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插入式液压智能分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葛嵩 袁辉 +1 位作者 于志刚 李新妍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6,共8页
注水调配是油田实现注水井有效注水的重要手段。目前,涠洲海域多采用裸眼射孔完井,注水管柱为桥式偏心管柱或同心集成管柱,注水层位平均4~6层。井眼轨迹复杂,狗腿度大,需要依靠钢丝作业投捞水嘴完成调配,作业难度大、时间长、成功率偏低... 注水调配是油田实现注水井有效注水的重要手段。目前,涠洲海域多采用裸眼射孔完井,注水管柱为桥式偏心管柱或同心集成管柱,注水层位平均4~6层。井眼轨迹复杂,狗腿度大,需要依靠钢丝作业投捞水嘴完成调配,作业难度大、时间长、成功率偏低,且占用井口影响高产井作业。为提高智能化和精细化,设计了非插入式液压分控注水管柱以及配套的液压控制智能注水工具,可依靠地面控制系统完成地面智能在线测调。建立配水器水嘴模型,通过实验确定摩擦系数,精确描述流量压力关系,提高分注精度。通过管柱设计和管柱摩阻计算,在涠洲6-13油田A6井进行了非插入式液压智能分控技术应用,实现了液压精细分控,突破了温度高、井眼轨迹复杂、井深大的应用难题,测调效率提高了90%,分注精度达到油藏指标的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嘴优化 智能注水 涠洲油田 液压分控 测调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水下井口全钻井过程波激疲劳精细化评估
2
作者 李家仪 刘秀全 +4 位作者 许亮斌 邱娜 畅元江 陈国明 赵苏文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4-80,105,共8页
传统的水下井口波激疲劳评估没有考虑不同钻井阶段水下井口结构组成变化,导致水下井口波激疲劳评估精度有限。为此,提出基于整体-局部交互分析的全钻井过程水下井口波激疲劳损伤精细化评估方法,建立钻井全过程复杂结构水下井口局部精细... 传统的水下井口波激疲劳评估没有考虑不同钻井阶段水下井口结构组成变化,导致水下井口波激疲劳评估精度有限。为此,提出基于整体-局部交互分析的全钻井过程水下井口波激疲劳损伤精细化评估方法,建立钻井全过程复杂结构水下井口局部精细模型及平台-隔水管-水下井口-导管耦合系统整体模型,研究整体模型与局部模型交互机制,并构建整体模型与局部应力传递关系,精细化评估水下井口全钻井过程波激疲劳损伤。研究结果表明:全钻井过程水下井口结构组成变化对隔水管系统和远离泥线导管处的波激疲劳几乎无影响,但对水下井口局部及泥线附近导管的波激疲劳存在较大影响;钻井第二阶段水下井口波激疲劳损伤最为严重,且水下井口底端始终为疲劳极限位置。所得结论有助于判断钻井过程中水下井口疲劳状态,保证作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井口 全钻井过程 整体-局部交互分析 波激疲劳 疲劳损伤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悬挂深水水下井口切割回收工艺现场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孙子刚 黄小龙 +2 位作者 同武军 赵苏文 李健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62,共5页
水深800 m以内的井,在永久弃井时必须把水下井口头系统从泥线以下约4 m切割回收,这是永久弃井作业的关键一环。在介绍坐压旋转式切割工艺及工具在现场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MOST配套螺杆马达的动力切割回收工具为例,分析了外悬挂深... 水深800 m以内的井,在永久弃井时必须把水下井口头系统从泥线以下约4 m切割回收,这是永久弃井作业的关键一环。在介绍坐压旋转式切割工艺及工具在现场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MOST配套螺杆马达的动力切割回收工具为例,分析了外悬挂深水水下井口头系统切割回收工具的优点。同时以南海某口井为例,对外悬挂深水水下井口头系统切割回收工具进行了现场应用。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外悬挂深水水下井口头系统切割回收工艺技术解决了坐压旋转式切割工艺及工具的诸多问题,保证了切割回收工艺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所得结论可为我国深水套管切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悬挂 深水 水下井口头 套管切割 弃井 割刀 螺杆马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合成基钻井液高温高压流变特性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彬 李超 +4 位作者 张春杰 黄玥 刘刚 严德 许明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08-1415,共8页
合成基钻井液(synthetic-based mud,SBM)是用于海洋深水油气资源开发的重要工作流体,其高温高压流变特性直接影响着深水油气井建设及后续生产。以南海B气田群合成基钻井液为典型体系,检测了合成基钻井液高温高压流变参数,分析了体系高... 合成基钻井液(synthetic-based mud,SBM)是用于海洋深水油气资源开发的重要工作流体,其高温高压流变特性直接影响着深水油气井建设及后续生产。以南海B气田群合成基钻井液为典型体系,检测了合成基钻井液高温高压流变参数,分析了体系高温高压(high temperature high pressure,HTHP)流变特性,比较了在一定温压条件下常规流变模型适用性,并探索了温度(T)/压力(P)因子修正法在高温高压流变关系构建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60~150℃、13.8~82.7 MPa范围,3~6 r/min低剪切读数分布呈“袋”状,而100~600 r/min中高剪切读数分布呈“片”状;高温(high temperature,HT)与高压(high pressure,HP)对合成基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相反,且温度影响高于压力,高压增稠作用可以部分抵消高温对流变的影响;常规流变模型τ(γ)的拟合结果为:宾汉模型<幂律模型≈卡森模型<赫歇尔-巴尔克莱≈罗伯逊-斯蒂夫模型,确定幂律模型为合成基钻井液的常规流变模型;通过Arrhenius近似式引入温度/压力因子修正黏度和流变模型,并建立了高温高压流变动力学方程,偏差异常点集中在低剪切速率,且平均偏差7.57%±7.17%,构建高温高压流变分析模型的预测精度高,满足了现场应用要求,可为深水钻进中合成基钻井液的流变调控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合成基钻井液(SBM) 高温高压(HTHP) 流变性 温度(T)/压力(P)因子修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测试管柱应力分布规律与动态响应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唐咸弟 孙巧雷 +4 位作者 李中 冯定 王尔钧 孟文波 颜帮川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8-103,127,共7页
为了研究深水测试管柱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分布规律及内压波动对管柱动态响应参数的影响,根据深水测试管柱作业特点及结构,推导了测试管柱的轴向力、轴向应力、径向应力和环向应力计算公式,建立了海水段测试管柱的横向及纵向振动模型。... 为了研究深水测试管柱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分布规律及内压波动对管柱动态响应参数的影响,根据深水测试管柱作业特点及结构,推导了测试管柱的轴向力、轴向应力、径向应力和环向应力计算公式,建立了海水段测试管柱的横向及纵向振动模型。根据不同工况,建立了测试管柱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测试管柱最大应力及内压波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测试管柱各段的最大应力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小、随悬挂力的增大而增大;由于泊松耦合的影响,最大应力与水深的变化率随着内外压差的增大而增大;初开井前,由于测试管柱的内加压和环空泄压,测试管柱出现最大应力,其值为255.7 MPa,但各工况下测试管柱的安全系数满足强度使用要求;内部压力波动周期对测试管柱的应力响应影响显著,低周期的内压波动使管柱应力过度增大,管柱易发生危险。研究结果可为深水测试管柱的强度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测试管柱 应力分布 安全系数 内压波动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深水高温高压气井最大环空压力允许值计算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书杰 马传华 +2 位作者 唐龙 张智 丁剑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6,共9页
深水高温高压气井普遍存在环空带压现象,而深水井通常采用水下井口,使得B、C环空无法进行泄压操作,导致深水高温高压气井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同时,现有的环空带压计算模型并未考虑腐蚀和温度对井下管柱强度的衰减作用,得到的环... 深水高温高压气井普遍存在环空带压现象,而深水井通常采用水下井口,使得B、C环空无法进行泄压操作,导致深水高温高压气井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同时,现有的环空带压计算模型并未考虑腐蚀和温度对井下管柱强度的衰减作用,得到的环空带压计算值偏高,无法指导现场生产。因此,针对深水高温高压气井环空带压问题,基于深水环空带压管理推荐做法及深水井特殊情况,综合考虑地层压力衰减、产量调整、高温及腐蚀等因素对管柱强度的影响,分析环空各组件承压等级及管柱强度在深水高温高压气井实际生产过程中随服役年限的变化情况,建立了深水井高温高压气井最大环空压力允许值计算方法,同时基于最大环空压力允许值得到了环空压力管控图版,并开展了实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深水高温高压条件下,受地层高温影响,在早期生产过程中,最大环空压力允许值主要受生产套管强度影响,到后期生产过程中,由于地层压力衰减,封隔器上下压差增大,最大环空压力允许值主要受封隔器承压等级影响,随服役年限的延长,当环空压力出现异常时,应当通过环空泄压操作保持环空压力在最大环空压力允许值区间内,保证气井安全生产。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深水高温高压气井环空带压管理方案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高温高压 最大环空压力允许值 环空压力管控图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水下井口涡激疲劳精细化评估 被引量:4
7
作者 黄熠 刘书杰 +4 位作者 孟文波 刘和兴 李磊 同武军 刘秀全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7-73,共7页
水下井口是深水油气钻井作业的关键装备,在海流的作用下易发生涡激疲劳失效,目前的研究侧重于深水钻井隔水管-水下井口系统整体涡激疲劳分析,尚未开展深水水下井口涡激疲劳损伤精细化评估。为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深水水下井口涡... 水下井口是深水油气钻井作业的关键装备,在海流的作用下易发生涡激疲劳失效,目前的研究侧重于深水钻井隔水管-水下井口系统整体涡激疲劳分析,尚未开展深水水下井口涡激疲劳损伤精细化评估。为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深水水下井口涡激疲劳损伤精细化评估方法,建立深水钻井隔水管-水下井口整体与局部分析模型,构建整体模型与局部模型交互机制,通过整体模型与局部模型应力关系得到水下井口局部涡激疲劳损伤,实现水下井口局部涡激疲劳精细化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水下井口和导管近泥线处的涡激疲劳损伤较大,水下井口涡激疲劳损伤最大值出现在高压井口,其次为低压井口和刚性锁紧总成,套管悬挂器的疲劳损伤较小。所得结果可为深水水下井口疲劳设计、分析及寿命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水管 水下井口 疲劳分析 涡激振动 疲劳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陵水17-2气田深水钻井液性能控制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唐咸弟 李中 +5 位作者 郭永宾 刘和兴 孟文波 程朋 崔应中 舒福昌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9年第12期44-47,共4页
以陵水17-2气田为例,针对钻井安全和储层保护需要,通过系统研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深水钻井液性能控制指标体系。该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深水钻井液技术的设计、评价及应用,促进了技术研究与现场应用的紧密结合,为降低作... 以陵水17-2气田为例,针对钻井安全和储层保护需要,通过系统研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深水钻井液性能控制指标体系。该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深水钻井液技术的设计、评价及应用,促进了技术研究与现场应用的紧密结合,为降低作业风险及成本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与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钻井液 性能指标 控制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水下井口力学分析的新型砂土p-y模型 被引量:4
9
作者 畅元江 马海艇 +4 位作者 王仕超 张玉 张楠 同武军 戴永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8-97,共10页
深水海底浅层土壤是影响水下井口系统动态响应的重要因素,对井口系统的疲劳评估至关重要。目前水下井口动态分析时常采用API推荐的p-y模型模拟导管—土壤相互作用,但该模型没有考虑水下防喷器组(Blowout Preventors,简称BOPs)竖向重载... 深水海底浅层土壤是影响水下井口系统动态响应的重要因素,对井口系统的疲劳评估至关重要。目前水下井口动态分析时常采用API推荐的p-y模型模拟导管—土壤相互作用,但该模型没有考虑水下防喷器组(Blowout Preventors,简称BOPs)竖向重载对管土交互的影响,导致水下井口动态分析存在较大计算误差。为此,首先根据常规和新型p-y曲线的理论模型进行数值计算,然后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实尺寸水下井口管土相互作用模型,加载计算得到BOPs重载下导管变形—土壤抗力仿真结果并与理论模型进行对比,最后采用缩尺土箱实验验证新型p-y模型在水下井口动态响应分析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新型p-y模型得到的导管弯矩、土抗力等数值计算结果与ABAQUS仿真和缩尺实验均吻合良好;②相对于常规管土模型,采用新p-y模型得到的水下井口弯矩、位移响应幅值等降低15%左右,得到的导管弯矩、位移响应幅值等降低幅度介于25%~30%;③新型砂土p-y模型充分考虑了BOPs竖向重载对管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在隔水管—水下井口系统力学分析中具有更好的适用性。结论认为,考虑到BOPs竖向重载对管土交互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及缩尺试验研究了新型p-y模型,并验证了其适应性,新模型有效提高了水下井口疲劳载荷计算的准确性,为水下井口系统疲劳评估提供了理论计算依据,为深海油气的开发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井口系统 新型p-y模型 管土相互作用 缩尺实验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井口系统拉伸与弯曲测试工装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苏文 赵维青 +4 位作者 李健 邓玉明 任志泉 唐龙 张晏铭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6-63,共8页
水下井口系统在深水油气开采作业期间承受复杂载荷的作用,极易发生强度破坏和结构失效。目前主要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对水下井口系统进行分析,无法准确评估水下井口在工程应用时的安全性,研制水下井口系统的专用测试设备并分析其试验过... 水下井口系统在深水油气开采作业期间承受复杂载荷的作用,极易发生强度破坏和结构失效。目前主要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对水下井口系统进行分析,无法准确评估水下井口在工程应用时的安全性,研制水下井口系统的专用测试设备并分析其试验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水下井口系统实际装配结构,自主设计了水下井口承受悬挂、拉伸、弯曲载荷下的专用测试工装。为论证测试工装结构在测试试验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强度破坏,基于ANSYS Worbench建立了3种测试工装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得到不同工况下测试工装应力响应云图。计算结果表明:悬挂载荷测试时,测试工装最大应力为597.50 MPa;弯曲载荷测试时,测试工装最大应力为349.34 MPa;拉伸载荷测试时,测试工装最大应力为179.14 MPa。各部件应力均未超出材料屈服强度,能够保证测试试验的稳定运行。研究结果可为水下井口系统测试工装的研究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井口 载荷测试工装 有限元分析 强度分析 ANSYS Workben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井口连接器密封性能影响因素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书杰 孟文波 +4 位作者 黄熠 刘和兴 李磊 黄亮 赵苏文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6-91,共6页
水下井口连接器作为连接高压井口与水下采油树、防止井内高温高压流体泄漏的关键设备,其承受着极其恶劣的载荷作用。为研究内压工况下流体渗透压力对井口连接器金属-金属密封的影响,以自主研制的井口连接器为对象,考虑流体渗透压力对VX... 水下井口连接器作为连接高压井口与水下采油树、防止井内高温高压流体泄漏的关键设备,其承受着极其恶劣的载荷作用。为研究内压工况下流体渗透压力对井口连接器金属-金属密封的影响,以自主研制的井口连接器为对象,考虑流体渗透压力对VX钢圈密封性能的影响,运用ABAQUS软件分析了井口连接器在预紧和内压工况下的密封性能,探究了预紧力、介质压力、密封圈材料性能和结构参数对其接触应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轴向预紧力是影响连接器密封性能的重要因素,在保证连接器结构强度下应尽量增大预紧力;随着内压的增大,上密封面的接触应力增加,趋势与下密封面相比较增加速率变低,且下密封面接触应力大于上密封面;316L不锈钢满足密封准则,用其作为密封圈材料更为经济;最优密封锥面锥角α为22.75°,最优密封面宽度b_(0)为28 mm。所得结论可为其他类型水下井口连接器的密封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口连接器 VX钢圈 金属-金属密封 渗透压力 轴向预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