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9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油田采油技术创新实践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昂 杨万有 +3 位作者 郑春峰 沈琼 赵景辉 薛德栋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85,共11页
海上油田主要采用大位移井和水平井开发,具有“少井高产、高采油速度”的特点,已建立了高效的采油技术体系。综述了海上油田采油技术的发展历程,系统介绍了包括大液量油井电动潜油泵举升技术、低液量油井举升技术、高含气油井举升技术... 海上油田主要采用大位移井和水平井开发,具有“少井高产、高采油速度”的特点,已建立了高效的采油技术体系。综述了海上油田采油技术的发展历程,系统介绍了包括大液量油井电动潜油泵举升技术、低液量油井举升技术、高含气油井举升技术、特殊工况举升技术体系和同井注采技术在内的多项关键技术。同时,指出海上油田采油技术面临技术难度不断增大、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和继续提质降本等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了“一体化、差异化、智能化、低碳化、科学化”5个发展方向,旨在为海上油田采油技术的扩大应用及技术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工艺 人工举升 电动潜油泵 智能注采 发展方向 海上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浅层油气藏高效钻完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
2
作者 崔国杰 陈卓 +3 位作者 李海玉 谢荣斌 张磊 赵佳彬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1-168,共8页
渤海浅部主力含油气层系逐渐步入开发的中后期,为实现浅层油气藏的高效开发,钻完井作业面临作业再提速、井漏、防碰及劣质储层产能释放等新难题。通过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形成马达深钻一趟钻提速技术、钻井风险高效管控技术、储层产能... 渤海浅部主力含油气层系逐渐步入开发的中后期,为实现浅层油气藏的高效开发,钻完井作业面临作业再提速、井漏、防碰及劣质储层产能释放等新难题。通过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形成马达深钻一趟钻提速技术、钻井风险高效管控技术、储层产能释放增产技术、水下井口及采油树系统等关键技术体系,基本实现浅层油气藏钻完井技术的第三次突破。总结了渤海浅层油气藏高效开发钻完井技术,并分析了渤海油田钻完井面临的在生产油气田稳产、新发现油气田高产、受限区油气田开发等难点,探讨了渤海浅层油气藏高效开发钻完井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技术研究方向,可为渤海油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浅层 钻完井 井漏 防碰 高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气驱油技术发展应用及海上油田启示 被引量:15
3
作者 冯高城 胡云鹏 +2 位作者 姚为英 张雨 袁哲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7-155,共9页
近年海上低渗油藏、稠油油藏储量占未动地质储量中比例逐年增加,如何有效地动用此类难动储量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注气驱油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应用了数十年,而中国海上注气驱油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国内外注气开发... 近年海上低渗油藏、稠油油藏储量占未动地质储量中比例逐年增加,如何有效地动用此类难动储量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注气驱油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应用了数十年,而中国海上注气驱油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国内外注气开发理论及应用的综述研究,结合中国海上油田的开发现状和生产难点,分析了海上注气驱油技术发展的7项制约因素,并探讨提出了拟解决措施和方法。研究表明,海上油田注气驱油技术应用潜力较大,关键技术的本土化及多手段联合应用可降低潜在开发风险,提高开发经济效益,对推动海上难动储量的有效动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驱油 理论进展 应用现状 海上油田 技术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凹陷深层高压井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战奎 吴立伟 +3 位作者 郭明宇 徐鲲 马福罡 李文龙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4-201,共8页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深层潜山地质条件复杂,目的层埋藏深,钻遇地层层位多,岩性复杂多变,地层压力系统变化大,钻井过程中复杂情况频发,薄弱层易漏失,影响勘探开发进程。为此,研究了钻前井漏风险预测及地层压力校正,钻中高压段中完科学决...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深层潜山地质条件复杂,目的层埋藏深,钻遇地层层位多,岩性复杂多变,地层压力系统变化大,钻井过程中复杂情况频发,薄弱层易漏失,影响勘探开发进程。为此,研究了钻前井漏风险预测及地层压力校正,钻中高压段中完科学决策、潜山界面精确卡取和潜山地层压力随钻识别与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实现了钻井设计及随钻调整方案优化,形成了渤中凹陷深层高压井全过程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渤海油田20口深层高压探井应用全过程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后,钻井复杂情况降低了60%,井漏、溢流等复杂情况处理时间缩短了40%,潜山界面识别准确率100%,单井钻井成本降低3000万元以上。全过程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为渤海油田深层超深层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途径,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凹陷 深层 风险预测 随钻优化 全过程 地质工程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丰油田古近系低渗高温深层储层自源闭式强化注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成林 任杨 +4 位作者 孙林 刘伟新 匡腊梅 张强 马喜超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6,共8页
受海上平台空间、作业成本、注水水源、施工工艺等条件限制,如何高效注水开发陆丰油田古近系低渗高温深层储层面临挑战。以陆丰油田古近系储层试验井为例,开展了注水可行性分析,优选了合适的水源层位和注入层;采用了同井自源类水层补充... 受海上平台空间、作业成本、注水水源、施工工艺等条件限制,如何高效注水开发陆丰油田古近系低渗高温深层储层面临挑战。以陆丰油田古近系储层试验井为例,开展了注水可行性分析,优选了合适的水源层位和注入层;采用了同井自源类水层补充地层能量的自源闭式注水工艺,研发的配套配水器可满足调节扭矩≤5 N·m、耐压差35 MPa,测调仪器可满足耐温175℃、耐压60 MPa的性能要求,实现了海上平台深层一井多用、无须地面设备的注水新方式;采用了电缆传输的爆燃压裂工艺,实现快速、高效作业,措施的时间控制在14 h以内,时效提高10倍以上,火药密度超过6 kg/m;通过强溶缓速酸酸化复合增效。自源闭式强化注水技术已在陆丰油田试验井M10井取得成功应用,注水高效,受效井增产降水效果明显。本文研究成果有效拓展了注水技术在低渗、深层、高温储层中的应用,可为类似储层规模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丰油田 自源闭式注水 古近系储层 深层 爆燃压裂 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大斜度井缆控智能分层注聚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乐 刘长龙 +5 位作者 寇磊 陈征 张璐 徐元德 王胜 薛德栋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37,150,共6页
海上油田单管分层测调注聚工艺不能满足井斜大于60°的井况,同时测调时需要钢丝作业配合,平均单井测调用时6 h,测调效率低,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井下温度、压力、流量的实时监测与注入量调整。在介绍海上油田缆控智能注聚新技术原理... 海上油田单管分层测调注聚工艺不能满足井斜大于60°的井况,同时测调时需要钢丝作业配合,平均单井测调用时6 h,测调效率低,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井下温度、压力、流量的实时监测与注入量调整。在介绍海上油田缆控智能注聚新技术原理、适用性与特点的基础上,研发出缆控智能注聚工作筒、大流量下高保黏通道及地面控制器等关键配套工具。实验表明,工作筒形成节流压差小于4 MPa,保黏率大于85%,性能较好。现场应用表明,缆控智能注聚技术在大斜度井的分层注聚调试过程中,可实时反馈流量、压力、温度等监测数据,提高注聚井测调效率和油藏配注达标率,为海上油田聚驱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分层注聚 测调效率 大斜度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中深井多段优快爆燃压裂技术优化与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林 易飞 +2 位作者 任杨 汪洋 李少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3,共9页
海上油田中深井实施爆燃压裂技术将产生较高峰值压力,易造成施工管柱破坏、电缆断裂等安全问题,并存在作业时效及作业效果较差等难题。针对爆燃压裂难点,研发了低燃速、耐175℃高温、耐72 MPa高压爆燃压裂推进剂火药,可满足海上油田中... 海上油田中深井实施爆燃压裂技术将产生较高峰值压力,易造成施工管柱破坏、电缆断裂等安全问题,并存在作业时效及作业效果较差等难题。针对爆燃压裂难点,研发了低燃速、耐175℃高温、耐72 MPa高压爆燃压裂推进剂火药,可满足海上油田中深井高温高压储层要求;优化形成了中深井电缆传输爆燃压裂工艺,作业时效相对于油管传输爆燃压裂至少可提高8倍以上,同时能够有效保证每米储层火药质量,所采用的高强度电缆和电缆井口防喷器解决了系列安全风险问题。优化形成的海上油田中深井多段优快爆燃压裂技术,在海上油田L-10a、X-B6井进行了现场试验,具有作业安全性高、时效快、效果好等优点,可为国内外类似中深井储层改造技术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爆燃压裂 电缆 油管 中深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压力波控制高效测调注水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义刚 刘长龙 +3 位作者 张磊 张乐 薛德栋 徐元德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145,共9页
由于海上油田与陆地油田的注水井况和作业环境存在很大不同,目前的压力波控制注水技术存在测调效率低、压差识别不精确、测调工艺无法实现自动化等问题,陆地油田应用的无缆压力波控制注水工艺无法直接应用于海上油田。对海上油田高效测... 由于海上油田与陆地油田的注水井况和作业环境存在很大不同,目前的压力波控制注水技术存在测调效率低、压差识别不精确、测调工艺无法实现自动化等问题,陆地油田应用的无缆压力波控制注水工艺无法直接应用于海上油田。对海上油田高效测调无缆压力波智能注水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了压力波控制注水原理,设计了2种地面发码方案和2种压力波配水器方案。配水器采用金属密封和橡胶密封的双重密封设计,可提高工具可靠性;地面发码方案采用负脉冲转换次数+脉冲宽度调制的复合编码方法,编码简单、可靠性高。针对测调需求,设计了一键验封、一键轮注、自动测调、地面流量预设等一键测调功能。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压力波控制高效测调方案比传统测调方案测调效率提高50%以上。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海上油田无缆压力波智能注水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压力波 智能注水 无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松砂岩储层油井岩石扩容增产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林 徐斌 +1 位作者 熊培祺 杨军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5,共8页
针对疏松砂岩储层产量递减快、增产技术难度大等难题,中国海上油田将一种用于稠油SAGD开发中的岩石扩容新技术应用于油井增产领域。利用宏观和微观2种方式对疏松砂岩储层油井扩容机理开展研究,首次在国内海上油田进行了2口井的现场试验... 针对疏松砂岩储层产量递减快、增产技术难度大等难题,中国海上油田将一种用于稠油SAGD开发中的岩石扩容新技术应用于油井增产领域。利用宏观和微观2种方式对疏松砂岩储层油井扩容机理开展研究,首次在国内海上油田进行了2口井的现场试验,并从油井扩容增产工艺及关键参数方面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疏松砂岩储层油井扩容主要包括剪切及张性裂缝带的形成和近井反向解堵2种机理;岩石扩容的地应力测试、地应力预处理、扩容区扩展和扩容区反演4个工艺步骤中,需重点关注扩容压力、扩容半径、扩容频率和扩容反演配套参数;2口实验井作业后,P‑B7H1井的产液量由213.7 m^(3)/d增加至405.2 m^(3)/d,地层孔隙度增加了1.6%~2.0%,E‑A9H井的产液量由236.7 m^(3)/d增加至510.0 m^(3)/d,平均渗透率由386.2×10^(-3)μm^(2)增加至808.0×10^(-3)μm^(2)。岩石扩容技术可用于疏松砂岩储层油井增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油田增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扩容 疏松砂岩 增产实践 新技术 海上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海上高温油藏的压裂液性能对比及优选
10
作者 滕大勇 丁秋炜 +3 位作者 金鑫 张昕 陈庆栋 周际永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6-553,共8页
针对海上压裂空间小、储层温度高、需海水配液等受限条件对海水基压裂液的性能需求,开发一种耐高温海水基聚合物压裂液,评价其耐温耐剪切、黏弹性、高温变剪切、触变性、携砂性能、静态滤失、破胶性能及返排液重复利用等性能并与瓜胶压... 针对海上压裂空间小、储层温度高、需海水配液等受限条件对海水基压裂液的性能需求,开发一种耐高温海水基聚合物压裂液,评价其耐温耐剪切、黏弹性、高温变剪切、触变性、携砂性能、静态滤失、破胶性能及返排液重复利用等性能并与瓜胶压裂液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与瓜胶压裂液相比,聚合物压裂液在150℃高温剪切时初始呈现线性胶状态,可降低井筒泵送摩阻,在高温条件下增稠能力更强,高温剪切条件下结构更加稳定,携砂性能更好,滤失、破胶后残渣更低,对储层伤害小,可使用模拟返排液直接配液使用,成本比瓜胶压裂液低12.2%,适合于在海上压裂施工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基压裂液 耐高温 聚合物压裂液 黏弹性 触变性 返排液重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采油树完修井液压控制系统研制
11
作者 屈少林 张亮 +4 位作者 鞠少栋 王继良 张嵘 杨建义 王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7-202,共6页
针对水下采油树完修井液压控制系统存在压力等级无法完全覆盖海上油田需求以及阀门开关响应不准确等问题,根据南海某油气田对水下完、修井系统的功能要求,结合相关标准,设计完、修井的电液复合控制系统,系统可输出低压(40 MPa)、中压(69... 针对水下采油树完修井液压控制系统存在压力等级无法完全覆盖海上油田需求以及阀门开关响应不准确等问题,根据南海某油气田对水下完、修井系统的功能要求,结合相关标准,设计完、修井的电液复合控制系统,系统可输出低压(40 MPa)、中压(69 MPa)、高压(103 MPa)3条油路,将最高工作压力等级从40 MPa提升至103 MPa;并采用AMESim软件建立了水下采油树阀门执行器响应的动态特性模型,对整个液压驱动和水下采油树阀门执行器的开关过程进行仿真,验证水下采油树完、修井液压控制系统功能设计的合理性。基于南海某油气田工程实际数据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水下完修井电液复合控制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满足标准规范和工程要求,对水下采油树完、修井液压控制系统的功能设计及现场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修井控制系统 水下采油树 复合电液控制 液压控制系统 AMESIM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分层注水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27
12
作者 王东 王良杰 +2 位作者 张凤辉 杨万有 程心平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5-137,共13页
注水工艺是油田增产稳产的重要措施,能够保持油层压力、提高油藏采收率,在油田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渤海油田大部分注水井均为大斜度定向井(30°~60°),具有先期分段防砂完井层数多(2~6层)、单层配注量大(300~700 m^(3)/d)等特... 注水工艺是油田增产稳产的重要措施,能够保持油层压力、提高油藏采收率,在油田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渤海油田大部分注水井均为大斜度定向井(30°~60°),具有先期分段防砂完井层数多(2~6层)、单层配注量大(300~700 m^(3)/d)等特点,主要采用分层注水工艺满足注水开发需求。综述了渤海油田注水开发已形成的可投捞式分层注水技术、测调一体化分层注水技术、分注井可反洗井技术、电缆永置式分层注水技术、无缆传输分层注水技术等系列分层注水技术。结合渤海油田分层注水技术的研究现状与面临挑战,提出了未来分层注水技术发展方向,可为渤海油田分层注水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注水井 分层注水技术 智能注水 发展发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工程驱动的邻井辅助同井钻速预测与优化方法
13
作者 樊永东 金衍 +3 位作者 林伯韬 韩雪银 吴事难 张家豪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0,共10页
渤海中部沙河街组储层主要为泥岩和深色砂泥岩,在钻遇该储层时机械钻速偏低,严重影响钻井周期与钻井成本。为解决上述问题,建立了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钻速预测与优化模型。该模型包括钻速预测与钻速优化2部分,基于地质与工程融合数据... 渤海中部沙河街组储层主要为泥岩和深色砂泥岩,在钻遇该储层时机械钻速偏低,严重影响钻井周期与钻井成本。为解决上述问题,建立了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钻速预测与优化模型。该模型包括钻速预测与钻速优化2部分,基于地质与工程融合数据建立了邻井辅助同井钻速预测模型;在完成钻速预测后,定义了特征贡献度系数,以量化不同特征参数对最终结果的影响程度,既可以基于特征贡献度系数对预测结果进行解释,也可以得到对钻速影响较大且可人为可控的参数。针对显著影响钻速且可人为可控的参数,钻速优化模型通过网格搜索优化算法寻找最优参数组合,从而实现钻井提速。基于该模型对钻速优化可知,测试井的钻速平均提高了6.34%,对预测结果贡献最大的3组参数分别是伽马值、钻压和钻头钻井时长。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地质与工程因素,实现了高精度钻速预测与钻速大幅度提高,在实际应用的2口开发井中为钻速提高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速预测 钻速优化 机器学习 地质-工程一体化 可解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浅层岩性油藏勘探作业技术进展
14
作者 尚锁贵 高科超 +2 位作者 高强勇 张向前 张金煌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8,共12页
近年来,新近系浅层岩性油藏逐步成为渤海海域勘探储量发现的重要领域,浅层岩性油藏以河流相沉积及浅水三角洲沉积为主,储层平面展布广,垂向薄砂厚泥互层,岩性疏松且油质黏稠,导致勘探作业成本高,钻井取心卡层、原油样品及商业性产能获... 近年来,新近系浅层岩性油藏逐步成为渤海海域勘探储量发现的重要领域,浅层岩性油藏以河流相沉积及浅水三角洲沉积为主,储层平面展布广,垂向薄砂厚泥互层,岩性疏松且油质黏稠,导致勘探作业成本高,钻井取心卡层、原油样品及商业性产能获取难度大。“十三五”以及“十四五”期间,渤海油田产学研用结合,在浅层勘探钻井提效、浅层勘探资料录取(疏松砂岩钻井取心、疏松砂岩稠油电缆取样)、浅层勘探产能释放(地化原油密度预测、疏松砂岩稠油冷采测试)、浅层勘探解释评价(低对比度油层识别)等4个方面,逐步建立了渤海油田浅层勘探作业技术体系。2019—2023年,低成本、高成效评价4个大中型浅层岩性稠油油田,为渤海浅层岩性勘探的持续深入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对推动中国海油浅层岩性勘探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新近系 浅层 岩性油藏 勘探作业 钻井提效 资料录取 产能释放 解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智能井技术发展应用及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高城 尹彦君 +2 位作者 马良帅 张亮 王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3-164,共12页
海上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注采调整难度加大,如何有效动用低深稠等边际储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目前,国外智能井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了二十余年,而中国智能井驱油技术从引进跟跑已步入了跨越发展的最佳阶段。针对中国海上油田增储上... 海上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注采调整难度加大,如何有效动用低深稠等边际储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目前,国外智能井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了二十余年,而中国智能井驱油技术从引进跟跑已步入了跨越发展的最佳阶段。针对中国海上油田增储上产的客观需要与智能井升级的发展现状,开展了国内外智能井技术理论及矿场应用的综述研究,并依据陆相沉积的开发特点和生产难点,分析了当前中国海上智能井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制约因素,探讨了智能井技术发展的目标方向与潜在途径。研究表明,海上智能井技术与数字油田联合升级的潜力巨大,国内关键的技术突破已为系统性升级奠定了扎实基础。智能井技术的低成本发展,对推动海上油田增储上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数字新基建 智能井 装备升级 数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油藏压驱损伤增透机理实验
16
作者 段宝江 蔡振华 +4 位作者 钱继贺 吴婧 李奇 孙新浩 吴飞鹏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3-172,共10页
压驱注水技术为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提供了新途径,而低渗岩石的高压注水损伤增透特征,是深入认识压驱机理和探究工艺参数界限的关键。借助真三轴压驱注水流固耦合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分析压驱注入排量、多轮次压驱方式对注入压力变化和岩... 压驱注水技术为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提供了新途径,而低渗岩石的高压注水损伤增透特征,是深入认识压驱机理和探究工艺参数界限的关键。借助真三轴压驱注水流固耦合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分析压驱注入排量、多轮次压驱方式对注入压力变化和岩石损伤破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渗岩石压驱损伤增透过程实质为岩石内部孔隙喉道张启连通、微观裂纹损伤迭代演化,直至串联、扩展成宏观裂缝的过程,表现为膨胀起裂、损伤演化和破坏失稳3个特征阶段;压力曲线存在明显的起裂、破裂特征压力值,两者随压驱排量提高而增大,差值和响应时间间隔减少,控制压力在两个特征压力值之间,有利于促进压驱的均衡增透;岩石损伤破坏程度随排量提高而逐渐加剧,分别呈现非破裂增渗特征、裂纹性增透特征和宏观张裂特征;多轮次断续递增排量压驱方式可激励岩石呈现渐进式损伤增渗特征,较恒排量压驱可显著降低中孔升压速率,有效避免憋压,促进压驱均衡损伤增透。本文研究成果可为以均衡增透为目标的压驱注水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压驱注水 岩石损伤增透特征 多轮次压驱 均衡增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高温油气井环境的柔性凝胶水泥浆
17
作者 饶志华 马溢 +3 位作者 陆玉亮 刘东涛 唐弘程 张鑫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4,共9页
高温深井存在水泥浆稠化时间倒转,高温强度衰退,水泥环脆性大和韧性低,易引起水泥环封固密封失效等问题。以环氧树脂、酸酐类固化剂、二羟甲基丁酸等为原料制得亲水胶液柔性凝胶材料,再将其与水泥、甲醛-丙酮缩聚物分散剂、2-丙烯酰胺-2... 高温深井存在水泥浆稠化时间倒转,高温强度衰退,水泥环脆性大和韧性低,易引起水泥环封固密封失效等问题。以环氧树脂、酸酐类固化剂、二羟甲基丁酸等为原料制得亲水胶液柔性凝胶材料,再将其与水泥、甲醛-丙酮缩聚物分散剂、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多元共聚物降失水剂、丙烯酸-聚合醇类丙烯醚聚合物缓凝剂、有机硅类消泡剂、抗高温稳定剂(300目硅粉)混合,制得抗高温柔性水泥浆。对柔性水泥浆各组分含量进行了优选,并对水泥浆的流变性、失水量、稠化性能、高温强度稳定性和水泥石力学性能、弹韧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柔性凝胶材料具有良好的弹韧性和亲水性特点,可以改善水泥石的力学性能。柔性水泥浆的最优配方为:100%水泥+40%水+4.5%降失水剂+2%缓凝剂+0.6%分散剂+1%消泡剂+10%柔性凝胶材料+36%稳定剂。在160~200℃下,该柔性水泥浆具有良好的流变性、稠化性能和高温强度稳定性,流性指数为0.87~0.97,稠度系数为0.46~0.23 Pa·s~n,失水量小于50 mL,稠化时间大于300 min;水泥石力学性能优异,抗折强度大于5.5 MPa,200℃下养护28 d的抗冲击强度为2.79 MPa;水泥石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弹性形变能力,在180℃、围压21 MPa下的弹性模量为4.1 GPa,满足高温油气井固井作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耐高温 柔性凝胶水泥浆 弹性形变 柔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储层注水井连通性改善措施实践与认识——以中国海上油田L-Z4井岩石扩容措施为例
18
作者 孙林 徐斌 熊培祺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1,共8页
针对海上油田大跨度储层注水井连通性不佳或者大液量注入导致污染半径大,且改善措施技术有限或受限的问题,从措施工艺、试验实践、研究认识等3方面进一步探索岩石扩容技术的适应性。通过岩石扩容技术现场工艺及机理分析,该技术具有设备... 针对海上油田大跨度储层注水井连通性不佳或者大液量注入导致污染半径大,且改善措施技术有限或受限的问题,从措施工艺、试验实践、研究认识等3方面进一步探索岩石扩容技术的适应性。通过岩石扩容技术现场工艺及机理分析,该技术具有设备占用平台空间小、改造半径适中、施工参数可调整、低成本等优点,同时裂缝状态、施工参数及物料与水力压裂有较大区别。优选海上某油田一口典型注水井L-Z4井进行现场试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在扩容半径改善、表皮系数降低和视吸水指数提高等3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论证了技术可行性;结合海上油田大跨度储层、大井距的特点,指出了油水井联动和碎胀后岩石扩容的技术发展方向。研究认识可进一步拓展岩石扩容技术应用范围,为中高渗透砂岩储层改造、受限空间下储层改造、低成本储层改造提供宝贵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大跨度储层 注水井 岩石扩容 连通性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深部煤层气协同开发化学暂堵全通径老井筒重构技术
19
作者 杨帆 谭章龙 +6 位作者 胡家晨 安琦 李宇 杨睿月 林俊文 孙泽宁 井美洋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1-190,共10页
【目的】我国鄂尔多斯盆地煤系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随着开发深入,煤系致密气衰竭井与低产低效井数量占比逐年增加,致密气−深部煤层气协同开采成为实现产能有效释放的重要途径。【方法】为实现老井筒重构、新旧层合层开采,提出了... 【目的】我国鄂尔多斯盆地煤系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随着开发深入,煤系致密气衰竭井与低产低效井数量占比逐年增加,致密气−深部煤层气协同开采成为实现产能有效释放的重要途径。【方法】为实现老井筒重构、新旧层合层开采,提出了适用于致密气老井筒化学暂堵全通径井筒重构与深部煤层气规模化开发的联合技术:研发了化学暂堵材料体系,采用“大颗粒架桥+中颗粒填充+粉末自适应封堵”的动态化学暂堵理念,结合分形理论与封堵层失稳准则,建立了封堵层渗透率与强度多目标计算模型,提出了3~4 mm∶1~2 mm∶0.15 mm=1∶2∶4的优化粒径组合,封堵低产低效老层,为下部深煤层压裂改造创造条件。应用该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临兴−神府区块开展现场试验,验证了井筒重构技术与复合暂堵材料体系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结果与结论】现场采用优化后复合暂堵剂实现了化学暂堵全通径井筒重构,对老井已改造储层进行了有效封堵,且封堵层承压大于60 MPa。对下部深煤层采用“光套管+一体化变黏滑溜水+绳结暂堵”压裂改造工艺,加砂阶段压力平稳,未出现其他漏点进液分流情况,顺利实现砂岩气层下部深煤层大规模体积压裂施工。研究成果有望为致密气老井产层接替开发提供技术支持,为“致密气+煤层气”协同开发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致密气井 化学暂堵剂 粒度分布 井筒重构 协同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非均质性油藏天然气重力驱采油机制
20
作者 吴峻川 谭先红 +6 位作者 张利军 李南 孙天威 舒潇晗 王成胜 吴彬彬 赵军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7-166,共10页
低渗透非均质性油藏注气重力驱的提采效果及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在模拟真实油藏开发条件下,设计了低渗透非均质三维岩心物理模型和岩心尺度数值模型,开展了天然气重力非混相驱的研究,分析了注气速度、地层倾角及原油黏度等因素对重力驱... 低渗透非均质性油藏注气重力驱的提采效果及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在模拟真实油藏开发条件下,设计了低渗透非均质三维岩心物理模型和岩心尺度数值模型,开展了天然气重力非混相驱的研究,分析了注气速度、地层倾角及原油黏度等因素对重力驱的作用效果,结合驱替过程中含油饱和度分布及变化,明确了低渗透非均质性油藏进行天然气重力非混相驱的可行性及采油机制。结果表明:对于正韵律低渗透非均质性油藏,天然气重力稳定驱特征显著,并存在最优注气速度(0.5 mL/min),在此速度下注气既可增加在低渗透油层的波及区域,又可减缓在高渗透层中的气体突进;在未经衰竭开发的原始地层压力条件下直接进行天然气重力驱,更有利于对高位低渗透原油的动用;在具有一定倾角(45°)的稀油油藏应用,可发挥天然气重力稳定驱中重力和驱动力的最大效益,驱油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非均质油藏 天然气 重力驱 采油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