设备小巧、结构紧凑、控制精度高的特点,目前已在渤海SZ36-1、LD10-1、LD5-2、JZ9-3、NB35-2等油田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注聚 自动化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聚合物熟化过程双搅拌器的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华晓 刘敏 +3 位作者 邹明华 陈海 唐劲松 王晓飞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8-50,共3页
自渤海油田实施聚合物驱油以来,海上油田注聚配注系统为适应海上作业条件和聚合物性质在持续优化。由于搅拌设备对聚合物的溶解熟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熟化过程搅拌系统的优化一直是配注系统优化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和一项重要工... 自渤海油田实施聚合物驱油以来,海上油田注聚配注系统为适应海上作业条件和聚合物性质在持续优化。由于搅拌设备对聚合物的溶解熟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熟化过程搅拌系统的优化一直是配注系统优化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和一项重要工作。文中在聚合物溶解熟化过程内外组合搅拌器流场特性数值模拟基础上,开展了室内优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同向运转翼型搅拌器KCX和较低转速锚式搅拌器MS的内外组合双搅拌,可显著提升聚合物溶解熟化速度,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熟化 双搅拌器 海上油田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驱油技术应用中几项要素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戚连庆 陈舟圣 +3 位作者 陈丽娜 黄波 王洪 王成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52-257,共6页
新的毛管数理论认为,当毛管数增大到一极限毛管数后,残余油达到一相对低值,毛管数进一步增大,残余油不再减少,直至毛管数增大到另一极限毛管数后,出现驱动状况转化,残余油出现复杂变化。以该理论为基础,详细介绍了通过新的毛管... 新的毛管数理论认为,当毛管数增大到一极限毛管数后,残余油达到一相对低值,毛管数进一步增大,残余油不再减少,直至毛管数增大到另一极限毛管数后,出现驱动状况转化,残余油出现复杂变化。以该理论为基础,详细介绍了通过新的毛管数实验曲线优化驱油要素的方法,即必须将驱油过程严格控制在“第一类”驱动状况下;必须从三维非均质油藏出发,同时考虑复合驱的驱替特征;应从优化渗流速度出发优化注采井距和注液速度,进而优化驱油体系黏度和界面张力。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了新毛管数理论的发展,为复合驱技术的实际应用提出了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状况 驱替特征 毛管数曲线 界面张力 体系黏度 渗流速度 注液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锦州9-3油田消泡剂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廷 程艳 +1 位作者 郭海军 张颖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1938-1940,共3页
以二甲基硅油为原料,白炭黑为添加剂制备的硅膏为消泡剂主剂,配合聚醚改性硅油、乳化剂、增稠剂和蒸馏水而成的乳液型消泡剂,在锦州9-3油田的现场评价中表现突出,优于平台现用的溶剂型消泡剂产品,其中硅膏10%、聚醚改性硅油15%、乳化剂1... 以二甲基硅油为原料,白炭黑为添加剂制备的硅膏为消泡剂主剂,配合聚醚改性硅油、乳化剂、增稠剂和蒸馏水而成的乳液型消泡剂,在锦州9-3油田的现场评价中表现突出,优于平台现用的溶剂型消泡剂产品,其中硅膏10%、聚醚改性硅油15%、乳化剂1%、增稠剂0.5%、蒸馏水73.5%制成的乳液型消泡剂产品效果最佳,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型消泡剂 油田开采 原油起泡 渤海锦州9-3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大原油降凝剂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国欣 郭海军 +2 位作者 郭晓男 林文兴 闫玉荣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5-337,共3页
针对旅大原油高含蜡特性,比较了本实验优选合成的EVA改性型降凝剂ZLX-01与市售7种降凝剂对旅大原油的降凝效果,并探讨了影响加剂效果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旅大原油最佳热处理温度为50~55℃,降凝剂ZLX-01最优加剂量为300 mg/L,原油凝... 针对旅大原油高含蜡特性,比较了本实验优选合成的EVA改性型降凝剂ZLX-01与市售7种降凝剂对旅大原油的降凝效果,并探讨了影响加剂效果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旅大原油最佳热处理温度为50~55℃,降凝剂ZLX-01最优加剂量为300 mg/L,原油凝点由加剂前的22℃降至9℃,反常点由加剂前的35℃降至30℃。在原油温度25℃、剪速12 1/s下,加入300 mg/L的降凝剂ZLX-01后,原油表观黏度由加剂前的420 mPa.s降至116 mPa.s,降黏率为72.4%。重复加热温度低于40℃时会恶化加剂原油的低温流变性,此外加有ZLX-01的原油还具有较好的静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凝剂 凝点 加剂热处理 热处理温度 旅大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驱油技术应用中推荐低浓度表活剂体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戚连庆 朱洪庆 +3 位作者 孙艳萍 刘凤霞 宋志学 彭齐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3-149,共7页
复合驱体系常使用相对高的表活剂浓度,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过低的界面张力将使得驱油过程处于“第二类”驱动状况下,驱油效果相对降低,这就要求必须重新考虑体系的组成问题。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优化选择了低浓度表活剂体系,驱... 复合驱体系常使用相对高的表活剂浓度,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过低的界面张力将使得驱油过程处于“第二类”驱动状况下,驱油效果相对降低,这就要求必须重新考虑体系的组成问题。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优化选择了低浓度表活剂体系,驱油实验验证低浓度体系驱油效果良好;又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表活剂吸附问题作了较深入的讨论,得出驱油过程处于“第一类”驱动状况下表活剂吸附不影响驱油效果;通过现场试验结果比较也看到低浓度体系驱油方案效果良好。因此在复合驱技术应用中推荐低表活剂浓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驱动状况 毛管数 表面活性剂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